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释门法戒录 可为戒者 (破戒果报 引以为戒!)▪P3

  ..续本文上一页禅师从此终生不谈论世俗事。

  (出《沩山警策》注释)

  怨对相逢 业果逃难 (宋 寿昌寺僧)

  宋朝宦官卫绍钦,任皇城内外都巡检(类似警察局局长)。这个人生性刻薄,又不听人劝,部属都不依附他。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江东有僧人,赴京申请修建天台寿昌寺,并说寺院建成,自己愿意焚身来报恩。太宗批准他的申请,派卫绍钦前往监督施工,修建完工,卫即派人将木柴堆积在庭前,请该僧焚身。该僧说想面见皇帝致谢。卫说:"我昨天辞别时,已面奉圣谕,不用你去致谢。"该僧胆怯退缩,眼看僧俗人众,盼望援救。卫即将他逼上柴堆并点火焚烧,火势渐猛时,该僧想跳下,卫叫人用铁叉把他按住烧死。

  (出《宋史·宦者传》)

  译者按:佛经说:纵使经过百千劫的时间,所造作的业是不会自行消失的。只要遇着条件成熟时,还得自己受果报。寿昌寺的僧人,因申请修建寺院而遭焚身的果报。或者有人怀疑因果不可信,其实正可证明因果难逃,丝毫不差。为什么 必须认识该僧与卫绍钦,必然在前生曾结下杀害的命债。所可惜的是,该僧既知无法逃脱,唯当一心念佛,求生西方。这样虽遭遇定业而丧身失命,仍能仗佛力而永出轮回。但他并不如此,而是盼援救,想逃脱。看来平时对念佛求生西方的法门,缺乏认识,更少修持,徒受焚身之苦,以偿宿债。如果在临当被烧时,悟知这是夙业,作还债想,报恩想,也可望借恢复寺院之功而生天界。如果存憎恨报复之心,与卫结下生怨,生生世世,无有了期,更是可怕!因为死后的升与沉,必以临终最后一念为断。总之,人未证果,一言一行,均当留心,不可轻发。愿读者以为借鉴,无论境遇的顺逆,必须深信因果不差。

  不持酒戒 救度无功 (明 济舟)

  明朝时北京刑部街鹫峰寺,是供养古代梅檀佛像的寺院。万历末年(公元1619年),住持僧济舟,为人朴质老实,奉佛诚敬,只是对酒戒未严格遵守。一天,有个穿两截衣的人来对他说:"我是地府的无常,某老太婆因生前未修善,留在地狱里无法度脱。她过去每月初一,十五都来寺庙礼佛,并带来果品供养你,因此因缘求您替她念一部《法华经》,便可以托生。"济舟心里怀疑,便对他说:"你既是鬼,难得到佛地,可以去顶礼。"鬼说:"现有都城隍在里面,我不敢进去。"济舟想起,当天五更时,有人要做佛事,在殿旁设有城隍牌位,他所说不假。便答应,并于七月十五日,在佛前跪诵《法华经》。念至第五卷时,天热口渴,没寻到茶水,看见桌上有只酒壶,还有点剩酒,便喝一口冷酒,继续把经念完。第二天,无常鬼又来说:"某老太婆承蒙法师念完四卷经,整个地狱都放射金光,正当要离开去投生时,忽然一阵酒气吹进冥府,从第五卷至第七卷都是这样。因此,还是没起到作用。"济舟听后,毛骨悚立,发至诚心,为她重念。从此严持酒戒,永不敢犯。有一位居士名唐时,号宜之,曾将这事刻在该寺严净道场碑的背面。又从前有位高僧跪诵《法华经》达三十年,忽见一青衣童子对他说:"法师念《法华经》很久,但每次洗手仅用水冲一下,没有按规定洗净,污染法宝,还要受罪报!"高僧惊恐问:"受什么报 "童子说:"要堕落变粪蛆。"说完不见。从此他十分注意按规定洗手。《缁门警训》载:上厕所后,先用草灰再用泥土将手心手背各搽洗七遍,再用皂角(或肥皂)搽洗七遍。洗时应念咒七遍,如不念咒,虽洗尽四大海水,也不算洁净。洗手咒:"唵,主迦刺(音罗)耶(音野),莎诃。"

