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掌中解脱 第五天 加行法之二(第四、五加行)▪P4

  ..续本文上一页上供养。

  

  「一心专修所闻法义」,是指将所闻、所记的法义立即用于实修,我们应效仿京俄瓦大师阅《毗奈耶》而扔皮革的故事。如果我们想等到黄道吉日等一切条件都具备了再开始修法,恐怕到死也等不到这么一天。从打扫住处开始,我们懂得怎样作后,便马上去实修,这即是「修行供养」。所以,那些学大论的人也应实修所闻的法义、一心专修,千万不要成为像布顿仁波切(宝成)44、所说的那种人:

  

  「惟求自胜凌辱他,谄诳恶口具坏心,

  说诸绮语令他恼,如是辩论地狱因!」

  

  「善根变为供品」,即如「清净戒律大海中」等及「听闻大海阏伽漩」等颂文中所说,观听闻等善根变为供品之相而作奉献。《供养上师仪轨》中,也说观想众善根变成花园之相而作奉献,即「实设意化如意海」等颂文中所示。

  

  「发最上菩提心」,即发心后为令诸佛菩萨欢喜而作奉献。以上四种也是「无上供养—,是我们现在所备可以供献的。比这些更为殊胜的供养是没有的,所以我们这些出家人应以奉献「修行供养」为主,只需勤供已有的这些便可,不必因为没有财物供养而去冒「邪命」的险。

  

  此外也应奉献卓隆45。《圣教次第》中所说的那些供养:

  

  「身,塔、现前、非现前,自作,教他、财、广大,非染修行供养十。」

  

  献曼荼罗

  

  (帕绷喀大师说:《乐道》与《速道》在此处献曼荼罗,与《妙音口授》不同。《乐道》和《速道》是先献供养,后献曼荼罗;《口授》是按照向上师等奉献礼品的规矩,先献曼荼罗,后献供养。)

  

  「曼荼罗」译成藏文为「金廓」(译音):「金」意为心要,「廓」意为取,合起来别「取心要」,内含深意。

  

  关于曼荼罗的形状,可以根据所修的事业,采用四方形等样式46。某些人声称,外在的供养比起内在的修持并不显得重要,但在密宗的《事师五十颂》中却教导我们说:

  

  「合掌持花曼荼罗,敬事开演上师尊。」

  

  以前瑜伽自在吉祥贡巴瓦(曾入定七日)出定时,久未供献的曼荼罗上已积满灰尘。那日正好仲仁波切来访,看到这个情况后便问道:「你为什么不供曼荼罗呢?」贡巴瓦回答说:「我一直在专心内修所以忘了。」仲仁波切闻言呵斥道:「你在胡说些什么!阿底峡比你修得要好吧!但他仍然每天三时供曼荼罗。」从此以后,瑜伽师对献曼荼罗特别精进,后来生起了证德。

  

  关于曼荼罗的质料,如果我们富有的话,可用金、银、铜等制成;不然的话,用石板,陶瓷或木头亦可。宗喀巴大师在沃喀时所用的曼荼罗就是石质的。至于放在曼荼罗上的「堆」,最好是用珍宝、谷物和香药,不然的话,用石子和砂子等亦可。如果我们有钱,应选最好的来供,这样能积较大的福德。曼荼罗的尺寸越大越好,最小不可小于自己的茶碗。每年或每月之中,我们至少一定要供一次曼荼罗。

  

  具体作法是:首先用食指醮一点「牛净物」47或香水,然后用大拇指按住曼荼罗中央,以食指在周围画个圈。或者反过来作:用大拇指醮一点「牛净物」或香水,然后用食指按住曼荼罗中心,以大拇指在周围画个圈。正供时,左手握籽捏住曼荼罗底边,以右手腕擦曼荼罗表面:向外擦多次时,想象擦去罪障;向内擦三次时,信解获得身,语、意加持。

  

  次按规矩设置各堆。关于曼荼罗东面的认定有二种说法:一说朝供养境的一面为东:一说自己前面为东。供养时,应以朝向资粮田的那面为东;祈祷时,则以面向自己的这面为东,表求赐加持之意,当以后者为上。

  

  卓贡却帕(众生估主法圣)48的规炬是设三十七堆曼荼罗:须弥山王、四洲,八小洲、众宝山等四、七宝、宝藏瓶、嬉女等八,加上闩,月、伞、幢。宗喀巴大师教派则修二十二堆。二十三堆曼荼罗和二十五堆曼荼罗的区别是:计下计大自在金刚地基和外铁围山二堆。

  

  供曼荼罗时,我们应按照《俱舍论》中的描述,来观想须弥山王与四洲。因此,我们应当详细了解《俱舍论》中所说的世界形成情况,至少也要知道个大概49。

  

  (帕绷喀大师随后简略地介绍了一下:)

