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門法戒錄 可爲戒者 (破戒果報 引以爲戒!)▪P3

  ..續本文上一頁禅師從此終生不談論世俗事。

  (出《沩山警策》注釋)

  怨對相逢 業果逃難 (宋 壽昌寺僧)

  宋朝宦官衛紹欽,任皇城內外都巡檢(類似警察局局長)。這個人生性刻薄,又不聽人勸,部屬都不依附他。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江東有僧人,赴京申請修建天臺壽昌寺,並說寺院建成,自己願意焚身來報恩。太宗批准他的申請,派衛紹欽前往監督施工,修建完工,衛即派人將木柴堆積在庭前,請該僧焚身。該僧說想面見皇帝致謝。衛說:"我昨天辭別時,已面奉聖谕,不用你去致謝。"該僧膽怯退縮,眼看僧俗人衆,盼望援救。衛即將他逼上柴堆並點火焚燒,火勢漸猛時,該僧想跳下,衛叫人用鐵叉把他按住燒死。

  (出《宋史·宦者傳》)

  譯者按:佛經說:縱使經過百千劫的時間,所造作的業是不會自行消失的。只要遇著條件成熟時,還得自己受果報。壽昌寺的僧人,因申請修建寺院而遭焚身的果報。或者有人懷疑因果不可信,其實正可證明因果難逃,絲毫不差。爲什麼 必須認識該僧與衛紹欽,必然在前生曾結下殺害的命債。所可惜的是,該僧既知無法逃脫,唯當一心念佛,求生西方。這樣雖遭遇定業而喪身失命,仍能仗佛力而永出輪回。但他並不如此,而是盼援救,想逃脫。看來平時對念佛求生西方的法門,缺乏認識,更少修持,徒受焚身之苦,以償宿債。如果在臨當被燒時,悟知這是夙業,作還債想,報恩想,也可望借恢複寺院之功而生天界。如果存憎恨報複之心,與衛結下生怨,生生世世,無有了期,更是可怕!因爲死後的升與沈,必以臨終最後一念爲斷。總之,人未證果,一言一行,均當留心,不可輕發。願讀者以爲借鑒,無論境遇的順逆,必須深信因果不差。

  不持酒戒 救度無功 (明 濟舟)

  明朝時北京刑部街鹫峰寺,是供養古代梅檀佛像的寺院。萬曆末年(公元1619年),住持僧濟舟,爲人樸質老實,奉佛誠敬,只是對酒戒未嚴格遵守。一天,有個穿兩截衣的人來對他說:"我是地府的無常,某老太婆因生前未修善,留在地獄裏無法度脫。她過去每月初一,十五都來寺廟禮佛,並帶來果品供養你,因此因緣求您替她念一部《法華經》,便可以托生。"濟舟心裏懷疑,便對他說:"你既是鬼,難得到佛地,可以去頂禮。"鬼說:"現有都城隍在裏面,我不敢進去。"濟舟想起,當天五更時,有人要做佛事,在殿旁設有城隍牌位,他所說不假。便答應,並于七月十五日,在佛前跪誦《法華經》。念至第五卷時,天熱口渴,沒尋到茶水,看見桌上有只酒壺,還有點剩酒,便喝一口冷酒,繼續把經念完。第二天,無常鬼又來說:"某老太婆承蒙法師念完四卷經,整個地獄都放射金光,正當要離開去投生時,忽然一陣酒氣吹進冥府,從第五卷至第七卷都是這樣。因此,還是沒起到作用。"濟舟聽後,毛骨悚立,發至誠心,爲她重念。從此嚴持酒戒,永不敢犯。有一位居士名唐時,號宜之,曾將這事刻在該寺嚴淨道場碑的背面。又從前有位高僧跪誦《法華經》達叁十年,忽見一青衣童子對他說:"法師念《法華經》很久,但每次洗手僅用水沖一下,沒有按規定洗淨,汙染法寶,還要受罪報!"高僧驚恐問:"受什麼報 "童子說:"要墮落變糞蛆。"說完不見。從此他十分注意按規定洗手。《缁門警訓》載:上廁所後,先用草灰再用泥土將手心手背各搽洗七遍,再用皂角(或肥皂)搽洗七遍。洗時應念咒七遍,如不念咒,雖洗盡四大海水,也不算潔淨。洗手咒:"唵,主迦刺(音羅)耶(音野),莎诃。"

