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般舟殊胜的功德
缘起:其实好多般舟行人在内,真正对般舟的殊胜功德并没有内生出一种信心,何谓信心,闻般舟而座不住,死活要来行持,不肯放手,这叫内在信心。听般舟觉得很好,行为依然很懒很散,不见动静,是谓“感觉”上的信心;为真正深化固化强化这种“金刚信心”故,为使人真正系统思维,般舟殊胜的功德故,为真正增长行人“信根”故,生长内在动力故,特撰此文。以就教于各方大德,南摩阿弥陀佛。
一、关于功德譬喻的殊胜
现将若干重要经典中讲功德的譬喻罗列如下,各种经典都是佛的法身,并无大小之别。这里为认识般舟三昧故,罗列于下,请正确理解,莫错会意,阿弥陀佛。
金刚经中的比喻用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妙法莲华经的比喻用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
大方等大集贤护菩萨分用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的平方来比喻:譬如有人取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地尽末为尘。复取一切草木枝叶。不问大小皆为微尘。彼人尔时于彼尘聚。取一微尘破坏分析。还令得作尔许微尘。然后复取彼一切尘。次第分析皆令等彼初微尘数。贤护。于意云何。是微尘数可谓多不。贤护答曰。甚多世尊。佛言贤护。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取前尔许微尘数佛刹。盛满众宝持用布施。贤护。于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所获福聚复为多不。贤护报曰。甚多世尊。然彼善男子善女人。因是事故获得过彼无量无边阿僧祇福聚。佛复告言。贤护。吾更语汝。如彼善男子善女人。以尔许尘数佛刹盛满七宝。持用布施获如斯福复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念佛现前三昧。暂生随喜。信心分别以为真实。心开意解读诵受持。乃至暂时为他解说。是善男子善女人。所获福聚胜前施福无量无边。非可称算。非可校计。非可思量。贤护。如是善男子善女人。闻此三昧生随喜心。乃至暂时为他解说。尚获无量无边福聚。何况是善男子善女人。于此三昧修多罗中。如闻而信。如信而受。如受而说。如说而行也。
金刚经及妙法莲华经都比喻作“如佛塔庙”应预恭敬礼拜;般舟三昧比喻般舟行人为“众生福田”,应受随喜赞叹恭敬供养。
如是看来,般舟三昧的随喜功德真正是非可称算、非可校计、非可思量。如果不能从此处真正确立对般舟三昧的信心,修行般舟很难得到大功德聚。反之,由此处真正确立信心,则一切不作它顾矣。
二、一念随喜功德的殊胜,念念功德皆出殊胜
是以般舟经中提出:随喜过去、当来、现在无量无边阿僧祇诸世界中一切诸如来的随喜功德。今我以此随喜功德。愿与一切众生共之。同生随喜同获三昧。同具多闻同悉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四种随喜功德聚。
三、思维般舟、忆念般舟、为他宣说、诵持般舟三昧经、依法而行、如法而住、二六时中行持般舟的殊胜功德
一念随喜尚且如上功德,此处思维、忆念、为他宣说、诵持、依法行、如法住,念念之中都积聚无量无边非可称算、非可校计、非可思量的殊异功德。此殊异功德之大汇聚,何愁菩提不得,何愁毕竟不退。
四、至心回向的殊胜
般舟行人,以至诚接收为基本,得冤亲债主凉解;以至诚忏悔,至心精进誓死不退为用功特征,以首先回向,第一回向给冤亲债主为回向特征。深能感染打动冤亲债主的心。而且至诚至心且二六时中,誓死不退故,得一切诸佛一切菩萨摩诃萨赞叹,得大功德聚(六聚),以是大功德聚等六聚回向冤亲债主。冤亲债主无不大受利益,至心感恩,超拔出离;回首反而成为铁杆的护法力量。
五、超拔冤亲债主的殊胜:
一是可以成群成批的超拔之;一部经讲完,成群成批可到1600亿的规模;
二是可以直接超拔至初果的境地;
三是知般舟三昧即得解脱,不需要闻信多深多真的程度;
四是冤亲债主很难遇得到这种机会,这种机会非常珍贵难得。
五是从根本上改善了同冤亲债主的关系,由斗争变成双赢的关系,这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解脱的殊胜:分二个方面:
