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研究生命终极的目标
——镇江开示
2014.04.18
我们刚才看了一个短片《活着》,虽然我们离开家庭、离开自己温暖的家,来到这里,来到这里听大师的开示、学习佛法,会让我们更理解家的含义、生命的意义,更加会拉近我们自己心灵的距离。有时候我们认识天下读了很多书懂了很多文字,却不懂得我们自己生命的语言,却看不清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佛教这种知识、智慧,能够增加我们生命的质量。所以刚才这个短片我想让我们孝心都生起来了。
我们很想给自己、给家人创造机会多在一起,多在一起的时候增加它的质量,怎样流露我们对亲人的感情,去温暖我们那样一个家。但是这个孝心,我们还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在父母的膝下、承欢服侍。衣食住行上、让父母得到便利,可以让父母感到我们温暖的生命的存在、体验到这种幸福,游子存在膝下的这种幸福。
还有种孝,是实现父母的志向。就像当初的岳飞、跪在地上,妈妈在他的背上刺下,“精忠报国”。一个男子汉也好,一个有志向的女人也好,如果能够光宗耀祖,能够实现一个对社会的责任感,能把自己的生命最大化,利益群体,我想这也是家族的荣耀,所谓光耀门庭。这也是一种孝。而且这个孝的层次就更高。
但作为我们佛教徒来说,还有一种最大的孝,就是什么呢?就是追求真理,探索生命究竟的真谛,乃至能帮助父母,超出生命的狭隘,能得到大自由。所谓的生命终极的目标。当然这种是难度最大的。也因为它难度大,所以我们很陌生,因为我们陌生,所以不理解为什么一个人会出家,为什么要弘扬佛法。我们下面再看一个短片,《出家的意义》,这也是一个可以引起我们去思考的。
看到这个好像会让我们想起有一部喜剧片,去年拍的《泰囧》,到泰国去找他老板,他老板跑到泰国短期出家。他凭着那张照片找,但是泰国的寺院都造得一模一样,让我们想起这些。
我们现在刚转过头来,还记得刚才最后一个镜头,就是妈妈的眼神,多么幸福的眼神!大家会理解吗,妈妈为什么这么幸福?如果儿子女儿读书考到很好的学校,大家都很羡慕自己的孩子,请问妈妈会不会很欣慰?(会)当你工作了赚回厚厚一叠的钞票,请问妈妈会不会欣慰?(会)她不在意你拿多少钱,她觉得你能奉献了,你能自食其力了,我的孩子站起来了。虽然妈妈也不一定喜欢他儿子马上就谈恋爱,但是有时候会觉得,儿子竟然会有人爱他了。妈妈本来就这世界最爱儿子的,但是她会发现我儿子很厉害竟然有人会爱他了。她为此会让出自己一个母亲的爱。所以那个媳妇叫“新娘”。起初有时候妈妈会吃醋的,你的儿子从你的怀里跑出去了,跑到另外一个女人的怀抱里去了,但是为了儿子高兴也愿意。
但请问,这种种的成就,有没有比一个妈妈亲自看到自己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圣贤感到欣慰?刚才你看,妈妈端着饭菜,也跪下来在途中等着她的儿子过来。她跪在地上,亲自把饭菜打在儿子的钵里,儿子亲自给她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给自己的妈妈念的三宝。当儿子念好,转身离去的时候,妈妈是多么的欣慰!我们都是惜圣、惜贤的人,我们周围的家长最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成为一个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最大的幸福。但是没有哪一个成就可以让自己的孩子这一生就成为一个圣贤,让别人去顶礼膜拜。为什么?因为这需要自己儿子穿着那身衣服,去实践一个圣贤的思想,降服他内心的黑暗!当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能降服他自心的贪、嗔、痴,那么祥和,那么宁静,成为人间明灯,众生福田的时候,这个母亲是那样子的幸福!
刚才我看就是那种幸福的眼神,尽管是自己给自己的儿子磕头。所以这是一种大孝的境界!不仅仅会安抚一个父母死去的灵魂,甚至也可以在他活着的时候,就能让他们体验到人生最高级的幸福。我们在座或许对出家的内容、对佛教的内容还不一定很了解,如果越了解你的幸福感会越强,研究圣贤之教。
星云大师,作为一个出家人,他是一个杰出的出家人,一个为世界、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出家人,是一个鲁迅笔下所说的,“出家人的这种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这样的出家人的典范。我们看不到玄奘大师,我们也看不到鉴真大师,但我们还可以亲眼看到这样一个如鉴真、如玄奘一样有精神高度的一位大师。我们眼睛看到,叫有眼福,耳朵听到,叫有耳福。为什么连习近平都要握着他的手跟他说,“你的书我都看过了”。短短的一年不到,就握过两次手,见过两次面。第一次说,“你的书我正在看”,第二次见面的时候,就说“你的书我已经全部读完了”。
像今天送给我的就是那套书,你看那个书是很厚的。要想把它看完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我们在座的估计再忙也忙不过习近平吧?他居然会在他宝贵的时间当中抽出时间来看星云大师的书!
