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得暇满人身就很困难了。也就是说,因为人类多数行持不善业,因此大多数的异生,将必定堕于恶趣。这样连获得善趣的所依身也很难的话,又怎么谈得上解脱轮回呢?
释义
人类以无明障蔽,烦恼丛生,而且容易受恶知识的蒙骗,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因此行持的多数都是不善业。大家想一想,自己每天所造的业中,善、恶、无记各占多少比重?就会发现圣天菩萨这里所说的一点不差。《地藏经》中就说:“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而善业微少,恶业众多,就会导致后世堕入恶趣,这样连暇满人身都得不到,怎么可能进行闻思修行,继续走在解脱道上呢?
因此观待于后世的去向和解脱的目标来说,现在大家所处的环境是非常不利的。如果大家能预见到自己在后世堕入到恶趣,遭受的种种难以承受的苦难,心态马上就会转变,会坐不住,很着急,就像头上着了火,不扑灭的话,头就会被烧烂一样。这个时候,肯定不会再说反正我的轮回是有边际的了,而可以放逸、散乱地过日子了。
丁二、明如何断之方便分二:一、断有漏不善业之方便;二、断有漏善业之方便。
漏是烦恼的异名,含有烦恼的事物,就叫有漏。离开了烦恼的出世间法,则都是无漏法。《涅槃经》中说“有漏法有二种:一因二果。有漏果者,是则名苦;有漏因者,是名为集。”集是“招聚”的意思,一切烦恼杂染及业杂染,都能招聚生死,所以都被称为集,都应该被断除。
有漏的业杂染,分为善业和不善业两种,下面就分别来断除。
戊一、断有漏不善业之方便分二:一、思惟后世苦异熟而断不善业;二、思惟现前之功用无义利而断不善业。
人们因为不知道后世有异熟苦果,以及现世功用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会毫无忌惮地行持不善业。所以对这两方面进行如理思惟,作如实的观察修,就是断除不善业的方便。
己一、思惟后世苦异熟而断不善业
设问:对恶趣应该产生厌离,但是对善趣不必要产生厌离心吧?
答:
地上恶异熟,故意为损恼,
圣者观三有,等同备宰处。
难词释义
地上:指善趣。
颂文直解
那些已经转生为地上人天世界里的众生所造的罪恶之业,也将会在恶趣中成熟猛烈、无尽的异熟果,并在将来善趣中成熟为残疾等的异熟果,是故恶业之意纯粹为损恼。因此诸圣者观此三有,等同众生的屠宰场。
释义
恶趣应当厌离,善趣同样也应当厌离。因为善趣中的人类,“多持不善品”,因此将“多堕于恶趣”;而天人则只会享乐与入禅定,并没有消除烦恼与恶业种子,等他们善业消尽,也将多堕入恶趣。这样看来,虽然善趣苦苦相对较少,但其实是一个将要把众生送入到恶趣的地方,是会对众生带来严重损恼的地方,所以应该像恶趣一样远离。
大家知道,恶趣本来就是一个血腥的屠宰场,尤其在地狱,众生被反复不断地屠杀,而善趣则是一个暂时可以喘口气,但是马上就等着要被屠杀的地方。所以圣者清楚地观察到,整个三有,无论善趣恶趣,都是一个恐怖的屠宰场,众生正从善趣源源不断地被恶业驱赶到恶趣,遭受屠杀,从恶趣好不容易出来后,又因为造了恶业,马上又源源不断地掉入到恶趣中去了。
而导致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众生无论在恶趣,还是在地上人天,都会造下各种恶业。正是这些恶业,不但使后世在恶趣中受猛烈的痛苦,即使随后以福德业转生为人后,又以剩下的恶业,成熟为残疾、丑陋、贫困等等的异熟果。所以就应当断除一切的不善业。如果还以放逸而行持恶业,则完全是愚痴而疯狂的行为了。
但是有很多世间人并没有对三有生起厌离之心,对他们圣天菩萨是这样教诫的:
若识不正住,世说为颠狂,
则住三有者,智谁说非狂。
颂文直解
如果一个人的心识不正常而住,世人会说他是颠狂者。同样,对于住于三有的有情,如果没有对三有产生厌离,智者有谁会说他们不是颠狂的呢?
