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人身时,可以把法义思维得很清楚,一旦堕到恶趣,由于恶业的障碍,忆念不起修行的方式,很难修行。旁生算是比较好的,但旁生因为愚笨,也无法真正修行善法。虽然说历史上有记载鹦鹉念佛往生、老鼠往生等公案,极个别旁生有因缘修行善法,这是非常稀有的事例,绝大多数旁生都是愚笨的。如果堕到恶趣中,只有一个愚笨的头脑,是无法修行善法的。“彼时复何为”,我们可以这样思维:我已经变成一头牛、一只鸡。我的思维就完全不像现在这个“人”的思维了,身体一换,思维就完全变了,不要认为我现在是人的头脑,当转生为牛时,还是人的头脑,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现在有人的头脑,是因为有人的身份。但是,一旦转变成其他身份,就不会再有人的思维。根登曲佩在《中观精要》中有一个比喻:如果神识在驴的身体中,当驴遇到青草时,它就会觉得青草无比美味,吃起来很香。但是,如果神识离开驴的身体转生为一只狗,它的神识一旦进入到狗的身体中,它就再也感觉不到青草的香味了。意思是说,神识转生不同的身体,就会影响它的意识。同样,我们现在头脑活跃、有智慧,一旦转生到恶趣的身体中,神识就会变得非常愚钝。那时我们怎么思维善法?根本就没有行善的机会。因此,当我们现在还没有转生恶趣,有比较敏锐的思维﹑智慧时,应该认真思维菩提心、空性见、解脱道的道理 。
癸二、不得善趣:
既未行诸善,复集众恶业,
纵历一亿劫,不闻善趣名。
前面讲堕恶趣无法行持善法。现在讲:如果不行持善法,就很难得到善趣。
“既未行诸善,复集众恶业”,在恶趣中,根本没有行持善法的机会,反而积累了很多恶业,这样纵然经历一亿个大劫,或者说在一百具胝劫中,连善趣的名称也听不到,何况真正获得善趣。由此可知恶性循环的可怕之处。
在恶趣中,很难行持善法,而且通过以前恶业的等流习气成熟,又喜欢造恶业。一方面没有修善法的机会,另一方面造恶业很方便,恶业加恶业,在轮回中,从恶趣到恶趣,难以转生善趣,甚至连善趣的名字都听不到,何况转生善趣。经典中记载:当年须达长者(给孤独施主)发心给佛陀修祗园精舍,舍利子尊者和须达长者在丈量土地时,看到地上有一群蚂蚁,尊者显得很伤心,须达长者问为什么伤心?尊者说:通过神通观察,这群蚂蚁七佛以来都是蚂蚁身。已经历七个佛出世还是蚂蚁身,说明堕在恶趣中以旁生的身份度过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获得解脱。这只是一个被宣讲出来的例子,没有被宣讲的就更多了。这些众生长时间都在恶趣中,没办法转生善趣,原因就在于造恶业非常容易,修善法非常困难。即便经历很长时间,也难以真正从恶趣中解脱。
它们有没有解脱的可能性?解脱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是,要积累转生善趣的因缘难之又难,而累积堕恶趣的机缘非常容易。原因在于内心的贪嗔痴习气,在每个众生相续中都是周遍、任运的,不用造作,自然而然起心动念就会跟随我执、烦恼习气而转;但要积累修善法的习气就不容易了,有时要下很大的决心,才愿意做一件好事、修一个善法,根本不如造恶业的念头来得强烈,来得容易。所以,修善法难,造恶业容易得多。在世间,造恶业的人有很多,修善法的人很少,原因就在这里。
壬二(彼之依据)分二:一、教证之依据 ;二、理论之依据。
癸一、教证之依据:
是故世尊说,人身极难得,
如海中盲龟,颈入轭木孔。
为了说明人身来之不易,佛陀在《阿含经》等多部经典中,曾经讲到“人身难得”的道理。主要是以盲龟遇木轭的比喻说明人身极为难得。比喻是怎样宣讲的呢?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假如全部变成一大海水,三千大千世界的范围非常大,如果不观察,很难想像大到什么程度。三千大千世界的范围,用现在的知识来讲,这个地球只是四大部洲的四分之一,是其中的一块而已。四大部洲加须弥山,再加初禅天以下的世界,算一个世界,一千个这样的世界算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那么三千大千世界都变成大海水,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有一块具孔的木轭。木轭就是耕牛耕地时候的一种工具,交叉型的、十字型的一种木块,中间有个洞叫木轭孔。一个木轭在海上随波逐流,在海底有一只盲龟,盲龟一百年上浮海面一次,盲龟在上浮海面的时候,它的头要恰巧钻入浮在海面上的木轭孔中,这非常困难。
同样的道理,要得到人身比这还难。我们可以试想:如果在范围很小的地方,比如是游泳池大的面积,木轭孔、水都不动,乌龟在水池里到处游,脑袋撞到木轭孔里面的机会就很大。但是,它不是一个太平洋的范围,而是像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一个大海,而且被风吹得飘浮不定。乌龟如果长年在海面上游,或有眼睛可以看木轭孔在哪个地方,钻入的机率会比较高。但关键是,它没有眼睛看不到,一百年才上升一次,上升后脑袋必须要钻到木轭孔中,这是非常困难的,木轭也没有心思要等海龟。
三千大千世界的海水比喻轮回,海面比喻善趣,盲龟比喻没有取舍因果的众生。一百年上浮一次水面比喻众生生善趣很困难,脑袋恰好钻入到木轭孔中,说明获得人身的机会。我们通过这种比喻观察,获得人身的确非常困难。除此之外,佛陀在经论中还讲了光壁撒豆的比喻:一面光滑的墙壁,我们朝着墙壁撒豌豆,豌豆很难沾在墙上,即便沾住了,机率也非常小,而想要得到人身比这还困难。很多比喻都宣讲了人身是非常难得的,这是佛通过智慧之眼观察之后进行宣说的。
我们认为中国有13亿人很多,或整个世界有70亿人,就认为人口很庞大,如果我们观察一下,草地上小动物的数量,海底里小旁生的数量,人的数量根本就不值得一提,非常少。我们还可以这样比较,一个城市有几百万人口,但一个城市里的小旁生数量就无法计算了,一片草地上、或树林里的小虫子就已经远远超过几百万。从这个角度来讲,人和旁生根本不成比例。所以,旁生的数量比人多,恶鬼及地狱众生的数量更加多。几十亿的人口,根本不算多。
佛陀在讲“暇满人身”时,并不是讲普通人身,暇满人身必须要具有修行佛法的机会,才称之为“暇满人身”。在70亿人口中,“暇满人身”只占很少的数目,的确非常少。如果现在不修行善法,我们很可能自然而然就变成大多数,什么是大多数?在70亿人口中大多数是不学佛的人,在众生中大多数都是旁生、地狱、饿鬼,我们很可能变成这样的大多数!大多数就是失去人身,大多数就是不信佛。所以,我们现在拥有人身之时,要认认真真的对待,尽最大的努力,勇猛精进地趋入修行。
《《入菩萨行论》第39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