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到来、现起,“未来”就是说东西现在还没有出现,还没有产生,但你估计将会产生。所以每次你说未来,就是站在现在,以现在为参照,是心里所作的一种估计、一种想象。
人能经常回忆过去、想象未来,这是人比牦牛等动物聪明的地方,动物非常愚痴,很迟钝,不能像人那样进行敏锐地回忆和想象。但是,世间凡人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竟然把心中的回忆和想象出来的东西,当作成真实存在,认为是有自性的东西,并由此产生了很多非理执著,产生了很多烦恼。
那么在过去、未来里,其实是没有东西的,所以这两者是没有自性的。那现在是否是真实存在的呢?现在的东西,是无患根识现量等能够取到的,这比分别念作意出来的过去和未来,确实更真实一点。所以凡是已生未灭之法叫做“现在”,但是一般人说的现在,是非常宽泛的一个概念。比如说现在在休息,那可能是几分钟;说现在在吃饭,可能是几十分钟;说现在在上班,那可能是半天;说现在是春天,那可能是一个季节;说现在是信息社会,那可能是几十年;说现在二十一世纪,那是一个世纪;说现在是五浊恶世,那就是上千年了;说现在是贤劫,那更是一个大劫了。但实际上呢,从根识现量等取现在的境来安立的话,现在就只有当下的一个刹那。那么这一个刹那是否是独自存在的,是否有自性呢?其实也不是,因为现在如果有自性的话,那么现在的一切东西就都有自性,都不能变动,但是现在的法,都是一刹那后就灭了,都是变动的。所以现在的法也是无自性的,是幻化的因缘和合起来,显现出的当下的、刹那的果。
“破时品”就是这样来介绍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万法都无自性,是自性空,是本空。但是虚妄分别念在本空之上,建立起了三时中的实法。而这实法,根本不符合三时法的名言实相,也根本不符合诸法的究竟实相,也就是胜义空。正是三时本空,三时中才有法可以显现。就是说,三时本空,没有自性,就可以观待于现在,安立未来和过去;观待过去呢,可以安立现在和未来;观待未来呢,可以安立过去和现在。在一切都是自性空,都是因缘控制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安立,但是又不会错乱。要强调的是,这三时,不但在胜义中是假立的,在名言中,也是假立的,没有一点点自性存在。
下面就借助瓶子,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否有自性,逐一进行破析。
破的是时间,为什么要借用瓶子呢?这是因为,色法可以通过五根识现量感受到,苦乐等心法也可以通过心来了知,但是时间既非色法,也非心法,不容易观察、判断,所以需要借用瓶子来显示。用过去的瓶子,显示出过去,用现在的瓶子,显示出现在,用未来的瓶子,显示出未来。
首先来破析未来是否有自性。
瓶等在未来,即非有过现,
未来过现有,便是未来无。
颂文直解
如果真实的瓶子已经处在未来了,那么这个瓶子就不会出现在过去,也不会出现在现在。为什么呢?因为未来、过去、现在的体相完全不同,它们某一个之中,不可能有另外一个存在。如果未来之中,有过去和现在的瓶子,那未来就没有了。
释义
本颂第一句是假设,第二句是结论,第三、四句是理由。
时间是对诸法无常变易的一种反映。所以谈到时间,一定不能脱离具体的事物。
“瓶等在未来”,是说如果在未来,真的存在着实有的瓶子。“即非有过现”,那么这个瓶子就没有过去,没有现在。也就是说,这个瓶子只能出现在未来,而不能出现在过去和现在。原因很简单,如果未来之中有过去和现在的话,那这个未来还是未来吗?它已经变成过去和现在了,已经改头换面,没有了。这就是“未来过现有,便是未来无”。
如果真的有一个瓶子,已经完全做好了,在未来等着,等时间一到,就呈现出来。这种想法,就是把时间当做了河流、流水线来看待。如果这个瓶子真的已经在未来成型了的话,它就不能出现在现在,也不可能被打破而成为过去。因为一旦出现在现在,就成了现在的瓶子;或者被打破了,就成为了过去的瓶子。因此,无论怎么样,它都不再是未来的瓶子了。
那么有人这样想,如果一个未来的瓶子,虽然变成了现在和过去,但是它还保持着未来的体。为了破除这种执著,圣天菩萨接着说:
未来若已谢,而有未来体,
此则恒未来,云何成过去。
(唐译:
未来若已谢,而有未来体,
此则恒未来,云何成过现。)
难词释义
谢:谢灭、消失的意思。
颂文直解
倘若一个未来的瓶子,在未来谢灭后,来到了现在,或者变成了过去,但是它仍然保持了未来的体。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法的自性就是未来的,它应该一直处于未来,为什么能成为过去的瓶子呢?这是不应理的。
(唐译:倘若一个未来的瓶子,在未来谢灭后,来到了现在,或者变成了过去,但是它仍然保持了未来的体。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法的自性就是未来的,它应该一直处于未来,为什么能成为过去、现在的瓶子呢?这是不应理的。)
释义
本颂前两句是陈述众生的执著,后两句是遮破。
“未来若已谢,而有未来体”,是说瓶子还是未来的瓶子,但是它可以逐渐变成现在的、过去的瓶子。“此则恒未来,云何成过去”。意思说既然瓶子的体是未来的,这就注定了它不能变成现在,或者过去。反过来说,如果能变动的话,那么这个所谓未来的瓶子,是没有体的,因为只有没有体的东西,才有变动的可能。
并且,如果说瓶子已经在未来存在了,这话本身就是矛盾的。接下来圣天菩萨说:
法若在未来,现有未来相,
应即为现在,如何名未来。
颂文直解
虽然一个法的体是未来,但是现在就已经呈现了未来的相,即应成此法的体是现在,如何能称为是未来的法呢?
释义
“法若在未来,现有未来相”,这是说,未来有法,并且已经呈现了未来的相。虽然这说的是未来的法,但不是在未来时候说的,而是在现在说的。既然是这些未来的法,现在已经出现了,那不就成现在的法了吗?怎么还能说是未来的呢?所以说:“应即为现在,如何名未来。”
比如说,你准备做晚饭了,半个钟头后会做好,但是如果说这顿半个钟头后的晚饭,现在其实已经做好了,等在那里,只等时间一到,就显现出来。那么这就等于说,这顿饭现在已经有了,怎么还能叫做是半个钟头后的饭呢?你不需要做,就可以吃了。但这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要推翻我们颠倒的执著,要认识到我们的时间概念有错误,而且错得很严重,要转变这些错误的观念。
《中观四百论讲记(四十九)》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