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想無處不在,整個佛教的思想大廈都建立在空的狀態上。只有從一定的高度了解了事物的本質,你才能非常智慧地看待它。用佛教的話來說,今天前面怎麼突然間出現一道牆,你很迷惑,明天突然出現一顆樹,你又覺得不理解。你的前面不斷變化,你不知道人生該何去何從,你的心態該如何調整。我們的人生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惑,但如果想開了,也很簡單,無非就這麼幾件事情:衣、食、住、行。人最需要的東西其實就這麼簡單,而現如今我們卻給它加了很多其他不必要的因素,衣服要穿名牌,有了名牌還想要超級名牌。一件衣服的功能是什麼呢?夏天是遮醜,冬天是保暖,就這麼簡單。我經常跟別人講,原始人類的生活狀態何其簡單。他們白天就是爲了找到填飽肚子的食物。找一些樹皮或獸皮遮住自己的身體,既能遮醜,又能保暖;晚上,找一個能夠遮風避雨的洞穴睡在裏面。吃、穿、住就這叁個簡單的生活理念。而現在變成怎麼樣了呢?我們有了一百萬就想要一千萬,有了一千萬就想要一個億,欲望無止境,很多人都猝死在追求金錢的道路上。
在座有沒有人養過金魚?你們知道金魚是怎麼死掉的嗎?大多數金魚是撐死的,不是餓死的。一條金魚兩個月不給它喂食絕不會死掉,若你不斷給它喂食,它兩天就死了。人也是這樣,不斷追求跟生活無關的東西,就會倒在這樣的路上;爲什麼會倒在這樣的路上?因爲他們所追求的東西都是錯誤的!並不是說我們不要或不能追求這些東西,而是我們該以一個非常智慧的心態立足于天地之間,以一顆更從容和寬廣的心去面對這樣一個現實。不要因爲名而讓自己變成名的奴隸,不要因爲錢而讓自己變爲錢的奴隸。做自己的主人才是人生當中的真谛!要智慧地讓自己活得快樂!有時間度假的時候,盡情地放松,讓身心得到很好的休息;工作的時候能全身心投入,從工作當中找到種種樂趣,因爲人生就是一個過程,我們的每天都是一個過程,只有用心把過程走好.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很多人認爲佛教講空的思想是消極的,認爲懷有這種思想的人沒有追求,只會跑到深山叢林裏面去,過沒有任何物欲追求的生活,實際上並非如此。最近我看到兩個影片,一個是《鑒真東渡》,一個是《玄奘西行》。大家知道鑒真和玄奘是中國兩位偉大的出家人。鑒真爲了到日本傳法,七次東渡,最後眼睛瞎掉還堅持要過去,給日本帶去了很多中國先進的文化;玄奘法師更不可思議,他用19年時間步行5萬多公裏,踏沙漠、過雪山、跨草原,九死一生,把真正想要的思想取回來。如果說他們是消極的,是以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感官爲導向的話,我想他們大概永遠不會踏上這條艱難險阻的征途,永遠不會具有這般舍生忘死的精神意念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再講煩惱,當煩惱升起來的時候,我們就變成一個迷人,一個迷惑不明真相的人,我們叫這種狀態爲“無明。”此時你的思想狀態非常渾濁,根本不了解事物的真相。這個時候就需要斷除煩惱,有一個更清醒的頭腦去認識一切事物的規律,能夠通過一些方法讓自己的內心得到清淨,並掌握更高的智慧,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從而使人生的真正價值得以體現。
我們必須要對得起自己承諾過的話,必須要盡自己的能力把事情做好。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有很高的理想,到50歲的時候反過來想想,我們到底做了些什麼,實現了什麼,爲這個世界添加了什麼,實際上真的很少很少。我希望一生活到90歲,90年裏面把我要做的事情都做好,這一生就沒有白來。我們應把自己的每一天置于一種狀態裏面,今天過去了,人生就減掉一天,這個月過去了,人生就減掉一個月,最後我的人生剩下多少呢?我的有生之年能做好什麼呢?如果我們這個世界的人都自私自利,都希望整個社會爲我服務,那麼你活在這世界真的是沒什麼價值。仔細想一想,我們赤手空拳來到這個世界,最後又兩手空空地離開,我們有沒有想過,人來世上走一遭的真正價值到底是什麼?就是希望人生過程中能體現出自己存在的最高價值。
總的來講,空是一種智慧,空的思想讓我們更智慧地看待身邊的各種事物,形形色色、千變萬化的事物。多用空的思想對人際關系、家庭幸福 、事業成功等進行闡釋,用空的思想更智慧地認識它、操控它,那麼,沒有什麼人生是不圓滿的!
