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以同样的道理,既然知道了无常的所作法为有,就应该反过来说我等常性的非所作法为无。
释义
偈颂的前两句说,世间不善于观察的人,见到无常的瓶子等都是因缘所作之后,就进行了这样简单的推理:既然瓶子这些所作是无常的,这就意味着非因缘造作的我、造物主等应该是常有的了。
这样的推理有很大的漏洞,就是无法证明非所作的存在。把“所作无常”直接反过来,说成“非作常住”,这是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认定有非所作了,并且还认为它们是常性的,这就严重缺乏根据了。
后两句给出了正确的推理,即既然知道了一切都是因缘所作的,因此必定是无常,那么就应知道不存在因缘所作之外的常,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我、造物主等等。
这以上破除了常性的人我,下面来破常性的法我。
戊二、破法为常性分四:一、破虚空等为常;二、破时为常物;三、破极微为常物;四、破解脱为常性。
另外,有些人认为常性的法,有代表性的,就是时、方、物、解脱这四类。也就是认为虽然法有因果的种种变异差别,但是却有一个永不变异的常性,这就是时间;同样认为有一个遍满方分上的常性,即虚空;又认为有一个既能组成万物,又不变动的常性,即极微尘;有的修道者执著解脱为实有,认为有一个远离系缚、永恒的常性,即解脱。所以要破除存在常性的错误见解,就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己一、破虚空等为常
内道有部等说,三藏的论藏中说有虚空、择灭、非择灭三种无为法,所以它们是常而坚实的。
愚夫妄分别,谓空等为常,
智者依世间,亦不见此义。
难词释义
愚夫:愚痴之凡夫。
空等:等字包括另两个无为法,即择灭、非择灭。
世间:无患根识及其所见的法。
颂文直解
愚夫妄加分别,说虚空等也存在常性。智者不仅仅通过胜义正理,即使依照世间正理进行观察,也不会见到常性存在的虚空等的法。
释义
诸愚昧的凡夫,仅是把无质碍分别为虚空而已,而说虚空有常性,但并无正理成立。而诸智者于彼观察,胜义量前毫无疑问不成立,世间名言量前,实际上也不见有常性的虚空。即以任何现量与比量,都不成立。
为什么说虚空无法以现量成立呢?现量共有四种:根识现量、意识现量、自证现量、瑜伽现量。下面来一一作分析。
五根识只能取到色法,而虚空不是色法,所以虚空在根识现量前并不成立。如果没有根识现量,就没有它们的意根了,也就无法生起意识现量,因此,虚空也不可能进入到意识现量境界之中。自证现量只有识才具有,而虚空不是识,因此,以自证现量也无法成立虚空为常性;虚空非胜义,所以虚空以瑜伽现量也不成立。
要证明某法存在的比量有两种:自性因和果因,以这两种因观察,虚空也同样不成立。
自性因是以自性中具有的同体相属的因来证成,但是虚空无自相,也就没有同体相属的因,所以无法以自性因证成。果因是以彼生相属的果来证成,但是虚空不生果,也就无法以果因证成。所以虚空以比量也不能成立。
因为现量、比量都不成立有虚空的缘故,所以所谓的虚空,就仅仅是在名言中的假立,此外没有任何实际之义。
假若又想,虚空唯一是常的事,因为虚空是周遍性的,而任何无常者,都无周遍性,就像瓶子一样。针对这样的错误见解,圣天菩萨接下来就用他称比量的方式,来遮破虚空周遍性这一能立,这样也就遮遣掉所立的常性虚空了。
非唯一有分,遍满一切分,
故知一一分,各别有有分。
难词释义
唯:决定、绝对。
分:部分的意思。
有分:具有多个部分之体,所以叫有分。
颂文直解
决定没有一个具有多个部分之体的常住、真实的虚空,遍满于东方等一切的方分。因此就可以知道,每一个不同的方分,都有与它相应的虚空(也就是有分)。
释义
先解释前两句“非唯一有分,遍满一切分”。按护法菩萨的解释,是说并没有一个常、遍、实有的有分,能与一切分周遍相应。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常、遍、实有的虚空,能够铺满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这十方所摄的一切空间。为什么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事实:东方的瓶子中的这一份虚空,它周不周遍其它一切分呢?这当然不周遍。因为如果说周遍的话,就可以用他称比量,得出这样的结论:既然他声称虚空是周遍的,那么东边瓶子中的虚空,就应该有西边的瓶子等等,但这是与现量相违的,所以不可能周遍。不可能遍的意思就是说各住各位,东方的虚空就只在东方,它决定不可能遍到西方、遍到南方、遍到北方,任何一方都不能遍的。它们决定就住在各自的位子上,不能再变动,否则空间就出现错乱的相了。也就会出现下面两句里的问题。
继续解释“故知一一分,各别有有分”,“一一分”,就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坐标空间上的每一个虚空的部分,它都各别的有它的一份: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南方是南方,北方是北方,再分开来的话可以分无量的,每一个点上的虚空就都住在它那个点上,而各各又不紊乱,因此成了无量分了,怎么是独一、常性的虚空呢!所以说,就没有一体遍满一切方的常性虚空了。
《中观四百论讲记(四十一)》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