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第65課▪P4

  ..續本文上一頁後,所有人都要站起來;外國也有在下面恭恭敬敬地合掌的;有的地方是跪著迎接。上師、法師進來之後,所有人都站立起來其實是對法的一種恭敬。講法者坐于高座代表什麼?代表法本身很珍貴,因爲法很珍貴,所以講法者坐于高座。還有對講法者作供養、承侍,也是因爲法很珍貴的緣故。我們在聽聞正法的時候,應該有這種規矩。

  上師要求我們在聽法的時候,不能坐得比講法者還高。不管是在法座下聽法,還是在電視面前聽法,講法者應該置于高處,聽法者應該處于低處,這樣就體現出法的尊貴。在聽聞正法的時候,爲了打破傲慢心盡量坐于低處,這是很重要的。

  從講法者來講,別人恭敬你,給你頂禮、站立等等,實際上主要是因爲法。因爲你在講法的緣故,你代表法,你在宣講正法,別人才對你恭敬,而不是因爲你自己證悟了法性,或者本身怎麼樣了不起,並不是這樣。如果我們不注意覺得我了不起,你看別人都恭敬我,並不是這樣的,如果你不講法,別人也不會恭敬你,如果你不修法,別人也不會恭敬你,是因爲這個法而尊貴的。

  不管是講法的人受到恭敬,還是聽法的人恭敬講法的人,都是因爲法非常殊勝的緣故。有些地方講,如果聽者置于高處而法師置于低處,不能講法;如果法師站立,下面的人坐著的話,也不能講法;法師在後面,聽法者在前面,也不能講法等等。有很多不能講法的注意之處,因爲處處要凸顯一種法的尊貴。

  如果講法者坐于很低的地方,或者大家都不恭敬講法者,就會對法本身失去恭敬心,如果對法不恭敬,我們怎麼能夠從法當中得到利益呢?不能夠得到。所以我們不單對法要恭敬,對法本也需要恭敬。法本雖然是書本,雖然文字是紙張和油墨組成的,好象沒有什麼好恭敬,但它是正法的一個載體,正法的法義通過文字表現出來,所以我們對法本也要恭敬,應置于高處和幹淨的地方。我們不能從法本上跨來跨去,不能隨便染汙、損壞法本,這都是因爲法本身的殊勝性。所以法本是很殊勝的,甚至于《金剛經》說,法本在的地方就有塔,“皆爲是塔”。所以我們要知道,因爲法傳遞了實相、傳遞了信息,所以本身就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如果不恭敬法,就不能給他講法。有些人很傲慢,爲了打破他的傲慢心,有時候講法者故意首先不給他講法,讓他再再勸請,再再祈禱之後才講——“在你這樣的大智者面前我怎麼敢講法呢?”這時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是很傲慢,要不要打破傲慢,自己必須要持一種很恭敬的姿態。有了恭敬才會有法義,才能得到利益,不恭敬就得不到法義。恭敬一方面是內心的恭敬心,一方面也要表現在行爲和語言上,語言要恭敬地祈請,行爲要保持一種謙卑的姿態,有了這些,傳法的緣起才成熟,緣起成熟了,傳下去才有意義。大家知道恭敬正法,正法的地位才能凸顯,大家才會恭敬法、尊重法,才願意去接近法、修持法。如果大家對法都不恭敬,隨隨便便,也沒有人會知道法的尊貴性;如果大家不尊重法,就沒人願意去修持正法,它裏面有很深的緣起。

  莫示無伴女,慧淺莫言深,

  于諸淺深法,等敬漸修習。

  下面在法方面給我們做一些開示。“莫示無伴女”是指除了一些特殊的必要性之外,一般來講,尤其是出家的法師,在開示正法的時候,不應該在寂靜的地方給一些單獨的、沒有助伴的女人講法,這是一個方面。第二個就是“慧淺莫言深”,對一些智慧比較淺薄的初機者,不要宣講過于甚深的法義。“于諸淺深法,等敬漸修習”,對于一切淺法、深法,都應該平等恭敬,逐步地修習。

  裏面講了叁個意思,第一個就講到了“莫示無伴女”。如果講法者是凡夫,單獨和女人獨處的話,剛開始可能講的是法,時間長了之後,就有可能生起貪欲心,毀壞正法和人的相續。如果講法者、聽法者都是凡夫,就容易對修法産生障礙。即便講法者是菩薩,沒有任何不清淨的念頭,但是其他沒有智慧的人看到之後,認爲一男一女在寂靜處可能是做非法的行爲,也會對菩薩、對法作誹謗,這樣的過失也很大,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要盡量避免在寂靜的地方單獨爲女人講法。

