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舟行法集体行法须知
1.止语行者有事写字条给内护,余皆止语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勿念其他名号、经咒。二六时中止语、不坐不卧经行精进,是对般舟行者的最大保护。
2. 日中一食,食时站立,不多食(严守八关斋戒),一定要克服只吃一顿并且少吃的亏欠心理,牢固确立我又少了好几顿(好多)的贪嗔痴,拣了大大的便宜;这个念头的转换非常的关键重要,直接影响般舟行的受用。
3.常行不坐不卧(建议不拜不靠不跪不扶不蹲不照顾身体觉受),关闭手机,都摄六根,善处外缘内缘,身心清静;严禁室内聊天议论开闲岔。
4.护念:
1)一定要有强烈的行法念头,勿有犹豫疑惑如毛发许,念头越是坚定,所克服的障碍就越少,一切障碍皆自己念生;
2)集体行法时严禁照顾对方的身体,帮助别人锤背摸腰驾胳膊等行为严格禁止;这种关心行为的背后其实是在照顾对方的身见,损害对方的正念,般舟行就是要在难行中正念行,一定要护持其难行中的正念而不是引导对方关注苦相、痛相;
3)距离前人左右不要太近,恒顺他人,亦是护念;一味自己大声高唱,不管跑不跑调,对不对路,亦非护念;
4)行法前,在坛场内是是非非,叽叽喳喳,或者行法时相互低语,都会影响别人的念头,有莫大的过失;无我、止语是对他人及道场最好的护念;
5.依止行法导师。视师如佛,以佛心相印。
6.必须具足下列般舟之念:
1)受引念:必须有无条件无前提接受行法导师引导的坚固一念,这一念关系到境界相现前能否真正突破的关键所在;师与徒关系如果不能究竟,要想求得极果一无是处。
2)只管念:必须有任何难行情形下死命只念南摩阿弥陀佛的一念;所谓般舟即是任何难行情况下,只管念南摩阿弥陀佛;
3)接受念:必须有老实全盘接受所有逆缘所有违缘的一念,老实即是无执无住,些微不老实即是有住有执;
4)当下念:必须有当下即是,当下行法,当下具足,当下随顺,当下无我的一念。
5)无我念:唯完全无我,才能任由一切诸佛打造,阿弥陀佛才能成就你的大我;唯完全舍身,舍此世界,成就别人,成就道场,唯消除一切分别心于一切处一切时一切事平等,才能真正成就无我,舍此并无另外无我可寻可得。
6)回向念:必须有当下回向,念念回向,首先回向一切法界有情的一念,情愿一切有情得闻般舟,先我解脱。回向尽虚空遍法界,尽虚空遍法界皆系我们的回向。
7)放下念:必须有一切一切内外表里统统放下,统统布施供养阿弥陀佛的一念,一丝没有放下,就是没有念起阿弥陀佛,舍此放下,并无第二个只念南无阿弥陀佛。放下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必须当下撒手,统统放下。
8)舍身念:舍掉此身舍掉此世界再无任何恐怖,彻底放下只有只是绝对的唯一的南摩阿弥陀佛的一念。
9)平等念:任何业障现前平等,无非了业还债成就功德度尽众生;任何行法状态平等,无非精进相续不断,柔和进步即是阿弥陀佛;任何境界现前平等,此境彼境无非一心虚幻折射,大与实相并不相干,是以不作分别想,是以并无分别行;是以破一切境界相;任何佛号音声平等,法法平等,皆系南摩阿弥陀佛,绝待的南摩阿弥陀佛;法法当中皆系皆有皆足南摩阿弥陀佛。
10) 柔和念平和念平常念当下一切具足的念:
11) 究竟精进念:必须有一切精进行法,丝毫不能懈怠的一念。不得有任何要坐要卧要放松一下的一念,不得有任何侥幸偷懒心理,只是精进行法,金刚坚固不退。
12) 精进如宝念:从骨子里牢固确立精进究竟行法是对行法者最大的保护最完美的关爱最核心的秘密的一念
7.前行:
1)脚指甲剪好,莫有前顶之感,
2)鞋子不可偏小,稍微宽松更好,棒棒硬的旅游鞋不适合般舟之行,没有脚跟的鞋拖鞋都不适合,软底轻便布鞋比较好;
3)备齐鞋垫、棉袜、(至少一天一换)水杯毛巾防寒防风等物品,
4)处理好眼前的内外事务,
5)莫吵架十方疲劳之后来走般舟;
6)莫在有重大疑问,或事事悬疑下走般舟;
7)莫求神通喜境界走般舟;
8)莫在于异性拼命接触之后来走般舟;
9)莫在心情非常烦躁浮躁急躁情况下走般舟;
10) 莫在疑惑心、试试看、测量心下走般舟;
11) 至少走般舟前一天能够尽量少打不打电话,少打闲岔,尽可能放下一切事务;
12) 莫在对业障有反感拼命要消业(或者拼命恐惧)的心态下走般舟;
13) 莫在拼命看别人不好,挑别人毛病的情况下走般舟;
14) 莫在侥幸心态(心要老实平和)下走般舟;
15) 莫在没有忏悔业障没有惭愧心下走般舟;
16) 最好有过专门的拜忏,逐句拜过般舟三昧经,熟练背诵三句诀;