  (出《法华经持验记》)

  施食不易 恐遭业报 (放焰口僧)

  放焰口施食,创始于阿难尊者,都属于瑜伽法门。瑜伽在唐朝由金刚智,不空两位上师传入中国,一时极为兴盛。它能够驱使鬼神,移山倒海,具有不可思议的威神力。但经过数传以后,无人能全部继承,留传下来的只有施食一法。手结印,口诵咒,心作观,身口意三业相应叫做瑜伽。(瑜伽,梵语,意译相应。)这事并不容易,结印和念咒不见得精纯,观想就更难,这样便不相应了。不相应,不仅不能利生,甚至反害自己。昨天,山上有一位僧人病情危重。当晚外面正在施食,他对守护的人说:"有一个鬼来约我去觅食,推辞未去。一会又来说,法师的心不诚,我们空走一趟,定要报复他。便拉我出去,只见众人拿着铁钩套绳,说要将那法师拉倒在地。我很害怕,失声惊叫,他们才散去。"过几天,这病僧死亡。在未死之前,已经和众鬼混在一起了。当时不是他惊叫,台上的法师就危险了!不只如此,有一僧人不诚心,被鬼拖到河边准备抛下水去;有个僧人因遗失钥匙,心中正想着钥匙,众鬼看见饭上都是铁片便不得食;有个僧人晒的毡衣没有收,正值天下雨,他的心念着这衣服,众鬼看见饭上全是兽毛,也不得食。这些僧人均遭明显的业报。又有人到冥府,看见黑房子里有几百个僧人,身体消瘦,面容憔悴,作忧苦不堪状。问他们,都是施食师。施食真不是容易事啊!果然是这样。

  (出《竹窗三笔》)

  经忏未完 冥府查究 (利济寺僧)

  乌镇利济寺,有僧师徒两人,比较谨慎忠厚,来求做经忏的人更增多,因此便富裕起来了。但性悭吝,自己不享受,也不肯布施。后患病,族人接回治疗,不久死去,全部积蓄,均归族人。十年后,托梦给他的亲属说:"经忏未做完的,冥府追查很严,苦不可言。世间传说在闪电光中读经,真是这样。"笔记下来,以警诫应酬经忏的人。

  (出《竹窗三笔》)

  补诵经典 久处黑暗 (隐园)

  江北僧隐园,在天宁寺参学。某年六月突然死亡,母亲从太州赶到,皮肤已粘连在席上。将入殓,又苏醒。说自己前世曾做县官,贪污库款,诬陷管库的,并用计杀他以灭口。管库的含冤控告冥府,捉去对质。阎王劝管库的说,他既已出家,你与其报复,不如叫他借法力超荐你。隐园接受吩咐,发愿用三年时间,白天拜千佛忏,夜里放蒙山施食,以此来解释夙怨。管库的也同意,才得复生。隐园曾要求冥使引领他去参观地府,走到一间大厅处,写着"补经堂",里面有几百名僧道,趁着光明时念经,一会又黑暗。隐园问这是什么地方 差人说:"这是世间僧道,包揽施主经忏,拿了钱,没念经。所以在这里补念。"又问:"为什么时明时暗 "答:"因为业力深重,不让你很快补完。所以光明时间短,黑暗时间长,使他们长处黑暗地狱中。"隐园复生后三年,还清夙怨后,又去灵隐寺参学。

  (出《现果随录》)

  编者按:罢翁说:天宁,灵隐的僧人,曾多次对我谈及这类事。补经这事,世间僧道将因果当作儿戏,哪知冥间一一都要兑现。与其久处黑暗地狱,又不能顺利补经,为什么不趁在世为施主认真念经呢 稍一忽视,后悔莫及!

