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第19课▪P2

  ..续本文上一页个杀生罪,之后看到佛像做了个顶礼,又造罪业,又做善法,最后导致善业和恶业在相续中并存。但是现行对治力不一样,现行对治力是专门以善业来清净罪业,它有明确的目标,在这方面调伏身心。

  第四个叫做返回对治力,即颂词“誓断诸恶业”。誓断诸恶业就是恢复力,恢复到以前清净的状态,发誓以后不再做了,即使遇到生命危险也不再造罪业,它是很强的一种愿心。所以我们忏悔的时候要忏前戒后:忏前就是忏悔以前的罪业,戒后就是发誓以后不再造。这个意思在颂词里面很明显,我们在忏悔的时候尽量抓住这些要点,罪业就比较容易忏悔清净。

  子三、意幻供养:

  意幻供养和意缘供养是有差别的。意缘供养是通过自己的心缘取人天世间中真实存在的无主物供养给三世诸佛,即便是有主人的东西:如花朵等,看到后用缘取供养也是可以的。意幻供养是通过我们的心意识幻变出供品来做供养,可以是现实中存在的,也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的。真实的供品和幻化的供品有没有差别呢?有时会认为真实的供品是真的,幻化的供品是假的,但在佛法中一切都是唯心所造,不存在心外之法,谁真谁假呢?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对于安住于平等的境界的佛菩萨来讲,一个修行者为了供佛,准备真实的供品也好,在自己的心中幻化也好,他们有殊胜的智慧和神通,完全可以了知这个人供养诸佛的意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幻化的供品和真实的供品完全一样,没什么差别。

  上师曾经讲过,意幻供养有时还超胜真实供养。为什么呢?因为,要找齐很高档的东西做真实供养,对我们来说没有这么大的财力和因缘,不大现实。但意幻就供养不同了,只要心能够想到、能够幻变出来的东西都可以供养,所以种类比较多。从供养的心态来讲,我们供养真实供品会有点舍不得:这是一个黄金的佛像,或者黄金的什么东西,容易夹杂一些不清净的心态。意幻供养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幻变出来的东西舍不得供养,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对我们来讲,真实供养的同时也可以意幻供养,二者之间没什么矛盾,只要能够帮助我们迅速圆满资粮、成就自他二利,所有的善行我们都要去做。

  〖如云:浴拭妙衣饰,香薰花神馐,灯地室宝伞,意幻十二供。〗有些论典把《入行论》中的意幻供养分成了十二类。我们在听课的时候,一边听一边随文作观,在脑海中构现出这些供品,然后观想把供品供养三世诸佛,最后祈祷我们的相续中能够产生殊胜的菩提心。

  〖意幻供养可分为十二种:〗

  馥郁一净室,晶地亮莹莹;

  宝柱生悦意,珠盖频闪烁。

  “馥郁一净室”:具有馥郁香气的清净房室。“晶地亮莹莹”:水晶所铺成的地面,看起来莹莹发光。因为寂天菩萨出生在印度,印度很热,观想水晶宝地有一种清凉的自性。“宝柱生悦意”:柱子也是珍宝所形成的,看了之后马上产生悦意的感觉。“珠盖频闪烁”:柱子上面悬挂了很多珍珠宝盖,频频闪烁着光芒。

  〖一、沐浴:用旃檀薰染的浴室散发出扑鼻的芳香,水晶地晶莹剔透,光彩夺目,打扫得十分清洁。〗相当于我们在世间中请一个很高贵的客人去沐浴一样,一定要把浴室准备得非常好。此处说用栴檀熏染过的浴室散发出非常扑鼻的芬香,水晶地晶莹剔透光彩夺目,到处打扫得非常清洁,没有一点灰尘。

  光芒闪烁、各种珍宝的柱子上悬挂着闪光珍珠装点的华盖。〗我们再观想光芒闪烁的珍宝柱子上,悬挂着很多闪光珍珠装点的华盖。如果曾经去过一些比较高档的建筑物,观想的时候可以作为参照,通过我们自己的心改造一下,想象为浴室。以上颂词讲的是浴室的总结构,下面讲细节:

  备诸珍宝瓶,盛满妙香水,

  洋溢美歌乐,请佛佛子浴。

  “备诸珍宝瓶”:浴室准备了很多珍宝造的玉瓶,玉瓶中盛满了妙香水。浴室中有各种非常好听的音乐,有些是赞佛偈,以美妙音乐供养诸佛。“请佛佛子浴”:邀请诸佛和佛子到这个浴室受供,供养三世诸佛来圆满资粮。

