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品。为什么我们会找一切的理由和借口一拖再拖,不去行持善法,不去修行呢?还是对善法,对这些无漏的功德没有生起信心,就是没有强烈的喜爱之心。若是你真有清净信心,对这些善法、对这些功德真正有强烈的喜爱之心,你能拖延,找借口吗?不可能的,你会立即去做,立即去享受其中的快乐。
之所以拖延、找借口,就是对善法、对无漏的功德没有喜爱心。之所以没有喜爱之心,就是因为没有明白它们真正的重要性和价值。你没有明白它们对我们的利益有多大、有多重要,所以你就去做别的事情了,去搞世间福报、世间八法去了。若是你有清净信心或者有擐甲精进的话,不会这样散漫,对学佛修行的事也不会一拖再拖。
第二,耽著恶事懒惰。
为什么贪执世间的福报,喜欢世间的琐事?若是以智慧去观察,这些都是无意义的,都是虚假的。你之所以还对此恋恋不舍,就是因为没有明白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这些道理。若是你真正明白了,还能对所谓的世间福报恋恋不舍吗?还能对这些世间的琐事有兴趣吗?不可能的。
什么叫琐事?以贪嗔痴去承办一些事情,就叫琐事。“吃饭是不是琐事?上班是不是琐事?”这要看你的内心。若是你以贪嗔痴或者以自私自利去做这些,就叫琐事。“那我办企业、照顾员工,也是对社会尽了一份力量啊,也是对社会尽了一份责任啊!我办企业,保障了很多员工的生活啊,这不是在搞世间法吧?”不一定,要看你的心态。若是以贪嗔痴去做,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你并不伟大,这就是搞世间法!若不是以贪嗔痴去做,而是真正为了社会、为了众生去做,那你太伟大了,这不叫搞世间法。
大家要明白,什么叫琐事、世间法?这不取决于你的行为,而是取决于你的心态、动机。若是你以贪嗔痴或者自私自利去做这些,你所做的都是世间的琐事,都是在搞世间法,这是在造业,你还要在六道中轮回,你将来就要遭受痛苦。若是你弄明白了轮回过患,就知道轮回是苦海,苦不堪言啊!如果你真正能深信因果不虚,对世间就不会有欲望,也不可能搞这些世间的琐事,不可能造恶业,否则就要遭受恶果啊!
若是你发心不正确,心地不清净的话,都是琐事;若是你心地清净、发心正确的话,都不是琐事。若是你心地不清净,发心不正确的话,那叫贪恋、欲望;若是你内心清净,发心正确,以悲心和愿力带动的话,那叫利益众生、救度众生。主要取决于你的心态、发心。
如果你对世间有贪恋,喜欢去做这些琐事,这就是贪执恶事(劣事)。若是你喜欢搞这些世间的琐事,就不要修行了,你也不是修行人,就不要说“我要修行,我在修行……”这些话。若想搞世间琐事,就不要修行;若是想修行,就不要搞世间琐事。如果你还贪恋世间,还想搞轮回,就别想解脱,别想成就。这二者是不能圆融的,脚踏两只船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修行不能总是不死不活、不明不白的,否则真的很难啊!你是搞世间的琐事,还是要修行?现在可以重新做一个选择,重新做一个决定。如果你决定了要修行,就必须放弃世间的琐事。如果你决心一定要达到解脱的彼岸,就再也不能贪恋世间、留恋轮回。说求解脱,还在搞轮回;说是修行,还在搞世间的琐事。如果二者都想要,都想做,自己也会很痛苦啊。对自己来说,这也是一种压力啊!我们修行为什么没有进步,没有成就?就是因为这个。自己彻底做一个决定,干脆一点儿,好吧?你要勇敢一点儿,要拿得起、放得下。你自己可以选择,可以做决定,没有人逼你,没有人强迫你。若是要搞世间法,就不要修行了;若是想搞轮回,就不要想解脱的事了。最起码能令自己的内心轻松一些,不要整天愁眉苦脸的。
耽执劣事懒惰也是欲乐信心和加行精进的违品。什么是欲乐信心?“我已经明确决定了,我不要别的,就要这些善根和功德,我也要具备这些善根和功德。”这种心态就是欲乐信心。“我一定要达到解脱的彼岸,我一定要消业积福,具足这些善根、功德。”这种决心就是加行精进。但是,耽执恶事(劣事)懒惰这种习气、心态,还是在追求世间八法,还是在搞轮回。也可以说,它是没有欲求这些功德,没有想获得这些功德和果位的决心,所以它是欲乐信心或加行精进的违品。
第三,自轻凌懒惰。
自轻凌懒惰是无明、愚痴导致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每个人都具有佛性,都可以积累善根,都可以功德圆满,但是有这种心态的人没有明白这个道理,也没有对这个道理生起信心,因此就对自己没有信心。
一说解脱成佛,有的人就觉得:“我连今生都没搞明白,就别说来世、后世了……”如果你真想把今生搞明白,就必须要想来世的事。你只有真正明白了来世,才会明白今生,今生才可以圆满,之前是不可能的。佛让我们思维临终、来世,这是圆满今生、让我们今生快乐的一种方法。所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难道这个道理你不明白吗?如果你将心量放大,目光放远,内心的快乐自然就有了,今生所谓的福报自然就来了;如果你心胸狭隘,目光短浅,今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安乐。这种人还是没有明白这些道理,愚痴到极点了!
