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讲记(六十二)

  《入菩萨行论》讲记(六十二)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己二(增上对治)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庚一、略说:

  勤利生助缘,信解坚喜舍,

  畏苦思利益,能生希求力。

  故断彼违品,以欲坚喜舍,

  实行控制力,勤取增精进。

  “勤利生助缘,信解坚喜舍”:精进是成就的根本。精进修行、利益众生要具足四种助缘,通过这些助缘才可以精进修行,才可以行持菩萨道,利益众生。

  助缘有四种:第一个是“信解”,即对善法有信解;第二个是“坚定的毅力”,即无有退转的坚信;第三个是“喜”,即无比的欢喜心,这里指的是法喜充满;第四个是“舍”,即大必要时能放舍。任何时候都一样,该放下的要放下,主要是对众生有利益,有必要的时候要放舍。共有四种具有力量的助缘。

  “畏苦思利益,能生希求力”:信解是什么?是希求之义,也就是对正法有强烈的希求心。只有自己真正明白了解脱的利益、正法的加持力,才能生起强烈的希求之心。这不是盲目追求,更不是盲目信仰。

  现在很多人都是盲目信仰、盲目追求的。信解很重要,它是最根本的,也是最主要的。信解是对正法有强烈的希求。就像大人喜欢钱,小孩子喜欢游戏一样。小孩子就爱玩游戏,对游戏有种强烈的希求心,它是一种动力。小孩子为了它可以不吃不喝,通宵达旦地玩,父母劝也不听。大人喜欢钱,为了赚钱,当牛做马都行,不吃饭、不睡觉都能忍受。只要钱能拿到手里,可以不顾一切,哪怕是要伤害父母、伤害亲人、背叛朋友也行,甚至连性命都不要了。因为他知道钱对他有帮助、有利益。其实,临终的时候、死了以后,钱有什么用?但是他就是喜欢钱,就是对这个东西有强烈的希求。同样的道理,我们应该对正法和这些无漏的功德有强烈的希求心,有特别的喜爱之心,这是根。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希求正法的心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

  首先,你要了解轮回,对轮回有恐惧心。轮回是苦海,自己曾经在轮回里遭受过无穷的痛苦,以后还要遭受无穷的痛苦。只有对此深信不疑,才会有想解脱的欲望。这样,你通过正法,通过胜解信,才能真正地获得解脱,除此之外你没有任何办法。如果你真的非常想解脱,那么唯一的方法就是佛法,唯一的出路就是胜解信。这样,就能生起胜解信,对佛法的希求心就有了。对佛法有希求之心,就能精进修行,这样一定能获得菩提果,可以解脱。

  了解轮回,对因果、轮回生起定解,这是很重要的。若是对轮回没有生起定解,就无法生起胜解信,也无法精进,无法行持善法,更无法获得解脱。大家要反复观察和思维四外加行,尤其是因果、轮回,很重要啊。若是对这些道理没有生起定解,无法生起胜解信,也就无法精进。若没有胜解信,不会有精进修行;若不精进,不可能证得菩提果。这都是因果关系。

  很多人总想解脱、有神通,那你就要知道这个方法啊。比如,你今天要去赚钱,你要想怎样才能赚钱,你要有方法,然后按这个方法去做,才能赚到钱,才能发财。

  “故断彼违品,以欲坚喜舍”:若要断除精进的违品——三种懒惰,真正精进起来,就要具足前文所讲的四个助缘。

  “实行控制力,勤取增精进”:首先要具足四个助缘,再加上实行、控制力。所谓实行,是指实际去做。若只是有断恶行善的希求和愿望也不行,还要实际去断恶、行善。其实,如果真正有希求心和真实的愿,实行也很容易。大家应该尽量去断恶、行持善法,实际去做消业积福等事情,让自己精进起来。所谓控制力,是以正知正念自在地调整自己的身心,掌握自己的身心,不被烦恼、习气所束缚和控制。若自己能以正知正念驾驭自己的身心,就能很自在地调整自己的身心。

  这里讲了四种助缘、两种力量。两种力量就是指实行和控制力。

  有些解释中讲,“故断彼违品,以欲坚喜舍”这句偈颂是后人加的,并非原文。因为前面已经阐述过这个内容,后面没必要再重复一遍,而且前后偈颂也不是很连贯。但是,很多论师,包括我们的历代祖师们,也能圆融地解释这句偈颂。若是按前文所述,也是能解释得通的。

  

  庚二(广说)分三:一、具备助缘;二、依助缘精进修持;三、主宰自己。

  辛一(具备助缘)分四:一、信解;二、自信;三、欢喜;四、放舍。

  壬一(希求)分三:一、无信解之过;二、信解之功德;三、以宣说因之方式生起信解。

  癸一(无希求之过)分三:一、思维未行信解之事;二、安立理由;三、宣说思维于法无信解之过而不应舍弃。

  子一、思维未行信解之事:

