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赞清净法界二十四颂
【广大正觉众明主,具大寂默大寂默】
【大密咒中令出现,有大密咒自性理】
接下来讲金刚界大坛城十四个颂文,首先讲五种法界的法界体性智中,文殊菩萨的名号是如何来称呼的呢?是大日如来,佛的名字叫作广觉,也就是省觉,意即去除烦恼障碍,并由烦恼障碍中省觉,而智慧广大无边,自己能省觉,同时能示显一切来调伏弟子,利他非常广大,所以称之为广大的大日如来,【具大寂默】指能仁释迦牟尼佛,身语意三门不起丝毫恶业,所以能自然压服,具足功德。【大寂默】指的如理安住其中,丝毫不动摇,【大密咒】指不必依靠其它者,而自然的能证得佛的智慧,能够勾召及压服世间及出世间的一切,称之为密咒。这也是利根者所趋入的道路,这样子成佛的方法,如理趋入密咒乘之中,即是文殊菩萨。能如理的趋入密咒实相之中,所以是密咒乘之主,所以能产生大密咒的自性理。
注解:寂默──即是牟尼,意为寂静,为佛的尊号。
【欲得十种到彼岸,住于十种彼岸中】
【十彼岸到是清净,即是十种彼岸理】
这是世间大乘共同的道路,在这样的道路之中,证得十住就是十波罗蜜,所以是安住在十种彼岸之中,安住其中而且不贪恋执着,所以是清净的。对于十种到彼岸的意义,善巧精通,这十彼岸是什么呢?十波罗蜜,就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再加上力、方便、愿、智,了知何者当行何者不当行,了知处及非处,了知业力异熟的情形是如何,愿望成熟的情形是如何,众生的种性差别是如何,就是众生界,众生根器的高低是如何,众生解脱的方法是如何,各种禅定【等入】的方式如何,宿命多劫多劫以前是如何,生死自在,这是十种彼岸。
注解:
处──生起之意。
禅定──即静虑,住心一境,止观不二之意。
【尊者十地自在者,住在于彼十地中】
【具知十种之自性,持于十种清净者】
尊者是怙主,一切众生的救度保护者,这是指文殊,十地自在,自己安住在这个道路之中,还能引导一切众生也趋入这些道路之中,而且具有十种了知,这样子的功德,快证得佛地的时候,即具足了知一切的功德,知道一切法,知道随念,知道对方的一切念头想法,知道一切确实的解释,知道及地,知道辩才,如何辩论打败对方,知道一切的道路,知道什么是无所漏失,知道什么是不善业,世俗谛,而且对这种了知,也不贪恋它是一个实体,因此这十种是自性。
注解:
念──1.思念,2.讽诵。
菩萨乘十地──即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此十地是菩萨五十二位中第五个十位,在此十地,渐开佛眼,成一切种智,已属圣位。
【十种义相义中义,自在寂默十力主】
前面所讲的十种法,十种了知这样清净的法的持有者,包括轮回中的一切万法,五蕴,五烦恼,都集摄在其中,当它能清净的时候,就能转变成五方佛,五种智慧。因此,经常所提到的,轮回中的五蕴能够清净的话。就能达到它的本质也就是五方佛,色蕴清净是不动佛,受蕴清净宝生佛,想蕴清净阿弥陀佛,行蕴清净不空成就佛,识蕴清净是大日如来,这是五方佛。也就是五种性。其次讲五种烦恼,也是一样,能转化成佛的五智,瞋是大圆镜智,嫉妒是平等性智,贪恋是妙观察智,傲慢是成所作智,无明是法界体性智,在这十种清净以后,就转化成五方佛,五智,因此称之为十种义相义中义。
【作诸利益无有遗,具有十种大自在】
自在寂默是能仁,是指佛,十力是了知十种处及非处,并且他的大悲心遍及一切,主是说普遍主,普遍的意思是大悲遍及一切,因为大悲遍及一切,所以能够广大的来利益一切的众生,并且没有遗漏任何一个,具有十种自在的力量,这十种自在是寿命自在、心识自在、业力自在、神通自在、对境自在、幻化自在、投生自在、愿力自在、渴求自在、法自在。
【离彼无垢戏论主,真如自性清净王】
【言说真实不讳句,如其所说而依行】
如前所说,佛具有这十种力量,十种自在,如果具有这十种情形,是否表示执着形相呢?不是的,因为一切诸法的本质原本就没有分初、中、后,原本即是不生不灭,远离一切戏论的,能在法性中不动不灭,而在法性中没有能跟所的差别,当然远离一切戏论而不执着于它的形相,既然不执着于它的形相,即能趋入能所无二的执有者,如此,那他又如何来利益众生?是以不欺骗众生,将真实的情况讲述出来,因此,所讲的语言是不会改变的。
【于无二中说无二,住于真实边际中】
就其所说的一切诸法,如梦似幻,因此是离开一切言说之外,因此是无二的见地,按此而行,在无二之中,如实见到,并能压服一切的邪说妄见,不顺的恶念,既然能如此,就能安住在真实的这一边,并远离这二边之中安住。
【无我狮子具音声,外道恶兽极怖畏】