  第二是“慧淺莫言深”,講法的時候,應該觀機而逗教。如果是佛陀、聖者,他們以智慧或神通直接就可以觀察聽法者的相續,給他傳一些他能夠接受的正法。凡夫人直接這樣觀察可能有點困難,但我們可以通過交談、試探,大概知道他的習氣所向,他能夠接受什麼樣的教法,或者通過由淺而深的方式去引導也可以。首先講簡單的、能接受的,再講稍微深一些的,接受之後再講最深的,這樣逐漸來教導、串習。否則,如果給智慧淺薄的人直接講很深的空性、密法竅訣,對他來講沒有任何利益,他們接受不了,也沒有辦法生起信心和修行。隨隨便便這樣去傳正法,有可能就失壞了法的價值,調服不了衆生的相續,乃至于讓聽法者覺得佛的教法莫名其妙,或者故弄玄虛,有可能對法産生诋毀和邪見,所以對淺慧者一開始不要直接講甚深的法。但這個問題也不是絕對的,因爲有些人雖然是初學,但他有接受的能力,有些人雖然學了很長時候,但沒辦法接受的也有,主要是看智慧的深淺,如果智慧很深就可以傳深法,如果智慧很淺,首先傳淺法再傳深法。

  第叁個問題,“于諸淺深法,等敬漸修習”。對比較淺的法如入門的法、小乘的教法,比較深的法如大乘空性、廣大菩提心的修法、密乘的修法,都要“等敬”——平等恭敬,因爲它們都屬于佛法的範疇,能夠調服衆生的煩惱,對衆生都有正確的引導作用,所以應該平等恭敬。“漸修習”,對于淺法和深法,一方面自己要平等恭敬,一方面自己也要由淺而深地去修習,也要引導其他人去修習,這兩句話主要是教誨我們不要因無知而謗法。

  在講聞法必要的時候說過,聽聞佛法可以斷除大罪業,大罪業是什麼?大罪業就是謗法罪業。聽聞佛法就可以斷除大罪業,是什麼意思?因爲我們聽聞了佛法,就知道佛講每一種佛法的必要和密意,它是對不同根基的人的不同宣說和不同觀照,佛對這種根基的人講這個法,對那種根基的人講那種法,對不同根基的衆生都是有利益的。我們就知道,一切法都是能夠利益衆生的真正佛法,就不會因爲這種佛法適合我而贊歎它,那種佛法不適合我,就要诋毀、舍棄它。如果智慧不深,很容易謗法,謗法在佛法當中是最重的罪業,甚至于比五無間地獄的罪業還要重。如果沒有謗法,造了五無間罪可以依法而忏悔,如果謗法之後,忏悔的對境沒有了,能夠忏悔的法都誹謗了,那麼通過什麼來忏悔呢?所以這個罪業就不能清淨或者很難清淨。

  往生極樂世界的兩大障礙當中,一個是五無間罪,一個是謗法罪。尤其是謗法罪非常微細,很難認清和忏悔清淨。我們聽聞很多佛法之後,知道了佛講法的原則,就是針對五濁衆生的根基而傳法,每個衆生都可以通過不同的教法得救,這時我們就能對一切佛法能夠平等恭敬,然後逐漸修習。

  上師法王如意寶給我們講過一個竅訣性的教言:一切佛法不管是南傳的、北傳的還是藏傳的,我們都要平等恭敬,但在修學的時候,我們選擇其中某一支、某一個傳承就可以了。比如在對其他佛法都平等尊敬的前提之下,我選擇淨土;或者我對所有佛法都不誹謗,我選擇修持禅宗,選擇修持藏傳佛法、選擇修持甯瑪派的修法。自己既平等恭敬了佛法,而且又學到了其他的佛法。在修學的時候,不至于因爲對所有的法我都有信心,所有的法我都要修。作爲一個凡夫人來講,時間、精力是有限的,沒有條件去修這麼多的法。只有在平等恭敬所有的法、有機會盡量聽聞佛法的基礎上,我選擇某一個法一門深入,這樣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這是以法饒益的其中一部分。

  本課就講到這個地方。

  

《《入菩薩行論》第65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