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讲记94[智慧品]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戊二(生智慧之方法)分三:一、认识智慧之自性;二、深入对境无我;三、破除所断实执。
己一(认识智慧之自性)分二:一、抉择对境二谛;二、修行有境正道。
庚二(修持有境正道)分二:一、了知世俗如幻而修道;二、了知胜义空性而修道。
辛二(了知胜义空性而修道)分二:一、辩诤;二、答辩。
壬一、辩诤:
见谛则解脱,何需见空性?
声闻、缘觉认为,修习现量见到四谛,就能解脱业与烦恼,见空性没有任何必要。修习四谛就可以解脱烦恼,获得究竟涅槃。你们(中观)所说的空性不符合佛的教理,对众生的解脱也没有任何作用。所以你们抉择的空性没有任何意义。
这里主要讲的是四谛——苦集灭道。佛讲首先要认识苦,接着要断除集,然后要依止道,最后能获得灭。小乘讲四谛,大乘也讲四谛,但是二者对四谛理解的程度和所抉择的内容都是不同的。
所谓的“苦谛”,一般情况下指轮回。小乘把苦谛理解为轮回,但大乘认为苦谛不仅是指轮回,也指小乘里讲的寂灭。因为轮回是边,涅槃也是边,都不能堕落。小乘认为远离轮回边就可以了,但大乘理解为不仅要远离轮回边,还要远离涅槃边,远离二边才是究竟解脱。所以大乘、小乘对苦谛理解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轮回是苦,堕落寂灭边也是一种苦。为什么说小乘里的寂灭(涅槃)也是苦呢?因为对大乘修行人来说,这也是一种边,一种堕落。入灭了,不能利益众生,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也是苦。我们讲出离心的时候也讲过,出离心有小出离心和大出离心,大出离心是远离二边的,即远离轮回边和涅槃边。同样,这里讲轮回和涅槃都是边,所以都不能堕落。可见,大乘和小乘在讲苦谛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差别。
集谛,一般情况下指烦恼障。小乘认为断了烦恼就可以解脱。如果想解脱痛苦,就要断除烦恼。但大乘认为,不仅要断烦恼障,还要断所知障。人我执引生贪嗔等烦恼,就是烦恼障;法我执引生对三轮的执著,就是所知障。烦恼障主要障碍解脱,所知障主要障碍成佛,所以所知障也属于集谛。
大乘和小乘对集谛的认识程度也有不同。小乘认为仅断烦恼就可以了,但大乘认为不仅要断烦恼,还要断所知障,这样才能获得究竟的解脱。大乘修行人认为,断烦恼只能得到暂时的涅槃,这是小解脱,只能脱离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不能获得圆满的佛果,成佛才是究竟的解脱,所以不仅要烦恼障还要断所知障。
可见,大乘、小乘对苦谛、对集谛的抉择有天壤之别,差距很大。
小乘讲苦谛的时候,认为摆脱轮回就可以了;大乘讲苦谛的时候,认为不仅要摆脱轮回边,还要摆脱涅槃边。对大乘修行人来说,入灭了,虽然自己没有烦恼了,但是无法利益众生,这也是一种堕落,也可以说是一种苦,虽然不属于轮回之苦,但也是要远离的。
对大乘来讲,“集谛”不仅指烦恼障,还指所知障。大乘修行人最终的目的是成就佛果的,这是究竟的涅槃,即大涅槃,这才是最终的解脱。所以,必须要断除所知障,这样才获得佛果
下面讲“道谛”,修行要依止道谛。
若要断除烦恼障、所知障,一定要依靠道谛。道是什么?断烦恼障、断所知障的方法叫道。小乘认为,道谛指人无我的智慧,只要圆满证悟人无我就可以断烦恼了,断了烦恼就不会造业,不造业就不会轮回,不轮回就解脱了。大乘认为,不仅要圆满证悟人无我,还要圆满证悟法无我,这样才能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这个“道”就是证悟“人无我”和“法无我”的智慧。圆满这种“无我”的智慧才是道。如果只证悟人无我,只能摆脱轮回,不能摆脱涅槃边,因此还要断除所知障。若要断除所知障,还要证悟“法无我”。证悟了“人无我”和“法无我”,这才是圆满证悟“无我”。
大乘、小乘对“道谛”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不同,差别很大。小乘行者只要有证悟人无我的智慧就可以了,但大乘行者不仅要有证悟人无我的智慧,还要有证悟法无我的智慧,这才是圆满的。证悟了“人无我“,只能断除烦恼,摆脱轮回;证悟了“法无我”,才可以断除所知障,最后到达佛果。
还有灭谛。灭谛一般指没有痛苦,没有轮回了。小乘认为,不轮回了,没有属于轮回的痛苦,这叫寂灭。这个痛苦指属于轮回的痛苦。但大乘的寂灭是远离二边的,这种寂灭就是究竟涅槃。二者最终获得的果位也是不同的,前者是阿罗汉果,后者是佛果。可见,大乘、小乘对灭谛的理解也是有差别的。
