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講記(九十二)

  入行論講記92[智慧品]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入菩薩行論》。

  丁五(智慧)分叁:一、連接文教誡生起智慧;二、生智慧之方法;叁、以智慧所得之事。

  戊二(生智慧之方法)分叁:一、認識智慧之自性;二、深入對境無我;叁、破除所斷實執。

  己一(認識智慧之自性)分二:一、抉擇對境二谛;二、修行有境正道。

  庚一(抉擇對境二谛)分二:一、安立二谛之自性;二、遣除爭論。

  辛二(遣除诤論)分二:一、遣除世俗之诤論;二、遣除勝義之诤論。

  壬二(遣除勝義之诤論)分二:一、破除若無迷識則無執著之過失;二、破除若迷基不成則無輪回之過失。

  這裏主要是同唯識宗的辯诤。唯識宗分很多種,有隨教唯識和隨理唯識。隨教唯識宗主要是指隨教理的唯識宗,隨理唯識宗主要是隨理證的唯識宗。隨理唯識宗又分真相唯識宗和假相唯識宗。爲什麼叫真相唯識宗呢?他們認爲這些形相是真實的,且和心識是一體的,所以叫真相唯識。假相唯識宗認爲顯現外境的這些形相不是心,也不是心之外的法,就是假相,所以叫假相唯識。唯識宗有這樣的分類,不能一概而論。

  癸一(破除若無迷識則無執著之過失)分二:一、辯诤;二、答辯。

  子一、辯诤:

  亂識若亦無,以何緣幻境?

  唯識宗(真相唯識宗)說:你們中觀認爲外境是虛妄的,不是實有的,都不存在,顯現都如同幻相一樣,都是假的;心識也不是實有,不存在,也是假的。既然心識不存在,那是誰來了知外境的啊?是誰知道一切外境都是非實有、不存在的啊?

  子二(答辯)分叁:一、同等辯論;二、遮破辯答;叁、結合時義。

  醜一、同等辯論:

  若許無幻境,心識何所緣?

  中觀反問對方:你們認爲心識是實有的、存在的,外境是不存在的。既然外境不存在,那麼這個心識是如何産生的,它沒有所取境啊!沒有所取境,能取心是怎麼産生的呢?這不是一個道理嘛。有所取境才有能取心,有能取心才可以成所取境。

  醜二(遮破辯答)分二:一、遮破承許顯現爲心;二、遮破境心非二之有實。

  寅一(遮破承許顯現爲心)分二:一、立宗;二、破彼。

  卯一、立宗:

  所緣異實境,境相即心體。

  對方說:所緣境雖然無實有、不存在,但心識——能取心是真實存在的,所緣境的形相實際上就是心的本體,和心是一體的。所緣境的形相沒有在外邊,唯心所現,是心顯現的。人的阿賴耶中有很多種子,這些種子在因緣和合的時候都會顯現。其實這些形相是心的顯現,實際就是心。這主要是真相唯識宗的觀點。

  經部也持這個觀點,但和唯識宗也有所不同。經部認爲,這些形相都是心,但這些形相背後還有真實的外境存在。唯識宗則不承許背後還有實有的外境,這些形相就是外境,另外沒有其他的外境。這是二者的差別。

  經部認爲,若這些根識直接去取境,這樣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所以,他們認爲形相是心,但是根識不是直接取境,不是直接見,另外還有外境的存在,所以才會有這些形相。

  唯識宗不認爲另外存在實有的外境。心爲什麼有各種形相的顯現呢?就是因爲阿賴耶當中有各種各樣的種子,這些種子在因緣和合的時候,就會顯現這些形相。

  對方說,這些顯現都是心,跟心是一體的。這裏主要是指真相唯識宗的觀點。

  卯二(破彼)分叁:一、破除妨害勝義自證;二、無有根據;叁、破除妨害遮破。

  辰一(破除妨害勝義自證)分二:一、真實破除;二、遣除迷亂。

  巳一、真實破除:

  幻境若即心,何者見何者?

  世間主亦言,心不自見心,

  猶如刀劍鋒,不能自割自。

  中觀反駁:假設能取心和所取境是一體的,這樣能見和所見就成爲一體的、無二的。這樣,就成爲自己見自己了。既然所取境和能取心成爲一體的了,那麼,誰見誰?誰是能見?誰是所見?

  心自己見自己的說法是不合理的。佛在《楞伽經》中也說:“猶如劍自刃,不能斬自鋒,指不觸自尖,心不見自心。”再鋒利的寶劍也不能自割自,手指不能觸摸自己的指尖,以這兩個比喻說明心也不能自己見自己。

  若自己見自己,有很多過患。後面偈頌也有比喻:燈火可以照明他物,也可以照明自己。但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有光明才能遣除黑暗,遣除了黑暗才可以稱爲“照明”。若根本沒有黑暗,還可以稱“照明”,這樣一切法都可以稱爲“照明”,即使沒有照明這樣的行爲,也可以稱爲“照明”。

  同樣,他們認爲心自己能見自己,即自知自明嘛。不知道的知道了,可以稱爲“知”;不明白的明白了,可以稱爲“明”。如果沒有做這樣的事情,也可以成爲知、明,那麼,一切都可以稱爲“知”“明”,這種說法也是不合理的。

