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崇法師:呵呵,你們誰能做到被別人罵的時候自己不生氣?當我們的心量很小的時候,一點點的事情都會讓你暴跳如雷,甚至你今天出門因爲下雨了也會罵天罵娘。今天穿一件褲子,總是覺得這個褲子不舒服,也會在那抱怨半天。這種人的心量小得像一個杯子。當你心量大的時候,就算你今天出了車禍,腿腳都斷了,你一樣能樂呵呵地面對生命。今天即使破産了,他仍能面對現實而不泄氣。同時反過來講,讓他富可敵國,他也不會忘乎所以。有了這樣一種境界的時候,別人再怎麼罵你都沒感覺,這就是境界,這就是心量。我們修行就要往這方面去修。
佛教兩千多年以來,所有的修行者都是從禅裏面體悟到人生的智慧。這種智慧遠遠超越世間的真理和學問。因爲沒有高度的時候你就看不清楚事物,就像我站在房間裏我只能看見房間裏的東西,看不到整個房子的模樣。很多人都說學佛的人會很消極,我說那是因爲佛教站的高度太高了。他是從生和死的高度去看待問題,從成、住、壞、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看待宇宙,很多人從表面上看起來就會産生消極的感覺,其實他不知道那種“空”的裏面産生出來的這種萬物“有”的現象是最積極的。當大家都想著自我的得失、名望、地位、錢財時,就會邁不開腳步。就像我站在講臺上,面對一千多人,我總是在那裏在乎別人會不會喜歡我講課啊?別人會不會中間跑掉啊?我講不好別人會怎麼評判我啊?如果我顧及太多的東西,我在上面講話肯定結結巴巴的,手腳都會發抖。不知道哪一句話會讓別人喜歡,哪一句話就會得罪人,那我就不知道如何說下去了。當我把這些所有在乎的東西抛開的時候,我發現我口若懸河,侃侃而談了。最後走下講臺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湧過來不讓我走,這不是我在誇獎自己,實際上這就是放下的力量。所以,當我們放下的時候,我們的一切都可以拿得起來,當你不會放下的時候,你手上這樣一個杯,就是一個杯,拿不下別的東西。所以要讓自己不生氣,就要把自己的心修到無量的境界。
學員:“面對乞討的人到底給不給?”
賢崇法師:這個要有點選擇。你如果喜歡這個地方乞丐多一點,每一次都來碰到他們,那你每一次都給,他們肯定每天都在這裏等你。你如果想這個地方沒有乞討的人,那你一個都不要給,因爲他們在那裏等了一天又一天都沒人給錢的話肯定就不來了。得不償失,連午飯的錢都要自己添,那他肯定下次不來。所以你們堅守這一點,身邊的好和壞都是自己造成的,甚至小偷來到你家裏光顧也是你自己把他吸引過來的。你的包被人家偷走,還是你自己造成的,不能埋怨別人。你們自己想一想看,走在路上人的那麼多,別人不被偷爲什麼你被偷?所有的人不搶爲什麼搶你,你去問問小偷,因爲你身上有值得偷的地方。你們覺得師父說這話有點過激,真的不是過激,因爲我們沒有好好去想事情。
學員:“怎麼分辨真乞丐和假乞丐?”
賢崇法師:這裏面要有智慧。有些人一天到晚到外面去討錢,你給他一毛錢他不要。有一些看別人在那邊討錢,自己很害羞不敢去討。看你怎麼去分辨了,你有智慧的時候,你就能幫助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當你沒智慧的時候,你給他錢,他可能拿著這些錢做壞事,這種事情我也很難描述。
學員:“有吸引力法則嗎?”