【游行一切有义中,速疾犹若如来心】
离开我及我所这二种执着,并且不起贪恋之心,所讲出来的法音,自然是极清净威猛,因此能够压服各种的邪说邪见,这种无我的法音,就如同狮子的吼声,当狮子发出吼声的时候,所有的动物都要感到害怕,这样无我的法音发出的时候,不但能压服所有的邪说,而且能令所有的众生都非常迅速的得到利益。譬如说佛只要一思维,所有的众生即会得到无边的利益。
【胜及最胜胜怨中,于转轮者施大力】
如此的佛,身功德又是如何呢?具足大的力量,处于不败称之为胜,能够压服对方的一切念头,最胜是能压服一切的烦恼仇敌,调伏怨敌四魔,就像世间的转轮胜王一样,在转*轮的时候,可以调伏一切来保护他的国家,同样,佛在三界转动*轮,以此来利益众生,也是有压服对方的一切力量。
【集中之师集中胜,集王集主集自在】
【执持爱护大灵验,大义不受他恩念】
集是资粮的意思,资粮之中的胜主,就资粮道而言,声闻、独觉二者的资粮,独觉胜过声闻,菩萨所集的资粮又胜过独觉,这是层层积聚上去的,【大力执持】大力是指能压服能所差异的念头,其次,将一切诸法执着为二的念头也去除掉,并且如理的去走密乘的道路,【不受他恩念】不必再去走其它的道路了。
【句王句主能言词,句中自在句无边】
【以真实句说真实,于彼四谛宣说者】
指的是语功德,对于透过语言能了解它的意义,并且能安住在实义之中,所以称之为句王,句主是能够趋入诸法各自的实相,并且来作言说。句中自在指辩才无碍,能够压服对方,句无边是说在作言词的时候,所讲述的法无量无边,同时所讲说的方式是真实而不虚假,如理宣说的讲述教法。
【不还之中复不还,教如缘觉及独觉】
【种种决定超出中,彼诸大中独一因】
以声闻的教法来驱除不善业,因此就不会再堕入恶道之中,如果证得初地,就不会再堕入轮回之中,如果证得八地,就不会再堕入小乘之中,这是不还的意义。【复不还】如果证得菩提的话,就不会再堕入任何一处,所以是复不还。【教如缘觉】殊胜的引导独觉的行者,所谓独觉是说在行者中一个人单独来往,又叫【麒麟独觉】,其次,引导一切众生以各自解脱的方式又是如何呢?在三界之中,以各个众生要走的道路,引导他们出离三界,而来示显各种的清净或不清净的形相,但不论示显的方式如何,都是以一个因而现出的,什么因呢?即是无二的智慧。
注解:地──土地能使一切种子生根发芽,佛性亦如土地,使众生的善根功德增长。
【比丘罗汉即漏尽,调伏诸根并离欲】
【获得安乐无怖畏】
比丘是学习善业的意思,因求善而远离各种的烦恼,不再堕入三界之中,因此称之为漏尽,因为漏尽,就不会贪恋色、声、香、味、触的五境,因诸根〈眼、耳、鼻、舌、声〉清净,不会贪恋其对境,称之为调伏根门,因调伏之故,所以不会有所漏失,既无所漏失,当然会得到安乐,因获得安乐之故,而无有恐惧的存在。
【成满清凉亦无浊】
【明解及与于神足,世间善逝胜明解】
【于我不执不执我,住于二种谛理中】
以讲述教法来广大的利益众生,因讲述这个教法而得到清凉,因清凉之故而理智清明,没有混浊,对法性胜义的义理能了解并能压服一切热恼,同时将暂时的染垢去除,将热恼压服能够去除,获得清凉,将染垢去除而无浊,因去除烦恼染垢而能趋入法性之中,称之为明解。因明解而安住于净戒行之中,而具神通,如来对一切众生的心念渴求是如何,是法器或非法器,能以这种方式来调伏,或不能以这种方式来调伏,一切都能了知,所以是善逝世间解。就是指的如来胜过世间一切的种性,胜过一切声闻,独觉的种性,了知一切诸法如梦似幻,因此对于外在的对境不执着有实体,对内在的心也不执着有一个实体,对境跟我都不执着有一个实体存在,因此安住在十地之中。当自利利他的时候,安住在二谛之中。
注解:
善逝──如来十号之一。善是好,逝是去,佛修正道,入涅槃,向好的去处而去,故号善逝。
【能到轮回之彼岸,所作已毕住露地】
前面所说,能安住于自性,而且能安住于二谛之中,是否就不再到轮回中来了呢?不是,因为能住在于胜地之中,所以才是真正的在轮回之中而能到彼岸,而在轮回中所有该作的事都已作完毕了,就好像在烂泥之中,到了干的地方,同时,纯粹在智慧之中。而呈显大悲所幻化的色身,在智慧的了悟之中,以大悲来显示色身。
【于一智中而出现,以智慧器破一切】
【法王妙法具显现,于世间中胜明照】
这样的圣者所开示的是什么呢,所开示的教法就像锐利的宝剑一样,能砍断一切的烦恼,因此,这样的开示者,于法自在,所以是法王,这样的开示者,心里面是明明白白的,所以能在世间显示一切殊胜的…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讲述 以下赞清净法界二十四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