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虫子,用贯众可以把这个虫子给杀了它。那么有人又很敏感地,说:“那么犯不犯戒呀?”这不管犯不犯戒,这是去治病的。你若不怕死,当然也不要杀这个虫;你怕死,你若受戒,你念观音菩萨超度这个虫子,来令它快点跑。你若没有受戒,那么也谈不到杀生不杀生的。这贯众能杀虫。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这个疝气,就是小肠疝气,也是病的名字。金铃子治疝气,又补人的精和血。
“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萱草根是萱草的根。淋有青、黄、赤、白、黑五种,也是根据五脏;五脏有病,它有五种的淋症。乳,就是女人的乳房;乳房有的时候会肿,萱草根可以治这五种的疾病。
“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侧柏叶这种药材,也是治妇女的病,妇女科的。血山崩溃,是一种病的名词,就是妇人的血脉不停止;月经不停止叫血山崩。这个血山崩,有一种叫崩,有一种叫漏。怎么叫崩呢?“点滴而下名为漏”,一点一点地有这个月信,一点一点滴血,这叫漏;就好像一个杯子有一个窟窿,一点一点地漏。“忽然大下为之崩”,忽然间就来了很多血,这就叫崩,这血山崩了,就好像山啸、流水。妇女病也有很多种分别。
“香附子理血气妇人之用”:香附子这种药理血气,它也可以治妇科的病,是妇科的药。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地肤子这一味药,是入膀胱经这种经脉的。膀胱在人肚里边,又叫水泡,小便的尿就是憋都在膀胱里头。人的膀胱就是盛小便的,大肠就是盛大便的。也可以用地肤子来洗皮肤的风。
“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山豆根这种药材也是能去热毒的。人若喉咙痛,可以用这种药材来治喉咙痛的病。
“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白藓皮也是一种普通的药材,能去风;它也治人的筋骨弱、筋不健全。足有的地方麻木,没有知觉叫痹。顽痹,就是
底下没有知觉;老年人血气不够了,他脚心就没有什么知觉了。年轻人你用手一挠他的脚心,他就蹦起来了,跳起来了;老年人你挠他脚心,你怎样挠他不怕的;为什么?他都变成顽痹了,没有知觉了。白藓皮能治这个病的。
“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廱”:旋覆花这种药材是明眼目的,你常吃它,眼睛看东西会看得清楚的。它又能以去头里边的风,有痰它可以消了。这旋覆花能有这个功效。
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结散瘤。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肺;桔梗下气,利胸膈而治咽喉。
“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又况,也是接着上面;作赋的,前面好像说完了,现在又开始。荆芥穗,它能清头目,也是明目的。人有的时候大便时有血,用这种药就可以治。它又能把风疏通了;人生疮都是有一股热气,它可以散疮之用。
“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黄疸病,前几天不是讲过了吗?生了一种有毒的疮,瓜蒌根能治。它还能消渴,有痰它也能治,所以解痰之忧。
“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地榆也是一种很普通的药材,它治前面讲的崩和漏的病。要是什么地方出血,它能止血;若有痢疾病,它也可以止痢。
“昆布破疝气,散结散瘤”:要是生疮或者生瘤子──就是生了很大一个瘤子,它也不痛。生多了那么一块肉,它也没有甚感觉叫瘤。小肠疝气之类的,昆布它也能破,这个瘤子它都能给散了它。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要是治伤寒病,或者这个人常常觉得很烦闷、虚烦──这也是有火;有一种药叫淡竹叶,一种竹叶子,这种功是很有效的,很加倍。
“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有的气不通了,结气;有的瘀血,牡丹皮这种药能给它破了,可以除结气、破瘀血。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有一种药材叫知母,它能止咳嗽;骨头里头若觉得蒸热,它能治好了。
“牡蛎涩精而虚汗收”:牡蛎:就是广东那种蚝。这种药在广东人就叫它观音菜,说是素、斋的,为很馋吃斋人预备的,叫淡菜。那么吃斋的人把眼睛一闭,说:“噢!这是淡菜!”就摩诃萨不管它了,就向下吃。它在药的名字,就叫牡蛎;这种东西涩精,有梦遗滑精的病,它可以治一点。人若欢喜出虚汗,它也管一点。
“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肺”:川贝母它能清理肚里的痰;它能止咳嗽,对心也帮助,对肺也好。
“桔梗下气,利胸膈而治咽喉”:桔梗这种药材它能下气;觉得气闷啊,吃一点桔梗,它能下气。胸膈中气不舒,喉咙这儿也痛,也都可以治的。
