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十五)令法入道就是修行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十五)令法入道就是修行

  按照传承法规,修学密法需要从加行开始入手,但有些弟子可能没有这样充裕的时间,这时我们不能因此认为他暂时不具备进入密宗的缘分而让他远离我们的讲堂。要记住,凡对密法生起信心者,都是有缘的信众,但在度化过程中,要根据他的条件来树立不同的方便道。

  但这是否意味着,具有这样因缘的弟子有些法需要修,有些法不用修呢?不,释迦牟尼佛留给我们的教法没有一个是不需要修的。小乘教法需要修,大乘教法也需要修,一切经典都需要念诵,但是能修持多少,根据个人的条件定夺。按照我们亚青寺历代传承祖师的法规,需要先把加行修完再开始进入正行。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给将来修学正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前面没有清净业障与积累资粮作为基础,修学后面的正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为了能顺利修学正行,我们应该要先打好前行这个基础。这是历代传承祖师的法规,亚青寺所有的弟子也都是如此修学的。

  但对于只能长时间呆在汉地而不能在高原地方修法的弟子而言,我们也不能说,由于你不能修学加行,所以必须把你驱逐出去。当然不能这样。因为法无定法,针对不同众生的根机有不同的法门。如果法与根机不需要对应,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讲解八万四千种法门就是多余的事了,因为佛陀不观待根机,只要讲一个法,行也是这样,不行也是这样就可以了。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释迦牟尼佛针对不同的根机传讲了很多的方便道。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也曾经说过:“教法乘次无量,入乘之门众多,演说之词聚亦广大。”就是由于众生根机不同的缘故,才会有众多的教法。懂得这些道理非常重要。如今在世上也有很多说法,比如某某导师说,应该修他这个法,某某导师又说不需要修这个法,有些又说修一个法可以代替其他法等等。当然,导师这么讲解可能有一些密意,但你作为希求解脱的修行者,就必须要懂得导师为什么要这么说。

  有些弟子年龄有点偏上,因此在修加行过程中,觉得一次性完成十万遍大礼拜恐怕有些困难,是否可以早上先磕大头,下午就修一些金刚萨埵或供曼茶等可以坐着修的修法?当然可以。要记住,我们一切修法的目的都是为了积资净障。因为我们的心永远不会有休息的时间,它不会像商店一样,上班的时候营业,下班的时候关门,具有暂停的时间。因此,当你磕头的时候是在修法,修金刚萨埵,供曼茶的时候也在修法。我们什么时候修法,都是在对治烦恼。尤其高原地方海拔高,氧气稀薄,有些身体不太好的人不间断地磕十万个头,恐怕身体也吃不消。所以早上磕头,下午修其他加行完全可以,也非常好。

  我们如是修行目的是为了辗转增上二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首先以世俗菩提心行持一切善法,它总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两种。愿菩提心分为慈悲缘众生智慧缘大觉。我们在修法过程当中,发愿的对境是天下一切众生,也就是说,无论现前一切众生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之中,都生起慈悲之心,这就叫慈悲缘众生。生起慈悲心以后要将众生他安置于何处呢?要将他们至于佛果或者清净刹土之中,这就叫智慧缘大觉。因此,愿菩提心要具备慈悲缘众生和智慧缘大觉这两个条件。令三门趋入佛法,就是行菩提心。我们修行期间,时时都要具备这两个条件。

  【为令法趋入于道,祈祷上师大悲威光赐予加持。】

  前面是讲解将心趋入于法,现前是讲解把法趋入于道。并且祈祷上师大悲威光词语加持。念诵仪轨中有这样的祈祷文,所以这里也按照念诵仪轨做的一些解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