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四百論講記(五十六)

  

中觀四百論講記(五十六)

  

  癸二、于他任運生悲之勝用

  

  證無我空的殊勝作用,就是能自然、任運地生起悲心。

  

見諸外道衆,爲多無義因,

  

樂正法有情,誰不深悲愍。

  

  難詞釋義

  

  無義:沒有意義。

  

  頌文直解

  

  龍樹阿阇黎雲:“從本無生空,心若已徹證,于輪回有情,自然生悲心。”如是所說般,由現證空性之力,見到諸外道衆所作,並不能利益今生來世,反而僅爲苦的種子,外道中對正法有意樂的有情,接受外道的非法言說後,而修持外道法,對此有誰不會生起悲愍呢?必定將自然生起悲心。

  

  釋義

  

  爲什麼說“見諸外道衆,爲多無義因”呢?因爲外道貪愛我,從我執中必然會生起無量煩惱,造下無量的罪業,使得將來必然遭受苦苦。即使他們起了善心,造了善業,獲得的也只是壞苦,仍然處在險惡的輪回之中。這些苦苦和壞苦之因,對他們獲得脫離輪回沒有絲毫作用,所以說他們造的都是無意義的因。

  

  那麼外道中也有少部分的“樂正法有情”,他們希求真理,希望獲得正確的教導。對于這樣的有情,只要已經證悟無我空的菩薩,都會生起深深的悲愍,想方設法爲他們說無我的真空妙理,使他們能獲得正見,遠離煩惱、業障的系縛。

  

  這以上講了“見爲無我空之瑜伽”,接下來講正法與非法,或者說內道與外道的差別。

  

  庚二、明法與非法道之差別分二:一、略明內外教之法規;二、廣明差別。

  

  什麼是“法”?這裏所說的“法”是規則,或者說真理,是衆生都應該遵從之處。“非法”就是邪見。

  

  辛一、略明內外教之法規

  

婆羅門離系,如來叁所宗,

  

耳眼意能知,故佛法深細。

  

  難詞釋義

  

  離系:即裸形外道,離系是其創始者的名字。

  

  所宗:所尊崇主張的宗旨、教義。

  

  頌文直解

  

  婆羅門教,最主要的活動是念誦,所以說用耳朵聽就能知道他們的宗旨;離系外道,主張修苦行,他們拔頭發、系腳鈴,不穿衣服,從不洗澡,身上蓬頭垢面,所以說通過眼睛就能看出他們的宗旨;而內道釋迦王,宣說了修持無現根本慧定,以及如幻之後得定,對此世人難以如實證悟的緣故,僅能以意了知。所以佛法是深細之法,其他的法都僅僅是似現爲法而已。

  

  釋義

  

  婆羅門教主要從事念誦,離系外道主張苦行,他們所宗的教義,通過眼、耳的觀察,就已經能夠了知。這也說明了他們所謂的修行,只局限于身口,是非常外在、膚淺的修行。印度當時信奉婆羅門教和離系派的人很多,是最主要的外道。以他們爲代表,可以看出所有外道的特點,都是只在表面層次上用功,對解脫産生不了利益。

  

  《四百論廣釋》中,月稱菩薩從無現定、有現定兩個方面,宣說了佛法的特點。即“由一切法無自性,此正見之日輪照亮心相續”,宣說了無現;“見有爲法猶如夢、幻、虛幻少女、影像、幻師變出的幻人”等,宣說了有現。“如上僅能入定而見”,宣說了等持。可見內道佛法甚深微細,是在內在的心相續上用功,來斷除顛倒的無明煩惱,而獲得真正的解脫。

  

  這一頌講完了略說,接下來講廣說法與非法的差別。

  

  辛二、廣明差別分二:一、明所舍非法之宗;二、明所取正法之相。

  

  這一科以婆羅門外道與離系外道爲例,說明應該舍棄的非法之宗,以及應該遵從的正法之相。

  

  壬一、明所舍非法之宗

  

婆羅門所宗,多令行诳詐,

  

離系外道法,多分順愚癡。

  

  難詞釋義

  

  诳:蒙騙。

  

  詐:虛僞、裝模作樣。

  

  順愚癡:與愚癡相應。

  

  頌文直解

  

  婆羅門所宗的多數法,目的是爲了今生獲得名利,做的僅僅是外相上的誦咒、火施等似現爲法的行爲,而諸希求解脫者對此善加觀察的話,就知道這並非是所應取的正法。與此相似,離系外道的法,做的是狗、牛等似現爲法的行爲,多數與愚癡相應,也並非是所應依止之法。

