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舟赞讲记(益西彭措)▪P12

  ..续本文上一页睛就开明。一直走到佛前站立,歌颂佛的功德,经过七天证得无生(“七天”是按此方的时间说的,在极乐净土就只是一念间)。在证得无生时,就能须臾间飞行到十方国土,承事诸佛,在诸佛座前证得百千三昧。经历三劫也就是少许时间就证入了明门欢喜地。

  

  

  ,  丁三、劝诫

  般舟三昧乐  持戒作善莫推闲

  推闲即造轮回业 弥陀净土遣谁去

  持戒、行善都要及时地作、精勤地作,不要以没有空闲而推托。如果推闲不去持戒、行善,就会随恶习气造作轮回业,这样弥陀净土派谁去呢?

  

  

  汤火烧身急自拨 莫待他人推缘事

  贪嗔火宅相烧苦 障重心顽未觉痛

  觉痛即断愚痴业 悔心惭愧生安乐

  安乐即是金刚地 凡夫六道永无名

  就像手碰上热汤、烈火时要赶紧拨开,不要等别人劝了才离开。贪嗔火宅焚烧身心的苦,障重、心思顽劣的人不觉得有什么痛。要是觉得痛,就会断除愚痴的造业,以忏悔心、惭愧心求生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是无衰无变的金刚地,不像娑婆世界无常、苦、空、不净,所以永远没有凡夫和六道的名字。

  

  

  般舟三昧乐  极乐清闲实是精

  极乐世界清净、安闲,没有丝毫的惑业苦,所以是精妙。

  

  

  丙三、上品下生分三:一、因行 二、果益 三、劝诫

  丁一、因行

  上品下生凡夫等 深信因果莫生疑

  三业起行多憍慢 单发无上菩提心

   回心念念生安乐

  上品下生的凡夫深信苦乐因果,不生怀疑。“三业起行多憍慢”从字面上解释是身、口、意所起的行为多有憍慢(是否这样解释,还要观察)。“单发无上菩提心”就是单单发起愿生西方净土速疾圆满菩萨的大悲愿行,再回入生死普度众生的心。“回心念念生安乐”,就是以此功德念念回向愿生极乐世界。

  

  

  丁二、果益

   终时即见金华至

  五百化佛观音等 一时接手入华中

  一念乘华宝池内 一日一夜宝华开

  华开见佛微微障 三七已后始分明

  耳听众声心得悟 历事他方蒙授记

  十劫须臾不觉尽 进入明门欢喜地

  上面的行者以上述的净业力,临终时见到金莲花来到眼前,五百化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以及菩萨众一时伸出手来,把他接到金莲花上。他一刹那间就乘着莲花入到了七宝池里。经过一天一夜,莲花开敷。花开之后虽然见到阿弥陀佛,但看不清佛身的相好。经过三个七天才见得分明。耳边听到很多微妙法音,心得开悟。游历十方,供养诸佛,在诸佛前听闻甚深妙法,得到诸佛授记。十劫像须臾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从此证入明门欢喜地。

  

  

  丁三、劝诫

  般舟三昧乐  尽命为期莫生疑

  若是释迦真弟子 誓行佛语生安乐

  不得悠悠信他语 随缘治病各依法

  忽遇灾危身自急 道俗千里未能救

  要尽一生去努力,坚持不懈地修净土,不要生怀疑。如果是释迦佛的真正弟子,就要发誓奉行佛语,求生极乐世界。也就是释迦佛教导怎么修净土,就按那样去修,不能轻信别人破斥净土的话。佛法有无量门,都是随缘治病,也就是顺应众生的因缘而施设法门,佛弟子应当各依自己有缘的法门切实修行。只有依法真实修行,才能在危难中经受住考验。不然忽然遇到灾难身处紧急时,出家、在家的亲友远在千里之外,不可能来救护你。

  

  

  口说事空心行怨 是非人我如山岳

  如此之人不可近 近即轮回长劫苦

  口里事事谈空的人,内心却和自己做怨家,就是他的心常常造恶业损害自己。心里的是非人我像高山一样大。这样的人就不可亲近,亲近就会落入轮回长劫受苦。

  

  

  侧耳倾心常采访 今身修道得无生

  若闻此法希奇益 不顾身命要求得

  若能专行不惜命 命断须臾生安乐

  般舟三昧乐  念佛即是涅槃门

  要常常侧耳倾心,求道问法。在今生努力修道来证得无生。闻到净土法门难思难议的利益,要发起大希求心,不顾生命也要求得。如果能专一修行不惜生命,就会在今生命根断时须臾间就往生到极乐世界。

  般舟三昧乐!念佛是进入涅槃的门径。

  

  

  丙四、中品上生分二:一、因行 二、果益

  丁一、因行

  中品上生凡夫等 偏学声闻缘觉行

  戒定慈悲常勇猛 一心回愿生安乐

  中品上生的凡夫偏重在修学声闻缘觉乘的法,他的持戒、修定、慈悲常常很勇猛,所修功德也一心回向愿生极乐世界。

  

  

  丁二、果益

  终时化佛声闻到 七宝莲华行者前

  佛放光明照身顶 行者自见上华台

  低头礼佛在此国 举头已入弥陀界

  到彼华开寻见佛 闻说四谛证真如

  以上述的善根力,临终时有化现的阿弥陀佛和比丘众来迎接他,七宝莲花自然现在行者心前。佛放金光照在他身上,行者见自己乘上了莲花台。低头礼佛时还在地球上,一举头就已经入了弥陀净土。到了净土,莲花开敷。不久就见到佛,听佛说四谛法而证得真如。

