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讲记(九十二)

  入行论讲记92[智慧品]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丁五(智慧)分三:一、连接文教诫生起智慧;二、生智慧之方法;三、以智慧所得之事。

  戊二(生智慧之方法)分三:一、认识智慧之自性;二、深入对境无我;三、破除所断实执。

  己一(认识智慧之自性)分二:一、抉择对境二谛;二、修行有境正道。

  庚一(抉择对境二谛)分二:一、安立二谛之自性;二、遣除争论。

  辛二(遣除诤论)分二:一、遣除世俗之诤论;二、遣除胜义之诤论。

  壬二(遣除胜义之诤论)分二:一、破除若无迷识则无执著之过失;二、破除若迷基不成则无轮回之过失。

  这里主要是同唯识宗的辩诤。唯识宗分很多种,有随教唯识和随理唯识。随教唯识宗主要是指随教理的唯识宗,随理唯识宗主要是随理证的唯识宗。随理唯识宗又分真相唯识宗和假相唯识宗。为什么叫真相唯识宗呢?他们认为这些形相是真实的,且和心识是一体的,所以叫真相唯识。假相唯识宗认为显现外境的这些形相不是心,也不是心之外的法,就是假相,所以叫假相唯识。唯识宗有这样的分类,不能一概而论。

  癸一(破除若无迷识则无执著之过失)分二:一、辩诤;二、答辩。

  子一、辩诤:

  乱识若亦无,以何缘幻境?

  唯识宗(真相唯识宗)说:你们中观认为外境是虚妄的,不是实有的,都不存在,显现都如同幻相一样,都是假的;心识也不是实有,不存在,也是假的。既然心识不存在,那是谁来了知外境的啊?是谁知道一切外境都是非实有、不存在的啊?

  子二(答辩)分三:一、同等辩论;二、遮破辩答;三、结合时义。

  丑一、同等辩论:

  若许无幻境,心识何所缘?

  中观反问对方:你们认为心识是实有的、存在的,外境是不存在的。既然外境不存在,那么这个心识是如何产生的,它没有所取境啊!没有所取境,能取心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不是一个道理嘛。有所取境才有能取心,有能取心才可以成所取境。

  丑二(遮破辩答)分二:一、遮破承许显现为心;二、遮破境心非二之有实。

  寅一(遮破承许显现为心)分二:一、立宗;二、破彼。

  卯一、立宗:

  所缘异实境,境相即心体。

  对方说:所缘境虽然无实有、不存在,但心识——能取心是真实存在的,所缘境的形相实际上就是心的本体,和心是一体的。所缘境的形相没有在外边,唯心所现,是心显现的。人的阿赖耶中有很多种子,这些种子在因缘和合的时候都会显现。其实这些形相是心的显现,实际就是心。这主要是真相唯识宗的观点。

  经部也持这个观点,但和唯识宗也有所不同。经部认为,这些形相都是心,但这些形相背后还有真实的外境存在。唯识宗则不承许背后还有实有的外境,这些形相就是外境,另外没有其他的外境。这是二者的差别。

  经部认为,若这些根识直接去取境,这样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所以,他们认为形相是心,但是根识不是直接取境,不是直接见,另外还有外境的存在,所以才会有这些形相。

  唯识宗不认为另外存在实有的外境。心为什么有各种形相的显现呢?就是因为阿赖耶当中有各种各样的种子,这些种子在因缘和合的时候,就会显现这些形相。

  对方说,这些显现都是心,跟心是一体的。这里主要是指真相唯识宗的观点。

  卯二(破彼)分三:一、破除妨害胜义自证;二、无有根据;三、破除妨害遮破。

  辰一(破除妨害胜义自证)分二:一、真实破除;二、遣除迷乱。

  巳一、真实破除:

  幻境若即心,何者见何者?

  世间主亦言,心不自见心,

  犹如刀剑锋,不能自割自。

  中观反驳:假设能取心和所取境是一体的,这样能见和所见就成为一体的、无二的。这样,就成为自己见自己了。既然所取境和能取心成为一体的了,那么,谁见谁?谁是能见?谁是所见?

  心自己见自己的说法是不合理的。佛在《楞伽经》中也说:“犹如剑自刃,不能斩自锋,指不触自尖,心不见自心。”再锋利的宝剑也不能自割自,手指不能触摸自己的指尖,以这两个比喻说明心也不能自己见自己。

  若自己见自己,有很多过患。后面偈颂也有比喻:灯火可以照明他物,也可以照明自己。但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有光明才能遣除黑暗,遣除了黑暗才可以称为“照明”。若根本没有黑暗,还可以称“照明”,这样一切法都可以称为“照明”,即使没有照明这样的行为,也可以称为“照明”。

  同样,他们认为心自己能见自己,即自知自明嘛。不知道的知道了,可以称为“知”;不明白的明白了,可以称为“明”。如果没有做这样的事情,也可以成为知、明,那么,一切都可以称为“知”“明”,这种说法也是不合理的。

