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参禅▪P9

  ..续本文上一页是你的心,啥都是你的心,哪儿都是你的心,你还从哪儿去找?主要是不离开它,这个不着相并不是让你离开那个相。外离一切相,不是说因为有相叫你外离,没有相你离什么?这虚空有啥可离的,是不是?这“离”字就不存在了。

  为什么让你离?因为你在相里,所以叫你离。一旦你不分别了,心里没有嗔恨心了,而且一念不分别,心里只要一静,当时就一心不乱了,就离相了。离开相的境界确实有,不是没有的,哪能没有呢?只要你离开相,就有一心。一心有时候确实有个“相”,那时候你就能觉观出世界。你在那儿闭着眼睛,今天下雨不下雨都知道,能不知道吗?闭眼睛的时候,有几个人在那儿坐着,你都知道。

  你的本性见到了以后,三界空华,一切都是无我的,都是虚妄的,哪有真的?

  五、坐见本性真坐禅

  ——见到你自心的本性才为坐,那才叫真正坐禅。

  一居士:你开始刚说的一句话,“你就见到一切”,这是不是见性?

  那不是,那不是见性,那是你的心的“用”,你的心在用,所以看到山河大地了,你那是个用。闭着眼睛打坐,山河大地都清清楚楚的。那不是你的性,性是你的本体。

  一居士:你说的心净,说明心里已经很清净了,所以说外相现了。

  这个清净并不断(分别),并不是说没有分别心,还有分别心。不是说“我脑袋里啥也没有了,像傻子一样,空白的,它出它的,我连知道都不知道”,不是这个意思。有分别心,自己清清楚楚的,但是不做作了,没有做作。不是自己故意加个念头,没有这个意思。去掉了这个意思,山河大地见亮了,这才是达到一心。这个时候可以干吗呢?就是往道上会。但这只是“往道上会”,这是一个小小的功夫。

  一居士:这就是照吧?

  这就叫禅。什么叫禅?这才叫禅呢,这就叫禅了。你想坐禅,见到你的本性才为坐,见到你自心的本性才为坐,那才叫真正坐禅呢,那时才真正开始坐。因为那时候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确实明白了。明白了真正的“坐”,坐的时候越坐功夫越纯熟,越坐功夫越纯熟,最后那个道就起来了。那个时候才起道呢。

  色、受、想、行、识都照空了,照空了以后,老死问题就开始解决了。今天不讲了吗?这时就开始一步一步往前走,这才行呢。刚开始一照空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是色阴区,五蕴一点点照空。

  五蕴空靠什么空?不是靠你功夫空,但也不离开功夫。关键在哪儿?在智慧,那时你的智慧就都起来了。

  一居士:有“觉”了。

  哎,有“觉”了。那个觉不是咱们人为的思惟。那个觉轻松愉快,是“甜”的,非常“甜”的,那是清净。原先一打坐,什么身体呀、手呀,疼得拿不下来了,等到那时自然就起来了,腰也不疼了,哪儿也不疼了,身体很舒服。一坐下来,觉照出来了,轻松愉快,禅悦嘛。那才是真正的禅,禅悦,以禅悦为食,那是真供养佛。

  一居士:无思智、自然智?

  那时还没起来,无思智、自然智还没起来,还得往前修。十方世界现前了,那还在色阴区里呢。

  六、心开见佛悟无生

  ——见到哪了?自性里。外佛、自性佛本是一体,不要有所区别。

  一居士:修净土法门,念阿弥陀佛,他们讲信愿行,说:最后心开了,可以见到极乐世界。这个“心开”是不是因为他心清净了,自性开了以后,十方世界自然而然就印到他的心里?

  他这个方便主要是因果所感,你念佛的因果所感,不假方便。为什么叫不假方便?因为它已经有方便了,所以说不再假别的方便了,念佛本身就是方便。

  心开,什么叫心开?见性,心开。心开的时候就见到佛了,心开见佛悟无生。见到哪儿了?自性里。外佛、自性佛本是一体,不要有所区别。说:“外面的佛来了,我这又出来个佛了,这不俩佛了?”本是一体,无二无别。

  一居士:有些人说修净土的讲究什么呢?在定中见到弥陀圣像,有的见是假的,有的见是真的。

  所以说咱是凡夫。你不要把它分别,只要不分别它就是真的,你一分别,它就是假的。就当空立着,你只要一念分别就是假的。就像咱们见面,如果你一分别我,我就成假的了,如果你不分别,这就是真的。

  一居士:印光大师有句话说:“真见是无所见的。”心开了以后,见佛了以后,这个怎么还能见,应该不应该见着这些。

  这种说法呢,因为他是大德,咱不敢说别的。我的想法就是这么看的,性相常住。你本体是本体,外面的相是外面的相。相是什么?是你本体的相,没离开本体。相体本是一,“一”都是多余的。

  这个不见是指你原先的那个知见,“见犹离见,见所不及”。

  一居士:什么意思啊?

  知见,你去掉了,那个见才是真见呢。不是不见,十方世界都可以见。这个见,你只要是明心了,见性了,你处处见。哪个不见呢?你怎么知道不见呢?

