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P4

  ..续本文上一页有一个目标来代表。就像一个国家有很多省分,你若要向它的每一个省、每一个县去敬礼,那怎么来得及啊?所以只向这一面国旗来敬礼也就够了。我们向佛敬礼,也是同样的意思。

  向佛敬礼,有七种礼法:

  (一)我慢礼。什么叫我慢礼呢?就是看见人家拜我也拜,但是我相还不除,拜佛总是不自然,总觉得我拜佛做什么?我何必拜他呢?叩头叩得很不欢喜、很勉强。或者看见他人拜佛,我若不拜佛,这好像好特别似的,觉得不好意思,所以也就拜佛。虽然拜佛,但是这个我相没有空,还有我慢存在,看着人家叩头,他也叩头,心里却想:“这真是迷信,叩头有什么用呢!太迷信了!”

  (二)求名礼。什么叫求名礼呢?听到很多人赞叹说某某人拜佛拜得很多,他又拜佛、又拜经、又拜忏,真用功修行啦!听人家这么赞叹,他也想要得修行的名,于是他也就拜佛,也就拜忏来随喜。他虽然也随喜,但他不是真的为拜佛,是为求这个修行的名字而拜,这叫求名礼。他也不是信,也不是为不信而拜,他是看见人家拜佛就有人供养、恭敬、赞叹,说这是真正修道的,他也要得到供养、恭敬、赞叹,所以就拜佛了。

  (三)身心唱和礼。怎么叫身心唱和礼呢?就是看见人家拜,我也拜;人家叩头,我也叩头,身和心就随着人家转——人家怎么样,我就怎么样,不管拜佛有好处没有好处,也不管拜佛是正信或是迷信,也没有求名的心,就是随着人家去做。这种礼没有什么功,也没有什么过,是平平常常的。

  (四)智净礼。什么叫智净礼?智是智慧,净是清净;以真正的智慧,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来拜佛。这是有智慧的人拜佛的方法。你这儿一拜佛,就不会再去杀生、偷盗、邪淫,这是身业清净。你这儿拜佛的时候,没有贪心,也没有痴心、瞋心,只有恭恭敬敬拜佛的这么一个心,所以意业也清净了。你拜佛就念佛或持诵经咒,这样子口业也不犯了,口里没有绮语、妄言、恶口、两舌了,这是口业清净。身口意三业清净,以真正的智慧来拜佛,这叫智净礼。

  (五)遍入法界礼。怎么叫遍入法界礼呢?拜佛的时候,要观想我这个身体虽然没有成佛,然而我的心性是充遍法界的。现在我在一位佛前来拜佛,同时就能遍礼法界一切诸佛。不是单单拜这一位佛,而是在每一尊佛的前面,都有我的化身在那儿向佛顶礼叩头,同时供养诸佛菩萨。所谓“一切唯心造”,你的心是周遍法界,这种礼也是周遍法界的,你这种修行也就是周遍法界。有人说:“什么叫法界呢?我听经听了几天了,不知道什么叫法界。”所有三千大千世界都在法界之内包着的,在这法界的里边,没有到法界的外边。所以你的心尽虚空、遍法界,你这恭敬礼也尽虚空、遍法界,你所得的功德也是尽虚空、遍法界,这叫遍入法界礼。

  (六)正观修行至诚礼。正观就是专一其心,来观想拜佛。我们拜一位佛就是拜法界佛,拜法界佛也就是拜一位佛。因为十方三世佛,是同共一法身,所谓“佛佛道同”,我们要专一其心来观想拜佛,不打妄想。不是人虽然在这儿拜佛,可是这个心却跑到电影院去了,或者跑到跑马场、跳舞厅、酒吧或者饭馆里去了。总而言之,不用买票的这种旅行都各处去跑,忽然而天,忽然而地,有的时候就跑到纽约去了,也不知怎么样又跑回到三藩市,他自己以为这真是有了神通了,其实连鬼通都没有,不要说神通,这就是妄想,就叫邪观,没有正观。

  正观修行,就不打这些个妄想了,拜佛就是一心拜佛,心不二用,不会在这儿拜着佛还打其他的妄想。这种正观修行的一拜,你拜一佛胜过你拜百千万佛,也就胜过其他那些打妄想的人拜百千万拜那么多。所以修行是要得其门而入,你要知道法门。你若不知道法门,虽然是一样的拜佛,人家那儿拜佛就是拜佛,你这儿拜佛就打妄想:“等一下拜完佛,就去喝杯咖啡,或者饮点酒。”你这样就不是正观修行至诚礼,这是邪观。拜佛的时候不好好拜,尽打妄想,这太没有功德了。

  (七)实相平等礼。实相礼是礼而不礼,不礼而礼。有人说:“哦,礼而不礼,不礼而礼,那我不拜佛就是拜佛了嘛!”不是这样解法。是你虽然拜佛而不着拜佛之相,不是你不拜佛就认为自己拜佛了,那就变成一种狂妄了。好像有人来到这儿对我说,他已经到虚空里头去了,这真是愚痴到极点了!这一类的人简直的是不可救药,没有法子救了。为什么?因为他这种执着性太愚痴了。