  

  釋義

  

  本頌前兩句指出婆羅門教的非法之處,後兩句指出離系外道的非法之處。

  

  “婆羅門所宗,多令行诳詐。”這是說,婆羅門所宗的教義,多數是讓婆羅門去裝模作樣,蒙騙信衆,也就是給人誦咒、做火供、說如何可以獲得吉祥,妄說他人即將遭遇的災禍,或將獲得什麼樣的福報等等。婆羅門爲了生存,通過這種方式,蒙騙女人以及下層的首陀羅民衆,使他們産生改變處境的希望,于是這些信衆就會給婆羅門供養生活所需,並且把婆羅門看成了能改變他們命運的貴人。 [1]

  

  婆羅門教的根本經典是四部“吠陀”,吠陀意思是明,所以直譯的話,又叫四部“明論”,即《贊頌明論》、《歌詠明論》、《祭祀明論》、《禳(ránɡ)災明論》。從四部明論中,就可以看出他們主要做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念誦。這些“明論”,是古時候的婆羅門寫下來的,他們寫完後,就謊稱這是自然形成的。“明論”中說婆羅門最爲尊貴,其他的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叁個種姓,都比婆羅門低賤,因此他們只要供養婆羅門,就可以獲得無量福德。[2]

  

  護法菩薩對此批駁說:愚笨的人沒有衡量的智慧,以爲婆羅門真的是福田,而去信奉、恭敬,並做供養。但是那些明論並非自然而有,因爲有所诠釋的緣故,就像世俗的言論一樣;並且,這些“明論”,因爲不是聖者所說,所以並非都合乎道理,如同妄語一樣;婆羅門種也並不真的尊貴,並不真的是福田,因爲他們自己還要像乞丐一樣,去養家糊口,這就像貪婪的癞瘡病人一樣。所以有智慧的人對婆羅門不應該歸依、信奉。 [3]

  

  並且,婆羅門教義使得信奉者通過诳與詐等手段獲得名聞利養,這是增上墮落之因,與輪回相應,與解脫相違,因此求解脫者應當遠離。

  

  “離系外道法,多分順愚癡。”離系外道根本不知道真理,他們只貪著後世的安樂,而在今世受種種劇苦。他們所宣說的,很多都不合理。這些愚癡的人聚集在一起時,受到了其他愚人的歸依和信奉。爲什麼說他們愚癡呢?是因爲他們裸露身體,且一點不感到羞恥,這就和瘋子、野獸、嬰兒沒有區別。 [4]

  

  既然這些外道不是诳詐,就是愚癡,那爲什麼還有不少人去信奉他們呢?對此聖天菩薩回答說:

  

恭敬婆羅門,爲誦諸明故,

  

愍念離系者,由自苦其身。

  

  難詞釋義

  

  諸明:即四部“明論”。

  

  頌文直解

  

  盡管如此,世間人因爲愚癡,內心歡喜誦咒等的諸明,因此對婆羅門恭敬。與此相似,由于離系外道作各種嚴酷苦行,比如在五堆火上炙烤,由苦逼惱,世間人因此而對離系外道生起了憐憫之心。

  

  釋義

  

  這一頌講的是世間人對婆羅門與離系外道的看法。

  

  印度人爲什麼普遍恭敬婆羅門呢?主要是因爲婆羅門會念誦“明論”的緣故。那些婆羅門,實際上一無所知,爲了謀生,就一直不停地誦念“明論”,故作高明,以蒙騙世人。世間上有地位的人,不加詳細觀察,就以爲婆羅門有功德,因此對他們特別恭敬。又婆羅門的“明論”中雖然沒有什麼殊勝的實質內容,但是有世俗的少部分禮儀,世間上有地位的人爲了學習這些禮儀,即使婆羅門沒有其他的優點,也依然前去學習。另外也有一些不誦“明論”的婆羅門,因爲屬于同類,世間人出于世俗習慣,也同樣不加觀察而作恭敬。 [5]

  

  離系外道與婆羅門不相同,那爲什麼世間人也多作恭敬呢?一方面的原因,是離系外道略知星曆、道度、觀鳥、解夢、占相、吉凶,世間愚人喜歡預測禍福,所以很多人對離系外道也就非常恭敬。另一方面的原…

《中觀四百論講記(五十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