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人虽犯极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
若有速令解脱者,畏罪之人何不依。
此处是通过护送者比喻说明能够解脱罪业。实际上每个人从无始以来,都犯了很多重罪、轻罪、自性罪、佛制罪,这些罪业存留在我们的相续中还没有成熟。第一,种子已经有了;第二,还没有通过受报等方式成熟。我们就得到结论:知道这些果报一定会成熟,但什么时候成熟非常难以预料,一旦成熟没有一个人愿意承受。
这些罪业之果,有时通过外在的地震、水灾、火山爆发、或者风灾等等灾难成熟,有时通过内在的严重疾病如癌症、肿瘤或其他重病成熟,有时候遇到战争......这些都是没有人愿意遇到的。所以罪业成熟之后,都是通过这些方式显现。谁愿意承受?没有一个人愿意承受。然而不愿意承受只是我们的想法。如前分析:罪业种子已在我们相续中,果报还没有成熟,一定会成熟。我们是坐在这个地方等它成熟呢,还是主动找机会在它成熟之前改变它?如果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对自己负责的人,肯定会选择在成熟之前把它消灭掉。这么多忏罪的方式、这么多解脱罪业的方式,实际上能够最有效、最快速清净罪业的——就是菩提心。
“如人虽犯极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这两句是比喻:好像一个人犯了重罪,本来要被绳之以法,但是如果有一个强势的伴侣,通过这个勇士(武功高强、胆识过人可叫勇士,更广义的勇士指有能力的人)的护送、帮助,可以从大的怖畏、惩罚中解脱,这是从比喻的方面讲。
从意义方面讲:“如人虽犯极重罪,若有速令解脱者,畏罪之人何不依。”第一句、第三句、第四句,这三句是从它的意义上讲,“然依勇士得除畏”,第二句是从比喻上讲。就犹如弱者依靠勇士可以顺利通过危险之处一样,这个犯了极其严重罪业的人,如果遇到了一个能够让他迅速解脱重罪的方式,“畏罪之人何不依”——畏惧罪业成熟的人为何不依靠呢?那么这是什么?就是犹如勇士一样的菩提心。
如果菩提心能够迅速帮我们解脱恶业,畏罪的人一定是愿意依靠这种殊胜菩提心的。原因如前分析:这么重的罪业我们都犯过啊,让其成熟的话,我们是无法承受的,前面所说还只是世间中如病重等痛苦。更重的痛苦是堕到恶趣中:堕入无间地狱、热地狱、寒地狱,堕入恶鬼、旁生,堕到任何一处我们都没办法承受那种痛苦。所以我们不能等它成熟,一定要忏悔。尤其现在学佛有了因果观念,知道因果不虚之后,我们尤其想要解脱重罪。这么多方法中真正有效、非常迅速、像勇士一样能够稳稳当当帮我们解脱罪业的就是菩提心。有一个法能够帮助我们迅速解脱,为什么不去依靠呢?一定可以依靠。这个法是什么法呢?这个法就是菩提心。所以当我们修持菩提心时,就可以从这样的罪业中获得解脱。
所有严重的罪业都是由自利心引发的,而菩提心是打破自利、唯求利他的心态,所以这种利他的心态可以从根本上瓦解自利心的基础,自利心的基础一旦瓦解,罪业失去了依靠处,很快就会解脱。缘一切众生能够解脱的菩提心,其功德、力量、威力非同一般,远远超过以自私自利心去忏罪的方式无数倍。
〖即便是造了危害三宝等不堪设想的弥天大罪,然而就像依靠一位护送者的勇士能够摆脱怨敌的严重威胁一样,对于顷刻间就能脱离重罪异熟果的菩提心,小心谨慎罪业的人们为什么不依靠呢?理应依靠。〗“危害三宝”就是偷三宝物或者损害三宝,例如文革的时候砸了很多佛像、烧佛经、迫害僧人,都是属于危害三宝罪;还有很多不堪设想的罪业:五无间罪、杀生、偷盗等等,即使造了这么多的罪,然而“就像依靠护送者的勇士能够摆脱怨敌”一样,比如一个人带了很多钱,想到其他地方做生意,中间遇到一个非常危险的树林,里面可能有很多盗匪,如果这个时候能够依靠一个护送勇士,就能摆脱强盗的威胁,与此相同,“对于顷刻间就能脱离重罪异熟果的菩提心”,“小心谨慎罪业”,对罪业非常害怕的人们应该依靠它,“为什么不依靠呢?理应依靠。”
就如《大圆满前行》所讲到的匝哦之女公案:匝哦之女以前用脚踢了母亲的头,后来在海中翻船,逐渐到了地狱中。在地狱的时候,他的头被铁轮不停地旋转,感受了强烈的痛苦,这时他想到: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用脚踢过母亲头的罪人正在受这个果报,愿他们所有的痛苦我一个人承担,愿他们都离开这种痛苦。他发起了这一念利他心当下解脱,即刻升到天界中感受安乐。所以就是顷刻间发了一念利他心,严格意义上还不是那么圆满的菩提心,就马上让他脱离了异熟重罪。
又如无著菩萨在鸡足山苦修12年,未能见到本尊弥勒菩萨,后来也是通过一念大悲心,净除了以前的罪障,这才见到弥勒菩萨的尊颜,有很多很多公案。所以现在我们经常对众生发起菩提心、通过菩提心去忏罪,也能很快从罪业中解脱。
〖《无尽慧经》中云:“善男子,譬如依勇士可不惧诸怨敌,同理,依真实菩提心勇士之菩萨不畏一切罪行怨敌。”〗在《无尽慧经》中讲如同依靠勇士可以不畏怨敌,同样道理,如依靠真实菩提心勇士的菩萨,也不畏惧一切罪行怨敌。因为通过菩提心,很快就可把一切罪业消灭。对于我们来讲,相当于指出了一种尽快忏罪的殊胜所依。在忏罪中讲四对治力的时候,菩提心的修法,既是所依对治力,又是现行对治力,在所依对治力当中有菩提心、在真正现行对治的时候也有菩提心。华智仁波切讲道:如果有了菩提心和空性慧这两种修法,再重的罪业都可以清净,如果不具足菩提心、空性慧,即便是有了四对治力都不能够完全清净,所以菩提心在忏罪当中的力量非常大。
还有我们以前学习过《百业经》,里面有很多小乘行者的公案,他们在世时造了一些罪业:就是对一位圣者阿罗汉说了一句恶口,还不是危害三宝、五无间罪等特别大的罪业,而且马上当场很恐惧地忏悔了,虽然忏悔了,但是罪业未能清净,虽没堕地狱,结果还是堕到狗、猿猴等旁生道。这么强烈地去忏悔都没有彻底清净,这里面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不具有大乘当中所讲的菩提心、空性见,这种殊胜的因缘不具足。所以虽然当时马上忏悔了,还是很难清净。我们翻开《百业经》到处都是此类公案。所以小乘当中忏悔的法,不是说不好,只是不圆满。如果有大乘菩提心这种法,忏悔的时候依靠这样的法来忏悔,不要说前面所讲这些相对比较小的罪业,就是五无间罪、破根本戒的罪业通过菩提心的威力全部都可以清净,它的力量非常巨大。
《《入菩萨行论》第09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