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讲记(九十四)▪P2

  ..续本文上一页该尽量去思维轮回过患、因果不虚等这些内容。以前我们很仔细地讲了很多这些内容,诸如因果是怎样不虚的,轮回是怎么痛苦的……大家通过思维这些内容,才会生起真正的出离心,才知道什么是苦,才知道为什么苦。这个才重要啊!相对而言,跑道场不重要,到处去朝拜不重要。做这些也不是不行,但是相比之下,这些不是很重要。

  但是,有些学佛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其中。今天跑这个道场,明天跑那个道场,然后就开始评价“这个道场清净,那个道场不清净……”说这些造业的话。

  朝拜也是如此。如果你能这样忆念也行:印度的某某地、西藏某某处,这些都是圣地啊,是人间净土啊,那里有佛亲自加持过的佛像,有佛亲自传法的地方啊……这样忆念,还能生起一点信心。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真正到那个地方看了,心里就想:这跟我家的佛像也没什么差别啊,这跟我们那个地方也没什么差别啊。今天见见这个飞来佛像,明天又去朝拜一下那个圣地……次数多了以后,就开始厌烦了,开始退失信心了,最后根本就没有信心了。这都有什么意义啊?

  有时为了放松,偶尔去旅游一下,朝拜一下也可以,但不要把精力都放在这上面。有些人把一切精力都放在这上面了,一有时间就要跑,一有条件就要跑。攒钱,攒钱……钱攒到了就开始跑了;攒假期,攒假期……攒到一个礼拜、半个月了就开始跑了。其实,还不如利用这些时间、条件好好地、精进地闻思修,多闻、多思维、多观修、禅修,这多好啊!这才是真正的解脱方法,这样才可以真正解脱啊!

  作为学佛人、修行人,首先要明确学佛修行的目的。如果你是为了解脱、成佛,那么接下来就要明白怎样才能解脱、成佛,把这个弄清楚,然后去做一些能解脱的事,去修一些与解脱有关的法。否则,口头上说“要解脱”,但实际做的却是与解脱、成佛相违背的事,这不是背道而驰了吗!

  我们都是凡夫,有一些烦恼习气是正常的。但是作为学佛人,我们不能盲目啊!

  壬二、(答辩)分三:一、以教略说;二、以辩答广说;三、摄共同之义。

  癸一、以教略说:

  般若经中说:无慧无菩提。

  《般若经》中说:“若无证悟空性之此慧,则无菩提果。”若是没有证悟空性的智慧,不能获得菩提果。“三菩提果”指的是声闻的果位,缘觉的果位和佛的果位。

  若是没有证悟空性,就不能获得三菩提中任何一个果位。不仅得不到佛的果位,连声闻和缘觉的果位也得不到。《般若经》中又云:“欲成善逝声闻者,独觉以及正等觉,不依此忍不可得。”“忍”指空性。若是不依靠空性智慧,无法能够获得声闻、缘觉以及正等觉果位这三菩提中的任何一个果位。

  在本论中,寂天菩萨也讲,声闻和缘觉也要证悟空性。声闻和缘觉不仅要证悟人无我,还要证悟法无我。

  对方(声闻有部等)说修习四谛就可以了,不用空性见。这里也有这层意思:即证悟人无我就可以了,不用证悟法无我。

  寂天菩萨说,若没有证悟空性的智慧,就不能获得三菩提中的任何一个果位。意指声闻也必须要证悟空性,不仅要证悟人无我,还要证悟法无我,这样才可以获得声闻之果位。

  印藏很多大德高僧对此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也有很多辩论。比如印度的清辩论师、藏地的夏瓦秋桑等很多论师认为,声闻、缘觉只证悟了人无我,但没有证悟法无我。月称论师对此进行遮破,他通过“三教七理”——三种教证、七种理证,说明“声闻缘觉也要证悟法无我”的道理。后来格鲁派的一些大德主要靠月称论师的教证、理证,提出“声闻缘觉不仅圆满证悟了人无我,还圆满证悟了法无我”的观点。但我们自宗宁玛派全知麦彭仁波切认为,“未证悟法无我”与“圆满证悟法无我”这两种观点都不究竟。