賢崇法師:有啊!你如果是學佛的,基本上你身邊都是學佛的人,一聽到講到關于佛的東西,你耳朵就豎起來去聽,然後你就會跟他交朋友,然後越講越興奮,電話就給你,家庭地址就給你,有什麼活動趕緊大家叫上一起去,是不是這樣?這就是吸引力法則。你喜歡喝酒,在酒桌上就講自己跟某某人一口氣喝了多少,我在哪一天跟某某人一下子喝了幾瓶,一天到晚就是講酒話。你喜歡喝酒,你身邊是不是都是一些喝酒的人?賭博的人吸引的是賭鬼,吸毒的人吸引的是吸毒的人,喜歡旅遊的人基本上到外面去結識的都是愛旅遊的人。我們身邊這麼多人,我們也不斷地在篩選,跟我們性格相投的,理念一致的,就會慢慢地篩選,篩選到最後就會跟他來往。你們自己想一想是不是這樣的?所以,我們佛教裏面講到的因果,你往哪個方面去投入,以後這方面所得到的結果就會越多。你在學習、讀書上投入最多,以後知識對你的回報就會越大。如果我們往健康這方面的投入最多,我們的身體以後相對來講比別人就會健康。這就是吸引力法則。
學員:就是很難堅持,一段時間沒禅修,再禅修的時候腿就疼;人是不是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然後被別人同化了?
賢崇法師:你最近肯定被別人同化了,我看到你很久沒來了。我告訴你幾個方法:第一個方法每天禅修,第二個方法每天念十條警策文,第叁個方法每天做十件善事。這樣就會跟我們這邊的磁場不斷地接近。你們從現在回去以後,每天給自己身邊最親密的人贊歎一句,找各種理由贊歎對方,即便是很庸俗的人,你也要贊歎他。哇,你今天笑得好燦爛呀,你今天真美呀!你今天氣色是我有史以來看到的最好的一天,反正是找各種原因去贊歎他,你就會發現,哎呀,禅修就是不一樣。
學員:師父,我不明白一個問題,我們都是活在世俗當中,當我們活著什麼都不在乎的時候,那我們活著有什麼意義呢?(衆笑)
賢崇法師:會不在乎嗎?只不過是當我們放下的時候,我們更能從容的拿起來。我剛剛跟大家講過,我們不要太在乎結果而關注過程的話,我們得到的會很多很多,人的一生都是一個過程。結果只是讓你從那裏走到這裏的一個終點,這裏走到另外一個地方的一個終點,都是階段的分別而已。我們一生一直在走過程,我們生活裏面就是這樣,所以你要把過程掌握好。有一個老太太打了個比方,“過程”是什麼?過程就像我們到超市裏買東西,把東西買到了,剛好這個超市搞活動,買這個東西贈送你另一個東西,贈送的東西就是我們期待的結果,買到的東西就是我們的過程。你把你想象的那個結果當成意外的收獲,當你這樣看待生活的時候,你每天都會很快樂,你不笑都不行,真的是這樣的。
學員問:“向內看的感覺太好了,請法師多講講這方面的方法”。
賢崇法師:禅宗裏面有這麼一個偈子,叫做“外息諸緣,內息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打坐的時候向內看,向內看的前提就要熄滅外緣。我們所說的把心收回來,放下,放下再放下,實際上就是外息諸緣,不要去想過去,也不要去計劃未來。而是把心守在當下。慧海法師已經教過你們了,教你們打坐的時候,在行禅的時候,實際上都是讓你們覺察當下,吃飯呀,禮佛呀,上殿啊,走路呀,睡覺呀!實際上都要我們把那個心鎖住當下,守不住當下,我們就不能享受過程,就會跟過程脫離。打坐,有人睡前坐,睡後坐,這都不要緊。吃完飯以後起碼要等半個小時,吃得過飽的時候最少一個小時。否則對胃不好,還會引起昏沈。數呼吸是一些方便方法,目的就是“攝心”。我以前會教大家把自己觀成一尊佛,女孩子你可以把自己觀想成觀音菩薩。我像觀音菩薩一樣莊嚴,我像觀音菩薩那麼慈悲。方法很多的,就是告訴你,只要能攝心用什麼方法都可以。
學員:“您怎麼看待其他的宗教?”