  〖在此,已备好盛满涂香配成的悦意香水、鲜花的许多金等宝瓶,伴随着歌声乐音而请一切善逝及佛子沐浴。〗首先,我们已经备好宝瓶,里面装有用各种涂香调配好的悦意香水和鲜花,伴随着歌声乐音,迎请一切善逝一切佛子来沐浴,沐浴之后,我们观想愿一切众生获得殊胜的菩提心。

  在堪布根霍仁波切的入行论的注释中,就把浴室观想成三层楼的结构。第一层楼安住一切众生,如请客的人和其他六道众生都在第一层楼;第二层楼是真正的浴室,即是“馥郁一净室,晶地亮莹莹,宝柱生悦意,珠盖频闪烁”;第三层楼是一个大厅,是诸佛菩萨安住、接受供品的地方。在第二层楼和第一层楼中间有水管连接。

  我们不能把浴室观想成一个小的房子,要观想为很大、很大的一个无量殿,一切诸佛菩萨我们都要迎请,请诸佛菩萨来接受我们的供养,然后自己幻变出很多供养的人或供养天女,以宝瓶中的水给佛和佛子沐浴。实际上佛和佛子的身体都是很清净的,上师在讲记说,初地菩萨之后的菩萨,他们的身体是非常干净的,不会有垢染、也不会有虱子、小虫等等。佛陀的三十二妙相,就是宣讲佛陀的皮肤、身体等的种种功德。所以并不是因为佛菩萨身体脏了,必须要接受洗浴,是从为了让我们圆满资粮的角度来讲。而且供养沐浴的功德利益非常大。所以如果我们能以清净的发心观想,很多罪业都可以忏悔清净。通过给诸佛菩萨沐浴的这种善行来清净相续中的很多垢染、罪业,这是非常殊胜的一种修法。

  佛菩萨沐浴后的水,从二楼和一楼之间的水管流到了一楼,我们就观想浴过佛菩萨的水流从我们的头顶进入,清净我们相续当中的种种垢染,清净我们的贪嗔痴、嫉妒慢,所有的烦恼、无明、愚痴全部清净,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内外清净的功德。如果能够这样观想沐浴供养,就能够自他二利。

  《佛说浴身经》还是《洗浴经》中讲到,如果能够给僧众造浴室,供养僧众洗浴,功德利益非常巨大,既可以积累资粮,又可以清净罪业,最后还可以获得涅槃的果位。所以沐浴供养是有来源、有根据的,其他经典中也有记载。在佛陀降生日那天,佛教中好多地方都举行浴佛节,就是对释迦佛的太子像进行沐浴。藏地是把开光物品的影像摄入镜子,然后用宝瓶水一边念咒一边冲洗镜面,观想需要开光的物品变得非常清净,有很多不同的仪轨,总而言之,我们可以一边念诵一边来观想,如果今天讲的时候没来得及观想,下课时可多念几遍这个颂词,一边念一边观想供养诸佛菩萨沐浴,从而清净自他众生的罪业,这是我们圆满资粮的一种方式、一种意幻供养,只要自己能够想得到,佛菩萨就可以接受供养。所以从这方面来讲,邀请一切善逝和佛子沐浴可以清净我们的罪业。

  香薰极洁净,浴巾拭其身,

  拭已复献上,香极妙色衣。

  颂词中有两项意幻供养:一个是擦拭供养;一个是妙衣供养。沐浴完之后,我们再观想供养的人手上拿了很多非常干净、用殊胜妙香熏过的浴巾,来擦拭佛和菩萨的身体,在显现上把水珠擦拭干净,这个就叫擦拭供养;然后“拭已复献上,香极妙色衣”就是妙衣供养。给诸佛和菩萨献上非常善妙、散发着浓郁香气的妙色衣服。因为供养要挑选最好的供品,所以此处一方面衣服的质地非常好,另一方面散发出芬芳香气,让人非常悦意,可以突出我们供养的殷重之心。如果随便找件衣服换上去,心不殷重的缘故,在修法的时候就会产生过失。虽然诸佛菩萨看供品好坏是平等的,但关键是我们并不是诸佛菩萨,我们需要累积资粮,所以就要用自己能够想到的最好、最洁净的供品来供养三世诸佛。