  麦彭仁波切讲过,在世俗谛上,也可以承许自知自明这样的一个心识。但是,此处是在胜义谛上讲的。在胜义谛上,就更不能自知自明了,更不能自己见自己了。

  巳二(遣除迷乱)分二:一、比喻不成立;二、意义不相同。

  午一(比喻不成立)分二:一、破灯火之比喻;二、破蓝色之比喻。

  未一、破灯火之比喻:

  若谓如灯火,如实明自身。

  灯火非自明,其无暗蔽故。

  “若谓如灯火,如实明自身”:对方说:就像灯火。灯火能照明他物,也能真实地照明自身。这是比喻。说明心识可以见他法,也可以自见。

  “灯火非自明,其无暗蔽故”:中观反驳:灯火并非自明,因它没有黑暗的遮蔽,所以就不能说自明。有黑暗,遣除了黑暗才是照明。如果没有黑暗,没有做遣除黑暗的行为,就不能说是“照明”。灯火自身没有黑暗的遮蔽,所以就不能说它自明。否则,若这样也能称自明,那一切法统统都可以说照明自身。

  另外,若灯自己可以照亮自己,那黑暗也可以遮蔽自己。若这样承许,那黑暗不需要靠阳光、灯光等他法,自己就可以遣除自己,这样黑暗就是明亮了。这是不合理的,也有这样的过失。因为什么?它本身就是黑暗,黑暗遮蔽了黑暗,就应该是照亮了。

  未二、破蓝色之比喻:

  如晶青依他,物青不依他,

  如是亦得见,识依不依他。

  非于非青性,而自成青性。

  对方又用另一种比喻来说明。

  “如晶青依他,物青不依他”:把白色水晶放在青蓝色的布或东西上,白色水晶就能显出青蓝色,青蓝色是依他物产生的。而蓝琉璃的蓝色是不依靠他物的,自成蓝色。前者白色水晶是依靠他物而变成蓝色,后者蓝琉璃是不依靠他物而自成蓝色。有这样两种情况。

  “如是亦得见,识依不依他”:心识也是如此,有些是要靠外境,而有些则是自知自明的自证分。

  下面是中观的反驳。

  “非于非青性,而自成青性”:你们说“蓝琉璃的青色是自成的,没有依靠他法”,这是不合理的。它也是依靠他法的。它的产生是靠因缘的,在它的因缘上有产生蓝色的能力,依靠他自己的因缘就成为了蓝色。你说这是自成的,自己自然成蓝色的,并非如此。尽管它产生的同时就是蓝色的,但它的产生也要靠自己的因缘,在因缘上有这样一个功能,它就变成了青蓝色。

  这些宗派之间进行辩论的时候,都是靠一些比喻说明自己的理念、观点。但是,这个比喻是双方都要承认的。前述的几种比喻,中观都不承认,所以这些都没有成为有说服力的理由。

  午二、意义不相同:

  若谓识了知,故说灯能明。

  自心本自明,由何识知耶?

  中观反问到:你们拿这些比喻说明“心是自知自明的”,但二者是不相同的。在名言上,不进行观察的时候,你可以这样说,一个是通过其他的法变成蓝色,一个是没有通过其他法的因缘自成蓝色。也可以说,灯火能照明自己,因为它没有黑暗,凭此可以说照亮自己。在名言中,灯火能照明自己,这是由心识来了知到的。但是,在胜义中,心自知自明,这是以什么来了知的?自知自明、远离能取所取的心识,这是谁见到的,谁了知的?谁也没见到,谁也不知道,仅仅是你们唯识宗安立的而已。

  这种观点并非通过理证等成立的,是他们特意安立的。为什么这样安立呢?也是没有办法了。仔细观察后,能取所取都是不成立的,外境没有了,所取境、能取心都没有了,都不是在究竟上事实存在的,都不是实有的。那这些形相是怎么显现的?他们就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了。他们还不明白空性的真理,因为都是空性的,所以能显现。但是,他们没有明白这样的一个真相,他们的境界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层次,这个时候也很无奈啊,没有办法啊,所以就安立了“自知自明”这样一个心识,认为它是实有的,通过它而显现一切。所以也不是通过理证,都是他们自己特意安立的。

  现在,中观就反问:你们这个自知自明、远离能取所取的一个心识,是谁见到的?谁了知的?

  有些外道认为有一个造物主,快乐痛苦都是由他创造的。同样,他们也就是自己这样说说而已,这样的一个造物主是谁知道的?谁看到的?谁了知的?他们也说不清楚。

  可见,最后,除了中观,其他都无法自圆其说。有实宗的有部和经部承许极微尘和刹那心,若仔细观察,是不成立的。唯识宗认为有部、经部所持的观点确实有问题,就安立了一个“自证自明”的心识,由它来显现万法,但是这也是他们自己安立的而已,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心识存在?没有。最后,中观认为,都是空性,因为空性才可以显现,否则不能显现。这些显现也是各种各样,是变化无常的,你根本无法掌握这些,为什么?因为空性才会如此。因为空性,所以这些显现随时都会变,各种各样的都可以有。

  明白空…

《《入菩萨行论》讲记(九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