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P4

  ..續本文上一頁有一個目標來代表。就像一個國家有很多省分,你若要向它的每一個省、每一個縣去敬禮,那怎麼來得及啊?所以只向這一面國旗來敬禮也就夠了。我們向佛敬禮,也是同樣的意思。

  向佛敬禮,有七種禮法:

  (一)我慢禮。什麼叫我慢禮呢?就是看見人家拜我也拜,但是我相還不除,拜佛總是不自然,總覺得我拜佛做什麼?我何必拜他呢?叩頭叩得很不歡喜、很勉強。或者看見他人拜佛,我若不拜佛,這好像好特別似的,覺得不好意思,所以也就拜佛。雖然拜佛,但是這個我相沒有空,還有我慢存在,看著人家叩頭,他也叩頭,心裏卻想:“這真是迷信,叩頭有什麼用呢!太迷信了!”

  (二)求名禮。什麼叫求名禮呢?聽到很多人贊歎說某某人拜佛拜得很多,他又拜佛、又拜經、又拜忏,真用功修行啦!聽人家這麼贊歎,他也想要得修行的名,于是他也就拜佛,也就拜忏來隨喜。他雖然也隨喜,但他不是真的爲拜佛,是爲求這個修行的名字而拜,這叫求名禮。他也不是信,也不是爲不信而拜,他是看見人家拜佛就有人供養、恭敬、贊歎,說這是真正修道的,他也要得到供養、恭敬、贊歎,所以就拜佛了。

  (叁)身心唱和禮。怎麼叫身心唱和禮呢?就是看見人家拜,我也拜;人家叩頭,我也叩頭,身和心就隨著人家轉——人家怎麼樣,我就怎麼樣,不管拜佛有好處沒有好處,也不管拜佛是正信或是迷信,也沒有求名的心,就是隨著人家去做。這種禮沒有什麼功,也沒有什麼過,是平平常常的。

  (四)智淨禮。什麼叫智淨禮?智是智慧,淨是清淨;以真正的智慧,清淨自己的身、口、意叁業來拜佛。這是有智慧的人拜佛的方法。你這兒一拜佛,就不會再去殺生、偷盜、邪淫,這是身業清淨。你這兒拜佛的時候,沒有貪心,也沒有癡心、瞋心,只有恭恭敬敬拜佛的這麼一個心,所以意業也清淨了。你拜佛就念佛或持誦經咒,這樣子口業也不犯了,口裏沒有绮語、妄言、惡口、兩舌了,這是口業清淨。身口意叁業清淨,以真正的智慧來拜佛,這叫智淨禮。

  (五)遍入法界禮。怎麼叫遍入法界禮呢?拜佛的時候,要觀想我這個身體雖然沒有成佛,然而我的心性是充遍法界的。現在我在一位佛前來拜佛,同時就能遍禮法界一切諸佛。不是單單拜這一位佛,而是在每一尊佛的前面,都有我的化身在那兒向佛頂禮叩頭,同時供養諸佛菩薩。所謂“一切唯心造”,你的心是周遍法界,這種禮也是周遍法界的,你這種修行也就是周遍法界。有人說:“什麼叫法界呢?我聽經聽了幾天了,不知道什麼叫法界。”所有叁千大千世界都在法界之內包著的,在這法界的裏邊,沒有到法界的外邊。所以你的心盡虛空、遍法界,你這恭敬禮也盡虛空、遍法界,你所得的功德也是盡虛空、遍法界,這叫遍入法界禮。

  (六)正觀修行至誠禮。正觀就是專一其心,來觀想拜佛。我們拜一位佛就是拜法界佛,拜法界佛也就是拜一位佛。因爲十方叁世佛,是同共一法身,所謂“佛佛道同”,我們要專一其心來觀想拜佛,不打妄想。不是人雖然在這兒拜佛,可是這個心卻跑到電影院去了,或者跑到跑馬場、跳舞廳、酒吧或者飯館裏去了。總而言之,不用買票的這種旅行都各處去跑,忽然而天,忽然而地,有的時候就跑到紐約去了,也不知怎麼樣又跑回到叁藩市,他自己以爲這真是有了神通了,其實連鬼通都沒有,不要說神通,這就是妄想,就叫邪觀,沒有正觀。

