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與企業家的修煉
演講人:釋賢崇法師
主持人:徐飛 教授、博導、博士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執行院長
時 間:2008年6月14日(周六)18﹕30
地 點:安泰演講廳(法華鎮路535號)
演講嘉賓簡介:
賢崇法師,號宗雄,福建人。童貞入道,圓具于莆田梅峰光孝寺,就讀于閩南佛學院與福建佛學院。法師是禅宗臨濟正宗第四十五世傳人,號常寬賢崇1996年受普陀山佛學院之邀講授《唯識》等課程。現擔任香海禅寺住持,香海禅修院創始人,企業家心靈導師,企業家禅修引領者,2008年中國佛商論壇發起者。現任嘉興市佛教協會會長,福建省甯德市青聯委常委.
賢崇法師近幾年在上海交大,華力集團,杉杉集團,上海銀行,廣東電信,實踐家集團等單位講授禅學和佛學智慧及心靈解壓等課程,授課企業家達3萬余人。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影響力波及海內外。
賢崇法師發心引領天下企業家走向甯靜致遠的心靈家園,讓每一位企業家都有慈濟衆生,慧澤萬物的慈悲心靈。他發心爲現在浮躁的社會貢獻一份清涼,點燃一盞心燈,放下一份執著,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愛的裂變方式,用最短的時間實現社會和諧,人間真美,家庭和睦。
尊敬的企業家、尊敬的同學、尊敬的諸位來賓:
大家晚上好!講課之前,首先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冥想。請大家把眼睛閉起來,把心收回來,把身體放松,給自己一個非常愉悅的心態來聽這堂課。所謂的禅修,就是希望我們能夠得到自由、愉悅、安詳、自在的狀態。從現在開始,請你把所有的事情都放下,過去的、未來的通通放下,不要反思過去,更不要挂礙未來。你感覺到自己正處在宇宙的中心,身邊是茂盛的大樹、巍峨的高山、涓涓的溪流、啁啁的鳥鳴、暖暖的春風,前面有一大片的海,你整個身心沐浴在這樣優美的環境之中。現在,你會感覺到自己的心在跳,你會感覺到整個身心都是那麼地輕松、自在,那麼地安詳、愉悅。接下來你可以起一個念頭,就是坐在你前面、後面、左邊、右邊的每一位朋友都是你最親、最愛、最尊敬的人,他們是那麼慈祥,那麼包容,那麼友善,那麼喜樂,笑得那麼燦爛。他們都是你生命中至親至愛的親人!
好了,現在請大家把眼睛慢慢地睜開,有沒有感覺到此時跟剛才走進來的時候不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一個磁場。我們通過這個磁場不斷地發射出信號,相同的磁場會被你所吸引。當我們的內心長出什麼念頭,你身邊所有的人際關系,所有的事物都會跟著你的心念所轉變,這是佛教裏面最注重的,用心念去感知事物。我推薦大家去看一下《秘密》這本書。這本書告訴我們,從古至今,所有的大思想家、大科學家、大政治家等等,同時發現宇宙的一個秘密。這個秘密是什麼呢?每個人都像是一個非常強大的磁體,把相同的東西不斷吸引到自己身邊來。當你的意念發出強烈信號並散播出去時,宇宙間相同頻率的東西就會被你吸引。如果你喜歡讀書,你身邊都是一群非常愛讀書的人;如果你喜歡賭博,你身邊就會是一些愛賭博的人……總之,你喜歡幹什麼,相同頻率的人都會被你吸引過來。所以,在我們的人生裏面,這樣一種頻率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佛教裏面所講的心念。
今天,我把我的演講分成四個部分,希望把佛教最基本的思想、最貼切于現在企業家所修行的一種方法給大家做個簡單扼要的介紹。主要分爲以下幾點:一是空的智慧,二是當下的力量,叁是心念的力量,四是悲憫的力量。
一、空的智慧
佛說: “諸法因緣生,我說即是空.”第一個我們講空。社會上流傳一句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那麼,“色”到底是什麼意思?在佛教裏面,“色”是物質,宇宙當中的一切事物都叫做“色法”。色法有兩種定義:一種叫障礙,一種叫變壞。障礙是說,這個臺子放在這裏,我們就不能站在相同的空間裏面,這是指物質層面的障礙性;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化、生滅,這個物質的東西在不久的將來會變壞。宇宙間所有的事物都會隨著時間的流動而變化,這些東西不是永恒固定不變的,我們把事物變壞這樣一種規律叫做“空性”。