药材你要是会用的,或者每一样用三钱、五钱;不是一样用一百斤,放在一起来煮了它,喝几年。不是那么样子的用法!不是像有的以为中药是很好的,就是这个一斤、那个一斤,七八斤放在一起,就煲了叫人喝。这是有点危险性!所以,这个药都要用适当了。
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
“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若夫,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文法。什么热病,黄芩都可以治,也可以治五种的淋病。
“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肚子里有风,肠子里有风,有很多空气,这槐花可以治。痔,就是痔疮;痢,就是痢疾。槐花也可以治这个病。
“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有一种药材叫常山,它是解这个痰的结。集得很多痰,吐也吐不出来,咽也咽不下去,在胸膈这儿结的;它能治这个病,能把这个痰都给化了它,破了它。温疟,就是瘟疫疟疾病;或者三天发作一次,两天发作一次,又叫打摆子。
“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葶苈也是一种药材,它能泻肺的喘,而通水气,利小水。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者也。又当考图经,以博其所治;观乎方书,以参其所用焉。其庶几矣!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者也”:从“诸药赋性,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到着后边的这个“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这统统有六十六种,在药性里边它们都是属于寒性的。
“又当考图经,以博其所治”:图经,你们各位都看过的。什么叫图经呢?有人知道吗?我要考一考你,看你们这些学生是不是有一点基础;无论哪一个,我都要问的,看看谁知道。现在若有人知道就先说!你看前面的药材名字都容易懂;这个图经若没有人讲过,我相信你们没人懂的。果真,什么叫图经?哈!我今天故意考一考,一考就考住。图经,就是《本草备要》,《本草备要》都是有图的,《本草》是药的图经。
我单教给你这个,你不要自满,你又应该去博其所治。博,就是广博来参考、研究、学。所治,它哪一个药能治什么病。前两个礼拜,果逾提议,叫你们把中国的药材店都搬到金山寺来,摆到桌上给大家看。这才是very stupid(很笨)!为什么呢?你可以看一看《本草备要》;《本草》上什么药材的样子都有了,画在那个地方。除非我们这儿开一个中药的store(店),否则也买不了那么全的药;你看那《本草》,这上面都有。所以就要广博,要多知道一点。
“观乎方书,以参其所用焉。庶几矣”:你再看一看那个药方的《汤头歌》,那种开药方的书,怎么用这个药,那才能知道多一点。方书,就是药方的那种书。其庶几矣,就是差不多了;可以做一个差不多的先生,做一个差不多的医生。那么这个差不多的医生,就是治马的病也可以治人,治人的病也可以治马。都是差不多嘛!
第二篇 热性赋(六十种)
男访客(中药师):中药有中药的好处,有中药的特长。中医,这个中国的医学是一个整个儿的。怎么说是整个的呢?药性、脉诀、扎针。扎针用美国话来说叫acupuncture。那么你要是会扎针,却不会把脉;这个针往什么地方扎呢?没有地方扎。假使你会下药,却不会把脉;也不知道是下什么药、走哪一经。就算是你会把脉,也会下药;不会扎针,不知道这是哪一经的病。人家说这根手指头麻,这根手指头麻是哪一个经?这根手指头是哪一个经,这根手指头是哪一个经,这根手指头是哪一个经?这都不同啊!五个手指头不一样。五个脚趾头也不一样,五个脚趾头也是五个经,都不同。要是大脚趾头他说麻,你不懂的话,你说:“我光会把脉,光会下药!”不知是哪一经的病,也是不行。所以学这个中医,是一个整个的问题。
那么我们就开始研究这个药性。中国这个药性,原来就是好几百年以前、千数年以前了,不是现在定的。因为什么呢?一千多年以前着的这个书,现在也有可能有常用的,也有不常用的;同时还有新增加的药,不在这个里头的还有,这样子。那么过去,几百年以前着的这个药书,说明四种药性:一种是寒性。寒性是最凉的,多么热的病,吃下去就把热给去了。一种就是热性,人身上发冷,吃下去身上就热了。一种是温性,温和性、温柔的。再一种是平和的、平衡的。分为四种。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欲温中以荜拨;用发散以生姜。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腽肭脐疗痨瘵,更壮元阳。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今天从这个热性开始讲。这个大热的药,总是差不多要在立冬以后用得最多。现在时节是秋天,明后天就要立秋了;一立秋之后,就是用这个温药。所谓温的,就是温暖的;热的,就是发热的,大热就是抵抗凉的,这样的。所以药有温热──有温和的、有热性的,是两种。温和的不是太热,就是温暖;热性的,就是觉得很热。…
《药性赋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