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舟念佛与消业
释常善
缘起:1、一位在一个大树洞里面日夜拜忏长达二十几年的老修行,请教梦参老和尚,我这样子有把握吗?(自疑惑心始,拜了二十多年还是一个疑惑心;)2、好多学佛人,老是跑庙,老是忏悔,老是做法事,老是念自己业障深重,不学佛好象还好些,现在什么业深业重,不可“活”哟什么的,烦烦恼恼的比世俗人还要厉害得多。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根本消业?如何调柔众生的消业之心?顿除烦恼,心开意解,欢喜安心,念佛往生呢?特撰此文,略述心得,以求教于四方大德有情。南摩阿弥陀佛,惭愧僧释常善谨十。
虽然消业只是般舟行法非常小非常小的一个副产品,为利乐一切有情故,特撰此文,并祈愿一切读者,一切般舟行人,于般舟念佛生大信心,坚固信心,大胜信心;于重重业障,心开意解,狂心顿歇,再不妄心计度,再不挂碍重重,再不疑惑重重,真正能够放下业障,一心一意只管念,等无分别只是念,二六时中如是念,到了西方亦是念。祈愿一切读者,一切般舟行人,从心起忏,用心行法,消无始业障,灭尽未来际的挂碍,再不为业障压得整天放在心上,真正是业障尽消,见清净法身。再不于般舟念佛之外另寻法门,另找寄托,另消业障。南摩阿弥陀佛,惭愧僧释常善至诚祈愿谨十
内容提要:现下通常消业的做法及其特点,其根本性的缺陷是何?般舟念佛与消业是什么关系?般舟念佛消业的殊胜要点及原理,般舟念佛消业的层次与形态,般舟念佛中应该确立哪些信心?般舟三昧经典中关于消业的有哪些论述?实践过程中有哪些典型的消业案例(12件)?附录:1.F菩萨的般舟故事,2.善荣菩萨的一日一夜之行,3.一切诸佛对般舟念佛的评价及行为,4.以信心走般舟,5、般舟三昧的殊胜功德(另文论述)
通常人们消业的特点及不足
通常人们对业是二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因果论者,信自己造下过好多罪业,所以以“放生,焰口,布施、印经诵经,拜忏”等应之,现下学佛之人,绝大多数于此圈中不能自拨;而另一种是不信因果论者,只讲当下享受者,这种人自利自利,目光狭小,造业无数,业报无数,这类人不在我们讨论范围。现就具体形式分述略要如下:
放生,积累的是人天福报,回向的是人天福报的福德
焰口,依靠的是某些经咒某些法师的力量,如果法师不力,招来冤亲债主不能与之利益,反而引起嗔恨
布施,布施的主要的是钱财,回向的是钱财之德
印经,最初级的法布施,回向的是初级有量有限的法布施之德
诵经回向,依靠的是自身诵经的力量,甚至是散乱心诵经的力量;
诵地藏经及地藏菩萨心咒,尤其是末法时期,诵地藏经及地藏菩萨心咒,确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确有非常殊胜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此行依靠的是地藏菩萨的力量,或者是观世音菩萨、普广菩萨、四大天王、坚牢地神、恶毒鬼王等的力量;即不是阿弥陀佛的力量,也不是一切诸佛一切菩萨的力量。
受业报,一报还一报,是正报,以受报来消业,这是最经常的一种形态。也是六道轮回的常态。
通常消业的总体特点:
一是:消业好象是做交易,我给你放生,我给你印经,我给你放焰口,大家扯扯平好了吗;这里面缺少了至诚忏悔的心,实际上是个不肯接受的心,是个交易交换的心;以这种心来消业,冤亲债主的心若是能平也算真正大怪事了。
二是:消业好象只是“我的”我个人的事,我来放生,我来回向,我来放焰口,我来布施,诵经;最多也只是我来求佛菩萨加持;有我即是乖,如是我力我心,冤亲债主若能买帐也算是红日西升了。
三是:消业即是消业和修行没有关系,消好业才好修行啊,业障缠身怎么修行呢?业障深重怎么定心呢?
四是:消业都首先默认以改变现状,不要这么难过难受为目标,所谓消业,其实质不是在念佛,是在念业障,念消业,念我快点好吧,不要再难过。这种“念”的因,导致的是冤亲债主变本加厉报复的心,导致的是“佛念”之外的另类忘念,形式上好象是在“念佛”、诵经、布施,其用心其实是在“念业”“念消业”,此因之乖,果亦不可能不乖;所谓消业更多的无非是一种新形式的心安理得的“造业”而已。也正应地藏经中所云“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五是:这里有个最大的默认的逻辑:念佛以消业为前提,无此前提,无佛可念。而且是我消业,消我业,我相、我执尽在其中。我相我执本身就是造业的业,不可能结出消业的果;从念消业念业之因出发,欲求消业之果,无非倒果为因,一无是处。用心错,一切错;此心乖,一切乖离。
六是:这里面另一个最大的默认逻辑:我是罪恶深重,业障凡夫;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啊(佛菩萨之行,般舟之行我哪能行啊!我真的做不到啊!!)。这本身对消业有个“疑惑心”在里面,以此“疑惑心”消业一无是处。还有的更说“只能求带业往生吧”,殊不知“一心往生,统统放下”之心,就是“心灭罪亡二俱空”之心,就是挂不住任何业力之心。有个“我带之心”,有个“消不了业的心”,此心乖离,如何构成往生之因?