释义
对于三有这个大屠宰场,众生却不思出离,而且还希望从中得到各种安乐,并且造下了各种不善业,这就是众生的颠倒之处。
要出离三有,大家首先要从出离今世做起。大家都来想一想这个问题:十年之后你希望得到什么?是舒服的工作?健康的身体?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或者对于出家人来说,是更大的名声?更多的弟子?如果听到这些,现在你露出了满意的、会心的微笑,那么你要警觉啊,这说明你还对这个屠宰场抱有幻想,想把屠宰场改造成你生活的乐园,你自己想想,这是不是已经成为了圣天菩萨所说的颠狂之人呢?
得了病就要及时治疗,如果得的是癌症等重病,那就更要全力以赴去治疗。而现在没有出离心,因而心不正常的人,得的是比癌症更为严重的颠狂症,这种病的危害是,在现世会空耗珍贵的暇满人身,在后世会把自己送入三恶趣中饱受折磨。所以大家如果确定自己患了颠狂症的话,要马上行动,用闻思修行来治疗,使自己的心正常起来,生起出离心,将精力用在断除三有,而不是去建设三有上。
设问:那么有什么对治颠狂的好的方便呢?
答:
现见行等苦,违时则消失,
以是具慧者,发心尽诸业。
颂文直解
可以现见到的是,如果行走、站立等累了,产生了苦苦,那么违弃(舍弃)这些事情,停下来,苦苦就消失了。因此,有智慧的人,只要发心来断尽导致轮回的一切有漏业,就能够脱离轮回,获得涅槃。
释义
要消除颠狂,就要从因上下手。在生活中可以明显见到的是,走路累了,不走就可以了;站累了,不站就可以了;要让车停下来,松开油门、踩下刹车就可以了。这些例子说明,要让苦果消失,只要把苦因断除,目的就达到了。
那么轮回的因是什么?直接使众生轮回的,是有漏业。因此要断除轮回,就要断除有漏业。如果不断有漏业,就会继续遭受轮回之苦。就像开车明明看到前面是悬崖了,嘴里喊着“糟了,有危险”,却不去踩刹车,或者反把油门当作刹车踩下去,那车只能直愣愣地冲下悬崖了。
那么要断除有漏业,要说简单,也很简单,就是你把有漏业放下不做就是了。也就是说,把沾染了贪嗔痴烦恼的业,都要放下、断除。
接下来圣天菩萨教诫未断有漏业的过患。
若时随一果,初因不可见,
一果见多因,谁能不生畏。
颂文直解
如果有漏业还没有断尽,此时就极为可畏。因为世上任何一个果,它的因可以无限地追溯下去,而不可能见到它的初因。既然一个果上可以见到那么多的因,那么可见轮回的苦果也是由无数个有漏业的因形成的,由此谁能对有漏业不生畏惧呢?因此,必须以畏惧之心,来断除有漏业。
释义
世间上的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因连续作用而导致的,而这样的因,可以无限地推求下去,找不到尽头。比如,早上吃的那顿饭,它牵涉到种子、泥土、阳光、空气、水、农民的种植、厨房用具、煤气等等许多因素。而种子,又是来源于上一次种植时的各个因素。而泥土乃至煤气,又来源于它们各自的因素。这样推求下去,可以发现牵涉到因素的数量越来越庞大,形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在这张网上随便找一个因,比如几千年前某个人在打猎,虽然当时他根本没想到会对几千年后某一顿饭产生作用,但这确实是这顿饭不可缺少的其中一个因素。
那么用这样的方法来观察轮回这个果,就会发现众生转生在轮回,正是由无数个转生轮回的有漏业因在驱使着的。就是说,现在大家做的任何一件事情,大到杀生或放生等,小到呼吸,只要没有生起出离心,都是在造后世轮回的有漏业,都是在产生推动后世轮回的力量。即使是善业,只要不是以出离心摄持在做,虽然能得生善趣,但还是在轮回之中,还是为堕入恶趣在作铺垫而已。这样看来,大家一天下来,已经为后世轮回,创造了多少的推动力量?而每天都在不停地创造,这个力量汇集起来,是多么地吓人?
《楞严经》中说:“因地不直,果招纡曲。”任何一个小小的有漏业的因,都可能会导致今后轮回中极大的痛苦。因此,只要你的心里还没有生起出离心,还在与烦恼相应,那就要知道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可能会促成将来某一世去感受地狱之苦。只有保持这样的畏惧之心,才能真正做到放下、断除有漏业。
《中观四百论讲记(三十六)》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