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燈之光十 正確認識死亡▪P2

  ..續本文上一頁,失去所有知覺,而且沒有做夢。雖然此時我們的靈魂、生命、我執與阿賴耶識仍然存在,但因爲沒有知覺,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見,沒有思維,不知道周圍到底發生了什麼,所以也算是一種死亡。

  這叁種周期的道理和過程都很相似,只是在人們的感覺與用詞上有所差別。只有中間的死亡,才叫做死亡;最短周期的死亡不叫死亡,叫睡眠;最長周期的死亡也不叫死亡,而叫解脫。

  當然,睡眠與死亡的不同之處在于,睡眠的時候,我執與阿賴耶識仍然存在;而死亡進入中陰身的昏迷狀態以後,在某個短短的時間當中,整個八識全部停止,連阿賴耶識也消失了。

  想全方位地了解生命的循環周期,則除了上述叁個周期以外,還應該知道一種更短的生命周期。這個周期可以短至一秒鍾甚至更短的時間。在生命的每一個瞬間,都在發生。

  修氣脈明點的密宗修行人因爲掌握了這個周期,通曉修行、證悟空性的最佳時間,所以就能快速證悟空性。關于這些具體的修行內容,以後正式學密的時候,大家可以去了解。

  四、死亡的奧秘

  西方死亡學普遍認爲,腦死亡——心跳、脈搏、血液循環停止,瞳孔擴散,就是死亡的標准。但很多事實證明,即使這些標准已經出現幾十小時以後,人仍然可以活過來,所以,這並不是完全的死亡。

  其實,修禅定修到最高的四禅境界時,呼吸也會停止,但人卻是活著的。因此,我們不能把沒有呼吸做爲死亡的標准。

  佛教普遍認爲,這些現象只是表面的死亡,真正的死亡還沒有到來,此時人的意識還沒有離開身體。在表面死亡的時候,除了接受過密法特殊訓練的修行人以外,大多數人會進入一種昏迷的狀態,沒有痛苦,也沒有任何其他感受,就像深度睡眠時的感覺一樣。

  如果要進一步去分析,死亡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人的感官和意識都是逐漸停止工作的,這是一個複雜而具體的過程。

  過了昏迷期,也即真正死亡以後,便進入中陰身的階段。這時候,亡靈從昏迷當中醒來,中陰身的生命可以看見自己的屍體,可以看見周圍的家人與親戚朋友。還有一點小小的神通,即能知道這些人的心理狀態,但絕大多數亡靈卻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以爲自己還活著。就像正在做夢的人不知道自己在做夢,會把夢裏發生的一切誤認爲是真實的一樣。在看到親戚朋友、父母家人哭泣時,會去到他們身邊,並安慰他們說:“不要哭,我一切都好,沒有什麼問題……”但親戚朋友們卻似乎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沒有任何反應。這時中陰身會開始疑惑:“爲什麼他們會聽不見呢?”之後,才慢慢意識到自己已經死了。

  爲什麼中陰身有神通卻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亡了呢?世間的神通都是有局限的,並不能洞察一切。比如,神通非常厲害的外道修行人可以知道世界將要發生什麼事情,卻不知道自己是什麼,他們一直以爲有一個自我的存在,其實自我卻是沒有的。

  絕大多數生命會在中陰身停留七七四十九天,然後就跟隨過去的因緣而投生爲動物、人類或其他生命。可見,最可怕的不是死亡。死亡的時候,連生前的病痛、恐懼都停止了,就像睡著了、昏迷了一樣,所以並不值得害怕。最可怕的,就是如果今生殺盜淫妄,造作各種惡業,下一世就有可能投生到地獄、畜生、餓鬼叁惡道,這就太可怕了。所以,即使爲了來世的安危,現在下功夫聞思修行,積累福報也是很有必要的。

  五、死亡的意義

  任何人在死亡之後八識停止的一個短短的時間當中,都有機會見到如來藏本性、佛的法性,因爲此時沒有任何東西障礙、覆蓋如來藏的顯現。但如果沒有經過訓練,就會懵懵懂懂、一無所知地過去。只有訓練有素的人,才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明心見性,進入光明境界。所以,正如前面所講,對上等修行人來說,死亡並非死亡,而是一定會成小佛,說不定還可以成大佛。

  爲什麼藏傳佛教的密宗非常重視夢的修法呢?在進入深度睡眠以後,雖然還沒有停止阿賴耶識和我執,沒有死亡那麼寂靜,但畢竟意識已經完全停止,利用這個機會修行,很容易現見本性。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難回到這個層面,因爲我們已經習慣于生活在感官、意識的世界中,很難不受意識的支配。比如說,眼睛看到某物,然後把這個信息傳遞給意識,經過意識的分析、判斷,最後得出結果,“好”、“壞”或者“肯定”、“否定”等等,這就決定了我們最後采取接納還是抵抗的態度與行爲。最深層次的意識,我們幾乎用不上。

