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慧灯之光十 四圣谛▪P15

  ..续本文上一页所有的窍诀,都包含在这里了,这就是引发力。

  另外,按照藏传佛教的传统,修大圆满的人在去世第七天左右时,最好是由上师为亡者念诵《法界宝藏论》或其他的大圆满典籍。如果上师不在,就由道友念诵;如果道友也不在,那就由对大圆满比较熟悉的弟子或其他人来念诵。依靠念诵大圆满典籍的声音,就能让修行人从深度的禅定当中出定,身体和精神分离。从此以后,身体就变成真正的尸体,再也不会缩小了。在此过程中,就能认识到灭、静、妙、离。但前提,就是今生要证悟。如果今生没有证悟,这些都是不可能的。

  打坐所证悟的大圆满境界,与最后成佛时候的境界,还有中阴身所看到的境界,包括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证悟空性的智慧等等,都是一样的,都叫做灭谛。这是整个宇宙,包括所有六道轮回的本性、本质。轮回的开始,是从这个境界当中出来的,但因我们出来的时候有无明,所以陷入了迷惑,变成了我执;普贤王如来这种先天的利根者,却会在与法界光明分开的瞬间证悟、成佛,这就是世上的第一尊佛。但无论如何,最后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回归到这个境界当中,这叫做成佛,也叫做灭谛。

  佛有智慧、有神通,有度化众生的功德,任何人祈祷佛,都会得到佛的加持。虽然佛没有分别杂念,但依靠学道时候发愿的引发力,与菩提心的力量,就会现前这些功德,以及法身与报身的所有功德。

  一般的显宗认为,佛的功德是以慧资粮和福资粮产生的。慧资粮产生佛的法身功德,福资粮产生佛的报身和化身功德。如龙树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云:“诸佛之色身,由福资所成;法身若摄略,由慧资所生。”但从究竟意义上来说却并不是这样,佛的所有功德,尤其是法身和报身功德,都是在如来藏的本体上原本具备的,不需要去修,不需要重新去创造。只要我们的烦恼障碍断除了,就能显现出来。

  众生即是佛,是大乘密宗与第三转*轮的观点。也是讲得最透彻、最清楚,而且直指人心的。如果没有密宗,我们仍然不知道自己心的本性为什么是佛的智慧,凡夫又该如何去见佛的法身。只有密法,才介绍了很多方法,让我们很容易证悟灭谛。

  灭谛是所有佛法的精华,从《般若经》到大圆满,都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灭谛这个中心在宣讲。在《宝性论》、《法界赞》等很多佛教经论里面讲过,所有的密宗续部都会讲。只是表达的方法不一样,有些时候讲空性,有些时候讲光明,有些时候又说一切都是佛的坛城,有些时候用愤怒金刚来表达,有些时候又以寂静本尊来象征,有些时候用大手印这样的词汇,有些时候又用大圆满这样的词汇……其中讲得最清楚的,是《时轮金刚》;讲得最透彻的,是大圆满。从密宗到显宗,没有一部经论的描述与方法超过了大圆满。能够修学大圆满,是非常幸运的。但如果没有修加行,就不具备修大圆满的条件,哪怕禅修了五六年、七八年,什么都不能修出来,还是要回到五加行,所以要用功修加行。

  如果精通了灭谛,就精通了所有佛法的精华,即使不懂其他的佛教经论,都没有关系。反之,莲花生大士说:即使精通了所有其他经论,五部大论倒背如流,却唯独不懂灭谛,则班智达也会迷惑;如果精通了灭谛,牧羊人也会成就。

  所以,最关键的,不是佛教知识懂得多不多,不是经论听得多不多,而是要看有没有灭谛的概念。当然,如果有了证悟的感受,那就更了不起了。另外,哪怕平时做了各种善事,烧香、拜佛、念经、闻思修行,却不往这方面努力,那就像当年的梁武帝,被达摩祖师的“没有功德”一句话,就全盘否定了。结果搞得皇帝生气,祖师远离,双双不欢而散。

  证悟,是一生最大的成功,其他任何的成功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如果加行修好了,出离心、菩提心都有了,却没有证悟,虽然不能完全说是失败,但可以说是半失败。希望大家能努力学习《法界赞》、《宝性论》、《中论》、《入中论》等论典,这对我们的证悟会有帮助。

  无垢光尊者说过:我们这个阶段,正处于大圆满的思维阶段,所以闻思非常重要。以后跟着尊者学的人,必须长时间依止上师,修出离心、菩提心,然后多闻思,才有机会证悟。所以,基础十分重要,要一步一步地走上去。

  道 谛

  

  一、道谛——根除轮回顽疾之方

  获得健康的方法,是治病。获得解脱灭谛的方法,是道谛。道谛相当于治病的方法。释迦摩尼佛给我们开的治疗生老病死的处方,就是道谛。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获得灭谛。包括认知苦谛、断除集谛、获得灭谛等一切,都依赖于道谛。佛教徒最根本的修持与行为,四圣谛中真正要去做的,都是道谛。

