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四十八)▪P2

  ..续本文上一页乐国土里的天人,无论想受用宫殿、衣服、饮食,还是想以庄严资具供养诸佛菩萨,总之,随心中所想,这些资具受用立即出现,无不随心自在。也就是以佛的福德海而受用自然。

  

  就像前面第三十八愿所说:“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另外,汉译的经文里讲四十八愿时说:“我国诸菩萨欲饭时,则七宝钵中,生自然百味饮食在前。”以及“我国诸菩萨,欲共供养八方上下无数诸佛,皆令飞行,欲得万种自然之物,则皆在前。”

  

  要知道,阿弥陀佛和国中圣众的心互摄互入,圣众一起念,就是在弥陀真心中起念。所以,随圣众心中所想,一切宫殿、楼阁、饮食、衣服、璎珞、幢幡、音声等等,全部自然化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摄佛功德成自功德”的真实体现。

  

  下面以饮食为例,具体讲解“受用自然”的情形。首先讲所需宝器、饮食自然现前:

  

  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明月、真珠如是诸钵,随意而至。百味饮食,自然盈满。

  

  国中天人想受用饮食的时候,七宝所成的微妙食器自然现在眼前。也就是黄金、白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明月珠、珍珠等的各种食器,随着圣众的意念自然显现。并且,这些珍宝所成的食器中,各种妙味无穷的珍馐美馔自然充满。

  

  首先器具自然:这一点汉译的经文[1] 讲得更详细。经中说:国中圣众想受用饮食时,自然出现七宝所成的宝座,或上妙材质的坐具。圣众入坐后,面前自然出现七宝食器。这些珍宝食器也是随心即至,想要金器,就会出现金器,想要银器,就会现前银器,总之,无论想要哪种珍宝所成的食器,都能随心化现。

  

  而且,器中饮食也是随意而现,味道极佳。经中说“百味饮食”,也只是以此方人类容易理解的方式在讲,实际上七宝食器里具有无量无数种美味。就像汉译经文[2] 所说:极乐国土的饮食,不像我们人间的美食,也不是天上的妙味,那里的“百味饮食”,在十方世界的饮食之中最为精妙。它的香美程度最极第一,无与伦比,根本没办法用我们人类的语言形容。

  

  下面讲极乐妙食的受用方式:

  

  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意以为食,自然饱足。

  

  极乐国中虽然有这些精妙饮食,但实际无有餐啖咀嚼吞咽啜饮等事。国中天人仅仅以眼睛见到食物的色相,鼻根嗅到食物的妙香,意念领略法尘,就受用完毕,由此身心怡悦,自然饱足。

  

  人间的饮食,全部由地、水、火、风,色、香、味、触等微尘组成。而极乐世界的精妙美味,由弥陀妙心所现。也就是佛心之中本具味尘功德,即所谓“性味真空,性空真味。”应所化因缘能够无碍变现种种妙味。

  

  “自然饱足”是说,通过见色、嗅香,意识领略,顿时得佛加持,长养身心,生起清净喜乐。

  

  下面讲受用妙食的作用:

  

  身心柔软,无所味著。

  

  受用净土妙食后,身心柔和,没有任何负担。虽然极乐妙食极为香美,但受用后内心随顺正道,不生任何贪染。

  

  “身心柔软”,即远离色身过患。我们人间的饮食由四大等物质所成。必须先通过采集、加工,然后以咀嚼、吞咽等方式,再进入肠胃,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等。整个过程需要相当多的勤作,非常麻烦。尤其在受用之后,需要很多额外的消耗,才能为各种体力和脑力活动提供能量。在这个过程当中,常常会出现血压降低,呼吸、心率减慢等等,就会让人感到困倦,身心沉重。而且,进入胃里的食物一层层堆积,跟消化液混合后进行分解、吸收,之后糊状的残渣发酵、腐烂,就会形成粪便,非常肮脏、不净。不仅如此,在整个过程当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牙痛、胃痛、灼热、恶心、腹胀、腹泻、发烧、精神不振等症状。而且,大多数疾病都跟饮食有关。再加上农药、化肥、水污染、转基因,以及各种防腐剂、添加剂等等,现在的饮食越来越危险,给身心健康带来相当大的危害。

  

  极乐世界的饮食彻底远离了这些过患。受用从弥陀妙心中流现的美食后,当即身心柔和,之后也不会产生任何不适、负担,而且能达到最好的增益效用。

  

  “无所味著”,指遣除贪欲过患。在我们娑婆世界,一般人受用美食的时候,由于根接触到可意境相,发生乐受,之后就会出生贪爱心,会不由自主地染著在味尘上。这样就会成为沉轮生死的因缘。

  

  但是,在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当中,往生者受用弥陀妙心所现的饮食,眼、鼻、意根领纳后,当即得佛加持,出生无漏喜乐,而不会发生任何贪染等的过患。

  

  事已化去,时至复现。

  

  像这样,受用完毕时,宝器、饮食自然化去。再想受用时,还会自然现前。

  

  下面总结国土胜妙庄严:

  

  彼佛国土,清净安隐,微妙快乐,次于无为泥洹之道。

  

  受用彼阿弥陀佛国土里的一切微妙五尘后,都能远离染著,远离烦恼妄动,并且自然出生无漏微妙喜乐,渐次证入无为涅槃之道。

  

