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讲记(四十三)▪P2

  ..续本文上一页不到利益等,或者听到有人恶口骂人,或是听到毁坏自己名誉的语言,自己心里就会不舒服,容易生起嗔恨心。

  

  对自己的亲朋好友也是如此。不愿意让自己的亲友遭受痛苦,不乐意让自己的亲友遭受侮辱,不乐意让自己的亲友听到不悦耳的语言,也不乐意让自己的亲友听到毁坏名誉的鄙语。如果自己的亲人、朋友遭受痛苦了,心里就不舒服,容易生起嗔恨心;若自己的亲人、朋友遭受侮辱了,自己心里也会不舒服,容易生起嗔恨心;若有人恶口骂我们的亲人、朋友,自己也非常容易生起嗔恨心;若有人诋毁或毁坏我们亲人、朋友的名誉,自己心里会不舒服,也容易生起嗔恨心。

  

  对敌人则是相反的。若我们所谓的敌人没有遭受痛苦,我们心里就会不舒服,容易生起嗔恨心,因为这是我们不乐意看到的;若我们所谓的敌人没有遭遇侮辱或利益受损,我们心里也不舒服,也容易生起嗔恨心;若我们所谓的敌人避免了他人恶口谩骂之类的事情时,我们心里也会不舒服,也容易生起嗔恨心;若我们所谓的敌人没有被以卑鄙的语言毁坏名誉,我们心里也不舒服,也容易生起嗔恨心。

  

  “所欲”也就是我们乐意的,与前面讲的“不欲”的那些情况相反,比如安乐、尊者、爱语、敬语等。如果我们的所欲被阻碍,也容易引起嗔恨。一共十二种情况。

  

  我们希望自己获得安乐,当受到阻碍或得不到安乐的时候,我们心里就不舒服,容易生起嗔恨心;我们希望自己受到他人的尊重,若达不到这样的欲望,甚至有人不尊重自己的时候,我们就容易生起嗔恨心;我们愿意听爱语、悦耳语,若听不到,甚至听到相反的话语时,我们心里就不舒服,容易生起嗔恨心;我们想听到敬语,即恭敬、赞叹之类的语言,若是没有人恭敬、赞叹自己,心里就不舒服,容易生起嗔恨心。

  

  对自己的亲人、朋友也是如此。我们希望自己的亲人、朋友获得安乐,如果他们得不到安乐,我们心里就不舒服,也容易生起嗔恨心;我们希望他们都获得尊重,若是他们没有得到尊重,我们心里不舒服,也容易生起嗔恨心;我们希望自己特别喜欢的亲人、好友能够听到爱语、悦耳语,若是他们听不到,我们心里会不舒服,也容易生起嗔恨心;我们希望他们获得他人的恭敬、赞叹,若是得不到时,我们心里就不舒服,容易生起嗔恨心。

  

  对敌人则相反。敌人没有得到安乐的时候,我们乐意;敌人没有得到他人的尊重的时候,我们乐意;他们没有听到爱语的时候,我们乐意;他们没有得到恭敬的语言的时候,我们乐意。当这些所欲之事受阻时,我们就容易生起嗔恨。比如,若我们的敌人得到了安乐,心里就不舒服,容易生起嗔恨心;若我们最恨的人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得到了利益,我们心里不舒服,容易生起嗔恨心;若我们所谓的敌人听到了他人的爱语,得到他人的爱戴等,我们心里就不舒服,容易生起嗔恨心;若我们所谓的敌人听到了敬语,我们心里也不舒服,容易生起嗔恨心。

  

  遭受“不欲”有十二种情况,“所欲”受阻有十二种情况,一共是二十四种情况。这些还可以按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来分,这样共有七十二种。我们内心的嗔恨心就是因为这些而产生的,所以这些都是生起嗔恨心的因,都是生嗔恨心的对境。

  

  庚二(遮破嗔彼)分二:一、遮破于令遭不幸者生嗔;二、遮破于障碍所欲者生嗔。

  

  辛一(遮破于令遭不幸者生嗔)分三:一、破嗔于我造四罪者;二、破嗔于亲友造四罪者;三、破嗔于怨敌作四善者。

  

  壬一(破嗔于我造四罪者)分二:一、破嗔令我痛苦者;二、破嗔轻侮我等三者。

  

  癸一(破嗔令我痛苦者)分三:一、忍受痛苦之安忍;二、定思正法之安忍;三、忍耐作害者之安忍。

  

  子一(忍受痛苦之安忍)分四:一、作意轮回之自性;二、作意出离之因;三、以修习观察安忍;四、作意功德。

  

  丑一、作意轮回之自性:

  

  乐因何其微,苦因极繁多。

  

  我们在六道中轮回,苦因多,乐因少。

  

