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行了。”然后就等着。没有这样的!只有在一些因缘具足时,这种情况会发生,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有的可能是一些因缘暂时没到,因缘到了,一些善根一下具备了,瓜熟蒂落,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渐悟和顿悟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渐悟最后顿悟,不经过这个过程是不行的。顿悟是什么意思?就是因缘到了,瓜熟蒂落,一下子茅塞顿开,一下子圆满了。只站在今生今世这样的角度去看,有的是顿悟,有的是渐悟,有顿悟和渐悟的差别;若是从整个成就过程看,可能没有差别,刚开始都是渐悟,最后都是顿悟。所以,不走这个过程能行吗?
也有这种人,在外人看来,没学什么,没修什么,但一下子就开悟了、成就了,好像是顿悟。这种人禅宗里有,净宗里有,密宗里也出现过很多。他们是不是没有经过这个过程?不是。他宿世修炼得差不多了,已经到了快要“落蒂”的程度,所以这一世一下子就开悟了。他是不是什么也没学,什么也没修?不是,他在前世已经把整个基础都打完了,整个过程都走完了。
有些人觉得自己肯定不是这样的人,不能这样。但是你先要走这个过程,因为你现在还没到不用走过程的阶段。也许你不需要太多的时间,有些人可能需要几个月,有些人可能需要几年。
大家要珍惜。对一个修行人,对一个渴望解脱的人来说,我今天讲的这些都很重要,都是如意宝。虽然我是个凡夫,不是佛,不是所谓的菩萨,但我讲的都是真理,讲的都是窍诀。你是追求真理的,你是追求窍诀的,所以谁讲真理都一样,谁给窍诀都一样,不要分别。
顿悟和渐悟就是这么回事儿。站在短暂的世间、今生今世的角度看,二者有差别;但若是站在整个修行过程这个角度看,二者没有差别,显示的是渐悟,到最后是顿悟。因为因缘具足了,自然瓜熟蒂落。只有资粮圆满了,才行;否则,差一粒也不行,差一滴也不行。所需资粮若如粮食,差一粒(米)也不行;所需资粮若如水,差一滴(水)也不行。这一粒、这一滴一到,就见性了,就成就了,这就是最后所谓的顿悟。渐悟是什么?就是走这个过程。所以,你现在就要走这个过程。
也许你在宿世中走过,现在路途不远了;也许你在宿世中走过,但没有走太远的路途,你还要走很多路,这是没办法的。在座的各位都是对大圆满法有信心的人,我相信大家前世走的路肯定不短,这个过程也差不多了。若是自己真能珍惜这个机缘,就好了……
最后的成就要靠一心——一心一意,诚心诚意,尤其是成就大圆满法,更要靠这些。这些真的是很有意思的!我现在有很多感触,小乘、大乘、显宗、密宗也是,刚开始是一变一切,最后是一切变一,就是这样的过程。刚开始是一,认识为一切,最后是一切归为一个。
下面讲发菩提心。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我们求的是究竟的菩提果,就是佛果。只有获得佛果,才有转*轮的能力与资格,之前没有。声闻、缘觉、菩萨都不得了,但是都要以佛的教言讲法。成佛了才有资格,才有能力转*轮。我们不是要转*轮利益众生吗?只有辗转*轮了,才有能力利益众生,所以我们要成佛。声闻、缘觉传讲佛法,完全要靠佛的教言;一地到八地菩萨就不用说了;三清净菩萨——八地、九地、十地的菩萨,虽然都有一些和佛差不多的功德,但这都是相似的功德,和佛比差得还很远。断证功德什么时候才能究竟圆满?成佛了才能究竟圆满。所以,声闻、缘觉、八地到十地菩萨都达不到断证功德圆满,所以都没有资格转*轮。
真正自利了,才有能力利益众生,所以我们要成佛。若要成佛,首先要发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即为了度化众生而修持成佛。它要具备两个支分和利益。两个支分:第一,以悲心为一切众生;第二,通过智慧,证得究竟圆满的菩提果。两个利益:利益众生是他利,证得菩提果是自利。只要具备了两个支分,自然具备了二利!若没有世俗菩提心,不会有胜义菩提心,最后得到的是声闻和缘觉的果位。