  道谛最关键、最主要的本质,就是证悟空性的智慧。大乘佛教的道谛,是无我的智慧加上慈悲菩提心;小乘佛教的道谛,是证悟无我的智慧加上出离心。

  虽然道谛也包括了三十七道品之类的修法,以及证悟的境界等等,但归纳而言,主要有两种:第一是证悟空性的智慧;第二就是菩提心。修道,就是要修慈悲菩提心与无我的智慧。宗喀巴大师的《三主要道》,归结为出离心、菩提心与证悟空性的智慧。除此以外的修法,只是与解脱有间接的关系,却没有直接的关系。其中最关键的,是证悟空性的智慧。小乘佛教不需要菩提心,大乘佛教需要菩提心,但二者都需要证悟空性的智慧。

  为什么所有佛教道谛的本质,都是证悟空性的智慧呢?我们知道,产生苦谛的原因,也就是集谛,包括业与烦恼。在业和烦恼当中,烦恼是最重要的,因为善恶的业,都是烦恼导致的。包括有漏的善,都是无明烦恼产生的,罪业就更不用说了。烦恼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无明、我执和贪欲。就像种庄稼,哪怕有了种子,却没有适当的温度、湿度等等,种子也不能发芽。同样,虽然有了过去的善恶之业,假如没有烦恼、贪欲,业也不能成熟。依靠贪欲来激活过去的因,种子才能发挥作用。阿罗汉就是很好的例子,虽然有过去的业,却因为已经断除了三界所有的烦恼,所以这些业就不能成熟了。可见,轮回最终的因素,就是贪欲和无明。因为贪欲也来自于无明,不知道世界、人生的真相,才会产生贪欲,如果证悟了人无我、法无我,就不会产生贪欲,所以,轮回最终极的源头,就是无明。

  想要远离无常、痛苦,就要断除无明。只有证悟空性的智慧,才能断除无明。《释量论》中也讲过:除了证悟空性以外,慈悲、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等所有的福德,都无法断除轮回的根源。因为这些福德资粮都和无明没有矛盾,是可以和无明同时并存的。要断除轮回根源,必须找到与无明针锋相对且能量远远超强于无明的对治。哪怕与无明能力相当,都不能推翻无明。

  唯有证悟空性的智慧,才具备这两个条件。虽然无明历史悠久、积习深重,但却是没有道理的愚昧,是不经观察的盲目结论。误以为人我、法我都真实不虚,其实只是盲目执着,是未经研究的误判。而证悟空性的智慧,却是通过各种逻辑与实修实证来证明无明的错误,并将世界的真相、本质,也即空性、不实告知世人。在智慧的背后,有教证、有理证,所以强大无比、所向披靡。

  在没有学佛之前,我们不懂得这些道理,从来没有去观察过无明的合理性,只是盲目地认同,从众地附和,所以一直在轮回当中受苦至今,根本没有想过一切都是幻觉、错觉。哪怕世间最聪明、最了不起的伟人,都没有发觉,甚至没有怀疑过轮回的真实性。梵天、帝释天等天界的主宰,也没有这些概念。如果没有佛陀的教育,天下人都不会知道这些真相,哪怕是科学、哲学,都没有发现这一切。尽管现代科学的一些实验结果,可以证明佛说的空性的一部分。但如果佛在这之前根本没有讲过空性,也就没有人会怀疑自己是否存在。大家都是一心向外,殚精竭虑地去寻找基本的粒子是否存在,却没有想过要去研究自己存不存在。

  但佛却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错觉。只要按照佛的方法去思维、去观察,当无我和有我这两个矛盾的观点在相互激烈交战之后,无我一定会获得全胜。这样就能破除实有的执着,生起无我的智慧,揭穿无明的欺骗。“我执”会慢慢从我们的精神世界里退出,这时候,我们就开始走向解脱了。即便在没有证得一地菩萨之前,仅仅有一些理论概念,就已经能够发现,证悟空性的智慧完全可以推翻我执。佛教不崇拜鬼神,因为鬼神无法给我们智慧。佛教崇尚的,就是无我的智慧,证悟空性的智慧。通过佛的教育与自己的努力,就能拥有这种超胜一切的智慧。我们是追求解脱的人,所以我们要追求智慧。

  轮回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无因无缘的,它是由无明创造的。当无明从我们的内心世界中退出以后,因无明而产生的其他心理现象——贪嗔痴慢等根本烦恼和随烦恼也会随之而退出。当根源被拔除以后,没有东西让我们去杀盗淫妄,也没有因缘让我们去造作有漏的善业。当业与烦恼都从我们的内心世界中慢慢退出以后,轮回的因——集谛也退出了历史舞台,轮回之果也自然成了空中之花,我们就开始获得了解脱。

  佛教的成佛、成就、修行、行为等等一点都不神秘,都非常实在。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开的治病处方,就是道谛——修无我的智慧是最重要的,修出离心、菩提心,也即六度中的前五度——布施、持戒等世俗福德是次要的。

  但对我们这些刚刚学佛的人来说,次要和主要也是相对的。从时间的角度来讲,在目前阶段,证悟空性是次要的,出离心、菩提心等等才是主要的。因为我们还需要依靠出离心、菩提心的力量来证悟空性。当福德资粮非常圆满的时候,才有证悟空性智慧的能力。

  在出离心、菩提心都没有的时候,帮助众生、度化众生虽然发心很好,但实际效果却不怎么样,而且对自己的修行也有损害。到了世俗菩提心非常平稳…

《慧灯之光十 四圣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