  

  须弥山王周围有七大海、七金山及铁围山围绕,中央为四宝所成的「须弥山王」。「东洲」白色,「南洲」蓝色、「西洲」红色、「北洲」黄色。观想这些洲中,「珍宝山」等宝物堆得满满的,这四种好象是各洲特产似的,所以放在各洲堆之上。「满愿牛」的体性是宝,它所出的粪尿全是金子;「自然稻」是一种没有壳等的粮食,晨割夜长、夜割晨长。在二十五堆中,考虑到这些已间接地与各洲一起供了,因此不另外设堆。七宝,即如「瞻部河金善制成」等所说,置于靠近须弥山王堆的四方四隅。「嬉女」等八天女住在须弥山王的层级上,可置于前面八堆之上。在二十五堆中,考虑到这些已包括在须弥山王中一起供了,所以不需另外设堆。「日」、「月」分置右方与左方50;「众宝伞」在后方;「尊胜幢」在自己前面,这样放置有缘起的关要。或是「日」在西,「月」在东,「伞」在北,「幢」在南,这样放另有一种缘起。天、人所珍爱的一切财物均堆放在须弥山王中央,与曼荼罗一起奉献。

  

  观想曼荼罗中可包含整个世界,曼荼罗没有变大,四洲与天界也没有变小。彩玲雍增仁波切对此举例说明道:当他住在扎什伦布时,曾在茶碗中的一个小水泡中看到整个人睑。我们也可以像一颗玻璃珠中能映现整个面庞、或针孔中可见整座山等那样来观想。

  

  一千个「三千大千世界」合为一个「无量世界」,一千个「无量世界」合为一个「海」世界;一千个「海」世界合为一个「海相续」世界。

  

  「香涂地基」等一颂,我猜想是「常啼」供养「法圣」菩萨时所诵的偈颂,但尚待核实。这里有「观想佛土」和「观为佛土」二种念法:第一种中的「佛土」作供养境佛资粮旧解;第二种为观想为佛上然后奉献之意,因为须弥及四洲等秽上足下堪供养的,所以我们应剎那将弥须及—一洲等秽上转变成净上后再作供养。如果我们这样来观想供养的话,便能获得供净上的功德。

  

  达波的曼荼罗偈颂中,说「供伴梵王具律仪」等,意为自己如果是具戒比丘的话,在供曼荼罗时应观梵天为助伴:如果不是的话,应观比丘和梵天为助伴。但因为须弥四洲是有情共业所成,所以我们可以将白业所成的那一份增上果须弥四洲作为供养,不必依靠梵王的帮助。

  

  如果我们观想力较大,可观百千万个四洲等,不能的话,只供一组亦可。如能好好地供曼荼罗的话,我们便能获得供真正须弥四洲等的功德。例如,「法阿育王」的前生中,有一世年幼时,将沙土信解为黄金供在「善观」佛的钵中,于是获得供金的功德,后来能在一夜间建成一千万座舍利塔。所以,供曼荼罗能容易地圆满资粮,也不会犯谄诳等邪命的过失,没有比这个更为殊胜的积福方法了。当知此铜盘中具有如此大的关要!

  

  结行中,倾倒曼荼罗堆有二种方法:求加持朝内;除中断向外,我们可酌情采用。

  

  此外当知不以数量为主而以观想为主。如果我们想计数的话,可以在此处供养的时候作,配合《皈依发心颂》诵「香涂地基」偈,供养须弥山王,四洲及日、月七堆。吉祥女比丘尼51因为供曼荼罗而亲见大悲观自在,宗喀巴大师也因为在沃喀却隆供曼荼罗等发大精进而证得中观正见,所以我们大家也应勤修此法。

  

  注释:

  

  1、引自《亲友书》,汉文有三种译本:《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刘宋求那跋摩译;《劝发诸王要偈龙树菩萨撰》,刘宋僧伽跋摩译;《龙树菩萨劝戒王颂》,唐义净译。

  

  2、位于拉萨以南的洛卡地区。

  

  3、即圣龙猛与提婆、佛护、清辩、月称四弟子。

  

  4、即小孤萨黎。此句出自宗喀巴大师的《道次第传承上师启请.开胜道门》,参见本书附录《有缘颈严》。

  

  5、引自《菩提道次第广论》。

  

  6、即汉译《观无量寿佛经》。

  

  7、仪轨中仅言及砾石,但后二者也时常出现在经典中。

  

  8、参见《普贤行愿品》。

  

  9、即《大方广佛华严经》。

  

  10、据说这部神奇的经典系文殊智慧的化现,只有像温萨巴等格鲁派最优秀的传承主持者才能发现和阅读。

  

  11、十五世纪晚期至十六世纪早期。

  

  12、参见宗喀巴大师的《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法尊法师译。

  