  正觀修行,就不打這些個妄想了,拜佛就是一心拜佛,心不二用,不會在這兒拜著佛還打其他的妄想。這種正觀修行的一拜,你拜一佛勝過你拜百千萬佛,也就勝過其他那些打妄想的人拜百千萬拜那麼多。所以修行是要得其門而入,你要知道法門。你若不知道法門,雖然是一樣的拜佛,人家那兒拜佛就是拜佛,你這兒拜佛就打妄想:“等一下拜完佛,就去喝杯咖啡,或者飲點酒。”你這樣就不是正觀修行至誠禮,這是邪觀。拜佛的時候不好好拜,盡打妄想,這太沒有功德了。

  (七)實相平等禮。實相禮是禮而不禮,不禮而禮。有人說:“哦,禮而不禮,不禮而禮,那我不拜佛就是拜佛了嘛!”不是這樣解法。是你雖然拜佛而不著拜佛之相,不是你不拜佛就認爲自己拜佛了,那就變成一種狂妄了。好像有人來到這兒對我說,他已經到虛空裏頭去了,這真是愚癡到極點了!這一類的人簡直的是不可救藥,沒有法子救了。爲什麼?因爲他這種執著性太愚癡了。

  實相平等禮,就是不著相的平等禮拜叁寶,恭敬佛、恭敬法、恭敬僧,沒有分別的這麼拜。一念也不生,一念也不滅,這就是不生不滅的一種實相平等法。所謂“一念不生全體現”,你真能拜佛,拜到一念不生,那時候十方世界就現全身。你這個身體雖然在這兒,但就和法界一樣大,也就是實相,實相無相。你拜得無人、無我、無衆生、無壽者,和法界合成一體,你這個身體也就是法界,法界也就是你這個身體,你看這妙不妙!以前你的身只有須彌山那麼一點點,須彌山在法界裏就好像一粒微塵那麼大而已,你不要以爲須彌山有多大。現在須彌山在你的法身裏邊,你把須彌山包住了,你看這妙不妙!所有宇宙的一切萬物,沒有不在你這個法性裏頭包著,也沒有你不明白的。這種實相平等禮,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你若能以拜佛拜到這種境界上,你說這個妙處還能說得完嗎?是說不完的。

  以上是簡簡單單地說禮拜叁寶的七種禮。若往多了說,禮儀叁百,威儀叁千,那個禮數就多得很了。在中國有一部禮經,又叫《禮記》,專記載種種的禮法。《禮記》上說每一個人坐在什麼地方都有一定的,大人有大人坐的地方,小孩子有小孩子坐的地方,男人有男人坐的地方,女人有女人坐的地方,老人有老人坐的地方,不能亂坐的。我就單舉出來一種來說,小孩子應該坐到什麼地方呢?《禮記》上說:“童子隅坐。”童子應該坐在角落上,不應該坐到正面。

  講到這個禮上,我在十二歲以前當小孩子的時候就很講禮貌的。講什麼禮貌呢?我喜歡人家恭敬我。怎麼樣恭敬法呢?我在小孩子的時候就歡喜作皇帝,所有村子裏的一般小孩子,或者有五十,或者有一百,所有這些小孩子都要聽我的指揮。我叫這些小孩子堆出一個大大的土堆,我就坐在這個土堆上邊,叫這一些小孩子向我來叩頭。很奇怪的,所有的小孩子也都不反對向我叩頭,都聽我招呼。