  (出《法華經持驗記》)

  施食不易 恐遭業報 (放焰口僧)

  放焰口施食,創始于阿難尊者,都屬于瑜伽法門。瑜伽在唐朝由金剛智,不空兩位上師傳入中國,一時極爲興盛。它能夠驅使鬼神,移山倒海,具有不可思議的威神力。但經過數傳以後,無人能全部繼承,留傳下來的只有施食一法。手結印,口誦咒,心作觀,身口意叁業相應叫做瑜伽。(瑜伽,梵語,意譯相應。)這事並不容易,結印和念咒不見得精純,觀想就更難,這樣便不相應了。不相應,不僅不能利生,甚至反害自己。昨天,山上有一位僧人病情危重。當晚外面正在施食,他對守護的人說:"有一個鬼來約我去覓食,推辭未去。一會又來說,法師的心不誠,我們空走一趟,定要報複他。便拉我出去,只見衆人拿著鐵鈎套繩,說要將那法師拉倒在地。我很害怕,失聲驚叫,他們才散去。"過幾天,這病僧死亡。在未死之前,已經和衆鬼混在一起了。當時不是他驚叫,臺上的法師就危險了!不只如此,有一僧人不誠心,被鬼拖到河邊准備抛下水去;有個僧人因遺失鑰匙,心中正想著鑰匙,衆鬼看見飯上都是鐵片便不得食;有個僧人曬的氈衣沒有收,正值天下雨,他的心念著這衣服,衆鬼看見飯上全是獸毛,也不得食。這些僧人均遭明顯的業報。又有人到冥府,看見黑房子裏有幾百個僧人,身體消瘦,面容憔悴,作憂苦不堪狀。問他們,都是施食師。施食真不是容易事啊!果然是這樣。

  (出《竹窗叁筆》)

  經忏未完 冥府查究 (利濟寺僧)

  烏鎮利濟寺,有僧師徒兩人,比較謹慎忠厚,來求做經忏的人更增多,因此便富裕起來了。但性悭吝,自己不享受,也不肯布施。後患病,族人接回治療,不久死去,全部積蓄,均歸族人。十年後,托夢給他的親屬說:"經忏未做完的,冥府追查很嚴,苦不可言。世間傳說在閃電光中讀經,真是這樣。"筆記下來,以警誡應酬經忏的人。

  (出《竹窗叁筆》)

  補誦經典 久處黑暗 (隱園)

  江北僧隱園,在天甯寺參學。某年六月突然死亡,母親從太州趕到,皮膚已粘連在席上。將入殓,又蘇醒。說自己前世曾做縣官,貪汙庫款,誣陷管庫的,並用計殺他以滅口。管庫的含冤控告冥府,捉去對質。閻王勸管庫的說,他既已出家,你與其報複,不如叫他借法力超薦你。隱園接受吩咐,發願用叁年時間,白天拜千佛忏,夜裏放蒙山施食,以此來解釋夙怨。管庫的也同意,才得複生。隱園曾要求冥使引領他去參觀地府,走到一間大廳處,寫著"補經堂",裏面有幾百名僧道,趁著光明時念經,一會又黑暗。隱園問這是什麼地方 差人說:"這是世間僧道,包攬施主經忏,拿了錢,沒念經。所以在這裏補念。"又問:"爲什麼時明時暗 "答:"因爲業力深重,不讓你很快補完。所以光明時間短,黑暗時間長,使他們長處黑暗地獄中。"隱園複生後叁年,還清夙怨後,又去靈隱寺參學。

  (出《現果隨錄》)

  編者按:罷翁說:天甯,靈隱的僧人,曾多次對我談及這類事。補經這事,世間僧道將因果當作兒戲,哪知冥間一一都要兌現。與其久處黑暗地獄,又不能順利補經,爲什麼不趁在世爲施主認真念經呢 稍一忽視,後悔莫及!

