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二十六)
第十九、勤修我皆接引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这里,法藏菩萨发愿说:假使我成佛,十方世界的众生发菩提心,勤修六度等种种功德,以至诚心发愿求生我的国土,到他临命终时,如果我不和圣众现前围绕,显现在他心前,我就不取正觉。
所以弥陀悲愿要在众生临终时作护持。这是决定上升和下堕的关键时刻,如果见到佛来接引,就会得到极大的安慰,心里会喜悦、安定,这样心和佛相应,就顺利往生到净土。如果佛不现出形象来迎接,情况就很难预料。
人到快断气时,生前造的善恶业会一幕幕地显现出来,而且会出现很多颠倒。比如因为疼痛而生起嗔心,或对儿女、财产等心生贪恋,舍不得离开,或者业力现行,会破口骂佛等。到最后四大分离、大苦来逼的时候,人往往六神无主,很难保持正念。因此,阿弥陀佛以本愿加被净业行者到他临命终时,佛和大众现在他面前,现身安慰。这样他的心就完全安定下来,跟着佛往生极乐世界。
这一愿特别重要。净业行者能在临命终时见到阿弥陀佛和西方圣众,由于亲眼见到了佛,得到很深的加持。当时心安住在等持中,不失坏正念,转眼间就生到了西方净土。所以佛的护念对行者临终的往生起到极大的作用。
《圆中钞》里说,娑婆众生虽然能念佛,但内心浩浩荡荡的见思烦恼实际并没有伏和断。能在临终心不颠倒,这不是以自力能够把持,而是全仗阿弥陀佛来拔济,使得他虽不是正念而能正念,所以能心不颠倒,立即往生。
下面引经证明:得到佛力加被,净土行者能在临终时内心不乱。
在《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里讲:净业行者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和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一起前后围绕,站在他面前,慈悲加佑,使他的心不乱。
在《悲华经》里也有一段讲述阿弥陀佛发愿的经文,里面讲到:“行者临命终时,我会和大众围绕在他身边,显现在他心前。他一见到我,就生起欢喜心;以见我的缘故,脱离障碍,随即舍掉身体来生我的佛国。”又发愿说:“任何众生闻到我的名号,发愿求生我的国土,到他临命终时,都见到我和圣众前后围绕,显现在他心前。当时我入无翳三昧,以三昧的力量,在他面前为他说法。他以闻到我说法的缘故,很快断除一切苦恼,生起大欢喜心,因此得到宝寘三昧。以三昧的力量,使他的心获得正念和无生法忍。命终后,必定往生我的国土。”(这就显示了他力加持的作用。佛显现在临终者心前,入无翳三昧,给他说法。他一闻到佛说法的声音,就得到很大加持,当时就没有了苦,而且正念分明。)
这也就是“临终接引众生”这一愿极为殊胜的愿力,它能加持净业行者在临终时顺利地往生净土。在这里,要体会到弥陀悲愿的力量和恩德。体会到了这一点,就能事先决定自己应当以什么方式来度过死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弥陀悲愿加被一切发菩提心、勤修功德求生净土的人,会在临命终时现出佛的形象来接引,这样我们就应当力求和第十九愿相应。在这短暂的一生里,每天都要从心里发菩提心、修持各种功德,而且每天都发愿求生阿弥陀佛的国土。这样做,就能真正和第十九愿相应。
像这样闻到了弥陀名号,一心求生弥陀净土,由于自己的信愿和佛的愿力相应,就会在临命终时见到佛显现在面前。当时一见到佛,以信心缘佛的缘故,正念等的五根顿时转成极有力量,因此有快速现证圣道的能力。《观经》里的上品往生是针对凡夫说的。我们能够在这一生当中努力修到上品,到了临终,得佛力加持,就有飞速证入圣道的力量,所以会快速登地。《悲华经》里也是这样讲的:以佛的加持,往生者当时就入了宝寘三昧,以三昧的力量,得到正念和无生法忍。这都是顿证的事,不可思议。
比如,通常一粒种子要经过很多天才能成熟,但是得到咒力加持,就能很快成熟。一般要精勤用功才能修成四禅,而上生到色界天,但也有以猛利善根力而顿时生到色界天的特例。比如以前在恒河和雅门奴河的汇合处,一对母女不幸溺水。当时那位母亲心里想,我死了不要紧,千万保住我女儿;她的女儿也想,我死了不要紧,一定要让我妈妈活着。当时母女俩以很强的善心的力量都生到了色界天。与此类似,临终的情况非常特殊,起的心很强,因此一念间就生到了净土。
所以要分清通常途径和特殊途径的差别。不能怀疑:只凭念念佛怎么能生到功德那么殊胜的净土?这里一定要相信,得到阿弥陀佛愿力的摄持,就能顿时生到净土。
“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是指为了最有效地救度法界一切众生,发誓成就具有无上利他能力的佛果;为了成就佛果,决定走往生净土的易行道,发誓今生一定往生极乐世界,就是为求得阿弥陀佛愿海的加被,而能够迅速成佛。像这样就是结合西方净土法门所说的发起愿菩提心。就是要坚决地立下今生首先往生净土、然后在净土迅速成佛的志愿。这个志愿一旦立下来了,就要为完成这个志愿日日夜夜不断地修集功德,而且把功德都回向在往生上,这可以说是行菩提心。能够按这样修行,临终一定得到佛悲愿摄受而顺利往生。