  等到十二歲的時候,我見到一個死了的小孩子,那時候才知道人是會死的。于是乎,以後就把這種惡劣的習慣改了,不叫人家向我叩頭,我向人家叩頭了。先從什麼地方開始呢?先從我父親、母親那兒開始,早晨給父親、母親叩頭,晚間也給父親、母親叩頭,給父親叩叁個頭、母親叩叁個頭,這是早晨有六個頭,晚間有六個。以後一想,這個世界不是單單只有我的父親、母親,又有天、又有地、又有皇帝、又有師父,于是就給天也叩頭、地也叩頭、國王也叩頭、師父也叩頭。那時候我還不知道誰是我師父,因爲還沒遇著師父呢。但是我心裏這麼想:“我將來一定會有個師父,我現在雖然還沒有遇著師父,我先就給師父叩頭。”所以就這麼給天、地、君、親、師叩頭。若照一般人的講法,這是真正的迷信。

  以後我又想,這個世界上有聖人,又向聖人叩頭;又有賢人,又向賢人叩頭。以後又知道世界上有佛,又向佛來叩頭,向菩薩、聲聞、緣覺叩頭。以後又想世界上有最好的好人,又向好人叩頭;世界上有最善的善人,又向善人叩頭。我想因爲他們能行善幫助窮人,所以我替窮人來謝謝他們,給善人叩頭。以後,我又想這個惡人也是很可憐的,我代表這些惡人給佛叩頭,請佛原諒他們,赦免他們的罪過,令他們改惡向善。于是我又代表世界上有罪的人來向佛叩頭,向佛忏悔;又代表世界上不孝順父母的人來向佛忏悔。我就認爲我是壞人中最壞的,我應該替所有這一切的人來拜佛。

  就這樣,到後來每一次叩頭,要叩八百叁十幾個頭。我在什麼時候叩頭呢?我告訴你們,我這種的修行很奇怪的。我一大清早在人都沒有醒以前,就起來穿好衣服,洗好洗臉,到外邊去點上一支香就開始叩頭。無論刮風、下雨、下雪,我也要叩頭,甚至下雪,也不管雪是凍、是涼,我的手就按在雪上來叩頭。叩這八百叁十幾個頭,跪下起來、起來又跪下,大約要一個半鍾頭的時間。晚間等人都睡了之後,我又到外邊去叩頭去。這麼樣叩了大約有很多年,一直到我在母親墳上守孝之後,才把叩頭的數目減少了,但每天還是叩九個頭,不叩那麼多了,因爲那樣費的時間太多了。相信差不多的人都想要知道我過去都怎麼樣拜佛來著,所以我說一說。

  “禮敬諸佛”的這個“敬”就是循規蹈矩,依照規矩去做去。你的所行所作都合乎禮,這就是一個敬;如果你不守禮,這就是不敬。譬如你對一個人恭敬,你在這個人的面前就要守規矩;如果你不恭敬這個人,你就會放逸,隨便願意怎麼樣就怎麼樣。

  我們現在要禮敬諸佛,就是禮敬十方叁世一切諸佛。佛是大覺者,一個大覺悟的人。我們凡夫是醉生夢死,不知道這個叁界是苦,也不想出離叁界,這就是不覺。二乘在凡夫裏邊是一個覺者,他覺悟了。覺悟什麼呢?覺悟生死無常,非常危險,所以他就修行,得到偏空的理,悟得四谛法、十二因緣法,這叫羅漢,也叫緣覺。中乘就叫緣覺。這種人在凡夫裏邊可以算是一個覺悟者,可是他不能自覺覺他,他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他,所以就僅能自覺。

  菩薩和羅漢又不同了,菩薩既能自覺又能覺他,既能自利又能利他。佛和菩薩又不同,菩薩雖然能自覺覺他,可是還沒能覺滿。佛是覺行圓滿,覺也圓滿,修行也圓滿,自覺也圓滿,覺他也圓滿了。佛之所以成一個大覺者,也就因爲他這叁種覺悟都圓滿了,萬種的功德也都具備了,所以就稱爲佛。

  小乘的教理中,他們認爲只有釋迦牟尼佛一位佛,不承認另有其他的佛。小乘法,就是釋迦牟尼佛最…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