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宁静。夫妇是不会毫无感情的。当丈夫火性退了的时候,他自会觉得方才的鲁莽。等到他来打你招呼的时候,你要格外对他表示亲热;这绝对不是向丈夫示弱。这种对待丈夫的态度,是很易使丈夫感到他举动的野蛮,可使他自生惭愧而逐渐抑制自己的怒气,把脾性自动改革过来。这就是佛说的:“不以嗔还嗔,嗔心自然息” 。“嗔恨决不能使嗔恨止息。惟慈能止嗔,永远此定律” 。
四者、当用夫教诫,所有什物不得藏匿。夫妇两人的见解有时相同,有时不相同。若是遇到不相同的时候,不可武断,自作聪敏,一定要对方屈从自己的意见。应该尽可能遵从丈夫的话,抱著研究的态度,详细商量详细解释。这样意见自然不会冲突,夫妇的和谐便可长久。
丈夫倘有过失,以及有其他不愿意使别人知道的事情,妻要绝对严守秘密,切不可向他人宣说。就是其他一切人的秘事,倘若知道了,也不应对任何人发表。佛说:“人所惭耻,终不宣说。闻他秘事,不向余说” 。
丈夫将家庭的经济权交给妻,是尊重妻的表示。所以妻管理家事,切不可疏忽,不可时常离开家庭。小孩尤要时刻照顾。对日常用钱要有预算,应视丈夫的收入为度衡。绝对不可存心作弊,虚报消费的款额,加重丈夫的负担,而从中饱满私囊。丈夫是终身的伴侣,应该忠诚地对待他,这种舞弊“藏匿”的事情,怎好对他施弄呢?有些女人还厚著脸皮拿“私蓄可以防后患”的话,来掩饰自己的罪恶,而不知道人家在讥笑她的短见呢。真的恩爱夫妻,在他们中间怎能允许一座金银之墙横隔著呢?“藏匿”倘使被丈夫查察出来,那爱情就要打折扣了。所以要家庭和睦,应该大公无私,互相信任。你不要以为私囊饱满,可以作为靠山。这是得不偿失,最愚蠢的事情啊!
五者、夫休息盖藏乃得卧。临睡的时候,要巡视门户、水电、炉灶有没有关妥。没有自来水的地方,水缸要盛满水,以防火灾。所有食物要盖藏好,以免被虫鼠糟蹋,这些都是临睡前应做的工作。
睡眠七八小时就足够了。夜间十点休息,早晨五、六点起身。佛陀教导妇人持家之道,注重于早起。如《玉耶女经》说:“后卧,早起” 。早起可以清理家事,迟起就要延误事务。治家在于勤,早起就是勤的表现。谚语说:“三早抵一工” 。就是说:三个早晨能够早起工作,可以抵一个整天的工作。倘使早眠迟起,那么一天只有半天的工作可做,光阴岂不是虚度了么?
(4)节制性欲。
性欲要有节制,否则有伤双方的身体;甚至酿成终身的疾病。因性欲的过度而精神不振,神经衰弱,于是心理受到不良影响,引发愤怒,烦躁,忧郁的病态,夫妇感情,就会因而日坏。为保持健康计,为保持爱情计,最好同房分床。同时应视各人年龄的大小,身体的强弱,而节制性生活。这样可以避免故意放纵的危害,增进卫生上的幸福。
总之,贤妻第一伴 。一个家庭要获得幸福美满,一个男人要成就伟大的事业,这里面必定有一个很贤慧的家庭主妇,也就是所谓“贤内助” 。贤慧的妻子,必能使先生无后顾之忧,是帮助丈夫成就事业,建立美满和谐家庭生活的好伴侣。所以说“贤妻第一伴” 。
因此,印光大师教导我们:“人生世间,善恶各须辅助,方克有成。虽天纵之圣,尚须贤母贤妻,以辅助其道德,况其下焉者乎。如两灯互照,愈见光明。两手互洗,方得清净。由是言之,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母、与贤妻也。良以妻能阴相其夫,母能胎教子女。况初生数年,日在母侧。亲炙懿范,常承训诲,其性情不知不觉为之转变,有不期然而然者。余常谓: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又常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盖谓此也。”(《(正)冯宜人往生事实发隐》)
(九)婆媳如何相处?
