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何在生活中,落实发菩提心?

  请师父开示,如何在生活中,落实发菩提心?还请师父举例说明。

  传喜法师开示:首先来说,这个菩提心是什么?我们凡夫是,平时靠菩提心,还是靠凡夫心,菩提心是成佛的心,凡夫就是肯定这个靠凡夫心,怎么转凡夫的心成圣贤的心,菩提菩提,菩提是佛的果位,它是广大清净无漏,我们凡夫,就是认这个假为真,追着虚幻的,就像我们当下一样,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当你看到反应给大脑,早已经过去了,所以已经是落在影子里面,我们的眼睛永远看到的是影子,所以光影,光影是很快的,当我们眼睛一看到反应给大脑,认识到,有的时候,那已经就过去了。

  比如说,拿一个大一点的,这个一看到,我手里拿到这个是,客观的事物,对不对,当你认为它是客观的时候,其实这时候,已经是主观的了,所以我们众生,就叫光影门头。这个觉,始终就现不了,都是靠觉在作用,但是觉却怎么样,却不得现前,所以叫背觉合尘。这个光影的尘,但是我们凡夫,就是追着这个尘、影、尘,觉这个当中有我有他,其实我们学佛的,我个人也在,我每天都在想这个事情,有人念阿弥陀佛的人,念念都在念南无阿弥陀佛,我那是念念都在想,怎么样才是阿弥陀佛,为什么能够无量光,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能无量光,所以千经万论,佛都是,首先告诉这些,什么是不对的,然后怎么回光返照,怎么来修自己的,这个无量光无量寿。

  所以孔子都有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然知道了,知道你这个知,当然是最好的,我知道现在我不懂,我现在是凡夫,这也是一种知道,但是这个知道是什么呢?自我的否定,所以儒家里面叫格物致知,在明明德,明德也可以说是阿弥陀佛的,我们的佛性,怎么去明白它,所以为什么要,儒家里面我们老夫子教我们做人就是说,克己复礼,要一板一眼,这一板一眼就是叫规矩,规矩在佛教里就是戒律,在中国传统教育里就是规矩,所以为什么要有戒律,叫格物而致知,人进退有度,你就可以节约下很多的时间,尽力,那都不会乱,然后把省下来的做什么呢,来去了解这个最重要的东西,所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我们佛经讲的千经万论,都是讲那个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所以发这个菩提心,其实不是很好发的,所以从胜义谛菩提心来说,这是诸佛菩萨圣贤,他那边的事情。但是做我们凡夫,怎么发菩提心呢?所以就有我们俗谛的菩提心,修大乘法必须要发菩提心,没有菩提心谈不上大乘法,所以像《地藏经》就是俗谛菩提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经典,观众生为过去父母。所以关于俗谛菩提心的修法,传讲的方法是,一直传到现在是就都保存着,比如说DB法王传的,传给我们师父的,师父也给大家有讲过,怎么知母念恩,报恩,等等的七种修法,发菩提心,俗谛菩提心的七种修法,自然而然能生出,由念,知恩念恩,知恩报恩,令慈悲心生长,增长之后,成为俗谛的菩提心,所以这个是专门有这个修法的,像我们今天受戒,斋戒身心,斋戒下来,也是前面所讲的,它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把心静下来,心无旁骛,不去追究世间的事情,而来追求什么呢?追求出世间的,我们来研究这个课题,先要弄明白什么是菩提心,至少要弄明白,俗谛的菩提心是什么,然后要真实的去观修。

  像我们有一段时间,我们唱佛曲,有唱到父母恩重,父母恩重这十个恩,唱到,痛哭流涕,念,能够念,知恩、念恩、报恩,这个其实需要去修,不修有时候一辈子也不知道,父母亲到底恩在哪里,纵使我们在座有很多人,自己已经做父母了,但是如果你没有仔细的去,有条理的来思惟父母的恩德的话,有时候也是草率的,就是说平时,就是这样啊,那这里面有一些深意,就没有发掘出来,所以修菩提心的时候,需要的源于这个父母的恩,来把它扩大,真正的感受到。

  所以像这次暑假的时候,我们做一次夏令营的活动,给小孩子们教育,第一个教育的就是弟子规,弟子规就是念父母的恩,小孩子一学到这里的时候,大家都非常感动,有的就学了一天,爸爸妈妈来看小孩子,小孩子就完全变了,所以爸爸妈妈就很激动,才一天就变了,那可以知道,这个在念恩知恩上的它对我们心的影响是很大,所以一旦俗谛的菩提心生起,他就可以名为是菩萨了,这个菩萨叫因地的菩萨。所以讲,在佛经里,佛陀也告诉阿难尊者,说自未度而度人者,乃菩萨之发心,菩萨不一定是果地的叫菩萨,因地的也叫菩萨,俗谛能发起菩提心的,也叫菩萨,所以我们是这个菩提还是可以修的,这样个菩提心是可以修的,在生活当中如果落实的话,菩提心最显着的一个,一个特征就是什么呢?众生的恩如父母,念一切众生如父母,也就是说,众生为重,自己为轻,重,轻重的轻,众生的价值要高于自己,观一切众生,他们像父母一样对我有恩,自己处低位,众生处高位,所以这个,你如果就是说把众生的利益,忘掉了众生的利益,你把它放在第二位了,那你这个菩提心就开始不放光了,所以在生活当中,修心八颂里面也是讲,自己要恒处在一种低位,谦卑位,低劣位,要把众生放在尊胜位,高位,要恩德的位所以这种修法的功德,是非常大的,因为这样子的修法,它是成佛的困,它不仅是因地的菩萨,也是成佛的因。

