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想阴十魔

  

(想阴十魔)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1],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2],随往无碍。譬如有人,熟寐(mèi睡着)寱(yì呓,梦话)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若动念尽,浮想销除[3],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4],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5],以为其本。

  [1]虽未漏尽:虽未得漏尽通。漏,流失、漏泄之意,又为烦恼的别名。

  [2] 意生身:非父母所生之身体,乃入圣位之菩萨依“意”所化生之身。

  [3] 若动念尽,浮想销除:若第八识所含六识种子之动念尽,则六识中的枝末浮想销除。

  [4] 一伦生死,首尾圆照:一切伦类,十二类众生,生灭根元从此披露,首从卵生,尾至非无想生,皆能圆满觉照,知其生从何来,死向何去。

  [5] 融通妄想:想阴能融通变化,使心随境转,或使境随心转。

  阿难,彼善男子,受阴虚妙[1],不遭邪虑[2],圆(圆通)定(妙定)发(开发)明(显明),三摩地中,心爱圆明[3],锐(锐利)其精思,贪求善巧[4]。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5]。其人不觉,是其魔著,自言谓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fū布置,摆开)座说法。其形斯须[6],或作比丘,令彼人见,或为帝释[7],或为妇女,或比丘尼,或寝暗室,身有光明。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信其教化,摇荡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灾祥变异,或言如来,某处出世,或言劫火,或说刀兵,恐怖于人,令其家资,无故耗散。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1] 虚妙:虚,受阴已尽故言虚。妙,达于微妙之境,即产生离身作用,如鸟出笼,得意生身,随往无碍。

  [2]不遭邪虑:不遭遇受阴邪虑所惑。

  [3]心爱圆明:心爱圆明妙用之境界。

  [4]善巧:各种善巧变化,方便教化众生。

  [5] 飞精附人,口说经法:飞遣精魅以附他人之身,资长他的邪慧,使他能够口说相似之经法。受阴尽后,魔便不能入此修行人之心腑,因此附在受其邪惑的他人身上,以扰乱修行人之心。

  [6] 斯须:即须臾,顷刻之间。

  [7]帝释:即帝释天,为忉利天之主。

  阿难,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游荡[1],飞(飞奋)其精思,贪求经历[2]。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亦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游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自形无变,其听法者,忽自见身,坐宝莲华,全体化成,紫金光聚,一众听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为菩萨,淫逸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诸佛应世,某处某人,当是某佛,化身来此。某人即是,某菩萨等,来化人间。其人见故,心生倾(向往,钦佩)渴(渴仰),邪见密兴,种智[3]销灭。此名魃(bá)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1]游荡:即游戏神通,放荡自在,遍周尘刹。

  [2]经历:经历刹土,大作佛事。

  [3]种智:菩提种智。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绵(绵密,指定力绵密不断)脗(wěn吻合,吻合妙用),澄其精思,贪求契合[1]。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实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合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及彼听法之人,外无迁变,令其听者,未闻法前,心自开悟,念念移易[2],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见地狱,或知人间好恶诸事,或口说偈,或自诵经,各各欢娱,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为菩萨,绵(缠绵)爱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后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萨亦然。其人见故,洗涤本心,易(改变)入邪悟。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1] 契合:密契至理,吻合妙用。

  [2] 心自开悟,念念移易:心自然开悟,且开悟之心念念移易,展转不同,只是相似得圆通体而已。随后的几句经文说的是相似得圆通用。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根本[1],穷(穷究)览(遍览)物(万物)化(变化),性之终始,精爽其心[2],贪求辨析[3]。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先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元(万化之本元)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身有威(威严之相)神(神通摄持之力),摧伏求(求万化之本元)者,令其座下,虽未闻法,自然心伏。是诸人等,将佛涅槃,菩提法身,即是现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递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绝,都指现在,即为佛国,无别净居[4],及金色相[5]。其人信受,亡失先心,身命归依,得未曾有。是等愚迷,惑为菩萨,推究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为净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彼无知者,信是秽言。此名蛊(gǔ)毒、魇胜恶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1]心爱根本:心爱追究万化之本元。

  [2]精爽其心:奋其精神,竭其心力。

  [3] 辨析:辨别万物之理,分析变化之性。

  [4] 净居:指佛国净土。

  [5] 金色相:紫磨金色之身相。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悬(悬远)应(诸圣感应),周流[1]精研,贪求冥(冥合)感(感应)。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元(原)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应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能令听众,暂见其身,如百千岁,心生爱染,不能舍离,身为奴仆,四事[2]供养,不觉疲劳。各各令其,座下人心,知是先师,本善知识,别生法爱,粘如胶漆,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亲近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我于前世,于某生中,先度某人,当时是我妻妾兄弟,今来相度,与汝相随,归某世界,供养某佛。或言别有大光明天,佛于中住,一切如来所休居地。彼无知者,信是虚诳,遗失本心。此名疠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1] 周流:周遍。

  [2]四事:指衣服、饮食、卧具、医药。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深入[1],克己辛勤,乐处阴寂,贪求静谧(mì)。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本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阴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令其听人,各知本业[2]。或于其处,语一人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敕(chì)使一(另一)人,于后踏尾,顿令其人,起不能得,于是一众,倾心钦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zhào始)。佛律仪外,重(chóng再)加精苦,诽谤比丘,骂詈(lì)徒众,讦露[3]人事,不避讥嫌。口中好言,未然[4]祸福,及至其时,毫发无失。此大力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1]深入:深穷契入三摩定境。

  [2]本业:过去世的宿业。

  [3]讦jié露:揭发他人隐私或攻击别人短处。

  [4]未然:还没有发生的。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知(知人所不能知)见(见人所不能见),勤苦研寻,贪求宿命。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殊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知善男子处,敷座说法。是人无端,于说法处,得大宝珠。其魔或时,化为畜生,口衔其珠,及杂珍宝,简册符牍(dú),诸奇异物,先授彼人,后著其体。或诱听人,藏于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处。是诸听者,得未曾有。多食药草,不餐嘉馔(zhuàn食物),或时日餐一麻一麦,其形肥充[1],魔力持故。诽谤比丘,骂詈徒众,不避讥嫌。口中好言,他方宝藏,十方圣贤,潜匿之处,随其后者,往往见有奇异之人。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岳鬼神,年老成魔,或有宣(宣说)淫,破佛戒律,与承(侍奉)事(服侍)者,潜行五欲。或有精进[2],纯食草木,无定行事[3],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1]肥充:体肥肉充。

  [2] 精进:这里指无益精进,愚痴盲修。

  [3] 无定行事:无一定的行事方法。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神通,种种变化,研究化(变化)元(根元),贪取神(神通)力。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诚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通善男子处,敷座说法。是人或复手执火光,手撮(cuō抓取)其光,分于所听四众头上,是诸听人,顶上火光,皆长数尺,亦无热性,曾(zēng竟然)不焚烧。或水上行,如履平地。或于空中,安坐不动。或入瓶内,或处囊中,越牖(yǒu窗户)透垣(yuán墙),曾无障碍。唯于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

《想阴十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行阴十魔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