第二十、系念必得往生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发愿:假使我成佛,十方世界的众生有缘闻到我的名号,系念我的国土。(就是闻到弥陀名号之后,开始结上了缘,知道有这么殊胜的国土,又能以这么简单的方法去,因此就决志求生净土。以后就像游子思归那样,一心系在净土上。)为了实现往生的愿望,会努力种植很多善根,种植了善根,就有往生的本钱,所以所修的善根都以至诚心回向在往生上。如果这样做,还不能圆满他往生的愿,我就不成佛。
这就看出,一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二要真正起了决定去极乐世界的心,一心系念极乐世界;三要平时尽量做好事,修功德,而且要把所修的功德都回向在往生极乐世界上。如果能这样做,到临终就会往生。
说白一点,就是你要特别相信净土,要有特别坚决的求生西方净土的志愿,要把所有的功德都回向在这一点上,这样使自己的心、使所修的功德都归在往生西方这个目标上,就能使净业坚固、成熟,一旦修到了量,就决定趣向西方,一定会往生。
第二十一、各具三十二相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先补充宋吴两译的译文。宋译里讲,所有众生都使他生在我的刹土中,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相,一生就获得无上菩提。吴译中说,使我国中菩萨,都具有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令如佛。
这里要把“具足三十二相”和“一生获得无上菩提”以及“皆令如佛”联系起来看。这样会知道弥陀悲愿的着眼点是普度众生往生净土,一生到净土就一生成佛,所以要使每一个往生者都具足一生成佛的德相。为此发愿:使我国中的菩萨都如佛一般,具足三十二相。
宋译本的经文讲得很明显,要使国中菩萨都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相,一往生就获得无上菩提。这就点出了往生的果报是一生成佛,不必经过多生。所以要使往生者的色身具有跟佛一样的相好,而不能说这一生只是这样的相,下一世这个相再进步一点,那就成了多世成佛。就像悉达多太子降生在人间,他要在这一生就成佛,所以出生就要有一生成佛的表征,要具足色身上的圆满庄严,无一欠缺。
再旁推其他,比如具足金刚那罗延力,具足极广大的神通,以及后面谈到极乐世界的圣众说法也是“如佛说一切智”等,这些都是共通的。总之在每一个净土往生者的身份上都是不隔第二生,需要即身就实现成佛,因此要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如佛一般。
谈起三十二相,一般的说法是:每一种相都是由前世修了相应的善行才感得,所谓的“百劫修相好”就是这个意思。
下面就按《宝性论》的注释做一个简单的讲解:
1、由往昔学道时立坚固誓愿故,最终成就如来色身足掌善住如龟腹般的平满相。
这一相是指脚掌像龟的腹部那样平坦圆满。这是往昔建立坚固誓愿的果报。因为因地立愿很坚固,就感得脚掌的相没有缺陷,而是很坚固、很平满。
2、由往昔布施种种资财故,成就手足掌千辐轮相。
这一相指佛的手掌和足掌都有千幅轮相。这是前世布施种种资财的果报。
3、由往昔不轻视他人故,成就足跟广长踝不突隆渐圆相。
这是指脚跟很长,脚踝不会突出、隆起,而是渐渐圆起的相。这是往昔不轻蔑他人的果报。
4、由往昔以正法救度众生故,成就手足诸指纤长相。
佛的手指和脚指都很细长,这是前世演说正法、救度众生的果报。
5、由往昔不破人眷属故,成就手指足趾金网缦相。
这叫“指缦相”。就是手指之间以及脚指之间有连接的缦相,像鹅的脚掌那样。这是往昔不破人眷属、修和合业的果报。
6、由往昔布施种种妙衣故,成就皮肤柔软且身善住细嫩相。
这是指身体的皮肤很柔软,身体很细嫩的妙相,这是前世布施很多精妙、柔软妙衣的果报。
7、由往昔布施殊胜美食故,成就身体双脚背、双手背、双肩、颈后七处隆满相。
就是身体有七处都很饱满,脚背、手背、双肩、颈后都很丰满,这是前世布施别人上好饮食的果报。
8、由往昔护持佛法故,成就如伊尼延鹿王腨圆满结实渐细之相。
腨就是腿肚子,就像鹿王的腿肚子非常圆满结实。这是过去一心护持佛法所得到的果报。
9、由往昔不说淫秽语并断邪淫之故,成就如象王或马王阴藏相。
就是男根隐藏在内,这是过去不说淫秽语、断除淫秽业的果报。
10、由往…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二十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