他会给我们人群带来什么呢?他会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什么呢?他说“看见梦想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梦想,但是“为事在人,成事在天”。实现这个梦想,是需要去努力、去实践的。那什么样的力量可以实现我们的梦想呢?所以这个话题是一个蛮伟大的话题,因为每一个人有自己不同的梦.当然肯定都是好梦,没有一个人会诅咒自己或诅咒他人。都是美好的梦,我们都想梦想成真。
我觉得今天晚上,我讲话好像有一点严肃了,有点沉重了。所以我前面打岔,想到那个《泰囧》。但是这个时代,现在是学佛热。你看不管是冯小刚拍的片子也好,还是这些大师拍的,都有佛教的一些元素在里面。就连习近平的讲话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舞台上,都有大量的佛教的知识。来充斥着一个国家元首,对自己国家厚重的历史文化的解读。甚至也给我们布置下功课,说我去西安看过扶风法门寺的出土文物,我希望不管是博物馆中的文物还是中华大地上的文物,希望它们活起来。文物是有内涵的,文化是有内容的。我们怎么解读这个文化,怎么让这个文化活起来,我们理解它、实践它,让他深入到我们的血液中去,这就叫活起来了。文化不仅仅是在博物馆,我们只是旅游者,文化是我们的祖先遗留给我们的财产,只有当它们融进我们的血液,变成我们的生命行为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很骄傲的说,我是炎黄子孙。
所以习近平的这个功课布置的还是蛮好的。但是这个时代,尽管有这样一个大的时代潮流的趋向,但是我们的内心都不会接受的。怎么样面对明天大师的演讲,我们还要做一些心理准备的。
今天我们的见面,我想我不能喧宾夺主,我只是给大家一个引入,我宁愿成为诸位脚下的一个碎石块。希望没有硌到你们的脚。阿弥陀佛!
信众提问:传喜法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是前年读了《金刚经》,然后觉得自己找到了家。这两年我一直在读《金刚经》,但是前段时间有同道的师兄说,因为你刚闻佛法,是不应该读那么高层次的经,你应该先打根基,我不知道像我这种情况,一直在读《金刚经》对不对,还是应该从基础学习?谢谢师父。
传喜法师:这个《金刚经》,我们在座不管熟不熟悉的都会知道,我们中国有一个文化人,也是我们佛门大士,六祖大师,甚至大家都知道,毛泽东他随身带的书,有可能没有马列主义但必然会带《六祖坛经》。这个著名的文化、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却是一个不识字的人。我们大家就不会觉得有压力了,一个不识字的人都可以成为大学问家,成为开千古文化之先河的人。历代帝王都崇敬他,历代帝王都追封他。他的肉身,就像他的思想、真理一样,还留在我们人间,就在现在广东南华寺。
六祖大师的肉身已经过去了一千两百多年,他曾经就是因为听到《金刚经》,因为他不识字他还没有看,听别人在读。他是给员外送柴火,员外在家里读《金刚经》,他路过在窗外听到的。而且只听到一句话,他就寒毛直竖,久久站在那里。等这个员外把《金刚经》读完了之后,回头一看,“给我们家送柴的这个柴夫,你怎么站在这里呀?”“刚才我听到你在读的是什么啊?我听到一句,我整个生命就享受在其中”。他说“你听到哪一句了?”我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请问这句话,有没有过失?(没有)对于我们在座的来说,我们在座的大多数都是社会上比较成功、已经成功或者在追逐成功的人。这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个时代,大家几乎家喻户晓马云,在座的你们比我更熟悉他。因为他是成功的一个典范。前一段时间媒体暴露他在西湖边上有个会所,叫江南会。大家很注目的。不单单大家注目他,媒体也注目他,结果现在就关了,太注目了被媒体报道了之后就糟糕了。因为他现在太引人注目了。连总理开会,都指名要他来,都是部长会议,他指名要马云来参加会议。
他这个江南会里面,就有这么一个形式。来到这个会所大家都把心里的事放下。这个会所的宗旨就是,把心里的东西都放下。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成功的也好,追求成功的也好,心里面都是很多事情。
我们见面如果讲一些不是关于你心里想的东西,有可能就没有兴趣或者有的就直接打瞌睡了。为什么?因为你的心里长了很多东西。他这个会所,入门费都很贵的。加入它的会员,至少二十万。还不太公开。进去的人,大家都学着,把心里的东西放下。
请问,放下对于一个做事业的人来说,重要不重要?很重要的。放下是一种智慧。你这个心灵放空了,它才能够有智慧。有智慧了才能抓住商机。商机不是天天有的,就是你没有发现商机的眼睛。讲到底,马云成功就是因为他抓到了商机的。请问,他是骄子吗?是天赐给他的吗?不是。他早就学佛了,大家看到他打太极拳,他很早就是佛教徒的。
他只是把《金刚经》中的智慧运用在他的会所当中。有人说你读《金刚经》太高,也可以这么说,《金刚经》是很高。…
《佛教研究生命终极的目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