  〖二、擦拭:等待诸佛菩萨沐浴之后,用妙香薰染、清洁柔软、无与伦比的衣物(浴巾)擦拭他们的身体。〗等待诸佛菩萨沐浴之后,我们用妙香熏染过、非常清净柔软的浴巾擦拭诸佛菩萨的身体。我们可以观想很多供养者给诸佛菩萨进行擦拭,这样的观想很有必要。就好像平时在佛像上、经书上落了很多灰尘,就显得对佛菩萨很不恭敬,所以需要经常擦拭佛像,不要让它沾上很多灰尘。同样的道理,诸佛菩萨是功德非常圆满、利益众生的殊胜主尊,所以我们应该经常用很好的浴巾来擦拭佛像。佛堂中的佛像,我们可以用柔软的布经常擦拭,如果上面灰很多,我们自己看起来也不容易产生恭敬心;如果已经擦拭过,佛像显得很干净、很庄严,这个时候自己和其他人看到也容易产生信心。擦拭佛像实际上也非常重要。

  〖三、妙衣:擦拭完毕以后,对于出家装束的佛菩萨,供上袈裟等适合出家身份的芬芳妙衣;对身着在家装束的尊众,献上色彩各异、柔软飘逸的妙衣。〗擦拭完毕之后,对出家装束的佛菩萨,我们就供上三衣、袈裟等适合出家身份的芬芳妙衣。诸佛如在印度金刚座或其他刹土以八相成道示现成佛,基本上都是以出家身份证道。佛弟子、菩萨现出家相的也非常多。虽然很多菩萨现的是在家相,但是当时在印度,很多菩萨都是在释迦牟尼佛面前出家的,比如弥勒菩萨、文殊菩萨等等。但就大多数人的根基而言,多数菩萨现的是报身相,就是在家相。

  “对身着在家装束的尊众,献上色彩各异,柔软飘逸的妙衣”:佛菩萨度化众生可以通过出家、在家两种方式,所以我们供养僧众菩萨妙衣,他们不一定都是出家人。《宝性论》说获得一地菩萨以上果位都是大乘僧众,既有出家身份,也有在家身份,其他很多经论也讲得很清楚,不值得奇怪。所以在家也有僧众,为在家装束的僧众“献上色彩各异,柔软飘逸的妙衣”,献上这种报身的衣服。如是报身相的佛,就供养报身佛的服饰,报身相的菩萨也供养相应的服饰,总而言之为诸佛菩萨供上妙衣。

  做完第二、第三擦拭供和妙衣供之后,我们就开始观想愿自他一切众生都能够获得无伪的殊胜菩提心。

  亦以细柔服,最胜庄严物,

  庄严普贤尊,文殊观自在。

  第四、饰品供。“亦以细柔服”:以非常细柔的衣服,最好、最庄严的饰品来供养庄严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和观自在菩萨等诸大菩萨。菩萨实际上并不需要很多饰品来装饰自己,但有的众生有时必须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调化。所以菩萨调化众生的时候,具足一切善巧方便:有时示现知足少欲的出家相;有时示现佩戴很多饰品的大长者相、大富豪相等等;有时是直接硬夺这些众生的心;有时是示现其他众生很喜欢的一套。所以他们看到菩萨装饰这么好,他们内心也慢慢产生一种亲近心、欢喜心,这样便于调化众生。所以我们以最胜庄严物来庄严普贤菩萨等大菩萨。

  〖四、饰品:以成百上好的冠冕等装饰品庄严现见真谛而成为圣者的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观自在菩萨、金刚手菩萨、弥勒菩萨等根据所化众生的根基而持在家相的诸位大菩萨。〗一般来讲,现见万法真谛是初地菩萨,但是普贤菩萨、文殊菩萨等等,显现上虽然是十地菩萨,实际早已成佛,是倒驾慈航来度化众生。这些大菩萨根据所化根基而持在家相。在藏地绘画的八大菩萨像,无一例外全都是在家相,属于持报身相的菩萨。佛在世的时候,有一部分菩萨还是守持出家相,经论有很清楚的记载。汉地一些菩萨是出家相,一些在家相:比如峨眉山的普贤菩萨,五台山的文殊菩萨,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全都守持在家相形象。而弥勒菩萨示现的就是一个出家相,没有显现在家相,平常我们说的大肚弥勒,这个名号比较普遍;还有地藏菩萨也是显现出家相。但是在藏地八大菩萨无一例外全都是示现在家相。所以根据所化的根基而持在家相的这些大菩萨,我们对他们做广大清净的供养,愿自他众生因为供养这些圣者殊胜饰品缘起的缘故,也能够迅速产生清净无造作的菩提心。

  本课就讲到这里。

  

《《入菩萨行论》第19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