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慧灯之光十 正确认识死亡▪P2

  ..续本文上一页,失去所有知觉,而且没有做梦。虽然此时我们的灵魂、生命、我执与阿赖耶识仍然存在,但因为没有知觉,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见,没有思维,不知道周围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也算是一种死亡。

  这三种周期的道理和过程都很相似,只是在人们的感觉与用词上有所差别。只有中间的死亡,才叫做死亡;最短周期的死亡不叫死亡,叫睡眠;最长周期的死亡也不叫死亡,而叫解脱。

  当然,睡眠与死亡的不同之处在于,睡眠的时候,我执与阿赖耶识仍然存在;而死亡进入中阴身的昏迷状态以后,在某个短短的时间当中,整个八识全部停止,连阿赖耶识也消失了。

  想全方位地了解生命的循环周期,则除了上述三个周期以外,还应该知道一种更短的生命周期。这个周期可以短至一秒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在生命的每一个瞬间,都在发生。

  修气脉明点的密宗修行人因为掌握了这个周期,通晓修行、证悟空性的最佳时间,所以就能快速证悟空性。关于这些具体的修行内容,以后正式学密的时候,大家可以去了解。

  四、死亡的奥秘

  西方死亡学普遍认为,脑死亡——心跳、脉搏、血液循环停止,瞳孔扩散,就是死亡的标准。但很多事实证明,即使这些标准已经出现几十小时以后,人仍然可以活过来,所以,这并不是完全的死亡。

  其实,修禅定修到最高的四禅境界时,呼吸也会停止,但人却是活着的。因此,我们不能把没有呼吸做为死亡的标准。

  佛教普遍认为,这些现象只是表面的死亡,真正的死亡还没有到来,此时人的意识还没有离开身体。在表面死亡的时候,除了接受过密法特殊训练的修行人以外,大多数人会进入一种昏迷的状态,没有痛苦,也没有任何其他感受,就像深度睡眠时的感觉一样。

  如果要进一步去分析,死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人的感官和意识都是逐渐停止工作的,这是一个复杂而具体的过程。

  过了昏迷期,也即真正死亡以后,便进入中阴身的阶段。这时候,亡灵从昏迷当中醒来,中阴身的生命可以看见自己的尸体,可以看见周围的家人与亲戚朋友。还有一点小小的神通,即能知道这些人的心理状态,但绝大多数亡灵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以为自己还活着。就像正在做梦的人不知道自己在做梦,会把梦里发生的一切误认为是真实的一样。在看到亲戚朋友、父母家人哭泣时,会去到他们身边,并安慰他们说:“不要哭,我一切都好,没有什么问题……”但亲戚朋友们却似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没有任何反应。这时中阴身会开始疑惑:“为什么他们会听不见呢?”之后,才慢慢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了。

  为什么中阴身有神通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亡了呢?世间的神通都是有局限的,并不能洞察一切。比如,神通非常厉害的外道修行人可以知道世界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却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他们一直以为有一个自我的存在,其实自我却是没有的。

  绝大多数生命会在中阴身停留七七四十九天,然后就跟随过去的因缘而投生为动物、人类或其他生命。可见,最可怕的不是死亡。死亡的时候,连生前的病痛、恐惧都停止了,就像睡着了、昏迷了一样,所以并不值得害怕。最可怕的,就是如果今生杀盗淫妄,造作各种恶业,下一世就有可能投生到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这就太可怕了。所以,即使为了来世的安危,现在下功夫闻思修行,积累福报也是很有必要的。

  五、死亡的意义

  任何人在死亡之后八识停止的一个短短的时间当中,都有机会见到如来藏本性、佛的法性,因为此时没有任何东西障碍、覆盖如来藏的显现。但如果没有经过训练,就会懵懵懂懂、一无所知地过去。只有训练有素的人,才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明心见性,进入光明境界。所以,正如前面所讲,对上等修行人来说,死亡并非死亡,而是一定会成小佛,说不定还可以成大佛。

  为什么藏传佛教的密宗非常重视梦的修法呢?在进入深度睡眠以后,虽然还没有停止阿赖耶识和我执,没有死亡那么寂静,但毕竟意识已经完全停止,利用这个机会修行,很容易现见本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回到这个层面,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生活在感官、意识的世界中,很难不受意识的支配。比如说,眼睛看到某物,然后把这个信息传递给意识,经过意识的分析、判断,最后得出结果,“好”、“坏”或者“肯定”、“否定”等等,这就决定了我们最后采取接纳还是抵抗的态度与行为。最深层次的意识,我们几乎用不上。

