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圣者言教 第七课(十二)显密教法在烦恼转为道用上的差异

  圣者言教 第七课(十二)显密教法在烦恼转为道用上的差异

  【总之,显密之差别在于:于善、不善、无记之念中,虽无记之业果转为善用方便,显教中已有宣说,然将不善之业果转为善用之方便,乃密乘之殊胜法。】

  行事非善、非恶,完全没有目标,既不追求轮回,也不追求涅槃,就是无记之念,如同空谷犬吠、虚空放箭。

  在我们修行期间,也会出现这样的境界,没有善念,也没有恶念,别人怎么做,我也跟着做。这些思想就叫无记之念。将这些转变为善用的方便,如要善念发心、提起正念观想等,在显宗讲得很细致。但是将不善之业果转为善用之方便,是密乘的殊胜法。

  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烦恼转为道用,唯独是密宗的殊胜方便道。从某种角度来说是这样的。但是在大乘教法中,难道真的没有这样转为道用的法吗?当然有。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往昔化现为船主的时候,为了保护五百罗汉、避免短矛黑人造作无间地狱之业而杀了短矛黑人,他的行为虽然是一种恶业,但由于内心清净的缘故,完全没有沾染一点点私心,因此积累了四十劫的福报。由于心善的缘故,即便表面行为是恶业,也可以趋向于正法。但对一个凡夫而言,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几乎不可能,所以树立的公案也非常非常少,但并非显宗没有这样转为道用的法。

  【其关键在于证得诸法大清净平等之见】

  站在密宗的角度,将不善业果转为善用的方便,关键在于证得诸法大清净平等之见解。

  首先要知道,谈到密宗,应该站在真实教授之上。由于执受本体的缘故,贪嗔痴烦恼即便多么粗大,均成为本体之庄严。如《三句精要》曰:“若能执受本体,妄念越粗大,更形成解脱自性之功能。”即便当时是不善之念,在真正见解中,由于执受本体的缘故,体用一如,此时烦恼无论如何显现,都不是烦恼,不是耽著,而是智慧。因此此时不是转变烦恼,而是直接运用烦恼。

  密宗能够直接运用烦恼的关键,在于证得大平等之见解。在《狮吼论》中有这么一句话:“其意念犹如毛不换、色不变。”也就是说,在执受本体当中,一切显现即便当时多么迁变,它就是本体的妙用,不需要改变丝毫。临时虽然以意识般呈现,但并不是一种耽著,所以永远不会产生障碍。

  讲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想:“若真正证得大平等之见解,显宗也能做到这一点。”是的,但站在修行的角度,下乘派称之为依修而见,上乘派称之为依见而修。所以显宗证得大平等之见需要三大阿僧祇劫,密宗真实教授并不讲解过程,直指见解当下悟证见解。上乘派能做到依见而修的主要原因在于根机。由于宿世的因缘,业力比较清净,根机上等,所以能对密法生起信心,多方面条件成熟的缘故,可以当下证得见解。这就是两者的差异。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