  

  

  般舟三昧乐  实是弥陀愿力恩

  般舟三昧乐!这一切实际是弥陀愿力的恩德所赐。

  

  

  丙五、中品中生分二:一、因行 二、果益

  丁一、因行

  中品中生凡夫等 一日一夜持众戒

  回此戒福善根力 直到弥陀安养国

  中品中生的凡夫一日一夜守持众戒,比如一日一夜守持八关斋戒,或者一日一夜守持沙弥戒,或者一日一夜守持具足戒,威仪不缺。以这份持戒的善根直接回向愿生极乐世界。

  

  

  丁二、果益

  临终化佛师僧现 七宝华来行者前

  行者见华心踊跃 即上华台随佛去

  一念之间入宝国 直入八德宝池中

  池内莲华无亿数 悉是十方同行人

  七日七夜莲华发 华开见佛得初真

  由上述的善根力,临终时有化现的阿弥陀佛和比丘众显现在他心前,七宝莲花也来到面前。这位行者见到莲花时内心踊跃,就乘上莲花台随佛而去。一刹那间进入佛国,直接就入到盈满八功德水的七宝池中。七宝池里有无数亿朵莲花,一朵朵莲花上坐的都是来自十方的同行人。经过七天七夜,莲花开敷。花开后见到佛就证得初果。

  

  

  般舟三昧乐  勤修实行不欺人

  般舟三昧乐!精勤地修、真实地行,佛法不欺人,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

  

  

  丙六、中品下生分二:一、因行 二、果益

  丁一、因行

  中品下生凡夫等 孝养父母行人信

  临终遇值善知识 为说极乐弥陀愿

   闻说合掌回心向

  中品下生的凡夫孝养父母,待人仁慈,他的性情调柔善良,见到有情受苦时有怜悯心。“行人信”,就是所做所为让人生信心。这类善人在生的时候没有见闻佛法,也不懂得希求佛法,只是自己做世间的善行。直到他临终时才遇到善知识给他讲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的悲愿。他听完善知识说法,就合掌回转心来趣向极乐世界。

  

  

  丁二、果益

   乘念即到宝池中

  百宝莲华台上座 七七日后宝华开

  华开见佛尘沙众 一劫已后证无生

  无生即是阿罗汉 罗汉回心向大乘

  一发已去小心灭 直至菩提无有退

  以上述的因缘,这位行者命终之后就乘着善念生到佛国七宝池中,坐在百宝莲花台上。七个七天过去了,宝花开敷。花一开就见到阿弥陀佛和恒河沙数大众。一劫过后证得无生。“无生”是指阿罗汉果。阿罗汉回心趣向大乘,这一发心之后,小乘心永远息灭,直到成就无上菩提间,无有退转。

  

  

  是故天亲作论说 二乘心种永无生

  故言大乘善根界 毕竟永绝讥嫌过

  以这个缘故,天亲菩萨作《往生论》说:在极乐净土永远不会再生二乘的心种。所以说“极乐世界是大乘善根界”,毕竟永绝二乘、女人、根缺等会招来讥嫌的过失。

  

  

  大小凡夫平等摄 且避六道三涂难

  愿住弥陀佛国内 证与不证亦心闲

  阿弥陀佛的悲愿平等摄受大乘和小乘的凡夫,而且一入弥陀净土就永远避开六道三涂的苦难。以这个原因,非常希求能住在阿弥陀佛的清净佛国中。对此说证和不证都是多余,只要能生在西方净土,仗佛愿力加持,就毕竟成就佛果。

  

  

  般舟三昧乐  顿超生死出娑婆

  般舟三昧乐!一往生就顿时超越生死,跳出娑婆。

  般舟赞讲记(八)

  丙七、下品上生分二:一、因行 二、果益

  丁一、因行分二:一、因恶 二、因善

  戊一、因恶

  下品上生凡夫等 具造十恶无余善

  增长无明但快意 见他修福生非毁

  如此愚人难觉悟 良由知识恶强缘

  下品上生的凡夫一生造作十恶业,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善行。他一生只是增长无明,只求随心所欲,见别人修福德就生讥毁心、破坏心。这样的愚人难以觉悟,由于他接触的恶知识是很强的恶缘。

  唯知目前贪酒肉 不觉地狱尽抄名

  一入泥犁受长苦 始忆人中善知识

  这样的人只知道贪求目前酒肉等的享受,不知不觉已经在地狱中挂上号了。一旦要入地狱受长劫的大苦时,才想起人间的善知识。

  罪人临终得重病 神识昏狂心倒乱

  地狱芬芬眼前现 白汗流出手把空

  以罪业的力量,他临终时得很重的病,神识昏狂,心识颠倒错乱。地狱的境界纷纷现在眼前,恐惧得身上白汗直流,两手向虚空里乱抓。

  戊二、因善

  如此困苦谁能救 会是知识弥陀恩

  手执香炉教忏悔 教令合掌念弥陀

  一声称佛除众苦 五百万劫罪消除

  这样的困苦谁能救护?只有善知识阿弥陀佛能救护。在地狱相已经现前的时候,幸亏有善知识教他手拿香炉诚心忏悔,教他合掌念阿弥陀佛。这一声念佛就除去了众苦,五百万劫的罪业顿时消除。

  丁二、果益

  化佛菩萨寻声到 我故持华迎汝来

  行者见佛光明…

《般舟赞讲记(益西彭措)》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