二、當下的力量
禅宗所講的平常心,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當下”,時時刻刻把握此時此刻的覺知。就像我現在來到這裏,我就把所有的事情放下,全身心地在這裏給大家講課。現在這麼多人坐在這個教室裏面,肯定是非常熱的,我裏面的衣服和外面的衣服都濕透了,但你要給自己一個信念,我要放松,我要甯靜,如果你能做到讓自己的心不浮躁,即使處在非常高的溫度裏面,你也會感覺非常愉悅;如果你不斷告訴自己我難受、我熱、我坐立不安,這時候你會越來越坐不住,你的所有意念裏面就裝著熱、坐不住了。這好比是我們在燒一鍋東西一樣,如果你不斷往裏面添幹柴,那個火就會越燒越旺;如果你把這些東西全部放開,想象自己坐在一個非常空曠的空間裏面,此時此刻的心非常甯靜和安詳,你就會覺得很舒服,即使旁邊人吹一口熱氣過來,你也會覺得像一縷春風拂面而來。這時,你所有的心念都沈澱下來,這種沈澱我們叫“把握當下”。
禅宗的思想對當下的概念非常重視。古代有一個禅師,有人問他什麼是禅?他說:“饑了吃飯,困了睡覺”。我的所作所爲就是聽身體語言的召喚去做一些事情,這就是禅;就像我現在既然不想離開這個課堂,又不想做什麼其他事情的時候,我就把心專注在此時此刻。你在此時此刻熱的狀態裏面怎麼樣找到一種快樂?怎麼樣讓自己的內心得到一種平和?就像我們的工作,既然這個工作我們沒有辦法逃避,那我們能否換一種心態去面對這個現實,或者說來挑戰自己,或者說讓自己增長知識,讓自己去鍛煉、去挑戰。當你換一種心境,原來抱怨、排斥的心情就會有180度的轉變,猶如換了一個頻道,裏面的內容精彩紛呈。
佛教裏面所有的這種修行都要求每個弟子活在當下。我們每時每刻都應處在非常愉悅的狀態。打坐的時候,我就專心一意地坐禅;走路的時候,我就一心一意地走路;跟朋友聊天的時候,我就望著他的眼睛,全身心感受和他交往的喜樂;吃飯的時候,我就用全身心去感受品嘗菜的滋味。我們要有這樣的用心與覺知,讓自己活在當下。如果時刻處在這樣一種狀態裏面,你的生活質量、你的人生就會跟以前不一樣。但是我們現在往往都不是這樣了,似乎整天都在趕,打上車的時候,眼看時間來不及了,拼命催司機快速行駛。實際上,你在坐車的時候一直在挂礙自己,既然時間來不及了,去擔心又有什麼用呢?去催司機提速,最後闖紅燈讓警察逮住或者把刹車變成踩油門,那不是更恐怖了嗎?所以說,焦慮、著急對我們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如果我們在人生裏面能夠時刻感受當下的那種狀態、那種心念,你的人生就會變得很快樂。
有一次,我從桐鄉開車到象山,再去新昌。桐鄉到象山大約要四個小時,旁邊也沒有人講話,開到後來我整個腰就跟斷了一樣,加之我的腰又這麼細,痛苦可想而知。後來我就想,我爲什麼要去著急,要去趕時間呢?車窗外景色如此之美,我何不邊慢慢開車邊欣賞窗外美景呢?心念一轉,開車的感覺就變得非常愉悅了,從新昌到嘉興,時間很快就過去了。這就是當我們把心停在當下的時候,即使我們要做很多事情,我們還是非常地開心,而且你也不覺得身上背了多重的東西。現代人,特別是企業老總,狀況非常糟,如果你身體不好,心態也跟著去焦慮的時候,那叫身心疲憊,有朝一日你會承受不住。爲什麼現在癌症那麼多,因爲每個人的心浮著,沒用清涼的心面對你的生活,所以請不要著急,好好把握當下,你會發現你的生命質量會遠遠超過之前的狀態。就像你是一個運動員一樣,如果說我要得金牌,比賽之前種種壓力壓在身上,整個中國都期望著我,拿到金牌才是我唯一的出路。一旦出現那種焦慮的狀況,往往得不到金牌的;而如果以一種當下的心態全身心去付出的時候,這個金牌肯定是你的。我們的工作狀態也應該是這樣,你跟一個客戶去談判,你要拿到這個定單,就要付出愛心,要以一種非常包容、非常愉悅、把握當下的心境跟他交談,跟他說明你能說出的一些要求,最後往往這個定單是你的。
當下這一思想的力量非常大,只要我們運用得當,人生的品質就會大幅度地提高。我們要把“當下”這個詞牢牢記在心裏,刻在精神的深處,好好地用起來,你會發現,人生原來是可以如此精彩與美好的。
叁、心念的力量
第叁個,我們講“心”。如果現在我起一個非常清淨的心,我整個身心就會非常甯靜和安詳。此時此刻是怎麼樣的狀態呢?感受到人生充滿著希望,時刻都處于非常快樂的狀態,我們叫這種狀態爲天人境界,現在我們大家就等于在享受天人的待遇。享受天人待遇的時候,要把浮躁、挂礙、恐懼、不安的心放下來,你會感知到,我此時此刻非常甯靜、非常愉悅,身心沐浴在陽光明媚、春風吹拂、鳥語花香的環境中;反過來,脾氣一發起來,整個腦袋一片空白,滿臉充血,兩眼瞪圓,這個當口,怒火燃燒著整個身心,血液加快、心跳加速,這樣的狀態屬于餓鬼的狀態。我們一個心,前一個念頭是屬于天人的待遇,後一個念頭屬于餓鬼的狀態。我們人的一生真的就是如此,你不斷的起正念,不斷起善念,不斷起利于別人、幫助別人的寬廣豁達愉悅的狀態的時候,你的人生會因爲這樣的念頭轉變而轉變。當一個人起嗔恨發大脾氣時,整個頭腦一定一片空白,他所做的決策沒有一絲是明智的,他就處于愚昧的狀態。此時的頻道就和叁惡道相呼應.我們現在所得到的狀態,是我們以前所動的念頭的結果。今天…
《禅與企業家的修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