  13、1 身自在;2 语自在;3 意自在;4 神变自在:5 处自在;6 周遍自在;7 欲自在;8 功德自在属殊胜悉地。

  

  14、克珠.丹巴达吉在《般若总义》中解释说:「胜义谛中二相隐没之大乘圣者心王意识,复是无住涅槃圆满意乐之见行二者中属于见分之智,乃胜义发心之相。」

  

  15、《般若总义》中解释说:「为利他而心缘圆满菩提,且与希求自身圆满菩提之欲相应之大乘人心王意识,见行二者中属于行分之大乘道入门智,乃世俗发心之相。」

  

  16、指静命论师。

  

  17、指莲华生大师。

  

  18、密宗集密龙猛派生圆次第中某一阶段的修法。

  

  19、代表刺弒朗达玛的密宗行者角色。

  

  20、即阎罗法王。

  

  21、一种蓝色莲花。

  

  22、又称七条衣,是沙弥和比丘平常穿著的上衣。藏地现在通称法衣。

  

  23、又称五条衣、僧裙。

  

  24、详情请参阅克珠杰的《集密生起次第.悉地海》。

  

  25、心间,观上师识蕴体性「不动」;脐间,观上师受蕴体性「宝生」;密处,观上师行蕴体性「不空成就」。

  

  26、心间,观上师水大体性「摩摩枳」;脐间,观上师地大体性「佛眼」;喉间,观上师火大体性「白衣母」;顶间,观上师风大体性「度母」。

  

  27、眼为「地藏」:耳为「金刚手」;鼻为「虚空藏」:舌为「观自在」;身为「除盖障」;意为「文殊」:筋脉为「弥勒」;关节为「普贤」。

  

  28、双肩、双腕、臀部两侧与双踝。

  

  29、色为「色金刚女」:声为「声金刚女」:香为「香金刚女」;味为「味金刚女」;触为「触金刚女」。

  

  30、佛的殊胜化身在世界上示现的十二种事业:1、兜率降世;2、入住母胎;3、圆满诞生;4、少年嬉戏;5、受用妃眷:6、从家出家;7、行苦难行;8、趋金刚座:9、降伏魔军;10、成正等觉;11、转妙*轮:12、入大涅槃。

  

  31、左手为「无能胜」;口为「马头」;金刚为「除碍」;右肩为「不动」;左肩为「欲王」:右膝为「具蓝杖」;左膝为「大力」;头顶为「顶髻转轮」:二足心为「妙害」。

  

  32、噶当派早期单传的一种密法教授。

  

  33、参见本书附录《供养上师仪轨资粮田图解》。

  

  34、1803-1875。

  

  35、《供养上师与大印合修法引导笔记》。

  

  36、喉间安置语金刚「无量寿」体性的红色「啊」字,心间安置意金刚「不动」体性的蓝色「吽」字。

  

  37、以前无着为见弥勒,观修十二年方才如愿。本尊告以十二年中他随时在其面前,但因障故不能得见。

  

  38、昔摩揭陀给孤独长者之女「贤女」,远嫁他方一外道王族。但因其信心与祈祷之力,佛陀及其声闻弟子凌空飞来、各显神通,为其说法。「惟愿一切有情大依怙」等一颂即贤女当时所说。

  

  39、主要包括水壶、镜子、盆子等物。

  

  40、无上瑜伽部特别修法二次第中的第一次第。

  

  41、头、双手、双膝。

  

  42、其余九种为:1、声音和雅、出语敦肃;2、得众眷属;3、天人敬爱;4、具大威势;5、值遇显贵:6、遇佛及徒:7、获大财富;8、受增上生;9、速证涅槃。

  

  43、《俱舍论》列举了四种田,即布施后能产生较多功德的四种对像:1、有情田:2、饶益田;3、痛苦田;4、功德田。「佛田」属功德田。

  

  44、1290-1364。

  

  45、法名洛卓迥乃(慧源,十一世纪人),阿底峡尊者的弟子之一。

  

  46、息灾为圆形,增益为方形,怀摄为半圆形,降伏为三角形。

  

  47、黄牛所出粪、尿、酥油、酪和乳等五物总名。

  

  48、法名为洛卓坚赞(慧幢),萨迦五祖之第五位,汉籍中称为八思巴。

  

  49、另请参阅格邬仓.洛桑绛央蒙朗的加行法引导《文殊上师密意庄严》。

  

  50、指修行者本人的右方与左方。

  

  51、此著名比丘尼成就者系出生于印度某王族,早年因染恶性癞病离家出走,在偏僻的山林里苦修十二年,最后亲见大悲观自在。由他传出的大悲观自在修法,成为吉祥女比丘尼派。

  

  

  

  

《掌中解脱 第五天 加行法之二(第四、五加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