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四百论讲记(五十六)

  

中观四百论讲记(五十六)

  

  癸二、于他任运生悲之胜用

  

  证无我空的殊胜作用,就是能自然、任运地生起悲心。

  

见诸外道众,为多无义因,

  

乐正法有情,谁不深悲愍。

  

  难词释义

  

  无义:没有意义。

  

  颂文直解

  

  龙树阿阇黎云:“从本无生空,心若已彻证,于轮回有情,自然生悲心。”如是所说般,由现证空性之力,见到诸外道众所作,并不能利益今生来世,反而仅为苦的种子,外道中对正法有意乐的有情,接受外道的非法言说后,而修持外道法,对此有谁不会生起悲愍呢?必定将自然生起悲心。

  

  释义

  

  为什么说“见诸外道众,为多无义因”呢?因为外道贪爱我,从我执中必然会生起无量烦恼,造下无量的罪业,使得将来必然遭受苦苦。即使他们起了善心,造了善业,获得的也只是坏苦,仍然处在险恶的轮回之中。这些苦苦和坏苦之因,对他们获得脱离轮回没有丝毫作用,所以说他们造的都是无意义的因。

  

  那么外道中也有少部分的“乐正法有情”,他们希求真理,希望获得正确的教导。对于这样的有情,只要已经证悟无我空的菩萨,都会生起深深的悲愍,想方设法为他们说无我的真空妙理,使他们能获得正见,远离烦恼、业障的系缚。

  

  这以上讲了“见为无我空之瑜伽”,接下来讲正法与非法,或者说内道与外道的差别。

  

  庚二、明法与非法道之差别分二:一、略明内外教之法规;二、广明差别。

  

  什么是“法”?这里所说的“法”是规则,或者说真理,是众生都应该遵从之处。“非法”就是邪见。

  

  辛一、略明内外教之法规

  

婆罗门离系,如来三所宗,

  

耳眼意能知,故佛法深细。

  

  难词释义

  

  离系:即裸形外道,离系是其创始者的名字。

  

  所宗:所尊崇主张的宗旨、教义。

  

  颂文直解

  

  婆罗门教,最主要的活动是念诵,所以说用耳朵听就能知道他们的宗旨;离系外道,主张修苦行,他们拔头发、系脚铃,不穿衣服,从不洗澡,身上蓬头垢面,所以说通过眼睛就能看出他们的宗旨;而内道释迦王,宣说了修持无现根本慧定,以及如幻之后得定,对此世人难以如实证悟的缘故,仅能以意了知。所以佛法是深细之法,其他的法都仅仅是似现为法而已。

  

  释义

  

  婆罗门教主要从事念诵,离系外道主张苦行,他们所宗的教义,通过眼、耳的观察,就已经能够了知。这也说明了他们所谓的修行,只局限于身口,是非常外在、肤浅的修行。印度当时信奉婆罗门教和离系派的人很多,是最主要的外道。以他们为代表,可以看出所有外道的特点,都是只在表面层次上用功,对解脱产生不了利益。

  

  《四百论广释》中,月称菩萨从无现定、有现定两个方面,宣说了佛法的特点。即“由一切法无自性,此正见之日轮照亮心相续”,宣说了无现;“见有为法犹如梦、幻、虚幻少女、影像、幻师变出的幻人”等,宣说了有现。“如上仅能入定而见”,宣说了等持。可见内道佛法甚深微细,是在内在的心相续上用功,来断除颠倒的无明烦恼,而获得真正的解脱。

  

  这一颂讲完了略说,接下来讲广说法与非法的差别。

  

  辛二、广明差别分二:一、明所舍非法之宗;二、明所取正法之相。

  

  这一科以婆罗门外道与离系外道为例,说明应该舍弃的非法之宗,以及应该遵从的正法之相。

  

  壬一、明所舍非法之宗

  

婆罗门所宗,多令行诳诈,

  

离系外道法,多分顺愚痴。

  

  难词释义

  

  诳:蒙骗。

  

  诈:虚伪、装模作样。

  

  顺愚痴:与愚痴相应。

  

  颂文直解

  

  婆罗门所宗的多数法,目的是为了今生获得名利,做的仅仅是外相上的诵咒、火施等似现为法的行为,而诸希求解脱者对此善加观察的话,就知道这并非是所应取的正法。与此相似,离系外道的法,做的是狗、牛等似现为法的行为,多数与愚痴相应,也并非是所应依止之法。