  麥彭仁波切講過,在世俗谛上,也可以承許自知自明這樣的一個心識。但是,此處是在勝義谛上講的。在勝義谛上,就更不能自知自明了,更不能自己見自己了。

  巳二(遣除迷亂)分二:一、比喻不成立;二、意義不相同。

  午一(比喻不成立)分二:一、破燈火之比喻;二、破藍色之比喻。

  未一、破燈火之比喻:

  若謂如燈火,如實明自身。

  燈火非自明,其無暗蔽故。

  “若謂如燈火,如實明自身”:對方說:就像燈火。燈火能照明他物,也能真實地照明自身。這是比喻。說明心識可以見他法,也可以自見。

  “燈火非自明,其無暗蔽故”:中觀反駁:燈火並非自明,因它沒有黑暗的遮蔽,所以就不能說自明。有黑暗,遣除了黑暗才是照明。如果沒有黑暗,沒有做遣除黑暗的行爲,就不能說是“照明”。燈火自身沒有黑暗的遮蔽,所以就不能說它自明。否則,若這樣也能稱自明,那一切法統統都可以說照明自身。

  另外,若燈自己可以照亮自己,那黑暗也可以遮蔽自己。若這樣承許,那黑暗不需要靠陽光、燈光等他法,自己就可以遣除自己,這樣黑暗就是明亮了。這是不合理的,也有這樣的過失。因爲什麼?它本身就是黑暗,黑暗遮蔽了黑暗,就應該是照亮了。

  未二、破藍色之比喻:

  如晶青依他,物青不依他,

  如是亦得見,識依不依他。

  非于非青性,而自成青性。

  對方又用另一種比喻來說明。

  “如晶青依他,物青不依他”:把白色水晶放在青藍色的布或東西上,白色水晶就能顯出青藍色,青藍色是依他物産生的。而藍琉璃的藍色是不依靠他物的,自成藍色。前者白色水晶是依靠他物而變成藍色,後者藍琉璃是不依靠他物而自成藍色。有這樣兩種情況。

  “如是亦得見,識依不依他”:心識也是如此,有些是要靠外境,而有些則是自知自明的自證分。

  下面是中觀的反駁。

  “非于非青性,而自成青性”:你們說“藍琉璃的青色是自成的,沒有依靠他法”,這是不合理的。它也是依靠他法的。它的産生是靠因緣的,在它的因緣上有産生藍色的能力,依靠他自己的因緣就成爲了藍色。你說這是自成的,自己自然成藍色的,並非如此。盡管它産生的同時就是藍色的,但它的産生也要靠自己的因緣,在因緣上有這樣一個功能,它就變成了青藍色。

  這些宗派之間進行辯論的時候,都是靠一些比喻說明自己的理念、觀點。但是,這個比喻是雙方都要承認的。前述的幾種比喻,中觀都不承認,所以這些都沒有成爲有說服力的理由。

  午二、意義不相同:

  若謂識了知,故說燈能明。

  自心本自明,由何識知耶?

  中觀反問到:你們拿這些比喻說明“心是自知自明的”,但二者是不相同的。在名言上,不進行觀察的時候,你可以這樣說,一個是通過其他的法變成藍色,一個是沒有通過其他法的因緣自成藍色。也可以說,燈火能照明自己,因爲它沒有黑暗,憑此可以說照亮自己。在名言中,燈火能照明自己,這是由心識來了知到的。但是,在勝義中,心自知自明,這是以什麼來了知的?自知自明、遠離能取所取的心識,這是誰見到的,誰了知的?誰也沒見到,誰也不知道,僅僅是你們唯識宗安立的而已。

  這種觀點並非通過理證等成立的,是他們特意安立的。爲什麼這樣安立呢?也是沒有辦法了。仔細觀察後,能取所取都是不成立的,外境沒有了,所取境、能取心都沒有了,都不是在究竟上事實存在的,都不是實有的。那這些形相是怎麼顯現的?他們就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了。他們還不明白空性的真理,因爲都是空性的,所以能顯現。但是,他們沒有明白這樣的一個真相,他們的境界還沒有達到這樣的層次,這個時候也很無奈啊,沒有辦法啊,所以就安立了“自知自明”這樣一個心識,認爲它是實有的,通過它而顯現一切。所以也不是通過理證,都是他們自己特意安立的。

  現在,中觀就反問:你們這個自知自明、遠離能取所取的一個心識,是誰見到的?誰了知的?

  有些外道認爲有一個造物主,快樂痛苦都是由他創造的。同樣,他們也就是自己這樣說說而已,這樣的一個造物主是誰知道的?誰看到的?誰了知的?他們也說不清楚。

  可見,最後,除了中觀,其他都無法自圓其說。有實宗的有部和經部承許極微塵和刹那心,若仔細觀察,是不成立的。唯識宗認爲有部、經部所持的觀點確實有問題,就安立了一個“自證自明”的心識,由它來顯現萬法,但是這也是他們自己安立的而已,到底有沒有這樣的心識存在?沒有。最後,中觀認爲,都是空性,因爲空性才可以顯現,否則不能顯現。這些顯現也是各種各樣,是變化無常的,你根本無法掌握這些,爲什麼?因爲空性才會如此。因爲空性,所以這些顯現隨時都會變,各種各樣的都可以有。

  明白空…

《《入菩薩行論》講記(九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