  什么是乐因?就是享受快乐的因,即善业。但是这个善业是偶尔产生的,可谓少之又少。

  

  不用说其他众生,我们现在都在学佛修行,很多时候还自认为很了不起,觉得自己很有修行似的,但什么是真正的善,怎样才能积累善根,若以这些标准衡量一下自己,看看自己积累过什么善根,自己行持的是否是真正的善法?仔细一观察,真的很难啊。虽然我们现在有幸得到了人身,遇到了佛法,但是我们有没有真正行持善法啊?我们到底做了什么善事啊?享受快乐的因是善业,积累点善根特别不容易,所以我们得不到安乐是正常的,享受不到快乐是正常的。因为我们没有做过什么善业,既然没有这个因,哪来的果啊?

  

  有的人还怨天尤人:我怎么这么倒霉啊?我怎么这么痛苦啊?人家多有福报,多自在、快乐啊!你应该问自己,这是因为你没有做善事,你没有积累善根啊,没有别的。人家有福报,因为他积累善根了;人家快乐了,因为他肯定行持善法了。有因才会有果。

  

  什么是痛苦之因?就是不善业。不善业等却多之又多,无勤中就存在。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这些思想、行为,不用特意,不知不觉地就造恶业了,处处都造恶业,这都是痛苦之因。

  

  你应该思维和比较快乐的因与痛苦的因,快乐的因少,痛苦的因多,所以苦多乐少是很正常的,有什么可怨天尤人的?

  

  我们都在六道中轮回,都离不开痛苦的本性,超不出痛苦的范围,所以有苦是正常的,受苦是正常的。你觉得正常,能面对痛苦,痛苦就会变成快乐,这叫解脱,就是一个转念嘛!为什么说“轮回即是彼岸”“轮回即是涅槃”?就是一个转念。涅槃指的是快乐,轮回指的是痛苦。若念转不过来,就是轮回,就是痛苦的;若念转过来了,就是涅槃,都是快乐的。念没有转过来,说明智慧还是没有打开,所以处处遭遇痛苦,处处遭遇灾难,这是正常的,因为你在六道中轮回嘛!轮回就是痛苦的意思,你离不开痛苦的本性,所以不要怨天尤人。我们很多时候会找很多其他的理由,但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理由。

  

  痛苦本来就是轮回的自性。既然现在你没有转念,还是属于轮回的,所以苦多乐少,处处遭受痛苦,不离痛苦,这就是轮回的自性,因此应当安忍。

  

  丑二、作意出离之因:

  

  无苦无出离,故心应坚忍。

  苦行伽那巴,无端忍烧割,

  吾今求解脱,何故反畏怯?

  

  六道轮回不离痛苦的自性,但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无苦无出离,故心应坚忍”:如果感受不到痛苦,就不会对轮回生起厌离心,如此也就不会有出离轮回的念头。因此,你这颗心要好好地思维而坚定不移地承受痛苦。

  

  佛为什么一开始就讲苦谛呢?就是让大家认识苦,让大家觉察到苦,然后才可以产生出离心,才真正会希求解脱。只有希求解脱了,才会修解脱的因,这是很重要的。

  

  尽管轮回离不开痛苦的本性,但是我们不明白,无始劫以来在六道中轮回,现在已经麻木了,很多时候觉察不到痛苦了。所以,觉察苦、认识苦,这是很重要的,这是修法的根本,也是解脱的根本,这样才可以产生出离心,之前是不可能的。

  

  我们现在为什么总是精进不起来?就是没有出离心。为什么没有出离心?就是没有真正地认识到苦。有些人还煞有其事地讲“人世间三分是苦,七分是乐”,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这样想,这个人就是彻底糊涂了。即使你把这句话反过来,“人世间七分是苦,三分是乐”,这也是错误的,人世间连三分的乐都没有,只有痛苦,没有安乐。为什么?因为你在六道中轮回。若是没有烦恼的控制、业力的牵引,不叫轮回。只要有烦恼的控制,有业力的牵引,这就是在六道中轮回。六道轮回只有痛苦,没有安乐,但是我们没有明白,没有认识到苦,所以没有生起出离心啊!既然没有生起出离心,所以精进不起来啊!

  

  大家现在在百日共修,在修加行,但也总是丢三落四的。一天要求有四座观修,你们看看自己坐了几座?还有一些晚课、闻法等其他的修法,也是如此,今天落这个课,明天缺那个课,还为自己找很多的借口和理由,说“没有时间”,能没有时间么?实在不行,你就少睡一个小时,少吃一顿饭。每天三餐好像谁都没有落,晚上睡觉好像时间都掐得很准。为什么会这样?就是没有真正生起出离心,没有认识到苦啊!如果你真的认识到了苦、觉察到了苦,能这样吗?