  科学已经证实,大脑真正被开发利用的功能,只不过是精神世界功能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其余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功能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主要原因,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太少,没有充分开发出深藏不露的智慧。

  对普通人来说,死亡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对密宗修行人来说,死亡刚好是开发潜在闲置功能的大好时机。

  在死亡的时候,所有的意识活动处于停止状态,甚至连阿赖耶识都暂时中断。剩下来的,就是佛教中所讲的“如来藏”、“本来面目”或者“佛性”。在这种精神运动彻底归零的宁静状态中,“如来藏”自然而然会露出本来面目,故而很容易明心见性。就像空中乌云弥漫时,看不见湛蓝的天空。一旦风吹云散,自然可以看见蓝天一样。

  催眠术的原理也与此相似:通过催眠,可以降低人的意识活动幅度,让人进入到半睡半醒的状态,之后通过心理暗示及潜意识沟通等方法,从而唤醒前世或今生儿时的回忆。如上幼儿园第一天时,老师和自己说了什么,父母是如何叮嘱自己的,穿了什么样的衣服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平时无法记起的事情,通过催眠的帮助,就可以开发潜在的记忆。

  其实,佛教有一个更好的降低意识活动、开发内在潜能的方法,那就是禅定。在禅定的宁静状态中,可以改变身体结构,回忆前世,开发天眼等内在功能。所谓天眼,也即可以看到肉眼无法看到的远处的人或物,或极其细微的物质。

  显宗的证悟也是这个途径,首先修寂止的修法,通过禅定让意识、杂念慢慢减少,然后在这个状态当中去证悟空性。因为只有在心非常平静的时候,才能证悟空性。

  密宗修气脉明点也是这个原理,因为气脉明点的修法可以达到死亡的效果。修禅定是通过非常温和的手段,逐渐让心平静下来。而气脉明点的修法,则是用强制性的手段断除杂念。无论如何,目的和效果都是一样——断除杂念、显现光明。

  深度睡眠、死亡、修气脉明点、修禅定修到四禅的时候,都能达到让心平静的效果。

  六、生起次第与生命周期

  密宗有一个生起次第的本尊修法,就是根据生命的过程来修的,因为很多人没有灌顶,此处只能简单地介绍一下。

  首先观想观世音菩萨的种子咒——藏文 (唵嘛呢叭咪吽舍)中的“”(舍)字,然后观想“ ”(舍)字变成观世音菩萨手里的莲花、佛珠或法器。之后法器化光,变成观世音菩萨……(中间步骤略去)观想完毕之后,观世音菩萨又化光融入自心或空中,最后消失无踪。

  修生起次第的时候,必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没有观想本尊的时候,先要修一段时间空性,进入法界光明当中;第二个阶段,是在空性当中对天下所有的众生修慈悲心之后,进入正式的观想本尊念咒等等;第三个阶段,最后本尊又融入空性之中。

  这些修法都先要修空性,因为人死亡的时候,首先会进入无念的状态当中,没有任何感觉,就像深度睡眠一样。空性的禅定,就可以清净无念的状态。

  从无念当中醒过来的时候,会进入中阴身。修慈悲心,便可以清净中阴身。

  中阴身之后,就会投生。投生的时候,除了少数生命可以在生下来的瞬间,立即形成完整的身体以外,绝大多数的动物,都不是一次成型的湿生或卵生的,而是由母体怀胎若干时间,逐步形成身体的。为了清净这个阶段,所以要逐步观想种子咒,观想法器,有些时候还要观想一个明点,最后才观想观世音菩萨的身体。

  观想整体的观世音菩萨的像,就可以清净从出生到死亡之间的所有阶段,把不清净的东西抹掉。就像用橡皮擦掉纸上写错、画错的痕迹一样。如来藏光明,仿佛是白纸;而轮回,则像写错与画错的图文。

  最后观想观世音菩萨化光在空中消失,可以清净死亡时候各种感知逐渐消失的过程。

  为了清净死后昏迷的状态,所有生起次第的修法,最后都会观想融入法界。

  虽然显密最后达到的境界没有高低之分,但因为密法针对每一个生命阶段,都有相应的修法,所以密宗成就比较快。而一般来说,显宗没有特别针对死亡的修法。无论显宗的大乘还是小乘,都是从无常、痛苦、无我等不清净的四念处开始,还没有如来藏的清净观想。这种方法需要修很长时间,直到八地菩萨的时候,才能自然而然地显现清静的现象,所以显宗的成就非常缓慢。

  密法针对死亡的修法很多,但学修之前需要修完五加行,还需要有灌顶。如果想进一步深入学修,就要一步一步地走上去。

  

《慧灯之光十 正确认识死亡》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