  用常住物 恶业示警 (沙弥岳弘)

  高明寺沙弥岳弘,经管库房,侵占大众的财物,偷常住的米豆等食物供自己享用。刚满一年,元旦夜间,梦关帝割去他的舌头。至正月初四日便患重病,几乎死去。才大为恐惧,变卖衣物,求大众忏悔,辞去司库职务,后来病逐渐痊愈。

  (出《见闻录》)

  施食不诚 损福获罪 (明 博山沙弥)

  明朝博山能仁寺,崇祯年间(公元1629—1644年),有施主来山请僧施食。派一沙弥点香烛,被鬼捆绑在台下,口鼻流涎。空中有人说:"这沙弥不清洁,众鬼要将他绑在桅杆下,我才劝阻了。但你们向来施食都不至诚,饿鬼均得不到吃的,空腹回去。还有你们每次在弥勒阁学习焰口经咒时,有人赤膊,有人躺着。这样诵咒,很不如法,将折福造罪。僧人问:"你是谁 "答:"我是某长老,现住西禅堂后面,是守护这丛林的。"第二晚,有个比丘发至诚心施食。空中又说道:"今晚众鬼得到一些吃的。"这样看来,施食的人,必须戒德精严,至诚持咒,生大悲心,想饿鬼的痛苦,或许对他们有帮助。否则,浪费施主的钱财,自己也获罪报折福折寿。况且饿鬼道的众生,长劫以来连水浆的名字都听不到。我们出家人,怎能不起悲心,怜悯他们 !每天还应当自备水饭,诵念施食真言,甘露水真言,来解救他们的饥渴。佛法教人,在下雨的时候,向空中念甘露水真言,让一切饿鬼得饮甘露,解救他们的饥渴,也增添自己的福寿。不过咒语是梵音,必须请法师口授,发音准确,才有效果。

  (出《六道集》)

  偷佛像金 堕阿鼻狱 (明 天然)

  明朝杭州僧天然,母亲很信佛,化缘造观音大士像。颈部用黄金铸造,天然偷窃这黄金。后来,看见母亲时,他自己拿刀割断颈部,脑袋倒在肩上,自言自语说:"我几世当比丘,也没犯过大错。不该起偷盗心,犯下这无间罪业,现在堕落到阿鼻地狱去了!"说完便死去。

  (出《普陀志》)

  破戒犯淫 僧人变狗 (明 惠奎)

  明朝人陈近思,号九川,很有学问,是个正派人,但不相信六道轮回的事。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 九月一天夜里,他经过城隍庙,看见一个穿白衣的女人,和一个和尚从庙里跑出来。那个和尚像惠山寺的惠奎。他便追赶上去,他们跑得很快,追到西门,进王思任家里就不见了。他和王是好朋友,第二天问王,说他家昨夜生下两只狗。

  (出《梁溪杂事》)

  欠常住款 韦驮令还 (清 福严受戒僧)

  清朝福严费老人会下一位受戒僧,受戒时,欠攒单银五钱,四年不归还。老人圆寂后,这个受戒僧梦见韦驮菩萨命令他归还这银两,并说:"本钱虽是五钱,加上利息,应该还二两。"受戒僧说:"和尚已经逝世,还给谁呢 "韦驮说:"和尚不在世,你可送到灵隐寺,了却这公案。"该僧醒后,便将银两亲自送到灵隐寺,说明情况,用来供奉先老人。该寺主持鸣鼓集合僧众,说明这件事,希望大众要谨慎因果,并说:"我们寺中目前正进行修建,钱粮的收支数目很大,所以韦驮特用这件事…

《释门法戒录 可为戒者 (破戒果报 引以为戒!)》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