  

  遭受痛苦、遭遇灾难是好事,因为它可以让你产生出离心,让你走进佛门,让你精进修行,让你究竟成就。现在我们身边很多学佛的人也是因为遇到一些痛苦、烦恼的事,才走进了佛门,开始修持佛法的。我们就是要遭受一些痛苦,尤其是学佛修行的过程当中要遭受一些苦难,这都是应当的,都是好事。

  

  “苦行伽那巴,无端忍烧割”:“苦行”和“伽那巴”指的都是外道。

  

  天女俄玛是自在天王的王妃,她反对自在天王苦行。天女俄玛的很多信徒为了令她欢喜,为了能获得她那样的果位,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如往火堆里跳,忍受焚烧的痛苦;或者割断自己的身体,忍受这些痛苦。

  

  伽那巴是以前印度信奉梵天王的一种外道,他们为了令梵天王欢喜,为了获得梵天王的果位,也进行苦修,在一些如日食等特殊的日子里,他们就会砍断自己的头,割断自己的四肢等。

  

  这些外道通过这种极其残忍的方式去修梵天王、天女俄玛,他们这样做也是为了解脱,为了获得这样的果位。但是他们能不能得到解脱,能不能获得这样的果位?不能。这些都是外道,都是邪道,他们尚且会这样忍受种种苦行。

  

  此外,世间一些人为了国家或者个人的暂时的利益,也会不惜一切代价,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不要了,尽管这些都是无意义的,不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但是他们仍然会这样做。

  

  这些众生为了获得天人的果位,为了让天王等欢喜,竟然愿意遭受这样极大的痛苦,尽管这些痛苦都是无有意义的,但是他们还是不顾一切;而我们是为了解脱、成佛,即便遭受点痛苦和灾难,又有什么不应该的呢?

  

  有些人说:“在山上吃不好,住不好……”怎么吃不好,怎么住不好?以前佛陀在世的时候,都住森林中、山洞里修行;而我们现在都住楼房里,睡在床上,还说“吃不好,住不好”?你们到山上来参加百日共修,是来享受的,还是来修行的?每天只有四座观修,但是有些人已经不耐烦了,一听到下座的引罄声就高兴。刚打第一声下座的引罄,他好像早就准备好了似的,一下子就从房间里出来了;打第二声引磬的时候,他已经冲出大门了。但若是要开始入座的引罄声响了,甚至其他人都已经入坐了,他还在那儿晃晃悠悠……这种人还想解脱?还想即身成佛?做梦去吧!甚至有的人还在这里用佛法造业,将来要下地狱的,要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那个时候别喊“救命”啊!那个时候,谁也解救不了你,都是你自己咎由自取!

  

  大家能上山参加百日共修,这是多么不容易啊!若你在山上虚度光阴,和在山下虚度光阴有什么差别啊?若你在山上造业,和在山下造业有什么区别啊?山上有这么好的环境和条件,你还虚度光阴,罪过不是更严重了吗?!在这么清净的道场中,能够和这样一个清净的僧团一起修法,自己却还不知道珍惜,还去造业,这个罪过不是更严重了吗?!这样的人还不如不参加共修,还不如不学,最起码也不会以僧众作为对境来造业,不会用佛法来造业。

  

  “吾今求解脱,何故反畏怯”:我们为了解脱,为什么反而经常畏缩、怯懦呢?且不说用身体和生命来求法、修法,就那么一点点痛苦都忍受不了。你想舒舒服服、快快乐乐地成佛,没有这样的事!历史上没有舒舒服服、轻轻松松成佛的!自己看看吧!

  

  大家应该先问问自己:想解脱,想成佛的心是不是真的?如果想解脱、成佛的心是真的,你为什么不去做解脱的因呢?为什么不采取一切手段去做成佛的因呢?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发心有问题了,我们想解脱、想成佛的心不是真的。大家应该仔细观察一下,若你是真心想解脱、成佛的话,你还需要有人督促你吗?还需要别人安排你吗?修法、行善都是你应该做的事,自己应该全力以赴地去做啊!这还要让人给你安排吗?还会这样勉强吗?大家自己真的要好好反省、反省,自己的发心有问题了。

  

  如果自己想解脱、想成佛的心不是真的,还是惦记着世间这些所谓的安乐,还想到社会上混,那就干脆点儿,做个决定,没有人阻拦你!脚踏两只船是不行的。佛是从来不勉强人的,因为修行要靠自己的发心,做善事也是要靠自己的发心。若自己是勉强地做,没有这样学佛的,没有这样做善事的,一切都是要靠自己的发心。我们经常讲发心,也是这个意思。如果你不发心,就没有功德,没有善根;只有发心了,才有善根。所以,一定要重视发心。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入菩萨行论》讲记(四十三)》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