家庭中最容易发生冲突的要算婆媳了。婆媳之间常常为了极小的事情而闹意见。若要维持家庭间融融之乐,做婆婆的要公允,要宽恕;做媳妇的要服从,要忍让。
(1)彼此都要做婆媳的。
婆婆做过媳妇的,而媳妇将来也要做婆婆的啊。婆婆的女儿要做人家的媳妇,而婆婆的媳妇也就是人家的女儿啊。一个人若是自己做媳妇,或是自己的女儿做媳妇时,受到了无理的委曲,她的心中自然是不快活的;那末做了婆婆,就不应该向媳妇故意寻错处。若遇到媳妇有错误的地方,也应该和颜悦色地纠正她。纠正的时候,不可当他人的面使她难堪。释迦世尊指示我们,在纠正他人过失时,要“屏相教诫” ,就是要在没有旁人的地方去教诲。儿、媳间如果有一时的言语冲突,做长辈的最好不要牵入漩涡,否则将会引起更大的纠纷;因为偏袒一方总会引起另一方的不快。
(2)由隔膜而误会。
有许多做婆婆的,以为自己的女儿总是好的,媳妇不是我所生,总是不好的。存著这种错误见解,婆媳间就生起一层隔膜了。由隔膜而发生误会,由小事而起争执,从此家庭不和。若是遇到搬嘴弄舌的小姑,拨弄是非,就把一个家庭弄得乱七八糟了。其病源就在于不公允,不宽恕。婆婆待媳妇,要和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媳妇有不周到的地方,要退一步想:“年轻人总有点不懂事的” 。这样处处原谅她,自然你亲我爱了。此外对于媳妇媳家的父母兄弟,要表示亲热,切不可有藐视的态度。
(3)迎合婆婆的心意。
做媳妇的应该尽可能把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合理地修改,适合婆婆的心意,以期得到婆婆的欢心。最要紧的,便是应该易地设想:“我将来也要做婆婆的啊。假如将来有一个媳妇不称自己的心意,我将会觉得怎样呢”?而且婆婆就是丈夫的母亲,当然要和自己的母亲一般,要尽心奉侍啊。
不知理的媳妇常常因夫家贫穷,工作繁杂,以及人口众多,衣食俭朴,而故意做出使人难堪的举动。更有些媳妇仗娘家的势力,轻慢公婆、丈夫。这样的媳妇没有不使家庭的幸福决裂破碎的。此外做媳妇的,若有懒惰奢侈邪僻等不良习惯,也足以妨碍家庭的融洽。那都要痛自改革的。
媳妇不仅自己要尽孝,尤当劝丈夫尽孝。
最易失欢心者,为背后之言语,最易得欢心者,亦背后之言语。媳妇在娘家亲戚或夫家亲戚之前,凡有言语,必称公婆之德,多蒙优待,我非常感激公婆。背后只说好话,辗转传闻,公婆岂不大喜?若背后埋怨,公婆闻之,心必不喜,你埋怨我,我埋怨你,家庭一定不合,双方都难过。何必这样做呢?
(4)处理母与妻的纠纷。
做儿子的(或丈夫)当母与妻发生纠纷的时候,对于母和妻应作个别谈话。对母亲一方面应用诚恳的谢罪方式,请求原谅。当母亲提起媳妇不好时,应该完全承认过错,使老人家出了口气,而觉得欢喜。对于妻的方面,应该对她表同情,对她解释和安慰,用情爱消去她的怨恨;而且须使妻因情爱的感动,而孝敬尊长。
(十)家庭的责任是什么?
一个在家的正信弟子,如果对佛法有正知见,有真信仰,那必然会流露“法味同尝”的慈心,尽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使自己的家庭成为佛化的家庭,家庭的每一分子,都能学佛,领受佛法的利益。
如果一位在家弟子,归依三宝以后,暴躁的变为温柔,懦弱的变为强毅,疏懒的变为勤劳,奢侈的变为俭朴,欺诳的变为信实,怪僻的变为和易;在家庭中,对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夫妇,更体贴,更亲爱,更能尽著在家庭中应尽的责任。这样,家庭因此而更和谐,更有伦常的幸福,大家会从他的身心净化中,直觉到佛法的好处,而自然生起同情,向学佛者看齐,同到三宝的光明中来。
这是佛化家庭的最有效的法门,是每一位在家佛弟子所应遵循的方针。最要不得的,是不知道从自己的净化身心去努力,去表现佛弟子的精神,却急急的要求在家庭中设立佛堂,早晚做著冗长的课诵;或者去寺院的时间过多,无形中忽略了对家庭的应尽责任;或过分施舍而影响家庭经济的健全。这使得过著共同生活的家属,感到他的消极气息,或者觉得很浪费,这不但不能引起家属的同情,引导家属来学佛,反而引起恶感,弄得家庭不和。即使由于身为家长,做儿女的不敢说,不好意思说,而这种不良印象,种下了儿女他年反佛的因缘了!有些丈夫为了减少家庭的苦痛,多少将就他的太太,然而内心也永是隔碍著。为了爱护佛教,为了引导家属得到佛法的利乐,正信的在家弟子,应时刻检讨自己!尽职尽责!使自己成为对佛教的报恩者,而不是负债者!
(十一)怎样教育子女?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其重要性没有什么两样。它和学校教育是相辅而行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一般人对于教育的认识,只以为教育是学校里的事,因此有许多父母,对于家庭教育便忽略过去了。有的父母因限于本身所受的教育程度,而不知怎样教育子女,竟凭情感而溺爱放纵。有的父母甚至在子女面前打牌,说谎,吵架。这种卑劣的举动,直接养成子女贫婪,放荡,狡猾,泼辣等恶习气。
(1)教育子女要先纠正自己。
孩童有模仿的本能。在他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就喜欢学大人的一举一动。所以一个家庭中,要子女克己耐劳,应先从自己身上下手,自己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子女戒除不良习惯,应先来检点自己有没有不当做的事。假使父母有吸烟赌博等嗜好,就须自己先来戒除;倘或父母间发生意见上的冲突,就须从情理上谋取和平解决,不应使子女发觉或看到他们正面的冲突。因为子女对于父母的一举一动,都认为是正确的,而在尽力模仿。若是一旦被子女窥破了弱点而失却信心以后,将来即使有善行,也要被子女看做不好的行为,而不屑效法了。所以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使子女对父母有信心,方能听父母的教导。
有一类父母对于儿子格外顺从,格外溺爱;对于女儿不免疏忽,不免轻视。这是违反佛教众生平等的宗旨的,《首楞严三昧经》中,佛说:“发大乘者,不见男女而有别异” 。男女都是人类,都…
《34、居士的学修要和出家人一样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