佛讲四谛,这是小乘、大乘都承许的,也可以说都在修习四谛。但二者在理解的程度、所抉择的内容上,有究竟和不究竟的差别。
大乘抉择大空性时,小乘行者无法接受,他们说这些般若法门不是佛所说。他们为什么这么讲呢?佛在世的时候广泛弘扬的是小乘,佛趋入涅槃后几百年,大乘才被龙树菩萨等广泛弘扬。当时也有很多争论、诽谤,诸如“龙树菩萨是魔化现”“大乘理念都属于邪教”等。
在此处,小乘认为,只修行四谛就可以了,不用修行这些空性。他们无法接受“轮涅一切法统统都是无实有的,都是空性的”等理念,他们认为这是断灭。小乘认为,其他的法都是虚妄的,但极微尘和刹那心是实有的。若连极微尘和刹那心都没有,那这些法是怎么显现的呢?若是没有极微尘,这些物质世界怎么形成啊?若是没有刹那心,精神世界怎么产生啊?所以必须得有极微尘和刹那心,由极微尘和刹那心作基,产生这些物质和心识。所以,当中观说“轮涅一切法都是无实有,都是空性”时,他们理解不了,就跟中观产生了辩论。
“见谛则解脱,何需见空性”:小乘认为,现量见到四谛就可以了,不用见空性;证悟四谛的真理就可以了,不用证悟空性。他们认为,空性的义理既不符合教证,又违背理证,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成立的,而且也没有必要,只通过修四谛,然后能现量见到四谛的意义就可以了。
佛讲四谛,第一个讲的是苦谛,主要是先了知苦,认识苦。我们为什么痛苦?我们感到痛苦、遭受痛苦时,往往会找很多理由,但这些理由都不是真正的理由。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就是由于我们被业力牵引而轮回不息。由业力的牵引而在六道中流转,这叫轮回。
我们之所以会痛苦,就是因为在六道中流转。为什么在六道中流转?因为有业力的牵引。为什么有业力?因为我们有烦恼。为什么有烦恼?因为有“我执”。所以,痛苦的根是“我执”。有我执就有烦恼,有烦恼就有业,有业就有业力的牵引而不自由地在六道中流转,遭受痛苦。
那么,怎样才能摆脱轮回呢?就要断烦恼。
第二个是集谛,要断除集谛。“集”指烦恼。烦恼是痛苦的根、轮回的根。断除了烦恼就不造业了,不造业就不轮回了。
那怎么断烦恼呢?就是依止道。
第三个是道谛。道是什么?就是无我的智慧。有无我的智慧就可以破除我执,放下自我。你能破除我执、放下自我,就没有烦恼了。人为什么有烦恼?就因为没有放下自我,没有破除我执。我执是烦恼的根。若破除了“我执”,就可以对治烦恼,甚至可以断除烦恼。
然后讲灭谛。灭谛即摆脱轮回,摆脱痛苦。摆脱了轮回叫寂灭,也叫涅槃。
四谛互相都是因果关系:集谛是轮回的因,苦谛是轮回的果;道谛是涅槃之因,灭谛是涅槃之果。轮回之因和涅槃之因二者是冲突的,矛盾的。我执烦恼和证悟无我的智慧二者无法共存,是互相矛盾的。若相续中有证悟无我的智慧,就不会有我执烦恼;若是没有证悟无我的智慧,就会有我执烦恼。若有我执烦恼,就会造业,就会轮回。
我们想解脱、圆满,没有别的选择,就要证悟无我,证悟空性。只有证悟了空性,证悟了无我,才可以摆脱轮回,摆脱痛苦。我们学佛、修行都是为了解脱,怎样才能解脱?就要有智慧,有空性的智慧才可以解脱,才可以圆满。
之所以说“佛最伟大、最有智慧”,并不是因为佛有广大的神通,也不是因为佛有广大的神变。佛宣讲了四谛,这是普通凡夫解脱甚至圆满的方法。正因为如此,佛才最伟大,最有智慧。若大家能够仔细思维,都会了知四谛这些道理,都会对佛生起真正的信心,这才是真正的信心。“佛有神通,我通过祈祷佛、拜佛就能摆脱痛苦……”这种信心不正确,不是真正的信心,因为他没有真正明白人为什么痛苦,应该怎样去解决痛苦。若没有明白佛所宣讲的这些真理,这样生起的信心叫迷信。
若要对佛要生起真正无伪的信心,必须要了知四谛的关系等这些内容。现在,我们对佛的这种信心无论如何都是不会退转的。为什么?尽管我们自己还做不到,但是我们明白佛所宣讲的这些真理和解脱的方法都是正确无误的,所以对佛生起了信心,这是任何时候都不会变的。这才是真正的信心,也叫不退转信心,而其他的信心都不是真正的信心。
现在很多人真的都很迷信啊,到处拜“活佛”等。如果你的福德圆满了,哪里都会有佛现前;若是自己的福德没有圆满,即使找遍天南地北也找不到佛。
所以,大家能不能稳重一点,把这颗心放下来,别总是漂浮不定、犹豫不决的。只有这样,才能见到佛,才能感受到真正的佛的加持(现在人都称“磁场”)。你真的把心放下了,内心稳重了,才会有加持,否则不会有的。心那么乱,总是漂浮不定,这样不会得到这种加持,也不会有这种“磁场”。若是自己心不清净,到哪里都见不到佛;若是自己心清净,当下就能见到佛。
我们现在学佛,若这样到处跑,到处找,没有任何意义。佛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你明白了之后要尽量去做。大家应…
《《入菩萨行论》讲记(九十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