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四)修行必须细致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四)修行必须细致

  我们天天都在讲解什么是第八识阿赖耶识,什么是前五根识,什么是第六识意识,什么是第七识末那识。我们对这些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描述上,还要配合自己的感受,在感受中理解。

  当然有些修行很好的弟子,他不仅能赤裸心的本性,更对逆缘有着深刻的认识。但从某种角度来说,认识这些也有一定的难度。每次印证见解的时候,我都会从不同角度问弟子,当然不是刁难,而是了解他的见解已达到什么地步。本来这样可以过去,但我还要从另一个角度看他能不能过关,若能把这些都说得很圆满,我就知道他的见解在何处。这两天也有很多藏族人说我问得非常细致,必须这样,不然无法赤裸自己的见解。

  可能有些人会问:“上师,你讲的这些和圣者言教 有关系吗?”当然有关系。无论我们修学什么法门,终究没有离开过便智双运,即便修学成熟口诀法,我们也讲解止观交修——观想可以通达一切教理,为方便;修止可以赤裸教义,为智慧,也没有离开便智双运的范畴。如今讲解圣者言教 ,虽然着重讲解方便,但也不是轻视智慧。就像我们在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描述他前面的时候,是说他没有后面。我们在听法期间也要懂得这个道理,当着重讲解方便的时候,决不能轻视智慧,在我们站在禅定的角度着重讲解智慧的时候,当然也不能轻视方便。不仅理解的时候要这样去理解,修的时候更要这样去修学,因为能否成办二身之见解,完全取决于便智双运之中。

  当然便智双运还可分为不了义便智双运和了义便智双运。前者为起心动念,后者超越起心动念。从正念的角度来说,不了义禅定主要站在改造意念之正念上,了义禅定则是无造法性之正念。从意识转为道用和智慧转为道用而言,前者为不了义,后者为了义。成熟口诀法印证见解分为依止要义而作印证和不依止要义而作印证,后者针对上等根机,在禅定中已完全赤裸心的本性,完全不掺杂思维的成分;后者则针对次第根机,即便当时有一些禅定的成分,但多数还掺杂于思维,所以要做辨别。

  可能有些修行者认为他已经没有粗大的思维,但没有粗大的思维并不一定没有思维。细致观待,我们讲解阿赖耶识的时候,描述阿赖耶识的状态犹如闷厥和酣睡,但你是否真的明了闷厥时的过程?若能感觉这个过程,恐怕是意识不是阿赖耶识。连阿赖耶识都不能感觉,怎么能说你没有能所二取?所以平常修行过程中,尽可能细致一些。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