  

  释义

  

  本颂前两句指出婆罗门教的非法之处,后两句指出离系外道的非法之处。

  

  “婆罗门所宗,多令行诳诈。”这是说,婆罗门所宗的教义,多数是让婆罗门去装模作样,蒙骗信众,也就是给人诵咒、做火供、说如何可以获得吉祥,妄说他人即将遭遇的灾祸,或将获得什么样的福报等等。婆罗门为了生存,通过这种方式,蒙骗女人以及下层的首陀罗民众,使他们产生改变处境的希望,于是这些信众就会给婆罗门供养生活所需,并且把婆罗门看成了能改变他们命运的贵人。 [1]

  

  婆罗门教的根本经典是四部“吠陀”,吠陀意思是明,所以直译的话,又叫四部“明论”,即《赞颂明论》、《歌咏明论》、《祭祀明论》、《禳(ránɡ)灾明论》。从四部明论中,就可以看出他们主要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念诵。这些“明论”,是古时候的婆罗门写下来的,他们写完后,就谎称这是自然形成的。“明论”中说婆罗门最为尊贵,其他的剎帝利、吠舍、首陀罗三个种姓,都比婆罗门低贱,因此他们只要供养婆罗门,就可以获得无量福德。[2]

  

  护法菩萨对此批驳说:愚笨的人没有衡量的智慧,以为婆罗门真的是福田,而去信奉、恭敬,并做供养。但是那些明论并非自然而有,因为有所诠释的缘故,就像世俗的言论一样;并且,这些“明论”,因为不是圣者所说,所以并非都合乎道理,如同妄语一样;婆罗门种也并不真的尊贵,并不真的是福田,因为他们自己还要像乞丐一样,去养家糊口,这就像贪婪的癞疮病人一样。所以有智慧的人对婆罗门不应该归依、信奉。 [3]

  

  并且,婆罗门教义使得信奉者通过诳与诈等手段获得名闻利养,这是增上堕落之因,与轮回相应,与解脱相违,因此求解脱者应当远离。

  

  “离系外道法,多分顺愚痴。”离系外道根本不知道真理,他们只贪著后世的安乐,而在今世受种种剧苦。他们所宣说的,很多都不合理。这些愚痴的人聚集在一起时,受到了其他愚人的归依和信奉。为什么说他们愚痴呢?是因为他们裸露身体,且一点不感到羞耻,这就和疯子、野兽、婴儿没有区别。 [4]

  

  既然这些外道不是诳诈,就是愚痴,那为什么还有不少人去信奉他们呢?对此圣天菩萨回答说:

  

恭敬婆罗门,为诵诸明故,

  

愍念离系者,由自苦其身。

  

  难词释义

  

  诸明:即四部“明论”。

  

  颂文直解

  

  尽管如此,世间人因为愚痴,内心欢喜诵咒等的诸明,因此对婆罗门恭敬。与此相似,由于离系外道作各种严酷苦行,比如在五堆火上炙烤,由苦逼恼,世间人因此而对离系外道生起了怜悯之心。

  

  释义

  

  这一颂讲的是世间人对婆罗门与离系外道的看法。

  

  印度人为什么普遍恭敬婆罗门呢?主要是因为婆罗门会念诵“明论”的缘故。那些婆罗门,实际上一无所知,为了谋生,就一直不停地诵念“明论”,故作高明,以蒙骗世人。世间上有地位的人,不加详细观察,就以为婆罗门有功德,因此对他们特别恭敬。又婆罗门的“明论”中虽然没有什么殊胜的实质内容,但是有世俗的少部分礼仪,世间上有地位的人为了学习这些礼仪,即使婆罗门没有其他的优点,也依然前去学习。另外也有一些不诵“明论”的婆罗门,因为属于同类,世间人出于世俗习惯,也同样不加观察而作恭敬。 [5]

  

  离系外道与婆罗门不相同,那为什么世间人也多作恭敬呢?一方面的原因,是离系外道略知星历、道度、观鸟、解梦、占相、吉凶,世间愚人喜欢预测祸福,所以很多人对离系外道也就非常恭敬。另一方面的原…

《中观四百论讲记(五十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