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通义卷第四▪P8

  ..续本文上一页,阿罗汉是小乘。三乘同见空理,而深浅不同。二乘人偏空滞寂,大乘人彻见真空。真空者,非是碍有之空。以空不碍有,故即空而常有。有亦非碍空之有,以有不碍空,故即有而常空。空是离空边空,有是离有边有。故于空知有,于有知空。空之与有,同一中道。同一中道,而不碍有之与空。此为大乘菩萨所证真空理体。所以三乘中,小不赅大,大必赅小。故曰菩萨见如辟支佛如阿罗汉见。 

  菩萨应作如斯见者,见真空理也。以见真空理故,所以不忆不念不见不闻。以不忆不念不见不闻,是以灭诸妄想。妄想由于取相而起,菩萨不忆不念不见不闻者,非如盲聋之类,而是不取着于相也。不取着相故,则灭诸妄想。妄想既灭,即得思惟诸佛现前三昧。

  【复次贤护。譬如虚空本无形色。不可观见无有障碍。无所依止无有住处

  。清净无染亦无垢浊。诸菩萨辈见一切法亦复如是。所谓于彼有为无为

  一切法中无有处障碍乃至亦无处所。以眼清净无障碍故。一切诸法自然

  现前。彼诸菩萨如是念时即见诸佛。其所庄严状如金辇。具足威仪如百

  千光。炎赫斯照如秋满月。众星围绕如转轮王。军众炽盛如天帝释。四

  辅中尊如大梵王。处彼天座如师子王威伏众兽。如鲜白鹄处空而飞。如

  须弥山王安住大海。如大雪山出诸良药。如铁围山摄持猛风。如彼水界

  住持大地。如大风轮净虚空界。如须弥顶壮丽天宫。】

  以下举譬喻况比菩萨见真空理,不忆不念不见不闻,灭诸妄想,得如是思惟三昧之情状。 

  譬如虚空,无形无色,不可睹见,虚空无有障碍,无所依止之处,无有住处,清净无染,亦无垢浊。以无有法,能染虚空故。诸菩萨辈下,以法合譬。菩萨辈见一切法,亦复如是。以菩萨见真空理故,所以于有为无为一切法中,亦复不见有障碍,有所依止住处,见一切法清净无染无有垢浊。

  因为菩萨眼清净故,于是见尘清净。耳清净故,于是闻声清净。及至意清净故,于是念法清净。不似凡夫,以凡夫眼根染故,于是见一切色尘皆染。凡夫耳根染故,于是闻一切声尘皆染。乃至凡夫意根染故,念一切法尘皆染。故菩萨以眼根清净无障碍故,一切诸法,自然现前。

  此处以眼根以例余根也。亦就是说,菩萨根清净无障碍故,一切法自然现前。一切法现前故,所以彼菩萨如是念时,即见诸佛。

  见诸佛已,亦见诸佛其所庄严状。金辇者,车辇也。诸佛具足威仪,如百千日,光照炎赫。

  如中秋之月,最极圆满,众星围绕。

  如转轮王,军众炽盛。转轮圣王有七宝。一、轮宝,二、象宝,三、马宝,四、珠宝,五、玉女宝,六、典宝藏臣,七、主兵宝,又名典兵臣。随王之意,而得四种兵。谓象马车步四种兵。欲得若干,若千若万若无数,应念即办。故曰军众炽盛。

  如天帝释,四辅中尊。天帝释者,忉利天主也。四天王天之四大天王,为忉利天外护之臣,故曰四辅。又忉利天居须弥山顶,四方各有八天,计三十二天。帝释天居中,共为三十三天。以四方各有八天故,曰四辅中尊。