菩萨是不会停留在一地或二地的果位的,因为菩萨最后要获得佛果。声闻和缘觉就不一样了,他们所求的最终果位是声闻和缘觉。所以他们修到声闻和缘觉的时候,暂时就停留在那里,不会再往前了,因为他们已经到达目的地了。尽管最后他们还要出定,还要进入大乘妙道,但是这期间要经过无数劫。暂时而言,他们只能得到声闻和缘觉的果位,不可能得到别的果位。
首先要发世俗菩提心,然后才可以修胜义菩提心。胜义菩提心也有很多,比如说证悟无我、空性的智慧。声闻证悟的是人无我的真理,缘觉在这个基础上证悟了一小部分法无我,他们没有圆满的胜义菩提心。在《定解宝灯论》里讲过,当他们获得各自的果位以后就再不追求了,因为他们认为证悟人无我就可以了,就可以脱离烦恼、轮回了。缘觉证悟了一小部分法的无我,他的境界比声闻高一点。他们不求世间,求的是出世间,求的是解脱,出离心有了,但是他们都没有发菩提心,还是有自私心,这个自私心不是世间的自私心,而是求自我解脱的自私的心,所以他们没有动力,不会再往上去证悟更细、更深的诸法实相真理。因为他们没有发世俗菩提心,所以也没有办法究竟圆满胜义菩提心。
要先发世俗菩提心,不要总想一步登天。有些人不愿意先发世俗菩提心,就想直接证悟空性。有些人总问,有没有捷径啊?意思是能不能让自己直接开悟,证悟空性。这是不可能的。贤劫千佛都没有捷径,我哪有什么捷径!这种人不听实话,就愿意让人骗,悄悄在他耳边随便念几句,就觉得自己得到了窍诀。这哪是窍诀?若是在耳边随便说几句,你真正见性或圆满了,这也许是窍诀。但是你没有这个能力!这个上师也是,首先要观察弟子有没有这个能力。什么也不学,什么也不练,随便说几句就可以了?你这个弟子根基有那么好吗?相续有那么成熟吗?我们不是说别人,说的是事实。但是,也许这些上师这样做也是有意义的。天天这样苦口婆心地讲,有些人不知道感恩,也不知道珍惜。还说什么,某某法王、法师是怎么怎么的,好像很向往似的。能利益你吗?这种人就是不知好赖,给他假的他就当真,给他真的他就当假。这种人需要先骗一骗,能种下善根就行了。
尽管我天天苦口婆心地讲,我真的认为这就是我的任务,我完成自己的任务就完事了。这是我做自己该做的事,自己做完该做的事就问心无愧了。他人能不能接受,能不能明白,都是他人的事儿,说与我有关系也有关系,说和我没有关系也没有关系。这些没有什么,现在是末法时期,就是这样。
己二(修世俗菩提心)分三:一、自他平等;二、自他相换;三、共同之事宜。
庚一(自他平等)分三:一、教诫修自他平等;二、广说修法;三、摄义。
辛一、教诫修自他平等:
首当勤观修,自他本平等。
要圆满世俗菩提心,首先要修自他平等。
从空性的角度讲,自他是平等的:第一,“他”是种五蕴的综合体,“我”也是种五蕴的综合体,都没有实成的自性;第二,自他是相对而安立的。比如说自和他——张三和李四。张三认为李四是他,李四认为张三是他,但都没有实实在在的自他。若是有实实在在的自他,任何时候,自就是自,他就是他;但是角度一换,观点一变,自他就变了。再如,左和右也是如此;第三,从无常的角度,无论是自或他,我们一样都能看到他们这种粗大相续的变化。只要有粗大相续的变化,就有刹那相续的变化。所谓刹那相续的变化,就是在刹那刹那当中变。前面讲过,刹那当中看似有变化,实际上没有变化,这也是空性。所谓的空性,就是这三点。虽然我用的词比较简单,但道理已经讲得很透彻了。
所谓自他平等,前面是深入一点而讲的,下面是浅显而讲。比如,乐与苦、利与害等是众生基本的思想。所谓的“我”不愿意受到伤害,“他”也一样,所有的众生都一样,不愿意受到伤害。“我”想获得利益,所有的“他”也是都特别想获得利益。快乐和痛苦也是一样,“我”自己不希望痛苦,所有的“他”等有情众生也都一样不愿意感受痛苦。“我”希望自己快乐,所有的“他”等有情众生都一样希望自己获得快乐。这样一进行分析,这些就叫平等。虽然意义浅一点,但也叫平等。
这些都是真理,确实是这个道理。若是你相信真理,你讲道理,就没有二话了。在这个基础上,若你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伤害他人,为了自己的快乐而去让众生痛苦,这是违背真理,这叫不讲道理,这叫造业!
