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后,所有人都要站起来;外国也有在下面恭恭敬敬地合掌的;有的地方是跪着迎接。上师、法师进来之后,所有人都站立起来其实是对法的一种恭敬。讲法者坐于高座代表什么?代表法本身很珍贵,因为法很珍贵,所以讲法者坐于高座。还有对讲法者作供养、承侍,也是因为法很珍贵的缘故。我们在听闻正法的时候,应该有这种规矩。
上师要求我们在听法的时候,不能坐得比讲法者还高。不管是在法座下听法,还是在电视面前听法,讲法者应该置于高处,听法者应该处于低处,这样就体现出法的尊贵。在听闻正法的时候,为了打破傲慢心尽量坐于低处,这是很重要的。
从讲法者来讲,别人恭敬你,给你顶礼、站立等等,实际上主要是因为法。因为你在讲法的缘故,你代表法,你在宣讲正法,别人才对你恭敬,而不是因为你自己证悟了法性,或者本身怎么样了不起,并不是这样。如果我们不注意觉得我了不起,你看别人都恭敬我,并不是这样的,如果你不讲法,别人也不会恭敬你,如果你不修法,别人也不会恭敬你,是因为这个法而尊贵的。
不管是讲法的人受到恭敬,还是听法的人恭敬讲法的人,都是因为法非常殊胜的缘故。有些地方讲,如果听者置于高处而法师置于低处,不能讲法;如果法师站立,下面的人坐着的话,也不能讲法;法师在后面,听法者在前面,也不能讲法等等。有很多不能讲法的注意之处,因为处处要凸显一种法的尊贵。
如果讲法者坐于很低的地方,或者大家都不恭敬讲法者,就会对法本身失去恭敬心,如果对法不恭敬,我们怎么能够从法当中得到利益呢?不能够得到。所以我们不单对法要恭敬,对法本也需要恭敬。法本虽然是书本,虽然文字是纸张和油墨组成的,好象没有什么好恭敬,但它是正法的一个载体,正法的法义通过文字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对法本也要恭敬,应置于高处和干净的地方。我们不能从法本上跨来跨去,不能随便染污、损坏法本,这都是因为法本身的殊胜性。所以法本是很殊胜的,甚至于《金刚经》说,法本在的地方就有塔,“皆为是塔”。所以我们要知道,因为法传递了实相、传递了信息,所以本身就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如果不恭敬法,就不能给他讲法。有些人很傲慢,为了打破他的傲慢心,有时候讲法者故意首先不给他讲法,让他再再劝请,再再祈祷之后才讲——“在你这样的大智者面前我怎么敢讲法呢?”这时他就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很傲慢,要不要打破傲慢,自己必须要持一种很恭敬的姿态。有了恭敬才会有法义,才能得到利益,不恭敬就得不到法义。恭敬一方面是内心的恭敬心,一方面也要表现在行为和语言上,语言要恭敬地祈请,行为要保持一种谦卑的姿态,有了这些,传法的缘起才成熟,缘起成熟了,传下去才有意义。大家知道恭敬正法,正法的地位才能凸显,大家才会恭敬法、尊重法,才愿意去接近法、修持法。如果大家对法都不恭敬,随随便便,也没有人会知道法的尊贵性;如果大家不尊重法,就没人愿意去修持正法,它里面有很深的缘起。
莫示无伴女,慧浅莫言深,
于诸浅深法,等敬渐修习。
下面在法方面给我们做一些开示。“莫示无伴女”是指除了一些特殊的必要性之外,一般来讲,尤其是出家的法师,在开示正法的时候,不应该在寂静的地方给一些单独的、没有助伴的女人讲法,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就是“慧浅莫言深”,对一些智慧比较浅薄的初机者,不要宣讲过于甚深的法义。“于诸浅深法,等敬渐修习”,对于一切浅法、深法,都应该平等恭敬,逐步地修习。
里面讲了三个意思,第一个就讲到了“莫示无伴女”。如果讲法者是凡夫,单独和女人独处的话,刚开始可能讲的是法,时间长了之后,就有可能生起贪欲心,毁坏正法和人的相续。如果讲法者、听法者都是凡夫,就容易对修法产生障碍。即便讲法者是菩萨,没有任何不清净的念头,但是其他没有智慧的人看到之后,认为一男一女在寂静处可能是做非法的行为,也会对菩萨、对法作诽谤,这样的过失也很大,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要尽量避免在寂静的地方单独为女人讲法。