有的人觉得:“我连人都没有做好,更别说成佛了。”自己好像很有主见似的。你做人的同时做佛呗,你把人做好了,也就差不多成佛了。若真正把仁义道德搞清楚、做到位了,以此为基础,离成佛也就不远了,成就就在当下了。
有的人虽然想解脱、想成佛,但是不敢想今生解脱、即身成佛的事。一说要解脱成佛,尤其是说要今生解脱、即身成佛,就害怕了:“哎呦,我哪有这个根基啊?我哪有这个福报啊?”你得到了人身,闻到了佛法,对大乘法生起了信心,怎么没有这个根基和福报呢?若是不相信,这就是一种懈怠、一种懒惰。每个人的根基不,福报不同,我们只能成全他,别的没有办法了。
其实,今生解脱、即身成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若是你真的有善根和福德,这都是很容易的事,解脱很容易,成佛很容易。若是你自己没有自信,有自轻凌懒惰的心态,那就难了,因为你没有精进。如果不精进,就不能成就。若是你能克服这个习气,能断除这个毛病,能自信起来,能真正精进起来,解脱就在眼前,成佛就在当下。就是一个念,念一转就行了。
大家不能这样自卑,否则就是懈怠、懒惰,这才是真正的障碍——自己障碍自己。我们千万不能有这个毛病。我们遇到了大乘妙法,尤其遇到大圆满法了,这是我们宿世修来的福报。历代祖师们讲过,大圆满法是随时修随时成佛,白天修白天成佛,夜间修夜间成佛,甚至对于真正具有信心、福报之人,不修也可以成佛。我们得到了人身,遇到了大圆满法,这说明我们已经修到这个程度了,多快啊!大家要有信心,应该非常自信,时时刻刻都等着成佛,等着发光:“我什么时候成佛啊?什么时候发光啊?”真的,以这样的心态,成就就快了,这才是大圆满法真正合格的法器。也许有人说你是傻子,有人说你是疯子,没有事,自己内心不疯就行了,自己内心不傻就行了。若别人要说,就让他说去吧!
如果大家真想修习大圆满法,取得成就,就要有这样的自信,否则是不可能的。我们修往生四因,今生就可以解脱;我们修持大圆满法,即身就可以成佛,当下就可以成佛。这不是我编的,也不是我在这儿说的,这都是佛说的真言。
有的人说:“我年纪大了,没有文化……”修行若要取得成就,不是靠年龄。即使年纪再小,再朝气蓬勃,若是没有信心,不精进,有什么用?成就和年龄是没有关系的。你们可以看看佛经里的很多公案,也可以看看我们很多历代祖师们的传记,有很多人都是年老的时候才出家修行,有很多人都是年老的时候才真正遇到大圆满法,修持大圆满法,但是他们都获得了成就,获得了圆满。大家对自己一定要有信心。
有的人说:“我现在年纪大了,学这么多,行吗?修这么多,行吗?”不要问,就学呗、修呗,学到哪儿算哪儿,修到哪儿算哪儿。就这样学修,不能想“我不行”,不能想“我能学好么?”否则,就说明你信心不足,就是懈怠懒惰。你应该这样想:“这些法我学到老,学到死;这些法我修到老,修到死!”这样的精神和毅力才是成就的根本。虽然年纪大了,离死亡已经很近了,但是你们完全可以获得成就,我为什么这样确定?因为成就是靠这样的毅力和信心的。大家在学修的过程中不要有压力,学到哪儿算哪儿,主要是需要这种毅力和决心。我们就是要跟普贤菩萨学,普贤菩萨发愿“众生无尽,烦恼无尽,修行无尽。”成就就需要这样的信心、这样的心态、这样的精神。
有人说:“我没有文化,不认识几个字,不会念几个字……”没有事。能认得一个字就念一个字,能认得十个字就念十个字。“若是这样,这个仪轨是不是就不圆满了?”没有事,只要你心到位,一切就都到位了;嘴上也许没有念什么,但是心里已经念完了。不要考虑那么多。
修行的成就不是靠文化、知识,而是靠信心。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也许更难成就,因为他的所知障特别强。没有文化、没有知识的人才容易成就,因为他们思想不复杂,心地单纯。所谓傻人有傻福,思想越单纯,越容易成就。真的,我就怕你思想没那么简单,心地也没有么单纯。如果你思想简单,没有那么多知识,这是好事。“那我不懂这些佛理,能行吗?”没有事。所谓“迷时千句少,悟时一字多。”你只要懂一句,只要明白一句,就行了,足够让你成就了。
“若是这样,为什么佛还讲那么多法门,讲那么多道理?”这是佛针对不同根基、不同意乐的众生而讲的。有的众生思想复杂,内心复杂,佛就跟他玩游戏了:“你思想复杂,我也讲复杂一点,看看你到底能明白什么啊?”而对一个思想单纯、内心清净的人来说,根本用不着。
若说自己没有文化,这就是不自信,就是懈怠懒惰。所以,大家要有自信:“我解脱是当然的,我成佛是意料之中的。若不解脱成佛,誓不罢休!”要有这样的信心才行。
自轻凌懒惰是不退转信心或不满精进的违品。什么是不退转信心?“我绝对能成佛,我完全可以圆满,因为我有佛性。”这个信念绝对不退转,这叫不退转信心。什么是不满精进?稍微有一点点善根与功德的时候,内心不能满足:“我还没有解脱呢,我还没有成佛呢。我还要学,还要修,直到解脱,直到成佛,之前决不罢休。”这叫不满精进。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即使稍微有一点点功德或境界了,也不能满足。不能认为自己已经很有功德了,其实自己离解脱还远着呢,离成佛还远着呢,一定要继续学修,直至解脱成佛。如果有自轻凌懒惰的话,说明你没有不退转信心,没有不满精进。
三种懒惰就是三种精进的违品,正因为我们有这三种懒惰的毛病、习气,所以精进不起来。大家现在已经知道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接下来就要就要对症下药了,明天我们讲对治的方法。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入菩萨行论》讲记(五十八)》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