  实相平等礼,就是不着相的平等礼拜三宝,恭敬佛、恭敬法、恭敬僧,没有分别的这么拜。一念也不生,一念也不灭,这就是不生不灭的一种实相平等法。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你真能拜佛,拜到一念不生,那时候十方世界就现全身。你这个身体虽然在这儿,但就和法界一样大,也就是实相,实相无相。你拜得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和法界合成一体,你这个身体也就是法界,法界也就是你这个身体,你看这妙不妙!以前你的身只有须弥山那么一点点,须弥山在法界里就好像一粒微尘那么大而已,你不要以为须弥山有多大。现在须弥山在你的法身里边,你把须弥山包住了,你看这妙不妙!所有宇宙的一切万物,没有不在你这个法性里头包着,也没有你不明白的。这种实相平等礼,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你若能以拜佛拜到这种境界上,你说这个妙处还能说得完吗?是说不完的。

  以上是简简单单地说礼拜三宝的七种礼。若往多了说,礼仪三百,威仪三千,那个礼数就多得很了。在中国有一部礼经,又叫《礼记》,专记载种种的礼法。《礼记》上说每一个人坐在什么地方都有一定的,大人有大人坐的地方,小孩子有小孩子坐的地方,男人有男人坐的地方,女人有女人坐的地方,老人有老人坐的地方,不能乱坐的。我就单举出来一种来说,小孩子应该坐到什么地方呢?《礼记》上说:“童子隅坐。”童子应该坐在角落上,不应该坐到正面。

  讲到这个礼上,我在十二岁以前当小孩子的时候就很讲礼貌的。讲什么礼貌呢?我喜欢人家恭敬我。怎么样恭敬法呢?我在小孩子的时候就欢喜作皇帝,所有村子里的一般小孩子,或者有五十,或者有一百,所有这些小孩子都要听我的指挥。我叫这些小孩子堆出一个大大的土堆,我就坐在这个土堆上边,叫这一些小孩子向我来叩头。很奇怪的,所有的小孩子也都不反对向我叩头,都听我招呼。

  等到十二岁的时候,我见到一个死了的小孩子,那时候才知道人是会死的。于是乎,以后就把这种恶劣的习惯改了,不叫人家向我叩头,我向人家叩头了。先从什么地方开始呢?先从我父亲、母亲那儿开始,早晨给父亲、母亲叩头,晚间也给父亲、母亲叩头,给父亲叩三个头、母亲叩三个头,这是早晨有六个头,晚间有六个。以后一想,这个世界不是单单只有我的父亲、母亲,又有天、又有地、又有皇帝、又有师父,于是就给天也叩头、地也叩头、国王也叩头、师父也叩头。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谁是我师父,因为还没遇着师父呢。但是我心里这么想:“我将来一定会有个师父,我现在虽然还没有遇着师父,我先就给师父叩头。”所以就这么给天、地、君、亲、师叩头。若照一般人的讲法,这是真正的迷信。

  以后我又想,这个世界上有圣人,又向圣人叩头;又有贤人,又向贤人叩头。以后又知道世界上有佛,又向佛来叩头,向菩萨、声闻、缘觉叩头。以后又想世界上有最好的好人,又向好人叩头;世界上有最善的善人,又向善人叩头。我想因为他们能行善帮助穷人,所以我替穷人来谢谢他们,给善人叩头。以后,我又想这个恶人也是很可怜的,我代表这些恶人给佛叩头,请佛原谅他们,赦免他们的罪过,令他们改恶向善。于是我又代表世界上有罪的人来向佛叩头,向佛忏悔;又代表世界上不孝顺父母的人来向佛忏悔。我就认为我是坏人中最坏的,我应该替所有这一切的人来拜佛。

  就这样,到后来每一次叩头,要叩八百三十几个头。我在什么时候叩头呢?我告诉你们,我这种的修行很奇怪的。我一大清早在人都没有醒以前,就起来穿好衣服,洗好洗脸,到外边去点上一支香就开始叩头。无论刮风、下雨、下雪,我也要叩头,甚至下雪,也不管雪是冻、是凉,我的手就按在雪上来叩头。叩这八百三十几个头,跪下起来、起来又跪下,大约要一个半钟头的时间。晚间等人都睡了之后,我又到外边去叩头去。这么样叩了大约有很多年,一直到我在母亲坟上守孝之后,才把叩头的数目减少了,但每天还是叩九个头,不叩那么多了,因为那样费的时间太多了。相信差不多的人都想要知道我过去都怎么样拜佛来着,所以我说一说。

  “礼敬诸佛”的这个“敬”就是循规蹈矩,依照规矩去做去。你的所行所作都合乎礼,这就是一个敬;如果你不守礼,这就是不敬。譬如你对一个人恭敬,你在这个人的面前就要守规矩;如果你不恭敬这个人,你就会放逸,随便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

  我们现在要礼敬诸佛,就是礼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佛是大觉者,一个大觉悟的人。我们凡夫是醉生梦死,不知道这个三界是苦,也不想出离三界,这就是不觉。二乘在凡夫里边是一个觉者,他觉悟了。觉悟什么呢?觉悟生死无常,非常危险,所以他就修行,得到偏空的理,悟得四谛法、十二因缘法,这叫罗汉,也叫缘觉。中乘就叫缘觉。这种人在凡夫里边可以算是一个觉悟者,可是他不能自觉觉他,他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他,所以就仅能自觉。

  菩萨和罗汉又不同了,菩萨既能自觉又能觉他,既能自利又能利他。佛和菩萨又不同,菩萨虽然能自觉觉他,可是还没能觉满。佛是觉行圆满,觉也圆满,修行也圆满,自觉也圆满,觉他也圆满了。佛之所以成一个大觉者,也就因为他这三种觉悟都圆满了,万种的功德也都具备了,所以就称为佛。

  小乘的教理中,他们认为只有释迦牟尼佛一位佛,不承认另有其他的佛。小乘法,就是释迦牟尼佛最…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