第二是“慧浅莫言深”,讲法的时候,应该观机而逗教。如果是佛陀、圣者,他们以智慧或神通直接就可以观察听法者的相续,给他传一些他能够接受的正法。凡夫人直接这样观察可能有点困难,但我们可以通过交谈、试探,大概知道他的习气所向,他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法,或者通过由浅而深的方式去引导也可以。首先讲简单的、能接受的,再讲稍微深一些的,接受之后再讲最深的,这样逐渐来教导、串习。否则,如果给智慧浅薄的人直接讲很深的空性、密法窍诀,对他来讲没有任何利益,他们接受不了,也没有办法生起信心和修行。随随便便这样去传正法,有可能就失坏了法的价值,调服不了众生的相续,乃至于让听法者觉得佛的教法莫名其妙,或者故弄玄虚,有可能对法产生诋毁和邪见,所以对浅慧者一开始不要直接讲甚深的法。但这个问题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有些人虽然是初学,但他有接受的能力,有些人虽然学了很长时候,但没办法接受的也有,主要是看智慧的深浅,如果智慧很深就可以传深法,如果智慧很浅,首先传浅法再传深法。
第三个问题,“于诸浅深法,等敬渐修习”。对比较浅的法如入门的法、小乘的教法,比较深的法如大乘空性、广大菩提心的修法、密乘的修法,都要“等敬”——平等恭敬,因为它们都属于佛法的范畴,能够调服众生的烦恼,对众生都有正确的引导作用,所以应该平等恭敬。“渐修习”,对于浅法和深法,一方面自己要平等恭敬,一方面自己也要由浅而深地去修习,也要引导其他人去修习,这两句话主要是教诲我们不要因无知而谤法。
在讲闻法必要的时候说过,听闻佛法可以断除大罪业,大罪业是什么?大罪业就是谤法罪业。听闻佛法就可以断除大罪业,是什么意思?因为我们听闻了佛法,就知道佛讲每一种佛法的必要和密意,它是对不同根基的人的不同宣说和不同观照,佛对这种根基的人讲这个法,对那种根基的人讲那种法,对不同根基的众生都是有利益的。我们就知道,一切法都是能够利益众生的真正佛法,就不会因为这种佛法适合我而赞叹它,那种佛法不适合我,就要诋毁、舍弃它。如果智慧不深,很容易谤法,谤法在佛法当中是最重的罪业,甚至于比五无间地狱的罪业还要重。如果没有谤法,造了五无间罪可以依法而忏悔,如果谤法之后,忏悔的对境没有了,能够忏悔的法都诽谤了,那么通过什么来忏悔呢?所以这个罪业就不能清净或者很难清净。
往生极乐世界的两大障碍当中,一个是五无间罪,一个是谤法罪。尤其是谤法罪非常微细,很难认清和忏悔清净。我们听闻很多佛法之后,知道了佛讲法的原则,就是针对五浊众生的根基而传法,每个众生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教法得救,这时我们就能对一切佛法能够平等恭敬,然后逐渐修习。
上师法王如意宝给我们讲过一个窍诀性的教言:一切佛法不管是南传的、北传的还是藏传的,我们都要平等恭敬,但在修学的时候,我们选择其中某一支、某一个传承就可以了。比如在对其他佛法都平等尊敬的前提之下,我选择净土;或者我对所有佛法都不诽谤,我选择修持禅宗,选择修持藏传佛法、选择修持宁玛派的修法。自己既平等恭敬了佛法,而且又学到了其他的佛法。在修学的时候,不至于因为对所有的法我都有信心,所有的法我都要修。作为一个凡夫人来讲,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没有条件去修这么多的法。只有在平等恭敬所有的法、有机会尽量听闻佛法的基础上,我选择某一个法一门深入,这样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这是以法饶益的其中一部分。
本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入菩萨行论》第65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