般舟念佛与消业
般舟念佛与业障显现的关系
般舟念佛者,会有更多的业障显现,甚至会提前诱发一些业障;哪些因为业障现前而产生怀疑的人,恰恰是对般舟念佛还不具足信心的人。
般舟念佛者,其业障多显现为身障、想障;而其身障绝大多数还是心障,心受之障;冤亲债主的作用离开般舟行人的“心受”,毫无可用之处。其心的感受,绝绝对对的受不了;而事实上身体一点问题也是没有。
苦痛心受这一关,是般舟行人所要面临的第一关。这一关属于五蕴之“受魔关”(受魔之另一关是昏沉关)。般舟行就是以昼夜不断的行持来突破身体的极限,让心真正能够超越“身”,超越“受”,从而真正进入自在解脱的境地。也可以这样说,般舟行是在极苦极痛的境地当中,以一切诸佛菩萨加持一切护法护持为背景,真正的实践证得“破身相、我相、境界相”。从而真正进入佛法实践的层次。
般舟念佛消业的特点,般舟念佛消业的大不可思议之处
一、至心一声南摩阿弥陀佛能灭八亿劫生死重罪,般舟念佛以至诚接受业报的心,至诚忏悔业障的心,至诚回向一切有情的心,至心精进勇猛誓死不退的心来念这一声南摩阿弥陀佛名字,声声念念之中当灭八亿劫生死重罪。
二、一切诸佛一切菩萨为我分担,一切天龙八部、四大天王、忉利天王、大梵天王为我护持;大大减轻消业的负担;所谓重罪轻报,微报是也。这个时候自己100公斤的担子其实是挑了1000公斤;而且如果这个时候不来消化这100公斤,未来至少要消化1000公斤不说,还没有任何功德;没有任何功德不说,还可能让自己染着于企求于消业,而误入歧途,广造新业。
三、般舟行中业障显现,是解救超拔冤亲债主的极好的机会;冤亲债主光临般舟道场,可是十分稀有难得,若不是如此,其估计几乎没有闻佛法的机会,更不要说闻般舟三昧的机会了。
四、般舟行持能够直接接引超拔冤亲债主至须陀洹果,非常殊胜,这种利益远非任何形式的超度可以比拟。(般舟三昧经中讲,佛说“我今说是三昧时,千八百亿诸天阿须轮鬼神龙人民得须陀洹道”)
五、般舟消业过程就是个行持过程,是个大功德聚、大法喜聚、大智慧聚、大成就聚、大加持聚、大造就聚的过程;而不单单是个受报的过程;
六、般舟消业消的是内在因果的根本业,不是在业报的相上做文章,真正体现的是因果不昧。它更多的通过解救超拔冤亲债主的形式来根本上消业,而不是给冤亲债主小恩小惠的形式暂时或局部的缓解。
七、般舟消业不仅完善了冤亲债主的心,更重要的是完善了行者的心,完美了行者的人格,极大的拓宽了行者的胸怀。般舟消业特别完善了行者一个于任何业障现前至诚接受的心,一个至诚忏悔的心,一个至心回向的心,一个至诚感恩欢喜精进不退的心,一个对业障现前再无任何计较的心;一个越是难行越是能行越是要行越是前行的心;(下简称六心消业)这些心无一不能感染打动冤亲债主;般舟念佛是以圆满的“六心”来彻底完整究竟的消融业障;而通常的消业,多半是以功利心,侥幸心,疑惑心(对能否真的消业并不具足信心),交易心,补偿心,我慢心(好了吧,给你放生给你印经给你诵经,别再妨碍我了啊),回避心(回避业障在身上的显现,最好么事没有)等进行的。这些心任何一个,都不能让冤亲债主买帐,更不用说感染打动了。
八、如果说通行的消业,是在做交易,是在搞补偿;那么般舟念佛消业,是在用至诚心超拔冤亲债主,不是交易,不是补偿,是超拔救度,是和合。是根本性解决问题,是建设性解决问题,是大慈大悲解决问题,并于超拔救度同时极大的完善了自己的心灵,完美了自己的人格,完整了自己的功德资粮。亦可以这样讲通常消业,是给因果轮回过程中加润滑剂,让因果过程更加的圆融一点,舒服一点;般舟消业过程则是消融因果的过程,将因果过程的内在双方消融于无形当中,会于无上佛道之中,是真正的体现因果不昧。
九、一日一夜的般舟念佛,方便说其功德效果不亚于通常人三年的念佛;而七个一日一夜的般舟念佛其功德效果不亚于二十年通常形式念佛的效果;而真正走好这七个一日一夜的般舟念佛,其所消掉的业障或许能够占其总业障数量的半数以上。而如果真正能够圆满完成七日七夜般舟念佛人,其业障至少也能消除八九成,其后的念佛不得力也难,其不中品以上往生也难。其不进入不退转地也是难。
十、般舟念佛的至诚是般舟消业不同于其它消业形式的一个根本,当然般舟会上一切诸佛一切菩萨的摄受加持爱护,一…
《般舟念佛与消业(释常善)》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