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崇法师:呵呵,你们谁能做到被别人骂的时候自己不生气?当我们的心量很小的时候,一点点的事情都会让你暴跳如雷,甚至你今天出门因为下雨了也会骂天骂娘。今天穿一件裤子,总是觉得这个裤子不舒服,也会在那抱怨半天。这种人的心量小得像一个杯子。当你心量大的时候,就算你今天出了车祸,腿脚都断了,你一样能乐呵呵地面对生命。今天即使破产了,他仍能面对现实而不泄气。同时反过来讲,让他富可敌国,他也不会忘乎所以。有了这样一种境界的时候,别人再怎么骂你都没感觉,这就是境界,这就是心量。我们修行就要往这方面去修。
佛教两千多年以来,所有的修行者都是从禅里面体悟到人生的智慧。这种智慧远远超越世间的真理和学问。因为没有高度的时候你就看不清楚事物,就像我站在房间里我只能看见房间里的东西,看不到整个房子的模样。很多人都说学佛的人会很消极,我说那是因为佛教站的高度太高了。他是从生和死的高度去看待问题,从成、住、坏、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看待宇宙,很多人从表面上看起来就会产生消极的感觉,其实他不知道那种“空”的里面产生出来的这种万物“有”的现象是最积极的。当大家都想着自我的得失、名望、地位、钱财时,就会迈不开脚步。就像我站在讲台上,面对一千多人,我总是在那里在乎别人会不会喜欢我讲课啊?别人会不会中间跑掉啊?我讲不好别人会怎么评判我啊?如果我顾及太多的东西,我在上面讲话肯定结结巴巴的,手脚都会发抖。不知道哪一句话会让别人喜欢,哪一句话就会得罪人,那我就不知道如何说下去了。当我把这些所有在乎的东西抛开的时候,我发现我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了。最后走下讲台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涌过来不让我走,这不是我在夸奖自己,实际上这就是放下的力量。所以,当我们放下的时候,我们的一切都可以拿得起来,当你不会放下的时候,你手上这样一个杯,就是一个杯,拿不下别的东西。所以要让自己不生气,就要把自己的心修到无量的境界。
学员:“面对乞讨的人到底给不给?”
贤崇法师:这个要有点选择。你如果喜欢这个地方乞丐多一点,每一次都来碰到他们,那你每一次都给,他们肯定每天都在这里等你。你如果想这个地方没有乞讨的人,那你一个都不要给,因为他们在那里等了一天又一天都没人给钱的话肯定就不来了。得不偿失,连午饭的钱都要自己添,那他肯定下次不来。所以你们坚守这一点,身边的好和坏都是自己造成的,甚至小偷来到你家里光顾也是你自己把他吸引过来的。你的包被人家偷走,还是你自己造成的,不能埋怨别人。你们自己想一想看,走在路上人的那么多,别人不被偷为什么你被偷?所有的人不抢为什么抢你,你去问问小偷,因为你身上有值得偷的地方。你们觉得师父说这话有点过激,真的不是过激,因为我们没有好好去想事情。
学员:“怎么分辨真乞丐和假乞丐?”
贤崇法师:这里面要有智慧。有些人一天到晚到外面去讨钱,你给他一毛钱他不要。有一些看别人在那边讨钱,自己很害羞不敢去讨。看你怎么去分辨了,你有智慧的时候,你就能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当你没智慧的时候,你给他钱,他可能拿着这些钱做坏事,这种事情我也很难描述。
学员:“有吸引力法则吗?”
贤崇法师:有啊!你如果是学佛的,基本上你身边都是学佛的人,一听到讲到关于佛的东西,你耳朵就竖起来去听,然后你就会跟他交朋友,然后越讲越兴奋,电话就给你,家庭地址就给你,有什么活动赶紧大家叫上一起去,是不是这样?这就是吸引力法则。你喜欢喝酒,在酒桌上就讲自己跟某某人一口气喝了多少,我在哪一天跟某某人一下子喝了几瓶,一天到晚就是讲酒话。你喜欢喝酒,你身边是不是都是一些喝酒的人?赌博的人吸引的是赌鬼,吸毒的人吸引的是吸毒的人,喜欢旅游的人基本上到外面去结识的都是爱旅游的人。我们身边这么多人,我们也不断地在筛选,跟我们性格相投的,理念一致的,就会慢慢地筛选,筛选到最后就会跟他来往。你们自己想一想是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佛教里面讲到的因果,你往哪个方面去投入,以后这方面所得到的结果就会越多。你在学习、读书上投入最多,以后知识对你的回报就会越大。如果我们往健康这方面的投入最多,我们的身体以后相对来讲比别人就会健康。这就是吸引力法则。
学员:就是很难坚持,一段时间没禅修,再禅修的时候腿就疼;人是不是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然后被别人同化了?