17) 至少听过行法导师讲课二小时以上,或者单独交流十五分钟以上;能够基本明了般舟感恩发愿文中的主要之理;
8.经行:方向是沿经行道,来回行走;折回处不可离墙壁过近;转弯时右转勿左转;
9.用眼及境像:
1)神光内敛,清醒时双眼微闭,最多留一缕余光转弯时用;
2)昏沉时打开双眼;
3)眼睛尽量目视前下方,宜于平衡阴阳;忌看斜前上方,仰脖高唱,容易上火;
4)睁眼时,养成习惯不于脚下生分别想,一定要养成习惯不管脚踩在什么地方,不管身处何种境像当中,不论何种紧迫情形,刀山火海亦如平地去走;
5)养成习惯进入眼界的任何境像都不生分别取舍想,一切境像皆平等无碍念佛,般舟行者无非于一切境像中无碍念佛而已;于境像无住即是念佛,才能念佛;于境像分别取舍,一定是有住有执,有住有执于境像即是离开南摩阿弥陀佛;
10. 呼吸:尽量腹式呼吸,深呼吸;深呼吸及一定的不呼不吸是对付昏沉及妄念的极好法宝;
11. 形体:收腹、含胸、拨背,腋下有气球悬浮架起微许之感,形成微微前倾自然前行之惯性;
12. 脚步:
1)运动方式是无我的一种平移,而且是一种具足上下左右,具足节奏的一种复合运动;
2)任何一次移动都是身心一如的一种自然动作,不存在任何人为造作演绎成份;如行云流水似腾云驾雾,飘然前行;
3)慢动深动与快动的配合,一字线,流水式,演兵式,自在行,感恩行,欢喜行等运动方式,前行与后行左行与右行的配合;
4)脚步要体现柔软心平和心当下心,不能体现浮躁心散漫心马虎心;
13. 音声:
1)大声念佛用身体念佛是需要的,尤其是开始时,但一旦摄受住全部身体之后,还是提倡柔软音平和明晰念佛,
2)念佛重在心不在声(心通过声显,声显的是心不是声本身),但如果没有身体声音全部具足的深刻的投入,不能显心之真诚,正诚;
3)每个人都有自己音声方面的特殊感受、习惯与要求,如果不能超越于此(不超越即是于自己的习惯感受有住有执有相有分别,所念即不是究竟的阿弥陀佛,而有更多的感受习惯在里面);集体行法将会大受影响:
4)一旦自己于自个念佛的音声有住,就会排斥他人的音声,并生出微细的烦恼,变成于他人音声亦有住,于烦恼亦有住,结果嘴巴念的是阿弥陀佛,心中挥之不去的是自己的特殊音声(不是阿弥陀佛),挥之不去的是别人不得劲的音声及由此引起的种种微细并不断累积的烦恼;
5)一旦于别人音声有排斥有住有执,即是失去随喜的功德,即是失去大众音声无相念佛的功德;即是失去大众熏修念佛的大功德聚;即是失去与法界无我的念佛力量的联络;真所谓弃大功德聚得大亏欠聚;
6)注意七种配合关系:四声或五音念佛中一句重余句轻的轻重配合,一句粗余句明晰的配合,集体行法中阳一句阴一句的阴阳配合,昏沉念佛中变调与正调的配合,正常节奏与非常节奏的配合,白话与曲调的配合,动音与静音的配合(动音中突静,静音中突然的动音);
7)音声即佛事,你的信愿行皆于音声中显,于音声中显不出来,或不究竟;即是不究竟,不圆满,不真实,不深切;某种程度上讲应于音声中陶冶浇铸自己的信愿行,哪种离开音声,另有信愿行的做法,真是缘木求鱼
8)大众音声同自己音声的关系,最好听得到大众的声音,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并且始终保持随顺大众音声的意识状态
9)他人音声同自己音声的关系,对维那或唱的最主流的哪一个声音,一定要护念;千万莫另搞一套;
10) 对音声的觉受与音声本身的关系:不要管觉受,只管如是发音,如是投入,如是恭敬,如是唱诵;
11) 在音声方面如何达到心无挂碍?不挂碍他人声音,不计较音调高低,不刻意表现自我;
14. 节奏:
1)对节奏要有觉悟,把节奏当成真实的南摩阿弥陀佛;
2)节奏要对,要妙,要真,要细,要常要恒;
3)不要将就,不要侥幸省略,马虎;
4)切忌赶场子,赶节奏,追唱(宁可慢半拍错半拍默半拍,不要抢五分之一拍),
5)这是浮躁心在唱诵极易疲劳,定不持久。
6)表面上力道很足,很热闹,其实质一个浮躁心急于求成心的临时表演而已;
7)其实入不了心、透不了肺、明不了性,功德很小很小。
8)切忌节奏散乱,与佛号根本对不到一处,或离开佛号另搞一套,或离开大众另搞一套;且费尽心机去维护之。
9)要知道节奏上的不究竟,节奏上的侥幸马虎,节奏上的时真时假,时有时无,即是南摩上的不究竟,一假一切全假;节奏上的假与马虎,是一切懈怠的开始,抓住这个环节就是牵住了懈怠懒散的牛鼻子。
10) 节奏与声音上的真,尤其是微细微密处的真,是一切真始,一切真元;由此开始相续,即是一切真的相续诚的相续行的相续愿的相续,亦是一切精进相续始处。牵此即抓住…
《般舟行法集体行法须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