  用常住物 惡業示警 (沙彌嶽弘)

  高明寺沙彌嶽弘,經管庫房,侵占大衆的財物,偷常住的米豆等食物供自己享用。剛滿一年,元旦夜間,夢關帝割去他的舌頭。至正月初四日便患重病,幾乎死去。才大爲恐懼,變賣衣物,求大衆忏悔,辭去司庫職務,後來病逐漸痊愈。

  (出《見聞錄》)

  施食不誠 損福獲罪 (明 博山沙彌)

  明朝博山能仁寺,崇祯年間(公元1629—1644年),有施主來山請僧施食。派一沙彌點香燭,被鬼捆綁在臺下,口鼻流涎。空中有人說:"這沙彌不清潔,衆鬼要將他綁在桅杆下,我才勸阻了。但你們向來施食都不至誠,餓鬼均得不到吃的,空腹回去。還有你們每次在彌勒閣學習焰口經咒時,有人赤膊,有人躺著。這樣誦咒,很不如法,將折福造罪。僧人問:"你是誰 "答:"我是某長老,現住西禅堂後面,是守護這叢林的。"第二晚,有個比丘發至誠心施食。空中又說道:"今晚衆鬼得到一些吃的。"這樣看來,施食的人,必須戒德精嚴,至誠持咒,生大悲心,想餓鬼的痛苦,或許對他們有幫助。否則,浪費施主的錢財,自己也獲罪報折福折壽。況且餓鬼道的衆生,長劫以來連水漿的名字都聽不到。我們出家人,怎能不起悲心,憐憫他們 !每天還應當自備水飯,誦念施食真言,甘露水真言,來解救他們的饑渴。佛法教人,在下雨的時候,向空中念甘露水真言,讓一切餓鬼得飲甘露,解救他們的饑渴,也增添自己的福壽。不過咒語是梵音,必須請法師口授,發音准確,才有效果。

  (出《六道集》)

  偷佛像金 墮阿鼻獄 (明 天然)

  明朝杭州僧天然,母親很信佛,化緣造觀音大士像。頸部用黃金鑄造,天然偷竊這黃金。後來,看見母親時,他自己拿刀割斷頸部,腦袋倒在肩上,自言自語說:"我幾世當比丘,也沒犯過大錯。不該起偷盜心,犯下這無間罪業,現在墮落到阿鼻地獄去了!"說完便死去。

  (出《普陀志》)

  破戒犯淫 僧人變狗 (明 惠奎)

  明朝人陳近思,號九川,很有學問,是個正派人,但不相信六道輪回的事。嘉靖十叁年(公元1534年) 九月一天夜裏,他經過城隍廟,看見一個穿白衣的女人,和一個和尚從廟裏跑出來。那個和尚像惠山寺的惠奎。他便追趕上去,他們跑得很快,追到西門,進王思任家裏就不見了。他和王是好朋友,第二天問王,說他家昨夜生下兩只狗。

  (出《梁溪雜事》)

  欠常住款 韋馱令還 (清 福嚴受戒僧)

  清朝福嚴費老人會下一位受戒僧,受戒時,欠攢單銀五錢,四年不歸還。老人圓寂後,這個受戒僧夢見韋馱菩薩命令他歸還這銀兩,並說:"本錢雖是五錢,加上利息,應該還二兩。"受戒僧說:"和尚已經逝世,還給誰呢 "韋馱說:"和尚不在世,你可送到靈隱寺,了卻這公案。"該僧醒後,便將銀兩親自送到靈隱寺,說明情況,用來供奉先老人。該寺主持鳴鼓集合僧衆,說明這件事,希望大衆要謹慎因果,並說:"我們寺中目前正進行修建,錢糧的收支數目很大,所以韋馱特用這件事…

《釋門法戒錄 可爲戒者 (破戒果報 引以爲戒!)》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