贤崇法师:你最近肯定被别人同化了,我看到你很久没来了。我告诉你几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每天禅修,第二个方法每天念十条警策文,第三个方法每天做十件善事。这样就会跟我们这边的磁场不断地接近。你们从现在回去以后,每天给自己身边最亲密的人赞叹一句,找各种理由赞叹对方,即便是很庸俗的人,你也要赞叹他。哇,你今天笑得好灿烂呀,你今天真美呀!你今天气色是我有史以来看到的最好的一天,反正是找各种原因去赞叹他,你就会发现,哎呀,禅修就是不一样。
学员:师父,我不明白一个问题,我们都是活在世俗当中,当我们活着什么都不在乎的时候,那我们活着有什么意义呢?(众笑)
贤崇法师:会不在乎吗?只不过是当我们放下的时候,我们更能从容的拿起来。我刚刚跟大家讲过,我们不要太在乎结果而关注过程的话,我们得到的会很多很多,人的一生都是一个过程。结果只是让你从那里走到这里的一个终点,这里走到另外一个地方的一个终点,都是阶段的分别而已。我们一生一直在走过程,我们生活里面就是这样,所以你要把过程掌握好。有一个老太太打了个比方,“过程”是什么?过程就像我们到超市里买东西,把东西买到了,刚好这个超市搞活动,买这个东西赠送你另一个东西,赠送的东西就是我们期待的结果,买到的东西就是我们的过程。你把你想象的那个结果当成意外的收获,当你这样看待生活的时候,你每天都会很快乐,你不笑都不行,真的是这样的。
学员问:“向内看的感觉太好了,请法师多讲讲这方面的方法”。
贤崇法师:禅宗里面有这么一个偈子,叫做“外息诸缘,内息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打坐的时候向内看,向内看的前提就要熄灭外缘。我们所说的把心收回来,放下,放下再放下,实际上就是外息诸缘,不要去想过去,也不要去计划未来。而是把心守在当下。慧海法师已经教过你们了,教你们打坐的时候,在行禅的时候,实际上都是让你们觉察当下,吃饭呀,礼佛呀,上殿啊,走路呀,睡觉呀!实际上都要我们把那个心锁住当下,守不住当下,我们就不能享受过程,就会跟过程脱离。打坐,有人睡前坐,睡后坐,这都不要紧。吃完饭以后起码要等半个小时,吃得过饱的时候最少一个小时。否则对胃不好,还会引起昏沉。数呼吸是一些方便方法,目的就是“摄心”。我以前会教大家把自己观成一尊佛,女孩子你可以把自己观想成观音菩萨。我像观音菩萨一样庄严,我像观音菩萨那么慈悲。方法很多的,就是告诉你,只要能摄心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学员:“您怎么看待其他的宗教?”
贤崇法师:宗教都蛮好的,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几千年,实际上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这里面没有什么好和不好的事情,只不过是有一个层次之分。可能基督教告诉你的一些东西,刚好是我们某一些人心里所需要的,因为我们人总是不相信自己,需要找一个主来给我们做依靠,找一个救世主来救我们。实际上说白了那个救世主就是自然,那个救世主就是我们自己。我那天去看一个基督教教堂,因为我进去他们是不欢迎我的,但是我跟着领导进去的时候,他们就很欢迎我,给我苹果吃,给我茶喝,然后让我坐在教堂里面去跟上帝做祷告。你们有没有去过教堂?上面写着四个字,我问那个长老什么意思?他跟我说:与神同在。就是要与神同在。实际上我们学佛的人要把自己修成佛,就是让自己跟自己的那个“佛”同在,就是本性清净的那个“我”如何把它挖掘出来。然后让自己的凡心变成佛心,让自己的迷惑变得觉醒。实际上也是与神同在的一种思想。
学员:“藏传佛教的喇嘛为什么可以吃肉?”
贤崇法师:人在某一种地域里面,就是说那种环境里面他是没办法,他只能吃肉才能生存。因果报应是有的,如果讲到生命的话,我们喝的水里面也有生命的,包括蔬菜也有生命。佛教里面讲的不杀生主要是杀人,杀大型的动物,杀这些动物法律会制裁你。如果进到生命的这个过程那就太广了。佛教里面讲杀生最主要的是不要去虐待动物,活得好好的你要把它杀死,你杀了你的内心里面就印下一个烙印,这个烙印就是种子,种子到时候就会发芽,发芽了就会在我们身上得到体现。实际上原始佛教是吃肉的,中国佛教的吃素是从梁武帝开始的,主要是体现慈悲的精神。杀生是为了吃动物满足自己的口欲,但是西藏那边已经不是满足自己的口欲这个概念了,他们更多是为了生存。
学员:“基督教犯了错误有忏悔,佛教有没有忏悔?”
贤崇法师:有忏悔呀,佛教的忏悔实际上不是跟佛祖忏悔,而是跟自己忏悔,改过自新,回头是岸。
学员:是不是基督的那个形式会好一点?”
贤崇法师:怎么说呢?也经常有很多人对我忏悔。他做错了事情,最后对我讲出来,他心里就放下了。基本上一个礼拜有一到两个。这是我们做得非常不够,以后这方面成熟了,我们法师多了,忏悔室最好每一天有一个法师在里面值班,想忏悔的人可以过来找他。人的内心需要释放。最好这个忏悔室法师看不到这个人,他可以随便讲话,讲完就离开,不要顾及面子,没有任何顾虑。这事以后我们会做的。你们做错什么了,以后都可以到这里来忏悔。(众笑)
学员:“禅修中要保持正念,正念是怎么保持的?”
贤崇法师:“正念”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讲太重要了,我那个讲义上有讲到“心念的力量”。佛教里面有比丘戒,有菩萨戒,比丘戒就是我打破了这个杯才算犯戒。但菩萨界大不一样,有个念头要把这个杯打掉,这个念头动了就是犯戒。所以念头对我们每个人来讲太重要了,如果说你起一个歪念,你觉得自己在犯戒的时候,你歪念都就不会起来的,你就不可能会去犯罪。当你所有的念头都是正念的时候,你以后的人生就会很光明。念头都不会有的时候,你永远不会产生一个邪念的想法,更不会付诸行动,所以真正的修行就在念头上下工夫。我们禅修就是起到这样的一个作用。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破除“我执”,保持正念》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