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讲记(七十六)

  《入菩萨行论》讲记(七十六)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前文讲了身要远离愦闹,依止寂静处。要对寂静处生起欢喜心,就要了解住在闹市的过患和寂静处的功德。

  住在闹市区,修行就会受影响,受到干扰。了解了闹市的这些过患,才会对闹市、对世俗间生起真正的厌离之心。若是不去了解、思维这些过患,不可能生起厌离心,这样永远都不能远离闹市,远离世俗。

  能依止寂静处,就能生起禅定。思维寂静处的这些功德,才会对寂静处生起欢喜之心,才会依止寂静处,才能真正依止寂静处。对寂静处生起欢喜之心,然后自己能够依止,这样才是真正的依止寂静处。若是对寂静处没有生起欢喜心,也不知道依止寂静处有何种意义和功德,虽然身在寂静处,但是心不寂静,也没有意义。若是对寂静处生起真实无伪的欢喜心,以这种心态去依止,这些欲望、所谓的妄念自然就会息灭,心相续中自然就会生起禅定的功德。

  前面讲了身寂静和心寂静,心寂静是最重要的。若是心寂静,即使身没有离开闹市,但一定能成就。若是心不寂静,即使身在寂静处,但仍然会有很多妄想、欲望,这样不会有真正的修行或成就。

  若要心寂静,首先就要断除欲望,放下妄念。妄念越少,内心越寂静。

  庚二(弃妄念)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辛一、略说:

  尽弃俗虑已,吾心当专一,

  为令入等至,制惑而精进。

  心除了思维善法以外放下一切,只是一心一意千方百计使我的菩提心增上,为了以寂止入定、以胜观调柔而精进。

  书上讲“心除了思维善法外,要放下一切”;我们也有一句法语:“除了学佛修行,世间的一切都要放下。”这二者是一个意思。

  除了提起善念,保持善念,除了行善,除了学佛修行,其他一切都要放下。有些人会有疑惑:“那是不是就不能生活,不能工作了?”不是这个意思。

  若是你以佛法、以智慧去生活、工作,这本身就是学佛修行,最终能解脱,能圆满。我们为什么要生活?为什么要工作?就是为了解脱,为了圆满。若是你离开了学佛修行,就是你离开了正知正见,离开了佛法、智慧,这样生活、工作不会快乐,也不会圆满。这样生活、工作,都是没有意义的,可以说是造业,也可以说是搞轮回,给自己带来的只有痛苦和烦恼。

  出家也好,在家也好,各有各的生活、工作。作为出家人,弘法利生是我们的工作。无论是出家,还是在家,都不能离开佛法,离开智慧,这样才能达到目的,才能实现愿望,才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工作,这样才是快乐的。

  我们现在之所以烦恼,痛苦,就是因为我们不会生活,不会工作。若是会生活、工作,结果肯定都是圆满的;但是我们不会生活、工作,所以结果就是烦恼的,是不圆满的。如果你离开了佛法、智慧,生活和工作都没有意义了,这不叫真正的生活,也不叫真正的工作。

  生活、工作不离学佛、修行,学佛、修行不离生活、工作。除了生活,除了工作,没有学佛,没有修行。生活本身就是学佛,工作本身就是修行。若是你离开了佛法,离开了智慧,你不会生活,不会工作,这不是真正的生活,也不是真正的工作。生活、工作不离学佛、修行,学佛、修行不离生活、工作。二者是不矛盾的,是一体的。这就是佛法里经常讲的二谛双运。

  所谓二谛双运的真理,通俗易懂地讲解,就是生活、工作不离学佛、修行,学佛、修行不离生活、工作,二者说一也是一,说二也是二。我们讲“二谛双运”的时候,讲到空分、现分或明分,这时是两个,但空性不离显现,显现不离空性,显现本身就是空性,空性本身就是显现,这叫二谛双运。同样,生活、工作本身就是学佛、修行,学佛、修行本身就是生活、工作。若是二者脱节了,没有圆融,这叫造业,也叫轮回。若是二者没有脱节,能够圆融,就是涅槃。涅槃是不烦恼的,轮回是烦恼的,这是差别。烦恼即轮回,涅槃即无烦恼,息灭一切烦恼是涅槃,有烦恼就有轮回。若二谛分开了,就是分别、执着,烦恼就是这样引起的;若二谛能双运,就没有烦恼了。

  所以,心除了思维善法以外,放下一切。也就是说,除了学佛修行,其他世间的这些都随缘。随缘了就放下了,放下了才能随缘,都是一个意思。

  这里可能还有这样的疑惑:“既然说除了思维善法以外,一切放下,那么这个善法就不用放下了?”不是。看似不能放下善法,其实善法本身就是放下。放下,叫善法;没有放下的时候,没有真正的善法。

  “除了学佛、修行,一切都要随缘”,也是如此来理解。难道学佛、修行就不能随缘了?不是,学佛、修行本身就是随缘。若是你不随缘,就不叫真正的学佛;你不随缘,也不叫真正的修行。