  你不见,悟的人他能不见哪?他是防备你执着上了,用见再找一个“见”去。所以那叫什么呢?那叫拿心去找心去,拿心找心。

  一居士:好像有种说法,净土修到最后了,在我理解好像还留了个法,而禅宗一照破就全没了,有这种想法对吗?

  那是你自己的看法,佛法本无区别,大小平等。念佛也是一样,你干别的也是这样,都是佛法,只要佛法你修对了,都是一样的,没有区别。

  七、坚持不懈参话头

  ——就得像掉到大海里了,抓住救命稻草就不放了。

  一居士:平常打坐的时候觉得挺好的,在日常运用也得像打坐一样,打成一片,没有打坐这个坐相,但都是不离开的。

  所以说你不要着这个打坐的相,佛不是因为打坐而成佛的,是因为觉悟而成佛的。打坐的目的是让你觉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让你觉悟。只要能觉悟了,你走的这条路就没有错。不要着相,但是又不离开这个相,因为咱们必须有一个法门才能入,没有门咱入不了。为啥呢?咱没有智慧啊。所以得有个法门,专一去修,这样就可以入了。

  一居士:就像掉海里一样,如果有根救命稻草要紧紧抓住。

  哎,对喽!你要能有那种想法,就是念佛有这种想法,参话头有这种想法,只要抓住了就不放松,不放松才叫无相呢;你要放松了,说“我今天有,明天无的”,那不叫无相,那着了另一个相了。抓住了,千万千万不要放松。它是什么?它就是你,你就是它,没有分别,你只要一念不分别了,就妥了。

  听了几个人讲参话头,也看了些人参话头,也在参,但是说句实话,大家都是自己在糊弄自己,心地不诚,心地不真。参话头,参一个小时就下座了,完了上外面瞅一瞅山河大地:“哎哟,挺愉快!六根愉悦。”心情舒畅就回来了。参话头啊,必须参到脑子像裂了似的,眼睛都长眼眵(俗称眼屎)了,腰背都痛。

  那六根哪,得硬拽回来。久远劫来你都流浪,都在六根上使功夫,这么大的力量。你硬把六根收回来,哪儿也不去了,就得靠这句话头绷住不放了。那妄想来不来?怎么能不来,你想把它制伏它也不干哪,所以就来了。在这里有个反驳的力量,不是说没有。

  所以说,就得像你说的掉到大海里了,抓住稻草就不放了。“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就是成天走道也“念佛是谁”。什么好吃的,什么色相啊,外面的声音,你来不来我都不管,就算我跑了念,也得回来“念佛是谁”。最后眼睛都无光了,眼睛瞅着东西也不认识了,哪还认识这些东西?眼里啥也没有了,就是“念佛是谁”。

  你只要下功夫,很快就会达到的,不是很难。关键就是人哪,他不肯下功夫,没有别的,就是不肯下功夫,不敢使这个心。又怕自己伤了身体,又怕自己开不了悟,又怕自己走错路,又……反正这疑盖啊,比谁都疑得厉害。没参两天就放下了,“哎哟,歇一歇,”缓缓气去了。就这个,你敢下苦功夫,一竿子插到底,没有不成的。

  一居士:我看《虚云老和尚年谱》,他是近代禅宗高僧。有弟子问他,老和尚身边参禅的,谁能有这个心得呢?他说,我现在连个看门的都找不到。这是怎么回事?他那意思,好像说参禅怎么那么难呢?他这一说,马上就给人打得没有信心,这个参禅也太难了,还是在他的指导下,居然连个看门的都没有。这是方便说法吗?还是真没有了?

  这就是感叹啊!佛法呢,我是这么想的,并不是很难的,并不难。难的是什么呢?就是咱们的信心不坚决。参话头确实可以找着,不用很长时间。只要是你一心在那块儿,一心啊,很快很快就达到。不用很长时间,确实可以做到,关键是人的惰性太强。

  一居士:我还住过禅堂呢,大概六十天。

  我看了那个禅堂,我还看了别的禅堂,也写着“念佛是谁”。它那也是一种参法,但是我觉得功夫还浅啊,打坐俩小时,下坐了,跑,行道。行道这工夫你参了吗?你干吗去了?“跑香呢。”跑香时你参话头了吗?

  参话头是没有间断的,那个念是没有间断的,念念不断。你别看做事情,做事情也一样,干什么事情都“念佛是谁?念佛是谁……”成天找。找来找去,功夫用熟了,用熟了就进去了;进去了就像我刚才讲的那种状态,到那种状态,连续七天,七天之内,只要是外物(师父拿东西往桌子一拍),一下子就脱落了。

  八、观心的方法

  ——你观到一点,心就静下来,不烦躁了,不往外跑了。静一点,智慧就起来了。

  一居士:我看见《高僧传》上说的:“七天要是不悟,砍下老僧头来。”那真是不打妄语啊!

  那祖师不打妄语,是你没到那功夫。

  一居士:你看他说的是那么容易,到那功夫,七天就能开悟;有的又说那么地难。台湾有人提倡观心,这观心是怎么讲的?

  观心也是参话头,参话头也可以说是观心,没有区别,都没有区别。观心啊,行走坐卧都可以。

  一居士:照顾念头?

  观心这个念头不是那么找。…

《参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