如果说“开悟的楞严经”“见性的金刚经”“成佛的法华经”“富贵的华严经”,那么可以不夸张的讲“现生见佛即生成就的般舟三昧”,前者重在讲理,或是某项专修;后者理事皆有而且究竟圆融(理圆融,事圆融,理事圆融,事事圆融),且其圆融落实于二六时中;关于二六时中的修持基本上是独此经典,独此法门。故此法门是“一切诸佛之所称扬。一切诸佛之所印可。一切诸佛之所教诫。一切诸佛最上功德。具足成就圆满无缺。”
冤亲债主解脱的殊胜:“佛言。我今说是三昧时。千八百亿诸天阿须轮鬼神龙人民。得须陀洹道。”(冤亲债主包括在阿须轮鬼神龙人民当中吗?只因说是三昧,没讲闻到没有,没讲信的深浅,即证初果,而且数量千八百亿,这个级别独此一处)
七、将念佛功德推向极致的殊胜
念佛至心一念就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观无量寿经原文:“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般舟念佛以至诚接受至诚忏悔至诚回向至诚精进誓死不退心念佛,念念之间皆是殊异特胜大功德聚,二六时中皆是大福德聚,可谓将念佛功德推向极致,无所其极也。
这可以说不仅是地藏菩萨之所愿,亦是观音普贤文殊贤护菩萨等之所愿,更是阿弥陀佛之本愿,更是释迦牟尼佛之所愿,一切诸佛之所愿,之所赞叹。
八、过去世善根的殊胜:当世应具足信心,毕竟圆满成就
金刚经:“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大方等大集贤护菩萨分:“贤护当知。此辈非于一如来所修行供养种诸善根也。亦非于二三四五乃至十如来所种诸善根也。亦非于百千亿数诸如来所种诸善根也。贤护当知。此诸善男子善女人。已于过百千数无量无边诸如来所。修行供养种诸善根。方得闻此念佛现前三昧。”应当确信你的善根:(闻此般舟三昧者)都是于过去百千数无量无边诸如来所,修行供养种诸善根。
九、通常人在此方面的失误或误区:
一是认为确实殊胜,也确实相信,但是就是不能于般舟三昧处生定,亦然四处寻觅,四处掠奇,再好的功法都不能在自己内心的深处扎根,这种人再找上百千万劫,还是永远处于一种寻寻觅觅的疑惑状态当中,不定状态中;
二是认为确实殊胜,我是末法众生,我不是哪个根器,我吃不了哪个苦,我做不了;九十天不坐不卧独一处止念南摩阿弥陀佛,对我简直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的事。所以这个法门跟我根本也就没有关系。般舟经中讲“(末法众生)我今自知多诸障难。身遇病苦气力甚微。宁堪修行如是经典。”“彼辈如是。于甚深法更生放舍远离之心。不能发勤勇猛精进”。相当多数的人以此理由而放舍远离般舟三昧,是何等的可惜!!
三是更有甚者,认为般舟念佛是走极端,不是中道,不合常情,不合众修,这种知见,为害极大,说是谤佛谤法都不为过,尤其是大法师大和尚持这种知见者,要知道会断多少人慧命慧根,真正要不得。
其实不要说行持般舟的功德利益,就单只说每日至心随喜般舟三昧的功德,就大大的不可思议。许多人百千万劫的修行利益,未必能赶得上一念随喜般舟行人功德的利益。就象你伺候一个乞丐百千万劫,未必赶得上你伺候一个太子一杯茶水的功德利益一样。存心、忆念、诵持、依法而行、如法而住就更不可思议了。人们往往只盯着哪个“大”的,(一日一夜,九十日夜行持);殊不知哪个“小小”的一念随喜,已经使我们大大的功德聚了。
十、般舟三昧的122项殊胜功德列表:
1、得大功德聚。
2、得入多闻大海获智慧藏。问无疑惑。
3、得无意戒聚不失成就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4、得不生愚痴。
5、得宿命智。遍知去来。
6、当得不离奉见诸佛世尊。听闻正法乃至梦中。
7、当得殊特端正上妙色身。具足威仪众生乐见。
8、当得常生大姓之家尊贵之位。见者恭敬。
9、复得父母兄弟宗亲眷属及以知识左右围绕。恒无别离。
10、当得广达博通所为殊异。亦终无缺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11、当得正念正行。节度不移心知足。
12、当得常生惭愧。远离耻辱。
13、当得正智谦恭。降伏我慢。
14、当得策勤精进远离懈怠。
15、当得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平等与乐。
16、当得闻说甚深真空无相无愿法时。一切无有惊怖退没。
17、当得不乐懒惰。摄受正法。
18、当得智慧通达。明了一切无与等者。
19、当得于一切佛刹。随意得生。
20、当得不为一切外道所摧坏。
21、当得如海。能受纳众问疑释难无减无尽。
22、当得如月满。白净法具足。
23、当得如日初出。破诸闇冥。
24、当得如灯炬。光明照了。
25、当得如虚空性。无有挂…
《关于般舟殊胜的功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