  在娑婆世界,诸根接触妙欲后立即心生染著,由此引生出后面一系列爱、取、有等的过患,必定落在有漏有为的轮回道当中。而极乐世界完全相反。在见色、闻声、嗅香、尝味、觉触的过程中,虽然根尘相对,受用妙欲,却不生任何染著,反而能够止息爱染、远离虚妄分别。由于阿弥陀佛以妙欲作佛事,净土圣众同样以享用妙欲为道,所以在受用五尘的同时,诸根归于寂静,自然契合清净涅槃。正如第十一愿所说:“往生后,决定证得大涅槃。”

  

  就像一根磁针入于磁场,自然被磁化一样,我们的心只要投入弥陀愿海,跟愿海相应,自然会被愿海同化。也就是以佛功德为自功德,以佛清净成自清净。或者说,以弥陀愿海为极大增上缘,能使得我们去除染污,显发自心。就像我们常说的“托彼依正,显我自心”,也可以说成“托彼愿海,显我自心”。

  

  下面讲安住极乐国土的圣众正报微妙。首先总说圣众具足殊胜功德:

  

  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

  

  在极乐国土当中,诸多声闻、菩萨、天人大众,全部具足极其高明的智慧,以及通彻无碍的神通。

  

  其中“智慧高明”,指无论声闻、菩萨,以及天人圣众,全部了达实相,开悟本心。我们知道,极乐国土里的五尘具有极大加持,风声、水声、鸟声等等时时宣演微妙的佛法,所说的法义全部相应于所化根机,所以一听就启发智慧,随顺清净寂灭解脱。而且,国中万物样样具足光明,这些智慧光明能够破除心中的无明痴暗。另外,池水也能荡除污染、显发神智。并且,站在菩提树下,见光闻声等等,就能相继得三法忍。不仅如此,往生者还能亲自在阿弥陀佛面前闻受经法。总之,身处极乐净土当中,时时都能闻妙法音声,得佛加持,当然智慧高明。

  

  “神通洞达”,指国中圣众得佛加被后,自然成就天耳、天眼等的神通功德。就像第五到第九愿所说,国中天人全部具足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的宿命智,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的天眼通、天耳通等等。像这样,天眼彻视、天耳普闻、他心遍知,身足无碍,就叫做“神通洞达”。

  

  下面显明圣众身相殊胜。首先讲圣众身形齐等:

  

  咸同一类,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

  

  国中声闻、菩萨、天人圣众都是紫磨真金色身,全部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相貌上没有好丑之别。只是为了随顺他方世界,权且称为“天人”。

  

  这里讲到往生者形貌无别。就像第三愿所说:“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众生一往生极乐国土,全部具足跟佛色身同类的紫磨真金色身。不仅如此,就像第四愿所说:“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国中天人不仅全部具有紫磨真金色身,而且他们的身体在形貌、光色上也完全平等。没有高矮、胖瘦、美丑等的差别。全部具足跟佛同类的相好庄严。

  

  所谓“国中天人”,并非指三界中天道和人道的众生。只是为了娑婆世界的人类容易理解,权且称为“天人”。

  

  下面讲圣众身相微妙:

  

  颜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国中圣众容颜形貌端正悦泽,无诸陋劣,决定超出世间人天,无相类者。容貌神色具足庄严,精微殊妙,非三界人天所能比拟。其身清虚无碍,近似虚无,是悟达涅槃无极理体之身。

  

  “虚无之身,无极之体”,国中天人的身不是三界所摄的有漏身。因为三界人天之身都有固定的寿量,会出现衰朽、死亡等相。净土圣众的身如光如影,没有色体形质,也不是有漏业所感,是自身净业跟弥陀愿海相合所现的清净影像。就像《往生论》所说:“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国中圣众全部从如来清净的智慧海中出生,所以纯一清净,具足庄严。

  

  而且,这样的虚无之身、无极之体具有无量的寿命。就像第十五“寿命修短随意愿”所说:除非因圣众自己的本愿,想舍净土寿命去他方世界,否则只要生入极乐国土,身体永远不会出现老病死衰之相,寿量永劫,无有死亡。

  

  

  ----------------------

  

  [1]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无量清净佛,及诸菩萨阿罗汉欲食时,则自然七宝机,自然劫波育,自然罽[迭*毛]以为座。无量清净佛,及诸菩萨阿罗汉皆坐已,前悉有自然七宝钵……钵自在所欲得。诸菩萨阿罗汉中有欲得银钵者,中有欲得金钵者,中有欲得水精钵者,中有欲得琉璃钵者,中有欲得珊瑚钵者,中有欲得虎珀钵者,中有欲得白玉钵者,中有欲得车渠钵者,中有欲得玛瑙钵者,中有欲得明月珠钵者,中有欲得摩尼珠钵者,中有欲得紫磨金钵者,皆满其中百味饮食,自恣若随意则至。”

  

  [2]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饮食者,亦不类世间饮食之味也,亦复非天上饮食之味也。此百味饮食者,都为八方上下众,自然之饮食中精味,甚香美无有比,都自然化生耳。其饮食自在所欲得味甜酢。”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四十八)》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