“造恶业”这个帽子不是佛硬扣在你头上的,而是你违背了真理,你不讲道理。你违背了真理,你不讲道理,你要为此付出代价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叫因果报应。这不是佛规定的,而是自然规律。
有些人真的不明白,一讲戒律,一讲清规,就觉得是佛在控制自己,是寺院在控制自己,其实不是。实际上这是在保护你,这是在救度你,但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这些。其实,戒律才是真正保护你的,这是佛给你的真正的护身符。
现在有些人到这里请护身符,到那里请护身符,在身上挂那么多,就为了保护自己。这都没有用,这叫着相。对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戒律才是真正的护身符。若是没有内在的护身符,即使戴再多外在的护身符都没有用,但我们都不愿意遵守戒律,觉得这些是佛的事,现在佛走了,就没有必要受持这些。这是佛的事吗?这是你的事,这是真正能保护你的。
我经常讲,外魔不是真魔,心魔才是真魔。你要降伏心魔,必须要靠戒律。若是不能降伏心魔,随时都会有外魔。有的你能发现,有的你不能发现,有的不但不能发现,还当成了如意宝,当成了自己的亲人。魔是什么样子?也许你们都认为魔是头发长长的,指甲长长的,乱头发,指甲尖尖的。不是这样的!那即使有魔,也是鬼道的众生,比我们还低,是可怜的对境,根本不用害怕。他们已经够可怜的了,难道你还要去伤害他们?你执着什么,什么就是真正的魔。真正的魔令你很难发现,很难认识到。若是发现了,认识到了,你就不得了了,离成就就不远了。这些魔都是由心魔引起的,没有心魔就没有外魔,心魔才是真正的魔。你要降伏心魔,就要靠戒律。若受戒了,戒体本身就是护身符,根本就不用再去请护身符,根本就不用戴护身符。
清规不是为了寺院,不是为了道场,而是为了你。如果你真想修行,真想成就,就要遵守清规,这样你才可以在这个清净的道场里精进修行,直至圆满。若你不遵守清规,不可能成就。清规也是保护你的,也是戒律,也是你的护身符,这是你的保险。
现在有些出家人也买保险。其实,受戒与守戒就是保险,这不仅是今生的保险,还是生生世世的保险。若是你想买保险,我也不反对,其实没有必要做这些,虽然我也不太懂,但是我并不遗憾,谁喜欢谁就去弄吧,没有什么。我一点都不稀罕世间,这些都是缘来缘去,来就来,走就走,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有什么啊?没有必要想那么多,该有的都会有的,不该有的都不会有。该留下的都会留下,不该留下的都不会留下。所以,没有必要去执着这些,这都与自己的福报和自己的缘分有关,谁也不能勉强谁。真的,虽然我现在事特别多,但心里还算是轻松的,没有什么压力。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入菩萨行论》讲记(八十一)》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