  偈颂中讲“尽弃俗虑已”,所谓俗虑,也就是妄想。什么叫妄想?想过去的事,想未来的事,想现在的事。其实忆念、想本身没有错,但若是没有放下分别、执着,这才是错,这都叫妄念,都是没有用的。因为一切法都离不开无常的本性,都离不开因缘和合的真相。一切法都没有实质性,这就是因缘和合。比如,十个人聚在一起而成“团”,当这十个人散开时,就没有“团”了。所以,“团”只是我们以自己的分别念假立的而已。一切法都是如此,都是因缘和合的,都是没有实质性的,都是无常的,都在刹那刹那当中变化,实际上不存在。所以,你去分别、执着过去的事、现在的事和未来的事,都是多余的,这叫妄想。

  我们可以向内观察自己:我们的思想没有停留过,我们的意念也没有停止过,它们都在想什么?就是东想西想,胡思乱想,都是妄想;想什么都想不透、想不明白,只是瞎想;看什么都没有看透,只是在那儿瞎评论。

  不要增加自己的分别念,不要增加妄念,大家应该去寻找真相、真理。只有找到了真相,明白了真理,内心才能专注。什么叫转识成智?当你明白真相、真理时,意识就会变成智慧,尽管这个时候也想过去,想未来,想现在,但这是“智”,不是“识”,成为智慧了。之所以这样说,因为这个时候不会再迷惑了,你已经明白了真相、真理,心里有正知正见,这些都是智慧。很多人都认为,这个时候,思想和情绪是不是都不能有了?不可能没有。有大海就有波浪,但是没有事,大海不影响波浪,波浪不影响大海。有大海、波浪,这都是正常的。大海、波浪二者说一也是一,说二也是二。这是比喻,说明有心就有心的作用,但是这个时候,转识成智了。

  有些禅宗的大师们讲:“不知道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有人。”这种状态似乎如同傻子一样,其实不是,这是不执着任何东西的意思。如果什么也不知道,那就不是成佛,而是成傻子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成就的状态怎么能是这样的呢?若什么也不知道,不知道吃饭,不知道睡觉,也不知道走路……哪有这样的佛?

  自己以寂止入定,以胜观调柔,精进修行,这是最重要的。我经常跟大家讲:学佛是最重要的,修行是最重要的,应该把学佛修行放在首位。这样一说,看似生活不重要,工作不重要,其实不是这个意思。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不离开佛法,不离开智慧,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只有这样,你才可以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才可以解决工作上的问题,才能对治烦恼,解脱烦恼。你看,佛法重要吧!

  很多人都不明白这点,一听说“学佛、修行最重要,其他的都不重要。”就又开始有偏见了:“那是不是不能生活了?是不是不能工作了?”不是这个意思。

  学佛修行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无论在山上,还是在山下,无论是在家修行人,还是出家修行人,若是没有修行,没有智慧的话,都是烦恼、痛苦的;若是你有智慧,有修行的话,都是快乐的,都能圆满。若是自己没有修行,没有智慧,即使剃度出家了,内心里仍然充满了烦恼,充满了痛苦。即使身在这样一个清净的道场里,本应无忧无虑,但还是在自寻烦恼,自找痛苦。若是没有修行,没有智慧,在哪里都一样烦恼、痛苦;若是自己有修行,有智慧,在哪里都一样快乐、圆满。所以,无论在何处,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学佛修行。

  学佛修行是什么意思?就是不离佛法,不离智慧的意思。若离开了佛法,离开了智慧,就没有所谓的学佛修行。真正的学佛修行是三门不离佛法,不离智慧,尤其是内心。身和语是随心的。若心里有佛法、智慧,你的行为也是佛法,也是智慧的,你的行为不会造业,也不会犯戒。若是你心里没有佛法,没有智慧,即使行为上很精进,也没有用,实际上也都是造业的。

  现在有的人表面上很精进,也很精通佛理,但是一会儿对这个人嫉妒,一会儿又对那个人傲慢,内心里充满了烦恼和痛苦。若内心有嫉妒心、傲慢心,本身就是一种痛苦,因为有烦恼的控制和束缚。犹如一个人被关在牢狱里,手和脚都被绑起来了,虽然没有对他做其他的什么事情,但是对他来说,这本身就是痛苦。

  主要是心,内心里要有佛法,有智慧。也就是说,你的内心、观点、见解和世人都应该是相反的,你不能以世俗的眼光或者分别心去看事、做事,因为这都是错误的。

  比如,世间人会想:“我有病的时候,希望身边有人照顾。”而修行人则会希望:“这时身边没有人照顾才好。” 大家好好观察、观察自己:假设今天你生大病了,自己希望身边有人照顾,还是没有人照顾?假设你今天就要离开这个世界,即将面对死亡了,自己希望可爱的儿子、女儿以及亲朋好友在身边,还是不在身边?大家好好观察、观察自己,看看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

  现在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敢出家呢?就是担心:万一有病了,没有人照顾怎么办?其实,…

《《入菩萨行论》讲记(七十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