  发愿欲净除,自他诸过失,

  然尽一一过,须修一劫海。

  “发愿欲净除,自他诸过失”:自己发愿要断除自他的一切过患,即断除业障、烦恼障、所知障、习气障。

  “然尽一一过,须修一劫海”:然而就算是净除这些过失中的一种,也需要在无数劫中精进、努力修行才可以。

  这些习气从无始劫以来一直串习到现在,已经是刚强难化了;这些恶业一直在不断地积累,到现在已经是无量无边了。现在若想一下子改掉、立即消除,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不可能马上改变,不可能立即消除或解决。如果这样去思维,就会明白:哪怕要改一种毛病或消除一种恶业,可能也要经历无数劫的努力和苦修。

  大家有时候想得有点太简单、太容易了,实际上哪有这么容易啊!有人想:“我上山参加百日共修就能成就吧?”“我上山参加百日共修就能解脱吧?”……你才参加了一次百日共修,而且期间也是断断续续地修法,哪有这么容易就能解脱、成就的?有的人觉得:“我已经学修几年了,怎么还不成就呢?”“我修加行已经好多年了,怎么还没有生起出离心呢?”实际上,若要生起出离心,哪有这么容易?若要真正成就,哪有这么容易?

  大家比较一下:仅仅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串习,都很难一下子改掉;那么你从无始劫以来所串习的,又怎么会这么容易改掉啊?就像有些东西上积聚了比较严重的灰尘、染污,还要花很长时间磨啊、擦啊,最后才能呈现出原来的样子,才可以去除这些污垢。同样,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不断积累的恶业,哪能一下子就消除啊?

  “我念完了108遍百字明,也念完了40万遍金刚萨垛心咒,佛经上不是说念108遍百字明或者念40万遍金刚萨垛心咒就能消除一切恶业吗?”是的,没有错。但这也是有前提条件的。

  如果你生起了出离心,发出了菩提心,然后保持这种觉悟的心态,在这样清净的心态下去念108遍百字明或者40万遍金刚萨垛心咒(书上写的是10万遍),你往昔所造的一切恶业一定能立即消除,成就也就快了。但是,你的出离心还没有修出来,菩提心还没有发出来啊!所谓“108遍”或“40万遍”,都只是一种形容而已,并非真的要达到这个遍数,也许你念一遍,甚至还没有开始念的时候,业障就已经消净了。因为你的菩提心已经发出来了,尽管你嘴上没有念,但是心里已经念了,而且念得很到位。

  有的人也许有疑惑:“若是要发菩提心,不是要消业吗?而要消业,不是要发菩提心吗?那到底是先发菩提心,还是先消业?”既要发菩提心,也要消业,可以同时进行,可以同时修炼。若菩提心真正发出来了,业障也就消了;若业障彻底消了,菩提心就生起来了。最初时是有前后次第的,最后时就没有前后次第了。

  如同猫出现了,老鼠就会无影无踪。当菩提心生起来了,往昔所造的恶业立即就没有了。如同阳光照进来了,黑暗立即就会消失,不是渐渐消失的,而是在阳光照进来的同时就消失了。同样,若业障消掉了,心地清净了,菩提心就显现了。当菩提心显现的同时,业障就没有了。

  我们为什么生不起来出离心、菩提心呢?主要的原因是业障障碍了我们。这些业障是无始劫以来积累的,若是有业障,很难生起起出离心和菩萨心。

  若我未曾有,除过精进分,

  定受无量苦,吾心岂无惧。

  如果我从来没有断除这些过失或者消除这些障碍的精进分,自己一点儿都不精进,因为自己有这么多过患和业障,以后一定会堕落的,要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既然如此,我心里怎么还生不起畏惧心呢?怎么还没有厌离心呢?

  若是要净除这些过失和障碍,可能需要在无量劫中精进修行,才能彻底清净。但是,我到现在还没有一点儿的精进,没有一点儿的信心,那么这些业障和过患还是在我的相续当中,自己由此就一定还要六道轮回,还要堕落地狱,还要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自己已经在火坑边上了,已经到悬崖边上了,即将要掉下去了,可是怎么还如此安逸和懈怠呢?

  如果真正如是观察和思维,哪会有吃饭的兴趣啊?哪里还会有呼呼大睡的心情啊?真的,自己所积累的这些业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自己的这些毛病非常严重,不但不能解脱,还会堕落,要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如是思维,就容易生起信解,就容易精进起来。

  发愿欲促成,自他众功德,成此一一德,须修一劫海。

  然我终未生,应修功德分,无义耗此生,莫名太稀奇!

  我希望或者愿成就自他的一切功德,就要修持这些功德,积累这些功德。而要达到圆满,达到无漏的境界,可能要经历无数劫的修炼,经历无数劫的积累。但是,我现在一点儿功德都没有修成,一点儿功德都不具备。

  我得到人身了,也闻到佛法了,而且熏习了这么多年,现在老了,快要死了,还一直在表面上很精进地学修,以智慧仔细观察,…

《《入菩萨行论》讲记(六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