  自宗的观点是什么?自宗认为,声闻和缘觉圆满证悟了人无我,还证悟了部分法无我。这种观点也非常符合寂天菩萨在此处讲的教理。

  声闻缘觉证悟了部分法无我,不是证悟了全部。佛经里也讲,声闻和缘觉也证悟了空性,但他们所证悟的空性特别小。他们是怎样证悟这部分法无我的呢?他们为了获得解脱,就要抉择人无我,因此首先要破除人我执,证得人无我的智慧。把五蕴的综合视为“我”,这是人我执。他们破人我执的时候,通过诸如“五蕴是五个,不是一个”等逻辑,主要抉择没有五蕴的综合。他们认为,粗物和相续是虚妄的,都属于世俗谛;但刹那心和极微尘是实有的,是胜义谛。他们虽然没有了知一切法为虚妄或者空性,但是部分法——粗物和相续已经了知为虚妄,了知为空性。

  证悟了部分法无我,也就是证悟了小部分空性,也可以称为“证悟了空性”。为什么?犹如喝大海的水,即使喝了一口海水,也可以说“喝海水”了,不用全部喝进去。同样的道理,证悟了一部分的法无我也可以说“证悟了空性”,不用证悟圆满的法无我,不用了知一切法为空性。

  自宗的说法是最究竟的,这并不是在自赞谤他,事实就是这样的。若说“声闻和缘觉丝毫没有证悟法无我”,或者说“声闻和缘觉圆满证悟了法无我”,这两种说法都不太合理,因为既不符合教证,也不符合理证,所以都不是很究竟的。而自宗的说法是最究竟的,都可以圆融。

  正如《般若经》中所讲的,若是不依空性见,三菩提中的任何果位,无论是声闻、缘觉还是佛果,统统都不能获得。但是声闻,尤其是傲慢声闻没有明白这一真理,所以跟中观出现争论。

  癸二(以辩答广说)分三:一、不成立之诤辩;二、大乘教典成立佛说;三、修持胜义正道。

  子一、不成立之诤辩:

  前文是以教证、以教理略说,下面是以辩答广说,也就是以辩论的方式广说。为什么要进行辩论呢?这是一种抉择的方法,也是一种宣讲的方法。以通过辩论、辩答的方式说,会理解得更深,更正确。以前印度也用这种方式,现在尤其是藏传佛教中,非常强调辩论。通过辩论的方式去宣说,去抉择而理解的,才是正确的,才是非常坚定的。否则,如果不通过辩答,仅仅是大概理解一下,不会那么深刻,也不会很正确。

  声闻有幻化声闻、大菩提声闻、一边寂灭声闻和增上慢声闻。幻化声闻是佛所化现的、幻化的。大菩提声闻,其内心的境界跟大乘是一致的,但是在外表上示现为声闻,是个小乘修行人。一边寂灭声闻,即通过修习四谛十六相等法要,最后获得了小乘里讲的四圣果位,这是最纯正的、真正的声闻。增上慢声闻,即觉得自己已经成阿罗汉了,实际没有成阿罗汉。现在有很多人说:“我见性了,我开悟了……”自认为自己见性、开悟了,实际没有开悟,也没有见性。这是“增上慢”。同样,那些傲慢声闻觉得自己已经解脱了,认为自己是阿罗汉了,实际并没有真正见到真谛,而且过于耽著自己的宗派,特别执着自己的宗派。

  这些傲慢声闻跟大乘说:大乘不是佛法,大乘不是佛所说,因此不可以成立为可信的正教。你们说《般若经》里讲了什么什么,大乘经典里说了什么什么,这对我们来说起不到什么作用。因为这些都不是佛所说,所以不是可靠的证据。所以你们说这些毫无用处。他们认为,龙树菩萨是魔化现,大乘经典都是邪说。

  其实,历史和现实总是有很多相似。刚开始龙树菩萨在印度广泛弘扬大乘教理,尤其是弘扬《般若经》的时候,遭到排斥,也有很多的诽谤,障碍非常大。同样,现在我们弘扬密法也是如此。现在要广泛弘扬无上密法,也有一些诽谤、排斥等等,这都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大家应该相信,邪不压正。最终大乘佛法弘遍世界,也可以说是弘遍法界了。龙树菩萨、无著菩萨等一代代的传承上师们一位比一位厉害,最后把大乘佛法、大乘理念弘遍了世界,弘遍了法界。同样,我们现在弘扬正法,弘扬最殊胜的法门,遭到一些排斥,遇到一些诽谤,也是正常的。有的人不理解,“怎么有诽谤呢?”“某人在诽谤密法……”自己特别生气。不用这样!说密法,诽谤密法,这都是正常现象。这个时候,我们更不能松懈,更要坚定信念,更要努力!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入菩萨行论》讲记(九十四)》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