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十三)解脱七支坐法和方便七支坐法的区别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十三)解脱七支坐法和方便七支坐法的区别

  我们把毗卢七支坐法分为方便七支坐法和解脱七支坐法。方便七支坐法是一种强行端直的状态,也就是说,所有要点都必须一一做到很圆满。

  我们说过,无上窍诀大圆满以下的修法,依靠方便成办解脱。尤其是生圆次第,是在戏论中成办无戏论之见解。所以年龄小的人依生圆次第修法,成办解脱的机会多一些,而年龄大一点的人想要依生圆次第成就,机会就少一点。因为对于年龄大的人而言,由于四大衰弱的缘故,想要圆满身要七支坐法等一系列姿势恐怕难以成办。如果一个小时坐下来就腰酸腿痛,恐怕接下去的第二座就不想再修了。像这样仅仅依靠方便而强行成办解脱,就是下乘派与上乘派不同的地方。我们将具有这样见解的七支坐法称之为方便七支坐法。方便七支坐法对于年龄不同的修行者,成办解脱的几率也有所不同。

  所谓解脱七支坐法,就是在方便七支坐法的前提下,尽量放松一点。虽然方便七支坐法是下乘派的修法,但是我们在初次修行过程中,应尽可能往这方面发展。即便解脱七支坐法要求做到自然,但是自然也有标准,不是自己认为做得自然就是我们要求的自然。有些不懂的人可能会觉得,对于年龄稍微有点偏上的人而言,由于四大衰弱的缘故,即便修学生圆次第,可能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因为仅仅身要七支坐法或者结一些手印就已经难以做到标准,其外就更不用谈了,所以,还是选择解脱七支坐法。要记住,这样的观点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讲解的法。我们讲解的解脱七支坐法是在方便七支坐法做到标准的前提下,应该做到更自然。

  至于自己是否真的做到放松或自然,可以在下座后观察一下身体是否感觉发紧,是否有腰酸背痛等现象。如果有这种感觉,说明你还没有学会放松,座上的禅修还是处于一种过于紧张的状态。如果一打坐就开始昏沉,这又是过于松散所致。所以,不紧不松的状态才是自然,但这并非一两天就能做到,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去修炼。如果今天的一座过于太紧张,在自己的第二座就要学习放松一些。如果过于放松,接下来打坐就要稍微紧一点。像这样不断去调整,到一定的时候,自然会进入一种轻安的状态,身体像在天空中飘翔一般轻松,甚至还会感觉身体不存在了等等。

  有些修行者说,当他修到一定的时候,就会感觉身体已经完全消融法界。当然,现在很多人喜欢用这样的词语来描述自己的状态。但无论别人如何描述,自己似乎从未感受过他人说的这种状态,因为在平常打坐的时候,始终有一种很笨重的感觉。不仅感到这里痛那里痛,还觉得自己好像有点水肿,身体好像背着几百斤重的东西一样笨重。这些都是身体没有达到自然的感觉。因此每次下座,总感觉身体发紧,甚至腰酸背痛,这些都充分说明,你在座上用的功过于紧张。有时我也听一些人说,一座下来有这种感觉是很正常的,可以先活动活动自己的筋络,这么做可以赤裸心性。但要记住,活动身体和赤裸心性可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必须要知道,出现这种情况是身体过于紧张的缘故,因此座上应尽可能学会自然。

  有些人可能觉得,讲解身要七支坐法不就是一个姿势吗,为什么还要讲那么多呢?既然解脱七支坐法要求自然,直接告诉我们要自然不就可以了吗?不,修法当然没有这么简单。问问在座的弟子,从初始打坐直到现在有多少年了?你能时时达到轻安吗?打坐的次数千千万万,但真正出现轻安的感觉有几次?若没有,就说明仅仅口中说要自然还是不够的,闻思修必须要再细致一点。

  打坐以后身体很僵硬,是过于紧张的缘故所致。如果一开始就昏沉,则是过于太松缓的原因。所以修法期间,如果感觉太松,就应该稍微紧一点,如果太紧,又稍微放松一点,这样反复练习,到达一定的时候,就会进入一种身体非常轻松的轻安状态。这种感觉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相续,心里会有一种快乐的感觉,并且永远不想离开这种境界。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乐觉受,是修行者才能感受到的境界,世间人无论依靠哪一种缘,永远达不到这种乐感。

  因此,身的姿势非常重要,如果身体没有做到位,乐的感觉恐怕也难以体会。我相信一个天天喊这边痛、那边痛的人,永远不会有这种乐感。如果有感觉,可能也是苦感。当然,对于初行者而言,想要一两次就做到坐姿圆满是不太现实的,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