  如大梵王,处彼天座,大梵王为初禅之王。初禅有三天。梵众天,为初禅之民。梵辅天,为初禅之臣。大梵天,为初禅之王。大梵王,居大梵天宫,故曰处彼天座。

  如师子王,威伏众兽。师子王者,狮子王也。狮子为兽中王,故曰威伏众兽。

  如鲜白鹄,处空而飞。为鹄鸟之凌空飞行也。

  如须弥山王,安住大海。须弥山四宝所成,处大海中。出海八万四千由旬,入海八万四千由旬。高出余山,故曰须弥山王。

  如大雪山,出诸良药。大雪山者,即喜马拉雅山。在印度北境,山顶经年积雪,故名雪山。据云雪山有灵草,草名娑诃。人见之则得寿无量,名不死药。此喻用喻诸佛能医众生病也。 

  如铁围山,摄持猛风。铁围山纯铁而成,围绕一小世界者,曰铁围山。围绕大千世界者,曰大铁围山。

  如彼水界,住持大地。以水界住持大地也。

  如大风轮净虚空界。喻风吹云散,故曰净虚空界。

  如须弥山顶,壮丽天宫。天帝释之宫殿,居须弥山顶,极为壮丽。

  以上诸喻,用喻诸佛之功德庄严。

  【如是贤护。彼诸如来应等正觉。以智德光照明一切三千大千诸佛世界其

  事若此。贤护。彼诸菩萨于正观中复如斯念。而诸如来有所宣说。我昔

  听闻。闻已读诵受持修行。如是念已从三昧起。如彼定中所闻诸法。思

  惟其义为他宣说。贤护当知。是三昧王。为诸菩萨作斯利益。能与如是

  诸功德聚。所谓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也。贤护是故。若彼善男子善女人

  。随欲求证无上菩提。当应听闻如是三昧。闻已书写读诵受持。修习思

  惟广为他说。令是妙法流布世间。】

  如是贤护!彼诸如来应等正觉,以智德光照明一切三千大千诸佛世界,其事若此。 

  智德光者,智慧功德光明也。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所化国土。一切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切诸佛国土。

  贤护!彼诸菩萨于正观中,复如是念下,谓菩萨受持现前三昧,应自度化他。闻已读诵受持修行念佛三昧者,是自度也。为他宣说,是化他行。

  佛赞叹此三昧王曰,是三昧王,为诸菩萨作如此利益,能与诸菩萨如是功德聚。所谓能与诸菩萨一切世出世间诸法。

  贤护!是故善男子善女人,欲求无上菩提者,应听闻此现前三昧。并且闻已书写读诵受持修习思惟,广为他说。自度化他,令此妙法流布世间。

  【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诸佛清净离尘垢 功德深广无所依 钟铿锵众妙音 万种咸备修供养

  布散诸种超世香 精异花鬘上宝盖 然灯供养众塔庙 所为求此三摩提

  佛法甚深难可见 开示世谛令人知 彼如自性初不迁 汝当随顺智无碍

  犹日明天初出时 帝释佐天三十二 众具庄严实周普 求彼三昧亦复然

  譬如梵天处梵众 威仪寂静功德圆 勇猛精进不可称 彼求三昧亦如是

  又如医王处世间 给施病者众妙药 随顺诸佛清净心 初未曾离本空性

  譬如雪山诸山王 炜烨同于转轮帝 亦如宝辇妙庄严 彼见诸佛众相满

  又犹鹄王绝明白 处空自在无碍游 如是诸佛金色身 世尊真子如斯念

  无垢三昧净智灯 能破大冥诸黑阇 彼除一切众物想 念诸佛智无碍光

  诸垢消灭无瞋毒 无明清净妙智人 若能观是无自他 彼终无有诸色相

  无疑惑中净智生 悉能断斯诸有见 亦已灭亡阴界想 闻法除恼得清凉

  比丘当知诸佛子 及以清净比丘尼 彼优婆塞优婆夷 若能念此得三昧】

  第一第二两颂中,前半颂称佛功德。后一颂半,谓求现前三昧者,应修供养。

  佛法甚深难可见,开示世谛令人知,彼如自性初不迁,汝当随顺智无碍。

  佛法甚深难可见者,第一义也,诸法实性也。佛以世谛说法,不以第一义。因为第一义,离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非言语心缘之所能及,故不可说,是佛实智。佛为度众生,开权智之大方便,以世俗谛说一切法,度一切众生。所谓无说而说,说而无说也。

  然若无第一义谛,则世谛无以立。若无世谛,则第一义无以明。所谓至理无名,因名而显。故佛开示世谛,欲令入第一义谛。欲令入第一义谛,为令得涅槃也。

  佛开示世谛令人知者,欲令众生断二种障。一、烦恼障,二、所知障。断烦恼障,可得究竟涅槃。断所知障,可得无上菩提。

  自性者,空相也,第一义也。如此空性,有佛无佛常住不改,故曰初不迁。世谛所说者,法相也。佛说法相,与性不二不异。经云,有佛无佛,性相常住。故曰彼世谛如自性,无有迁变也。汝贤护当随顺佛智之无碍也。

  犹日月天初出时以下九颂,均赞佛功德智慧。谓修现前三昧者,应念佛功德智慧也。此是重颂长行文,故不另作解。

  又如医王处世间。佛为大医王,因为佛知众生病,知众生病因,知众生病对治,知众生病愈已,故名大医王。 

  知众生病者,知苦也。知众生病因者,断集也。知病对治者,修道也。知病愈已者,证灭也。

  余颂观文自明。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通义卷第四》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