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根本慧论》讲记(24)观缚解品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全论分三:一、首义;二、论义;三、末义。
甲一(论义)分三:一、顶礼句;二、论义正文;三、随念恩德之顶礼。
乙二(论义正文)分二:总品关联、分品关联。
丙二(分品关联)共分二十七品:
一、观因缘品;二、观去来品;三、观六情品;四、观五阴品;五、观六种品;六、观染染者品;七、观三相品;八、观作作者品;九、观本住品;十、观燃可燃品;十一、观本际品;十二、观苦品;十三、观行品;十四、观和合品;十五、观有无品;十六、观缚解品;十七、观业品;十八、观我法品;十九、观时品;二十、观因果品;二十一、观成坏品;二十二、观如来品;二十三、观颠倒品;二十四、观四谛品;二十五、观涅槃品;二十六、观十二因缘品;二十七、观邪见品。
丁十六(观缚解品)分二:一、经部关联;二、品关联。
戊一、经部关联:
佛在经中讲“色法无生故,无缚也无解”等,宣说了无缚无解的道理。佛讲色法没有生,所以不存在束缚与解脱。其他受想行识等一切法也同样不生,因此都不存在被束缚,也不存在从中获得解脱。
色受想行识这些法都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的,因此都无有束缚,也无有解脱,这是佛在经中讲的。龙树菩萨在此宣讲、抉择的就是这样的究竟义理。这就是经部关联。
戊二、品关联:
一些有实宗认为:诸法的自性应该是存在的,因为轮回与涅槃、束缚与解脱都存在的缘故。诸法的自性若是不存在的话,就不能有轮回,也不能有涅槃。若轮涅一切法都无有自性,都无有可得的话,轮回和涅槃也不会存在。但是轮回和涅槃存在,因为众生在六道中轮回,也可以从中获得解脱。有的众生被烦恼束缚,有的众生则通过修行从烦恼和束缚中获得解脱。诸法若是无有自性或都不存在,怎么能有被束缚,怎么能有从中获得解脱?这一切都是现量所见,佛陀在经中不只一次地宣讲过,你们中观派也不得不承认诸法自性应该存在。
现在对这种观点进行遮破。其实无论是轮回还是涅槃,无论众生被贪欲等烦恼束缚,还是通过修行获得解脱,这些都可以在名言上、显现上有,若是以胜义谛的观察量去观察,这样的自性都是无有存在的。其实你们若是承认诸法自性存在,才不可能有轮回或涅槃,不可能有被烦恼束缚,也不可能有从中获得解脱的情况。对我们来说,诸法都是无有自性的,都是因缘和合的一个缘起而已,都是如幻如梦般的,这样才可以有轮回和涅槃,才可以有这一切,否则这一切法也都不会存在。
此品分三:一、遮破轮回与涅槃;二、遮破束缚与解脱;三、驳斥其他过患。
己一、遮破轮回与涅槃:
诸行往来者,常不应往来,无常亦不应,众生亦复然。
作为所立的轮回与涅槃以及能立的束缚与解脱,都不存在。前者不存在,是由于所取五蕴以及能取众生二者的轮转不存在的缘故。所立是轮回和涅槃,能立是束缚与解脱。因为有束缚,所以有轮回;因为有解脱,所以可以安立涅槃。但无论是所立的轮回与涅槃还是能立的束缚与解脱,这些都是不存在的。
“诸行往来者”:“往来”是轮回的意思。无论是所取的五蕴还是能取的众生,都没有往来,都不能轮回。“诸行”指五蕴等法。
“常不应往来”:诸行五蕴等若是恒常,就没有往来,也不能轮转,因为恒常不应该发生迁变的缘故,所以不能有变化。恒常是远离迁变,不能有变化。若是没有变化,就不能有轮转,也不能有往来。若是有往来轮转,就不是恒常了。
“无常亦不应”:若这些法是无常,也不会有轮回,不会有往来。因为在一刹那当中,不会存在往他法的迁变,也不会有轮转。
此处“无常”不是指相续之无常,而是刹那之无常。相续之无常是相续的一个变化,只是一个粗大的无常而已。真正的无常是细微刹那之无常,若没有细微刹那之无常,粗大相续之无常也不会存在,所以细微刹那之无常是粗大相续之无常的基础。这里主要讲的是刹那无常。
一切法都是在一刹那中息灭,这是刹那之无常。一刹那当中不会有轮转,也不会有往来。所谓往来、轮转,是从那里往这里或从这里往那里,应该有一个过程,有这样的变化、迁变,但是一刹那中不会有这样的转变或变化。
诸行五蕴等是恒常或者是无常,都不会有轮转、往来,轮转、往来都是不存在的,这是我们对所取五蕴上面进行观察而得到的结果,
“众生亦复然”:能取的众生也是如此。若这些众生是恒常性的,就不能有轮转,也不能有往来。恒常性就不能有变化,不能变化就不能有往来,也不会有轮转。若这些众生不是恒常,而是无常的,就是在刹那当中毁灭的法,因此它就不会在刹那当中有往来,也不会有轮转。所以对能取的众生进行观察,没有往来,也没有轮转。
所取的五蕴和能取的众生上面都无法成立往来轮转,都没有往来,都没有轮转,所以轮回不存在。如果有轮转,要么是基础——五蕴在六道中轮转,要么是能取人我或是众生轮转。但是二者都没有轮转,也没有往来,所以轮回是不存在的。
若众生往来,阴界诸入中,五种求尽无,谁有往来者?