  举例说明的话,我们平时就多亲近追随,尊贵的海涛法师,他平时最强调的就是大乘的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大乘,大乘法,菩提心法,一个人能够克服自我,黑暗,能把自己放光的,利益众生的,所以我们大师父是,平时就是训练这样,他自己也是这样子,这样子在落实的在修的,所以他也引导大家,进入这一乘道具,大乘道,所以在这方面,我也是在向他老人家学习,学习一边惭愧,一边学习,一边找自身的不足,也赞叹,由衷的赞叹,特别这个是末法时代,这个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众生都迷失得越来越深,众生那个颠倒越来越严重,这个浊业越来越重,黑暗越来越浓,这个时候是,竟然还能够依着佛法,我们修持,在这个佛法的道上,这非常不容易的,包括今天我们也是,今天我们你看台北,不管是台北市还是台北县,有多少人在修行,台湾,还是我们华人地区,全世界,对不对。

  大家都颠颠倒倒,所以还来研究,这什么客观的主观的,大家都迷失了,迷失在这业海当中,一边造业,一边陷自己于这个业海之中,所以自己都是自己,命运的制造者,所享受的一切,所受用到的一切,都是自己给自己的礼物,所以这个世间,善的势力越来越减少,连天道都越来越减少,地狱,三涂的火焰,越来越高涨,特别这两年,特别这几年,这个世界卫生组织,去年就已经宣布,未来在未来的几年中,很有可能爆发大型的传染病,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警告,这从我们佛教的角度,代表什么呢?三恶道的那个恶业,越来越增长,那就是所谓的说病菌,病毒,就是那些,虽然说经济危机,已经发生了,已经有一年多,两年了,经济危机是代表着我们地球人类的福报,已经出问题了,福报出问题了,接下来还有什么,这种恶业的力量也起来了,恶业的力量,我比喻它叫,河水要犯井水了,本来人道是人道,三恶道是三恶道,但是三恶道,但是我们人,天天制造三恶道的这个业力,三恶道输入其他的力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就像河水涨起来了,河水涨,涨到什么,河水流到进水里一样,本来进水不犯河水,河水不犯进水,现在三恶道的力量,进入我们人道里来了,种种的怪病,众生会颠倒。

  现在今年我看网站,这些数据都是很恐怖的,大陆那些学校调查,一般的大学,有忧郁症倾向的,百分之十七,高级一点的大学,有名的名牌大学,忧郁症倾向在百分之二十三,一些小孩子,我们那些信徒,他们小孩子在读书,常常打电话跟他妈妈说,学校里又有个小孩子跳楼自杀了,现在就是什么是忧郁症,其实讲到底就是附体,就是附体,到医院去找,忧郁症,精神分裂症,其实就是附体,因为我们遇到好一些,他们如果有信仰,这么一个基础,或者是周边有信仰的人,他就幸运了,我面对过好几个这样的人,小孩的父母陪来,像这种比较幸运,皈依一下,就可以了,就好了,皈依一下三宝就好了,没有学佛因缘的,很痛苦,真的,父母把小孩养到十几岁,然后一天他死了,自杀了,父母撕心裂肺,痛苦,这个世间这种诸如此类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但是根本的原因就是三恶道的,恶业的力量增加了,所以我们现在能够听闻佛法,能够身心实践,这真是,我背地里都笑赞叹,赞叹大家,像刚才我在那边,不管我翻起哪一些书,是经典也好,祖师大德,大成就者,对现在,就是描写,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描写,都是不容乐观的,讲到述记,多少代前的祖师,对现在的述记好了,描写到现在,时代的时候都讲,外国的,或是西方的,就是制造的那种机器,遍布于地上于空中,这时候对精神上的,对佛法,大家都开始不相信了,大家不相信善,不相信佛就是不相信善,然后修善的人越来越少,越来不相信善,造恶的人越来越多,佛法开始衰败,然后补充一句,不是佛菩萨不慈悲,这是众生的恶业的缘故,这是魔的他的恶愿,魔的恶愿加众生的恶业,成熟了,不是佛不慈悲,佛是一样的慈悲,悲悯着众生,但众生看不到佛了,不相信佛了,我们就属于这种时代。

  所以我看到这里,我就想要找出答案,但是祖师还是说,他说,但是虽然那个时候,你们不要背弃圣者,不要背弃你们伟大的信仰,不能背弃,这个很重要,就是说你这个站队伍还是一定要站好,你不要站到那种不信佛的队伍里去了,我们现在信佛,其实少数人,我师父以前也常讲,我们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但是我们却是幸运儿,我们或许过去也诽谤过佛教,但是我们现在毕竟才是信佛教,信了我们来忏悔,忏悔的时候我痛哭流涕,我们开始依教奉行,甚至有的人已经开始…

《如何在生活中,落实发菩提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