賢崇法師:宗教都蠻好的,能在這個世界上留下幾千年,實際上都有它存在的價值。這裏面沒有什麼好和不好的事情,只不過是有一個層次之分。可能基督教告訴你的一些東西,剛好是我們某一些人心裏所需要的,因爲我們人總是不相信自己,需要找一個主來給我們做依靠,找一個救世主來救我們。實際上說白了那個救世主就是自然,那個救世主就是我們自己。我那天去看一個基督教教堂,因爲我進去他們是不歡迎我的,但是我跟著領導進去的時候,他們就很歡迎我,給我蘋果吃,給我茶喝,然後讓我坐在教堂裏面去跟上帝做禱告。你們有沒有去過教堂?上面寫著四個字,我問那個長老什麼意思?他跟我說:與神同在。就是要與神同在。實際上我們學佛的人要把自己修成佛,就是讓自己跟自己的那個“佛”同在,就是本性清淨的那個“我”如何把它挖掘出來。然後讓自己的凡心變成佛心,讓自己的迷惑變得覺醒。實際上也是與神同在的一種思想。
學員:“藏傳佛教的喇嘛爲什麼可以吃肉?”
賢崇法師:人在某一種地域裏面,就是說那種環境裏面他是沒辦法,他只能吃肉才能生存。因果報應是有的,如果講到生命的話,我們喝的水裏面也有生命的,包括蔬菜也有生命。佛教裏面講的不殺生主要是殺人,殺大型的動物,殺這些動物法律會製裁你。如果進到生命的這個過程那就太廣了。佛教裏面講殺生最主要的是不要去虐待動物,活得好好的你要把它殺死,你殺了你的內心裏面就印下一個烙印,這個烙印就是種子,種子到時候就會發芽,發芽了就會在我們身上得到體現。實際上原始佛教是吃肉的,中國佛教的吃素是從梁武帝開始的,主要是體現慈悲的精神。殺生是爲了吃動物滿足自己的口欲,但是西藏那邊已經不是滿足自己的口欲這個概念了,他們更多是爲了生存。
學員:“基督教犯了錯誤有忏悔,佛教有沒有忏悔?”
賢崇法師:有忏悔呀,佛教的忏悔實際上不是跟佛祖忏悔,而是跟自己忏悔,改過自新,回頭是岸。
學員:是不是基督的那個形式會好一點?”
賢崇法師:怎麼說呢?也經常有很多人對我忏悔。他做錯了事情,最後對我講出來,他心裏就放下了。基本上一個禮拜有一到兩個。這是我們做得非常不夠,以後這方面成熟了,我們法師多了,忏悔室最好每一天有一個法師在裏面值班,想忏悔的人可以過來找他。人的內心需要釋放。最好這個忏悔室法師看不到這個人,他可以隨便講話,講完就離開,不要顧及面子,沒有任何顧慮。這事以後我們會做的。你們做錯什麼了,以後都可以到這裏來忏悔。(衆笑)
學員:“禅修中要保持正念,正念是怎麼保持的?”
賢崇法師:“正念”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講太重要了,我那個講義上有講到“心念的力量”。佛教裏面有比丘戒,有菩薩戒,比丘戒就是我打破了這個杯才算犯戒。但菩薩界大不一樣,有個念頭要把這個杯打掉,這個念頭動了就是犯戒。所以念頭對我們每個人來講太重要了,如果說你起一個歪念,你覺得自己在犯戒的時候,你歪念都就不會起來的,你就不可能會去犯罪。當你所有的念頭都是正念的時候,你以後的人生就會很光明。念頭都不會有的時候,你永遠不會産生一個邪念的想法,更不會付諸行動,所以真正的修行就在念頭上下工夫。我們禅修就是起到這樣的一個作用。
我就講到這裏,謝謝大家!
《破除“我執”,保持正念》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