六道中的轮转到底存不存在,刚才是对五蕴和众生分别进行观察,现在是对众生与五蕴之间进行观察,通过这样的推理去遮破。
“若众生往来,阴界诸入中”:首先观察众生。众生若是存在,应该在五蕴、十八界或十二处当中存在。
“五种求尽无,谁有往来者”:但是在五蕴上找不到补特伽罗人我,也就是没有众生;十八界上面没有补特伽罗人我,众生也不存在;十二处上面也是如此。可见,补特伽罗人我或众生不存在。既然不存在,就没有轮转者,也没有往来者,所以没有轮转,也没有往来。
五蕴和补特伽罗人我之间的关系,在前面宣讲“燃与燃者”之间的关系时,已经得出了结论:无论如何寻求其本体为一体、异体、具有、能依以及所依的五种关系,都如同石女的儿子一般了不可得。燃和燃者之间的关系,在前面进行过观察,已经得出“燃和燃者都不存在”的结论。在这里也是一样,通过五相推理进行观察,五蕴和人我的关系是不存在的。
若是人我存在,他和五蕴二者要么是以一体的方式存在,要么是以多体的方式存在,要么是以所依和能依的方式存在,要么是以具有的方式存在,不能以别的方式存在。
首先,五蕴和人我若是以一体的方式存在,五蕴有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个,则补特伽罗人我也要有五个。五蕴和补特伽罗人我若是以异体(多体)的方式存在,这样五蕴上面应该有单独的一个补特迦罗人我,但这是可见不可得的,因此可以判断其不存在。总之,二者以一体和异体的方式存在都不合理,都不可得。
其次,观察五蕴和补特迦罗互相是能依所依的关系。比如以五蕴做基础,在上面有补特迦罗,即五蕴作所依,补特迦罗作能依,这是不合理的。犹如盘子与其内的水果一样,五蕴如同盘子,补特迦罗如同里面的水果。若是以这样的方式存在的话,在五蕴上却没有看见一个独立的补特迦罗或人我,可见而未得。若是可见不可得,就可以确定其不存在。若是人我做所依,五蕴做能依,补特迦罗人我相当于盘子,五蕴相当于里面的水果,补特迦罗上面有五蕴,二者以这种方式存在,这也是不成立的。在补特迦罗上面没有看见五蕴,若是可见不可得,可以确定其不存在。
此外,二者也无法以具有的方式存在。所谓具有,或者是以一体的方式具有,或者是以多体的方式具有;或者以能依的方式具有,或者以所依的方式具有。因为二者一体、异体、能依、所依的关系都不成立,因此具有也是不成立的。
通过对一体、多体,能依、所依、具有这五种情况进行观察,它们两个之间的关系是不成立的,从中不可能得到人我或补特迦罗。因此,可以确定地说人我是不存在的。若是存在,应该是以这五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方式而存在,但是这五种情况都是不成立的,因此补特迦罗人我是不存在的。若是补特迦罗人我不存在,就没有轮转者,也没有来往者,因此也不可能有他的来往或他的轮转。既然没有石女的儿子,哪来的石女儿子的颜色?没有往来者,就没有往来。
若从身至身,往来即无身。若其无有身,则无有往来。
“若从身至身,往来即无身”:从前世转生今世,从今世转生到其他的来世。我们现在在人间是人,假设从人转生为天人,即从人的五蕴身转生为天人的五蕴身,此二者是在不同的时间里存在,还是在同一时间里存在?若是在不同的时间里存在,当人的五蕴身彻底毁灭,天人的五蕴身还没有产生的时候,此中间阶段是否有隔断?若是有隔断,这里面就没有五蕴身了,没有五蕴身就没有人我或补特迦罗。若中间没有隔断,二者就会同时产生,人的五蕴身和天人的五蕴身同时存在,同一时间出现。若是这样,一切六道众生的五蕴身都应该同时存在、同时出现,有这样的过失。
如果承许在人的五蕴身和天人的五蕴身虽然没有接触,但是中间有中阴身做二者的连接。则人的五蕴身和中阴身之间是否有间隔?其推理也是一样。
可见,若是天人的五蕴身或中阴身和人的五蕴身同时存在、出现,这是不合理的。若这中间有隔断,人的五蕴身先彻底毁灭,这样就不是人的五蕴身转到天界,也不是人的五蕴身转到中阴身,他们之间已经隔开了。
“若其无有身,则无有往来”:既然没有五蕴身,就没有补特迦罗人我,因此也就没有往来,也没有轮转。
这是破轮回,下面是破涅槃。
诸行若灭者,是事终不然;众生若灭者,是事亦…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24)观缚解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