  科學已經證實,大腦真正被開發利用的功能,只不過是精神世界功能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其余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功能基本處于閑置狀態。主要原因,就是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太少,沒有充分開發出深藏不露的智慧。

  對普通人來說,死亡沒有太大的意義。但對密宗修行人來說,死亡剛好是開發潛在閑置功能的大好時機。

  在死亡的時候,所有的意識活動處于停止狀態,甚至連阿賴耶識都暫時中斷。剩下來的,就是佛教中所講的“如來藏”、“本來面目”或者“佛性”。在這種精神運動徹底歸零的甯靜狀態中,“如來藏”自然而然會露出本來面目,故而很容易明心見性。就像空中烏雲彌漫時,看不見湛藍的天空。一旦風吹雲散,自然可以看見藍天一樣。

  催眠術的原理也與此相似:通過催眠,可以降低人的意識活動幅度,讓人進入到半睡半醒的狀態,之後通過心理暗示及潛意識溝通等方法,從而喚醒前世或今生兒時的回憶。如上幼兒園第一天時,老師和自己說了什麼,父母是如何叮囑自己的,穿了什麼樣的衣服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平時無法記起的事情,通過催眠的幫助,就可以開發潛在的記憶。

  其實,佛教有一個更好的降低意識活動、開發內在潛能的方法,那就是禅定。在禅定的甯靜狀態中,可以改變身體結構,回憶前世,開發天眼等內在功能。所謂天眼,也即可以看到肉眼無法看到的遠處的人或物,或極其細微的物質。

  顯宗的證悟也是這個途徑,首先修寂止的修法,通過禅定讓意識、雜念慢慢減少,然後在這個狀態當中去證悟空性。因爲只有在心非常平靜的時候,才能證悟空性。

  密宗修氣脈明點也是這個原理,因爲氣脈明點的修法可以達到死亡的效果。修禅定是通過非常溫和的手段,逐漸讓心平靜下來。而氣脈明點的修法,則是用強製性的手段斷除雜念。無論如何,目的和效果都是一樣——斷除雜念、顯現光明。

  深度睡眠、死亡、修氣脈明點、修禅定修到四禅的時候,都能達到讓心平靜的效果。

  六、生起次第與生命周期

  密宗有一個生起次第的本尊修法,就是根據生命的過程來修的,因爲很多人沒有灌頂,此處只能簡單地介紹一下。

  首先觀想觀世音菩薩的種子咒——藏文 (唵嘛呢叭咪吽舍)中的“”(舍)字,然後觀想“ ”(舍)字變成觀世音菩薩手裏的蓮花、佛珠或法器。之後法器化光,變成觀世音菩薩……(中間步驟略去)觀想完畢之後,觀世音菩薩又化光融入自心或空中,最後消失無蹤。

  修生起次第的時候,必須要有叁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沒有觀想本尊的時候,先要修一段時間空性,進入法界光明當中;第二個階段,是在空性當中對天下所有的衆生修慈悲心之後,進入正式的觀想本尊念咒等等;第叁個階段,最後本尊又融入空性之中。

  這些修法都先要修空性,因爲人死亡的時候,首先會進入無念的狀態當中,沒有任何感覺,就像深度睡眠一樣。空性的禅定,就可以清淨無念的狀態。

  從無念當中醒過來的時候,會進入中陰身。修慈悲心,便可以清淨中陰身。

  中陰身之後,就會投生。投生的時候,除了少數生命可以在生下來的瞬間,立即形成完整的身體以外,絕大多數的動物,都不是一次成型的濕生或卵生的,而是由母體懷胎若幹時間,逐步形成身體的。爲了清淨這個階段,所以要逐步觀想種子咒,觀想法器,有些時候還要觀想一個明點,最後才觀想觀世音菩薩的身體。

  觀想整體的觀世音菩薩的像,就可以清淨從出生到死亡之間的所有階段,把不清淨的東西抹掉。就像用橡皮擦掉紙上寫錯、畫錯的痕迹一樣。如來藏光明,仿佛是白紙;而輪回,則像寫錯與畫錯的圖文。

  最後觀想觀世音菩薩化光在空中消失,可以清淨死亡時候各種感知逐漸消失的過程。

  爲了清淨死後昏迷的狀態,所有生起次第的修法,最後都會觀想融入法界。

  雖然顯密最後達到的境界沒有高低之分,但因爲密法針對每一個生命階段,都有相應的修法,所以密宗成就比較快。而一般來說,顯宗沒有特別針對死亡的修法。無論顯宗的大乘還是小乘,都是從無常、痛苦、無我等不清淨的四念處開始,還沒有如來藏的清淨觀想。這種方法需要修很長時間,直到八地菩薩的時候,才能自然而然地顯現清靜的現象,所以顯宗的成就非常緩慢。

  密法針對死亡的修法很多,但學修之前需要修完五加行,還需要有灌頂。如果想進一步深入學修,就要一步一步地走上去。

  

《慧燈之光十 正確認識死亡》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