空這種精神,讓我們了解到宇宙中的一種智慧。我們無論是做企業還是經營家庭或是跟朋友交往,所做的一切事物都離不開空性的思想。了解了這種空性思想,我們就可理解成功有成功的原因,失敗有失敗的原因。只有透徹地了解這個世界的真相,便能超然地活在這個世間,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這就是佛教所說的空的智慧。空的智慧要求我們以更睿智的眼光來看待宇宙間形形色色的各種事物。色只不過是浮在我們面前的一些表象,而空是了解到事物的本質、特性、規律。我記得西方有一個著名的哲學家講過,一個人沒有辦法同時踏進同一條河流。前腳踏進去的時候那個水已經流走了,後腳踏進去已經是另外一條河,這是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把時間分成叁塊,過去、現在、未來。我們的時間也可以分成前念、現念,後念。現在這一秒嘀嗒跳過去的時候後一秒就上來,中間不斷在生滅,不斷在流動。時間是這樣,物質也是這樣,比如這個講臺,昨天、今天、明天我們看到它的外形都是如此,但是它裏面所有的結構原子、分子都不斷在變化之中,後一秒的講臺已經不是完全不變的前一秒的講臺了。有一個醫學家曾告訴我,叁天前的你和叁天後的你,身體所有的細胞都煥然一新。這告訴我們,宇宙中所有有限的物質,包括我們的山川大地,包括我們這棟房子,包括我們所用的一切東西都在不斷地流動、變化和生滅。宇宙間的所有事物都遵循這種規律,家庭的組建、成功的事業、朋友間的友情都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如果我們一直只停留在原有的觀念裏面,就不能了解到事物變化的規律性。打個比方,昨天你交了一個朋友,相見恨晚,惺惺相惜,被他深深所吸引,可是過了一個月他不理你、離你遠去了,你會覺得以前對他付出的感情,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白費了。你覺得這個世間對你不公平,這個社會對你不公正,你認爲所有的人都是不好的,于是就憤憤不平,悶悶不樂。這說明什麼呢?說明我們內心不了解宇宙這種變化的規律。總是抱著這樣一種固有、永恒、不變的執著來做人做事,我們以後的生活會因此而形成非常大的障礙及困擾。
我們爲什麼想不開,爲什麼不開心,爲什麼人際關系處理不好,爲什麼在工作中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大家有沒有想過,爲什麼?如果沒有想清楚的話,是因爲我們沒有把世間事物的規律掌握好,總是誤認爲這個東西現在好的話,就會一直好下去;這個人嫁給我了,她一生都會鍾情于我。然而,你要知道,你自己在變,你身邊所有的東西都在變,你的思想和觀念也會隨著這種變化而變化。只有這樣,你才能在這個世界活得從容自在。掌握好這種規律,你就能把握事業成功的規律,家庭和睦的規律,朋友永恒的規律,事物存在的規律.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戰國時楚國有個宰相,身邊很多人都阿谀奉承他,跟隨在他身邊。楚王覺得這位宰相這麼多親信,對自己的政權必然存在著威脅,就把宰相貶掉,讓他告老歸田。一回到老家,從前跟隨宰相的那些人一個都不理他了。過了一段時間,楚王覺得少了宰相這個人,一切便無所依傍,很多事情作不了決斷,遂又把他調回來當宰相。官複原職後,原先跟隨他的那些人又來了,天天聚在他身邊對他說好話。宰相很生氣,說,我沒有官職的時候你們一個都不理我,我恢複官職了,你們又跑回我身邊來。他的謀臣跟他解釋,你不當宰相的時候,你身上沒有他們需要的東西;你現在當宰相了,你身上有他們需要的東西,所以他們聚攏在你身邊;這是非常正常的社會現象,這是人性的根本體現,所以你不要生氣,他們來也好,不來也好,這是事物的規律。
生活中,我們也會碰到這樣的事,順利的時候,朋友們天天圍繞在自己身邊;而當遭遇災難之時,他們非但不理自己,還會落井下石,甚至趁機來報複自己。其實,碰到這種情況我們也不必要難過,因爲這就是人性。當我們可以從人性的高度來解析身邊的愛人、朋友、同事及各種複雜的人際關系時,心裏便會非常地坦然。當你了解這層內涵的時候,人和人之間就再也沒有什麼看不開的事了。佛教裏面就告訴我們一種空性的思想,並用它來解釋事物的變化無常和生命的流動狀態。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的思想就不會一成不變而停留在原有的一些概念裏面。
有些人在企業裏辛辛苦苦奉獻了十幾年,原以爲企業領導會讓他好好地做到退休甚或獎賞他,誰知到最後,企業領導毫不留情地讓他下崗!他們就覺得委屈,心理不平衡,認爲以前所付出的一切都沒有得到回報,于是天天抱怨甚至恨領導。你要知道,那個時候這家企業需要你,現在它不需要你了,你就應該到別的單位去。同時,你要讓自己變成誰也離不開的有用的人。
行動日記上有這麼一個故事:
有些人沒事做,因爲這不關他的事。有些人總有做不完的事,因爲他把周圍的一切都看成是他的事。沒事的人笑有事的人傻,有多少工錢做多少事,天經地義,何必如此辛苦!有事的人笑沒事的蠢,邊幹活邊學習邊提高,一舉兩得,這種機會哪裏找。
許多年過去了。沒事的人“清閑”了!因爲他下崗下課啦!有事的人“出事”了,因爲“搶”他的人太多了,以致“打”起來了!你若不想做,你會找到一個借口。你若想做,你會找到一個方法 。
人世間的規律就是如此,我們了解了空的思想以後,就覺得什麼東西都能想得通。佛學思想要求我們能夠正確地認識事物,正確地理解自己,發現自我內在的根性,從而正確面對世間的一切事物。只要了解到這種狀態,你就能以非常寬廣和超然的心態去看待各種各樣的事物現象。
這種空的思…
《禅與企業家的修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